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思维 第二部分 走好"品牌的最后一公里"(1)

为了方便阅读《蒙牛思维》,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原理

    销售终端是离消费者身体最近的地方,售后服务是离消费者心灵最近的地方。这是品牌的"最后一公里"。

    只有走好了这"品牌的最后一公里",品牌才最终真正树立了起来。

    【阐释】

    马克思曾经说过,商品的销售是最后"惊险的一跃",如果不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跃",摔坏的不一定是商品,但一定是资本家。

    马克思说的"惊险的一跃"还只是说商品的销售,走好了"品牌的最后一公里",会使产品更容易销售出去,更得到大家的欢迎,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忠诚。就会让企业在最后"惊险的一跃"时,"跃"得更潇洒,"跃"得更优雅,"跃"得更轻松。

    《蒙牛内幕》的作者在谈到终端时说,终端是"水龙头",这个水龙头不打开,我们竭尽全力创造的一切源和流,都将变成死水一潭。终端是"临门一脚",这一脚踢不好,我们从后场到前场的所有泪水与汗水,都会付诸东流。货到终端,传播品牌信息的载体只剩下三个:产品,广告,人。三个载体中,产品已经造就,广告已经成形,人是唯一的可变因素。人的表现,决定着品牌在"最后一公里"的冲刺中是加分还是减分。

    一家企业要获得市场的认同,树立自己的品牌,产品本身过硬是基础,营销宣传是保障,但是,这些都还只是将品牌提升起来了,用形象的话说是品牌起飞了。品牌起飞了需要落地,否则,就只能永远浮在空中,成为海市蜃楼,随风而逝。只有走好了"品牌的最后一公里",品牌建设才算是落到了地上,而不再是浮在空中。

    走好"品牌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达到忠诚度,稳固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企业要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应该注意下面几个关键要素:-

    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开发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消费者已经日渐细分化,而且想参与设计属于自己的产品的过程,消费者希望得到体验。此外,消费者的需求只有消费者自己才最清楚-

    建设有效的消费者接触点要减少消费者与解决消费者问题的员工之间的层级。只要消费者觉察到他们的需求是被个别关注并被迅速满足,消费者就会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

    调节互动流程在与消费者的互动接触中,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随时调节企业的营运环节-

    培养优秀的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的职责不仅是销售商品,还应该包括获得消费者需求信息-

    多种方式销售的建立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多样化的销售方式与销售渠道的建立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

    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建立企业的忠诚消费者,做好产品或服务的最后一步——售后服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营销学家下过这样的结论:第一,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忠诚消费者,即所谓的"80/20定律";第二,60%的新消费者来自现有消费者的推荐。那么作为企业也应该把重点服务放在这20%的客户上,并通过老客户再发展新客户,再使新客户变为老客户,使市场的雪球在一个个新老客户的维系中,不断前进。

    美国一位营销专家认为,在所有经营趋势中,消费者服务看起来最容易,事实上却是最难掌握的。他甚至认为,在所有的趋势中,惟有掌握消费者服务这一趋势,可以克服竞争者的价格优势;让小公司有能力向大企业挑战——并且获胜;建立消费者忠诚度,并持之有年。

    海尔和万科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蒙牛故事

    在蒙牛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天津一位消费者遇到两个破包,打了三次长途三次市话跑了三次售奶点后,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忍无可忍的他向报社写了投诉信。

    从此以后他不仅可能再也不选择蒙牛的产品,而且通过他的投诉信,会使其他选择蒙牛产品的消费者对蒙牛的产品及服务产生怀疑。虽然这样的事情仅是个案当中的个例,但是可以从中发觉:蒙牛的售后服务环节隐藏着缺陷。

    为了加强这"最后一公里",蒙牛进一步进行了改革。无论是在北京本部提出的"一切工作都用第一品牌的尺度来衡量"的服务理念,还是开展的"行政人员下终端,体验终端冷与暖"的活动,或者是冒雨夜访投诉户,都说明蒙牛加强"最后一公里"的决心。难怪有个商户这样形容蒙牛:"你们的产品是乳业里的可口可乐,你们的员工是乳业里的海尔人。"

    海尔:从用户的抱怨出发

    海尔集团有两个口号:一是"用户永远是对的"。这是海尔人的真正信仰,不是谦虚的客套话。二是"决不向市场说不",并把它变成海尔人的实际行动。海尔人新开发的许多市场,就来源于用户的抱怨。

    1996年10月,张瑞敏在四川出差时,有人对他说:"海尔洗衣机的质量不太好,排水管经常堵塞。"这是用户有针对性的直接抱怨。张瑞敏立即派人向用户作深入了解。

    原来,四川一些农民,把洗衣机买回去以后,不是专门用来洗衣服,而是经常用来洗地瓜。面对这种情况,张瑞敏认为:"我们决不能因此责怪老农说,你怎么能用洗衣机来洗地瓜呢?这只是说明市场有了这种需求。"于是,他向有关部门下达指令:开发能洗地瓜的洗衣机。张瑞敏认为:开发产品不能从"洗衣机"的定义出发,而应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没有过多久,一种能洗地瓜、土豆等多种农产品的洗衣机,就由海尔人开发出来了。一个全新细分的市场——"农村多用途洗衣机"市场,就这样被海尔人创造出来了。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