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兆龙想想儿子多读几年书也好,就将包玉刚送进了一所中学,在包玉刚快初中毕业时,包兆龙给儿子谋到个活计:到一家燕梳行当学徒。燕梳行是类似现在的保险公司的机构,父亲一心要把儿子早日引入生意场。
但是包玉刚那时的理想是读书至上,心没有放在生意场上。包玉刚仍旧半工半读,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去敲大学的校门,母亲在家给他选定了一位叫黄秀英的本地姑娘,1937年春夏间,择定了吉日良辰,命包玉刚回家完婚。
包玉刚夫妇完婚时,正值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乱中,包玉刚谋到了一份中央信托局的工作,并很快成为业务骨干之一。8年间,辗转于上海、衡阳、昆明、重庆。
抗战胜利后,包玉刚被任命为上海银行业务部经理,由渝抵沪。1946年他被提拔为副总经理,主管放贷部门。放贷部门被称为银行的排水口,是银行业务中最重要的一环,将此部门交给一个28岁的年轻人主管,可见上级对他赏识之至。
遗憾的是,此时的上海乃至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金融,已病人膏盲。通货膨胀,钞票贬值,日甚一日。上海有人形容:"你走进一家面店吃面,要先付钱,不然到面端上来时,价钱已翻了一倍。"
1948年,包玉刚看够了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权的混乱,他毅然辞职,于1949年3月携家飞赴香港。
包玉刚携家抵港后,与先期而至的父母以及兄弟姊妹汇聚到一起。凭着父亲赴港前变卖的几十万元的资财,搞起了贸易。贸易项目主要是趁朝鲜战争的机会,向内地转运了某些战略物资。但是,随着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的签字,父子的事业面临着新的抉择。转做什么呢?父亲主张搞房地产,因为包兆龙看到,从1949年到1952年,香港人口猛增150万,住房困难相当突出,一家几口人同睡一张床的情景随处可见,搞房地产准能赚钱。
步入航运
包玉刚则极想投人海运业,因为他从全球的目光着眼,看到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各国各地贸易大增,而贸易主要靠船运,海运业必将大发展。香港有天然的深水泊位和码头,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贸易的优惠条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船只。
香港有70平方英里的港口,每年的吞吐量达3000万吨,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包玉刚终于看清了眼前的机会,到大海上开辟事业。
包玉刚的决定引起普遍反对,朋友劝他,航运虽然能赚到大钱,但正如古人所说,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海上风浪无常,危险极大,有很多人搞了几十年航运,到头来却落得个倾家荡产。
父亲阻止他:中国有句老话,叫不熟不做,你对航运业了解多少?买一条船动辄千万元,你才有多少钱?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赞同包玉刚搞航运,包玉刚少年的朋友郑炜显就非常理解和支持他。郑炜显一听说包玉刚投身航运业的想法,立即意识到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一步,他鼓励包玉刚说:"一个高明的企业家与一个赌徒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能审时度势,随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他对包玉刚分析道:"你虽然未搞过航运,但你有很多别人所没有的有利条件,你曾经在好几家银行干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调配资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就算是正在搞航运业的人也未必比得上你;这几年你搞进出口贸易,世界各地的行情你熟悉,商场中的风风雨雨你也经历过,所有这些对你转行搞航运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发挥你的优势,一定会成功。"朋友一番话,包玉刚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可是,一艘远洋货轮动辄上百万上千万英镑,如何买得起?即使旧船也要数十万英镑,相当于几百万港元呢!包玉刚想向银行贷款,但是,自己没有资产抵押,更没有大财东给他担保。无奈之中,他想到了往日有业务往来的会德丰银行的乔治·马登。
马登在自己豪华的办公室里接见包玉刚,耐着性子听完包玉刚一番发展航运的动人计划之后,说:"年轻人,海运是一个危险的行业,弄不好,你会把最后一件衬衫也输掉的。"
"马登先生,我已向您分析过,我有成功的把握。""但是航运业投入巨大,你有足够的资金吗?"马登的口气相当轻蔑。
遭此奚落,包玉刚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但他克制住了,平静地说:"马登先生,也许我今天还买不起旧船,但不等于将来买不起新船。"
包玉刚掷给对方的这两句话,分量不轻,使马登一愣。这位英国老板习惯性地转动着手中的笔,以关心的口气对包玉刚说:"既然你这么有兴趣、有信心搞航运,那么我把格兰斯顿勋爵号卖给你吧。这船是二战中建造的,优质钢板,焊接牢固,轻便快速。价钱吗,40万英镑。如果你要买,我可以给你提供70%贷款。"
包玉刚无功回香港不久,又从船舶经纪公司得知,英国威廉逊公司有一艘旧船想脱手,要价22万英镑。他想22万英镑是经纪公司开出的价钱,其中是含了经纪费的,如果直接从威廉逊公司购买,定会便宜。
包玉刚不再借款,他说服父亲倾其家中所有,又游说亲戚朋友帮忙,多方凑集了20万英镑,再赴伦敦。
威廉逊公司同意将载货8200吨、船龄28年,名叫爱瑷纳的商船卖给包玉刚,价钱就是20万英镑。包玉刚让威廉逊公司把船检修一遍后,又雇人把船的外观漆上醒目的新颜色,不知底细的人,误以为是条刚下水的新船呢,爱瑗纳的名字也改成了"金安号"。
当"金安号"从英国启航驶向香港,途经印度洋的时候,运筹帷幄的包玉刚已经办好了两件事,一是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二是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
金安号迎着朝阳,犁开海浪,驶向东方。站在船头甲板上的包玉刚,心里充溢的是喜悦和凝重,他的第一艘船劈开太平洋的波浪驶向前方。
黎明,包玉刚的船迎着朝阳进入海湾。早已候在岸上的家人们发出一片欢呼,包玉刚领大伙上船参观,4个女儿像小鸟在船上跑来跑去,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
包玉刚旗开得胜,首战告捷。以后几年中,他在二手货市场上大量购买,40多艘船都是用这种办法买进的。投资造船是在1961年才着手进行,他的第一艘新船是在1963年1月才离开船坞的。
经营那些船只的公司名称定为"环球造船集团公司",反映了它的全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