人物背景:
徐少春:金蝶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63年生于湖南沅江
1979——1983年东南大学计算机系
1985——1988年财政部科研所,获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方向硕士学位
1991年创办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
1993年创办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金蝶:
1993年8月由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成立,现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
财务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商之一。1996年4月在国内率先推出基于Windows平台的财
务软件,1998年获得IDG风险投资2000万元。目前公司拥有分支机构42家,员工1200多
人,产品开发正在实现从财务软件向企业管理软件的战略转移,主要产品有金蝶2000网
络财务软件和金蝶K/3企业管理软件,公司目标是力争在2005年跻身世界管理软件公司
10强之列。
人物自白:
爱幻想的少年
从小我受到兄长的很深的影响,不仅学习好,而且是个孩子王,7、8岁时我就学做
大人的样子,经常召集村里的伙伴们在自己家门前的一片草地上开会,在乡里成为美谈。
除此之外,那时我非常爱读小说,作文成绩一直很好,12岁开始写“自己风格”的描写
农村生活的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林海雪原》、《约翰·克
利斯朵夫》等都是我最喜欢的书,书或者是从兄长那里得到的,也有从老师家里玩时借
来的。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说:你现在的语文水平也可以支撑到将来上大学。
读书使我产生了丰富的想像力,总在向往新的生活,并且有一种急于模仿他人的心
态。像《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当时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印象,他身上既有英雄色彩,
又有侠骨柔情,正好迎合了少年时我朦胧的心态,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当时地方上抽
烟的风气很盛,13岁时村里人问我抽不抽烟,我说:当不上县长,我就不抽烟。
读书生活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更容易接受新知模仿他人和运用知识。想像力和文
字表达能力也使我受益终生。读高一时,我主动向父母提出要转学到县中,希望找一所
更好的学校,自己就找过去参加考试。入校后刚开始时我成绩很靠后,几个月后我的总
排名就名列前茅,并一直保持到高考。多少年后我才发现,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
全面发展是多么地重要。
热忱交朋友
16岁第一次离开家乡湖南去南京读大学,感觉是来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每见到一
位新同学,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咱们交个朋友吧。在这之前,我的兄长一再叮嘱我,出
门在外,要多交朋友,我就简单地模仿,见到谁交朋友就是,也不管有没有很深的接触。
大学时代,湖南人的热忱性格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尽管生性胆怯,但总是
很愿意与人交朋友,以帮助人为快乐。这样的一种热忱也使我一直以一种开放的心胸去
接触社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在南京高大的法国梧桐树的绿荫里,浸润着六朝古都的余韵,我经历了从少年到青
年的成长过程。
可怕的复杂人际关系
1983年,我被分配到武汉的一家工厂,和我同时报到的8个人是工厂自文革后迎来
的第一批大学生。在厂里,我因为编制了一个工资管理的小程序而颇得厂长的器重,也
提过“假如我当厂长,我会如何如何来管理”的建议,没想到召来许多非议,被人视为
狂傲之徒。另一方面,公司不大,才800号人,但人际关系却是相当复杂,几乎每个人
都在说谁与谁关系如何如何。我心里就想,在这样的一个厂里,就是当厂长,意思也不
大,就有了考研的想法。
怀着对国家部委和新专业的好奇心,1985年我如愿以偿,考上财政部科研所财会电
算化的研究生,这段经历也成了我生活中的第二个转折点。1987年6月份《电子财会》
上发表了我的一篇题为《论我国会计软件的通用化、商品化和标准化》的文章,除了一
些学术观点外,我也提出要大力提倡创办会计软件公司。没过多久,武汉某一工厂的一
位总会计师给我来信,说很愿意跟我创办这样的一个会计软件公司。这是第一次有人提
出要跟我办会计软件公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少说明我对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
得到了呼应。虽然我当时没有退学会办公司的念头,但这样的想法却第一次出现在了我
的头脑里。
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山东省税务局工作,结果工作不到两个月,我就感觉每天如坐针
毡,度日如年。一方面因为有过在武汉工厂里的沉重经历,我发现在税务局工作,又一
次不幸掉到了一种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圈里;另一方面,山东的市场环境当时显得非常
保守,最后我干脆也否决了在山东办公司的想法,去了深圳的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天生讨厌人际关系很复杂的单位,使得我后来一直要致力营造一个人际关系非常简
单的公司——以做事为目的,而不是整天去琢磨人。塑造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在一种
大环境里有很好的文化和气氛,这样的想法我在创办金蝶公司的过程中加以实践:倡导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关于美好未来的描述、最大限度的授权、研究科学管
理和监督体制等等。
机会来了
深圳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比较市场化的单位,业务上经常与港澳企业打交
道。3年后,我因为勤奋努力很快就被提升了电脑部经理。本来很想自己能在单位有更
大的作为,但是后来业务所长与主管部门又发生了矛盾,单位很快又掉进发生的人际关
系问题中,l%l年,我决计辞职自己开一家公司。
当时全社会都在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据说邓小平很快就要来深圳,
正值小平南巡的前夕,深圳也开始大力鼓励发展民间科技企业。自己一直都在梦想有一
天能作出大事来,凭直觉我感到,机会来了。
一开始,我承包一家电脑公司的软件开发部,主要是为一些单位开发财务软件,兼
做电脑贸易。1992年1月爱普公司的营业执照正式颁发下来时,公司里加上我自己只有
两个人,唯一的员工是我在蛇口做培训时认识的学生,还有一位深圳大学的教授是我的
投资人。
小公司的烦恼
1992年7月,我们开始在《深圳特区报》刊登了一则“爱普电脑会计系统配合企业
会计改革”的广告,当天就来了抓多个电话,我们两个人忙得团团转。但是到了1993年,
公司还是没有大的发展,账上也就几万元钱,后来尽管招了一些人,但他们看到只是一
家规模很小的私营公司,也解决不了户口、调动的问题,很快又走了。我也开始寻思,
这样下去公司迟早会死掉,除非把公司做大。
1993年8月,我与一位美籍华人及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合资组建了一家公司,集私营
科资与国营于一体,是一个典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公司,我当时对公司董事长说:
5年后,我一定要把公司变成一家集团化发展的企业。
打击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色彩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
越来越变得成熟和讲求实际。因为想像力丰富,许多年来,我都不注重历史,每天只是
在思考将来会怎么样。但越往后走,我对过去也开始关注,对过去一些经验教训的总结
渐渐在对现在的经营决策发生作用,公司大了之后,决策的正确与否变得非常重要。
1993年合资公司成立后,公司由原先的几个人增加到对多人。其中有些人已经开始
渐渐在公司扮演重要角色,像开发部经理、市场部经理和副总工程师,但到1994年10月,
这些位置上的三个人都相继离开,他们都是合资公司成立以来培养出的第一批骨干,这
件事当时给我的打击非常大。尽管我三顾茅庐,他们都以家庭生活原因等问题谢绝。更
令我痛心的是,他们走后一两个月,我在市场上就发现了一个叫作永信的会计软件,界
面和内容跟我的一样,而且声称是根据金蝶的缺点来开发的。
这段经历对我后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意识到不能自己再充当个人英雄的角色,埋
头什么都干,而忽视了他们长远的发展。此后,我在营造员工良好的发展环境、稳定员
工队伍和倡导集体性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公司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
补管理课
1995年7月,我编完最后一道指令时,公司已经有了一支30多人的专门开发队伍,
我也开始告别程序员生涯,更多地关注市场经营。蜗居于深圳显然已不足以支撑公司变
大,我们开始在上海、广东设立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销售渠道。一直到去年,我
还在亲自做~些市场工作。
从今年开始,我才渐渐转变成企业的全面管理者,关注和研究管理,并且喜欢上了
管理这门学问。我曾给自己的员工讲营销管理,结合自身的市场实践,反应还很不错。
学习能力在我补管理课时帮了大忙。
现在金蝶在企业规模的发展方面膨胀得非常快,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思想也层出不
穷,这些都与IDG的资金注入、金蝶公司6年来的厚积薄发和2005年跻身世界管理软件企
业10强的企业目标设定等不无关系。但是企业的发展一定不能脱离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不可拔苗助长,只能脚踏实地去把企业一步步地做大。尤其是金蝶即将在香港上市,我
们将会接受更为严格的财务监督和管理,规范和国际化的管理思想变得*常重要。
期待一流企业的诞生
除了管理上亟待加强之外,金蝶在业务上还面临着从财务软件向管理软件的战略转
移。今年我们成功地塑造了K/3这一管理软件的品牌,使得许多人一听到K/3,就知道
它是一个管理软件,而且金蝶的K/3产品也拥有了不少的用户。但管理软件博大精深,
只有开发一种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软件,并以此来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使它们能够成
为一流的国际化企业,这才是金蝶作为管理软件开发商的远大使命。
随着金蝶的客户资源越来越多,管理思想的积累和公司管理实践的积累,金蝶正在
向这一目标逐步迈进;另一方面,如何抓住上市的机遇,化解企业迅速成长中的风险,
需要我们的眼界更远,去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探索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方式来。金蝶希
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国内管理软件的第一品牌,战略目标是跻身世界管理软件10强。有人
曾问我,说金蝶要“跻身世界”,这样的目标是不是太大,我回答说,我并不感到这样
的目标遥不可及。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人预测未来5-10年内,中
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同样的最大的市场也会培育出最大的企业,
只要你抓住机遇,同时又脚踏实地。
警惕“虚假的繁荣”
一般说来,公司在扩张过程中尤其是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前进时,势必要求一
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机制、管理规范、管理意识和管理流程,这时企业最大的风险
不是来源于外在环境如何恶劣,而是源于企业自身。人们常说,打败自己的不是别人,
正是自己本身。企业在扩张中经常有一种虚假的繁荣,常常蒙蔽了管理者自身,只见繁
荣,不见危机。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告诉我们,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系统思考”,能够透过
现象看本质。发展中的公司的决策者往往被胜利冲昏头脑,而且国内企业有了钱都容易
受到外界的诱惑,盲目扩张,搞多元化,在一个公司规模还不足以支撑这种多元经营时,
离开了专业化发展,企业就进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另一方面,如果一些人或事已经影
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不利因素应当及时剔除。
网络、电子商务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国内财务数据反应出来的的普遍失真现象与时下的经济体制和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但是财务软件势必会从技术上改善这一状况,引导人们观念的变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将人们带入了数字时代,而数字时代与原子时代的最大区别就是,原子时代的经济是有
形的,而数字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经济基础及其特征的变化使得原有的法律也面临挑
战。
如果财务软件在网络方面的性能得以提高,并且解决了企业与企业之间、消费者与
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问题,整个社会会计数字的真实性就会得到进一
步保障。过去的企业数据基于一种不开放的信息不对称状态,而网络化将解决这一问题,
使得人们在第一时间里都能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交易存在的基础是诚信,网络化带来的
信息对称更加能促进这一点。
管理挑大生活
过去人们常常把管理者描绘成一种在单位整天正襟危坐、家庭生活经常后院起火的
身心疲惫的形象,金蝶今年5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题为“揭开管理新生活”的
巡展活动,我们也在设想通过管理软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种轻松的、富于人性化的新
生活方式,使管理者从“一年到头披星戴月、因为工作关系与家庭关系紧张的工作狂”
生活中解脱出来。管理软件就是要消灭纸张,建立数字化流程,管理者通过桌上一台阿
或者笔记本真正与企业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从而感知到企业脉搏是否在正常跳动。从
这一意义上来讲,管理就不仅是一门科学艺术,更应该是一种生活。就像数字手机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一样,人们从过去四处找电话到今天可以轻松地获知信息,信息技术彻底
改变了生活方式。
传统管理思想往往强调控制、效果,不关心效能和效率,组织结构常常是金字塔式
架构,人是一个机械和单一性的工作者,而数字化管理强调授权、开放。培育能力和激
情。组织的扁平化,人被视为是一种人性化的知识工作者。国内许多企业提出的信息化
是一种目标,而数字化管理正是途径,一旦把杂乱无章的信息输入电脑,整个企业的经
营模式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尔·盖茨曾说,
80年代企业注重品质管理;90年代人们关心企业再造;等到下个世纪就是一个比速度的
时代,而比速度当然离不开数字神经系统。
数字化管理还不是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和思想,直到现在我们还只是发现了这庞大
金矿的一角。但沿着这条路下去,人们会发现更多。作为探索管理的一种开始,数字化
管理会提升人们的管理水平。数字化管理运用在金蝶,培育了员工和经理们的管理意识:
凡事讲数字。透过数字化管理,也可以启发和要求员工,并且不断地丰富这一理论,使
他们更加充满激情,因为未来企业也就是数字化的企业。
管理者的胸怀
1988年研究生毕业时,我曾想10年后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10年来我一直怀着
这样的抱负才走到了今天,在我看来,一个没有远大抱负、不敢梦想的人注定只会在忙
忙碌碌中糊里糊涂地度过余生;其次,一个追求成功的人一定要能吃苦,民谚‘吃得苦
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虽有些不妥,但它至少告诉了人们,一个人要有坚韧精神,
不断克服新的挑战,才能避免常常因为浅尝辄止而在困难面前退缩;再次,要持之以恒。
1991年我下海创办第一家公司时,最初代理AST电脑,7月份我按照合同将一批机器运送
到海南,对方却拒收,即使一下子就占用了我几十万元的资金;1993年我们企业的发展
因为缺少资金而遇到瓶颈;1995年我们发现,如果还只是停留在深圳这一市场,我们很
快就会无钱可赚,因此必须走向全国;到1997年,金蝶20多个人花了1年时间开发出的
制造业管理软件失败了…金蝶的发展史上走过这么多的门坎,我们才愈加感到持之以恒
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还必须有宽广的胸怀。一个企业只有几十人时,往往是胆
子有多大,产量有多大;但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时,管理者的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
大。宽广的胸怀是指要有容人之量,容许别人的过错,允许失败,待人宽厚,天天算计
个人赚了多少钱,自己的名利和尊严会不会受到影响,这样的企业注定长不大,虚怀若
谷才能带领千军万马。
Internett是一种观念
作为一种没有国界的网络技术,Internet早期源于非技术人员的发明,与其说是一
种技术,更不如说是一种观念。像TCPIP协议、以太网、超文本连接并非人们想象的那
样复杂,因此束缚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的并不一定是技术水平,而是我们的落后观念;
同样地,借助于Internet潮流,人们的思想也得以解放。
中国人自古以来疲于内耗,Internett提供的无比强大的交流功能能够使人们有效
地实现知识共享,发挥凝聚力。世界上能够打动人心灵的东西都是无法抑止的,像对自
由的崇尚、人性的扭力,一旦人们发现了这样的观念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
Internet正是我们这一时代最具决定性力量之一。金蝶曾提出了“核心价值观、核心能
力和核爆炸”的三核理论,核爆炸的巨大威力只是源于一个小小的化学反应。在未来经
济主导的社会里,t的能量一如知识资本家传播知识所体现出的那样,伟大的观念才能
创造伟大的历史。
人物印象:
徐少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在一次面对媒介的座谈会上,徐少春说,他心目中的
企业是SAP,一家从事数据库业务的软件开发商,发迹自一个从不为人知的一个德国小
镇。自从有了SAP,这一小镇才声名大噪,而每当SAP在那里召开年度用户大会时,一向
寂寂无闻的小镇上更是车水马龙,商贾如云。
徐少春说,这还是遥想中的金蝶未来图景,现在的金蝶距离这一境界还很远。但是
看看深圳今天的繁荣景象,尤其是新城区整齐划一的崭新规划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家家
显赫的企业,再回想10多年前深圳作为一个世代渔民聚居的肮脏污秽的小渔村,你会发
现,正是无数个徐少春这样的满怀希望的创业者一天一点地干出来的,才使得深圳一天
一个样,昔日渔村也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从这一意义上,徐少春当年与无数涌入深圳个淘金者一样,开始了希望之旅(深圳
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现在每10位深圳人就有4位是徐少看这样的湖南人)。而徐
少春作为从单枪匹马闯出来的私营企业家,没有任何机构和研究所可以依仗,这样白手
起家的成长史也许更值得关注。
1991年,一直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敬而远之的徐少春砸碎自己的铁饭碗时,8年的工
龄换来的是Mi元的养老保险补偿金,生性笃厚的他又去蛇口有关部门交了12000港币的
毁约赔偿金(服务期未满),随即向岳父借了5000元买了一台286来编程序,所有这些
成了他最初的创业资本。
作为一家私营企业业主,徐少春太真切地感受到技术、资本、创新对于软件企业的
意义。1997年转向WndOWS平台,1998年获得IDG风险投资,到今天公司在业务上面临的
战略转移,每一把刀落下来,都可能会断送企业的明天。至于管理,徐少春说直到现在
他才找到了感觉。另一方面,徐少春非常富于思想。在他看来,金蝶这样的软件公司本
身就是传播和生产知识产品,而软件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内涵就是思想,蕴含着开发
着的社会价值观,现在像金蝶K3这样的管理软件运用在万科希望这样的企业,带来了丰
厚的收益,而金蝶这样的致力管理软件开发的企业正是要从中发掘、丰富和创造中国企
业的管理思想。
IDG董事长麦戈文在一篇忆及童年时他母亲对他的一段教诲时这样写到:“母亲告
诉我,一个人一生中有三件事情会令他感受到幸福:一是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同时自己
又喜欢的事;二是与许多没合的同事一起愉快地工作;三是有一个梦想,并为此不断努
力。”徐少春显然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在他看来,自己虽然付出很多,但他的幸福还是
来自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的快乐,因为对社会来说,一个从事知识传播的人比起单纯的
技术研究者会产出更大的贡献,而就国内的经济现状而言,真正重要的不只是现在有多
少个科学院和研究所,而是有多少人在致力于企业实践,把科技成果变成真正的社会财
富,后者才是国家最需要的人。
采访过程中,金蝶的公关经理富敏燕告诉我,她们老板平时近乎于像一个苦行增一
样生活着,周末也待在办公室。同行来拜访他,也惊讶于徐少春连深圳大大小小的娱乐
场所全然不知,除了附近的一两家迪厅除外。前些年,徐少春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养成了
一种很特别的工作和娱乐规则:每次常常讨论公司事宜至深夜一、二点时,徐少春就让
经理们上街打酒来喝,然后大伙一块儿“煮酒论家事”,会议结束后,大伙有时还会去
迪厅蹦迪来放松自己。小宫对我感慨说,到现在,徐少春连这样的“娱乐”也越来越少
了。而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也许是作为一位企业业主要背负更多的压力,徐少春看上
去似乎比他的年岁要“沧桑”得多,而最令人羡慕的是,徐少春有一间大得近乎豪奢的
办公室(很有些像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最有钱的文化人金庸先生书房的风格),也许正
因为这样,徐少春才可以倘佯其中,从容地勾画金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