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的挫折,我们在前面的叙述中已有所了解。凭着顽强的精神斗志,卡耐基都能从挫折中站立起来,迈向新的生活。实际上,卡耐基成功的历程就是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历程。
卡耐基课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卡耐基课程是有效的和实用的,在卡耐基课程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遭到了来自另一方面的非议和责难。
戴尔·卡耐基在青年会夜校的课程非常紧张,他无心兼顾身外的任何景物,哪怕是行人也不在意。他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写小说,因为那本《大风雪》被许多人称为是"毫无价值的东西",既然没有写作的才华,他需要的是日夜苦读,做好"卡耐基课程"的每一件事。
卡耐基想起了曾使奥斯勒终身受益的一句名言:
“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并非在眺望遥远的、朦胧的事物,而是实行切近的、明确的工作。”
而卡耐基,自己最切近最明确的工作是夜校里的"卡耐基课堂"。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卡耐基认为,他的课程不能只是沿用现在的形式,应当有所创新,让自己的课程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内容体系。
因此,卡耐基停止了讲课,躲到办公室里构思自己的课程安排,修改并制定新的课程表。这个时候,他发现虽然只讲授了所有课程的前三分之一,但学生们已经提高了演讲技巧,谈话方面也显示出高超的水起;并且,在其他方面也获得了不少的进步。
卡耐基由此打定主意,要以接受能力为课程基础,继而开设处理人际关系技能的课程,还有怎样摆脱忧郁的课程。
可是,正是由于一个晚上的停课,学生们不满了,闹到青年会的新主任那里。那位中年妇女主任,毫不客气地教育戴尔·卡耐基:
“先生,你必须记着:你的课程,学生们并不怎样满意。你不能如此懒惰,不要以为你现在能拿到三十美元一个晚上就很了不起!明天,我就可以让你永远告别青年会。如果你不能勤奋地工作的话!”
面对这样的警告,卡耐基并没有什么担忧。他平静地接受了因自己不上课而学生不满的事实,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明白应该怎么办。此时的卡耐基,又想到了"停止损失"法则。
就在这个时候,卡耐基收到了伊利莎白·康妮寄来的一封信。
康妮在信中说:
“亲爱的先生,我在给你写这封信时,突然想起了乔治五世挂在白金汉宫上的那句话:
'教我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因事后悔'。我想跟你说一说我的故事。
“那一天我接?国防部的电报,说我的侄儿——我最爱的一个人——在战场上失踪了。我一下子心跳不止,寝食难安。过了不久,又接到了阵亡通知书。此时,我的心情无比悲伤。
“在那件事发生以前,我一直觉得命运对我很好,伟大的上帝赐给我一份喜欢的工作,又让我顺利地抚养大了相依为命的侄儿。在我看来,我侄儿代表着年轻人美好的一切。我觉得我以前的努力,现在都应该有很好的收获……
“然而,却来了这样一份电报,我的整个世界都被粉碎了,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活下去的意义了,我找不到继续生存下去的借口。我开始忽视我的工作,忽视我的朋友,我抛开了生活的一切,对这个世界既冷淡又怨恨。为什么我最爱的侄儿会死?为什么这么个好孩子——还没有开始他的生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他应该死在战场上?我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我悲伤过度,决定放弃工作,离开家乡,把自己藏在眼泪和悔恨之中。就在我清理桌子准备辞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封我已经忘了的信——一封我的侄儿生前寄来的信,当时,我的母亲刚刚去世。
“侄儿在信上说:'当然我们都会想念她的,尤其是你。不过我知道你会平静度过的,以你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就能让你坚强迫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你教给我的美丽的真理。不论我在哪里生活,不论我们分离得多么遥远,我永远都会记得你的教导,你教我要微笑面对生活,要像一个男子汉,要承受一切发生的事情。'
“我把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他就在我的身边,正在向我说话。他好像在对我说:'你为什么不照你教给我的办法去做呢?坚持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把你个人的悲伤藏在微笑的下面,继续生活下去。'
“侄儿的信给我以莫大的鼓舞,我觉得人生又充满着期望,我又回去工作了。我不再对人冷淡无礼。我一再对自己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没有能力改变它,不过我能够像他所希望的那样继续活下去。'我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我写信给前方的士兵——给别人的儿子们;晚上,我参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我几乎不敢相信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变化。
“我不再为已经过去的那些事悲伤,现在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就像我的侄儿要我做到的那样。”
戴尔·卡耐基读罢这封信,心中涌出了一些感叹:
伊利莎白·康妮学到了我们所有人迟早都要学到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必须深知覆水难收的道理,很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都是不快乐,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感觉。
卡耐基想到这里,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他觉得:对于金钱,自己已经不再作过多的追求,每晚上三十美元已经是大数目了;对工作,只是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渴望能建立一种事业。
对在青年会夜校的工作,卡耐基是比较满意的,但是,要想更大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就不能只在青年会这个小范围内。有了这个想法,卡耐基开始想方设法地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他在不断的思考中仔细规划了课程,还设想找一班人马,建立真正的"卡耐基课堂",从而使自己跳出青年会的圈子。
“我们如何克服恐惧?”
“全世界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使你永远克服恐惧。另一种方法可以使你能暂时克服它。全世界只有一种永远克服恐惧的方法,也就是爱默生所说的:
'去做你恐惧的事,而死亡的恐惧是绝对的。'”
卡耐基对恐惧的研究是很深刻的,因而他常常能口若悬河地大讲一通。但今天的讲演被一位新来的男青年学生打断了:
“戴尔·卡耐基先生,你说的一切都与怎样演说无关,我们不需要心理医生,我们只要一位充满机智的教师,而不是像你这样只会胡说八道。”
面对这样的事情,班上的大多数人居然赞同他的看法,又吹口哨又拍桌子地闹了起来。这个班是百分之百的新生,而且年轻人占多数,他们充满了反抗色彩和挑衅性。卡耐基只有手足无措地面对像爆炸了似的教室里的人群,他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平息众人的争论。
非常凑巧的是,那位令卡耐基讨厌的青年会主任恰好碰见了这种情形。她满面怒容地走进教室,毫不在乎卡耐基的存在,宣布今天的课程到此为止,然后要求卡耐基到她办公室说清楚这件事。
卡耐基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情形将激怒青年会主任,所以,他未等主任开口,就直截了当地说:“夫人,你不必说了,我明白我自己的行为。”
“先生,你也不用多说了,明天,你就可以自由地支配你的夜晚,不用到这里来活受罪。"主任生气地说道。
看来,事态已经无法挽回了,卡耐基只好一言不发地走出办公室。
卡耐基曾想过要离开青年会,但他完全没有料到自己在青年会的结局是这样,也没有想到自己竟是这样狼狈地离开青年会。这种局面,今天这样的场面,如此出岂不意地降临于身。卡耐基心知自己没有别的办法,除了接受既成事实以外。可是他还是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所试图创立的事业如此半途夭折。实际上甚至还没起步就失败了,像一个刚学步的孩童一下子摔成了残废一样。
卡耐基的天性中就有不屈服和抗争的成份,他要作出全盘的思考,重新确定自己的位置,在黑暗中,他不停地问自己:……”
“我的课程失败了吗?我又陷入困境中了?我该怎么办呢?
无数个问题缠绕着他,他又像以往那样一个又一个地解开它们:
“我的课程没有失败,我的许多学生都很满意。我的教法,没有失败的例子,今晚只是一个小小的闹剧。我不但教会了学生们学会演讲,而且教会他们怎样面对自己和别人,我了解他们的各种想法,我让他们说出来,他们就获得了认同感。
“我早就摆脱了忧郁,忧郁对我只是一团白雾,太阳一出来就会散掉的。我要开创一项事业,现在最关键的是写出一本教材,用这本教科书来指导成年人如何演讲、推销和为人处世。
“唯一值得反思的是,我不能照本宣科。我不应该事先确定我要告诉每一个学生的讲课内容,我应该仔细观察他们的内心,慢慢诱导他们。我必须帮助每一个学生解决问题,每一次授课内容一定要新鲜、实用,才能使他们有继续来上课的兴趣。”
这一晚上,卡耐基的思考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直到东方发白。
白天,他心里想着去纽约公共图书馆看一看,他正准备撰写一篇有关"烦恼"的文章,需要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尽管昨晚受失败的困扰,一夜无眠,他还是要鼓足信心写好自己的文章。
在图书馆里,他最先接触到的是人物传记和历史人物传奇,这是他自小就爱看的书籍。他快速地翻阅那些名人轶事,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事例:
乔治·华盛顿喜欢人家称他为"美国总统阁下";
哥伦布为一个"海洋大将印度总督"的头衔而提出请求;
凯瑟琳女皇拒绝批阅没有称呼她"女皇陛下"的奏章信件;
林肯太太在白宫里,像母老虎似地对格兰特将军的夫人大喊:“你胆敢在我请你之前,就在我的面前坐下";
雨果希望巴黎市改为他的名字,小一点的城市都不能令他满足。
……
但这些趣闻都没有那段林肯传记更吸引住卡耐基。当他读到林肯的处世态度时,被深深地打动了。
“1865年4月15日,林肯奄奄一息地躺在福特剧院正对面的医院里,有人在剧院枪杀了他。林肯那瘦长的身子斜躺在那张对他来说稍嫌短一些的床上,床的上方挂着一张罗莎波南的名画'马市'的廉价复制品,还有一些煤气灯发出惨淡的黄晕。
“当林肯奄奄一息地躺着时,战争部长史丹顿说,'这里躺着的是人间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元首。'
“林肯做人处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我对林肯的一生研究了十年。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批评别人,甚至还写信作诗揶揄别人,把那些信件丢在一定会被发现的路上。其中有一封信所引起的反感持续了一辈子。林肯在伊州春田镇执行律师业务的时候,甚至投书给社会,公开攻击他的对手。
“1842年秋天,林肯取笑了一位自负而好斗的爱尔兰人。林肯在《春田时报》刊登出一封未署名的信,讥讽了那位詹姆斯·史尔兹一番,令镇上的人都捧腹大笑起来。史尔兹是一个敏感而自傲的人,气得怒火中烧。他查出写那封信的人是谁,跳上马,去找林肯,向他提出决斗。林肯不愿与他决斗,但为了面子又不得不决斗;对方给他选择武器的自由,他选了惯用的长剑。决斗那一天,他和史尔兹在密西西比河的一个沙滩碰头,准备一决生死。
“但是,在最后关头,他们的助手阻止了这场决斗。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恐怖的私人事件。从此,他再也没写过一封侮辱人的信件,他不再取笑任何人了。而且,他几乎没有为任何事批评过任何人。
“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一次又一次地任命新的将军带兵打仗,而每一个将军——麦巴里兰、波普、伯恩基、胡克尔、格兰特——相继地惨败,使得林肯只能失望地踱步。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痛骂那些差劲的将军们,但林肯信守'不对别人缺德,只对大家祝福',一声也不吭。他喜欢引用的语句之一是'不要评议别人,别人才不会评议你。'
“当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回答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们在同样情况之下,也会跟他们一样。'
“盖茨堡战役发生在1863年7月的最初三天时间。在7月4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撤退的时候,黑云密布,大雨倾盆。当他带着挫败之军,退到波多梅克时发现面对着一条高涨而无法通过的河流,而身后又是一支胜利的北军。李将军被困住了,他无法逃脱。林肯看出这点——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一个捕捉李将军的军队立即结束战争的机会。因此,林肯满怀希望地命令格兰特将军不要召开军事会议,而应立即攻击李将军。林肯以电话下令,又派出一名飞骑去见格兰特,要他立即采取行动。
“而格兰特将军怎么做呢?他的做法,正好跟所接到的命令相反。他违反林肯的命令,召开了一次军事议。他迟疑不决,一再拖延。他打电话来,找出各种藉口,拒绝攻击李将军,最后,河水退去,李将军带着他的军队从波多梅克逃脱了。
“林肯勃然大怒。'这是什么意思?'林肯对他的儿子罗勃叫起来。'老天爷!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只要伸出手来,他们就是我们的了;但我无论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法使我们的军队移动一步。在那种情况之下,几乎任何一个将领都可以击败李将军。如果我在那儿的话,我自己就可以把他歼灭。'在痛苦、失望之余,林肯坐下来给格兰特写了一封信,一封言辞极为严厉的信。
“你猜,格兰特读到信时有什么反应?
“格兰特将军没有机会看到那封信,因为,那封信是在林肯死后留下的文件中被找到的。林肯写完信后,看看窗外,对自己说,等一下,也许我不应该如此匆忙。我坐在这静静的白宫里,命令格兰特去出击,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假如我当时是在盖茨堡,假如我在上星期,也跟格兰特一样,见到遍地血腥,假如我听到伤兵的悲号哀吟,也许我也不会如此急着去进攻了。也许我的性格跟格兰特一样柔弱,我的做法可能就会跟他相同了。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了。如果我发出这封信,固然可发泄我的不快,但是却会使格兰特为自己辩护。这将会使他责备我,这将会造成恶感,破坏了他身为指挥官的效力,而且也许迫使他辞职不干。”
“林肯把信放到一旁,因为他从痛苦的经验中学到,尖刻的批评和斥责,几乎总是无济于事。”
卡耐基边读边抄下这段故事,他觉得这些对自己很有帮助。至少,是帮自己学会不要抱怨别人,今天早晨他还在埋怨那帮学生和那位女主任;再者,这件事可以帮助自己准备说服他人不要随意批评别人,林肯总统的例子难道还没有说服力吗?
卡耐基不停地翻书,他抄录了许多宝贵的例子,还有一些数据。他决定要阅读古今名人对烦恼的论述,还要精读从孔子到华盛顿等数百本各类传记,并要登门拜访各行各业的名人。当他想到这些问题时,便来到图书馆的目录库,查找索引。
他不停地翻着索引,几经辛苦,他终于查到了有关"烦恼"的书籍,总共有二十二册,卡耐基毫不犹豫地借出了所有的书。就在他准备抱起那一大堆书回家的时候,他的眼镜被人碰掉了,落在那本索引目录上,卡耐基俯身去拾,就是这个动作,使得卡耐基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他在目录中看到"螳螂"这个条目,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仔细一看,有关"虫"的书籍竟有一百八十多册,卡耐基笑了。真是太有趣了!人们关心"虫子"意比关心"烦恼"更加投入!这是不是有些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烦恼"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是人类的大课题,我们怎么从来没听人说过有关烦恼的研究呢?
瞬间的灵感给卡耐基以有益启示。他想:我如果开设一门"如何解决烦恼"的课程岂不是更好?凭着自己多年的研究思考和总结的原则,教给那些成人们,让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然后再把结果在班上报告出来,让他们现身说法,这难道不是我一向所采取的方法吗?这一想法太妙了。
就在戴尔·卡耐基走出纽约图书馆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背后叫他。
卡耐基不记得此人是谁,但有些面熟。原来这是卡耐基课程的学生。他高兴地对卡耐基说:“你忘记我的名字了吗?我叫菲恩,那天晚上第一个向你索要《金玉良言》的人!”
卡耐基问其他的近况,都在干些什么。"整天四处推销。不过,现在要推销你的《金玉良言》和课程了。今天上午,我跑到青年会去一打听,没想到你竟给轰走了。这帮蠢货真该死!”
卡耐基一听,笑道:“没关系的。我前几天已经开始在几所高校申请开设公众演说课了。"菲恩很吃惊地说:“真了不起!我曾猜想你会这么干的。但是,我想建议你的是,你难道不可以成立一家公司吗?'卡耐基课程'公司!”
卡耐基一想,是啊,我可以这样干,但是,他又迟疑了一下,"公司仅有我一个人,怎么行呢?”
菲恩似乎胸有成竹,"你可以找人帮忙。比如我,我就可以四处推销你的'卡耐基课程';还有,以前毕业的学生中肯定有几个人可以当老师的。”
他们两人边走边谈,一会儿就回到了卡耐基的公寓里。两个人热烈地商讨着公司大计,整个晚上也就很快过去了。最终,卡耐基拿定了主意:他要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里开设"公众演说课程",教导人们如何演说(包括谈话)、摆脱烦恼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还在青年会租用教室,招收学生举办"卡耐基课程"。与此同时,培养一部分骨干分子作为助手。菲恩则去纽约各地和全美推销课程。
在这之后不长时间,卡耐基的事业就初具雏形。他组织课程,每天下午六点到七点四十五分以及八点到十点三十分上课,每位学生必须起立发表演说。每节课都给讲得不错的学生发些奖品,比如铅笔、书本之类的。课程内容得到了固定,总共十四节,比如摆脱忧郁、团体励志等等。他把诠释、精练及舞台上的自我教育融入了课程中,并组合了戴莎忒的革命原则、麦克凯伊的明智运用原则以及学院中沙尔卡特的启发式教学。
除此以外,卡耐基还找到了几个合伙人兼教师,比如罗宾、列文、福尼斯等。在这群人中间,卡耐基又是教师又是领导者,因此他开始十分注重对领导能力的研究。
而上课的学生们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毕竟他们中有许多人是经理、董事长等管理人员,他们要求卡耐基提供能用于工作上的领导技能。于是,卡耐基逐步给他们讲解四个原则,也是四道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谈一谈自己实际运用的情况。
原则之一,除与正在处理的问题有关的资料外,其他东西统统从桌面上消除。
上课时,卡耐基在黑板上写下了英国诗人波普的名句:
“秩序是造物者的第一法则!”
他告诉学生们,这是悬挂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顶棚上的几个大字。然后,一言不发地坐在一边,等待有人品来解释。
这时候,罗兰·威廉斯站了起来,他说道:
“当我面对一张摆满回复信件、报告、备忘录的办公桌时,我就感到紧张、忙乱、烦恼。更糟的是,我满脑子惦记着:'事情太多,时间太紧',我感到疲倦,长此以往甚至怀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有的人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如果他能把那些次等重要的东西全部收拾起来,他将会发现处理工作可以更轻松、更正确。我称之为家务料理,这是我的经验!”
“某报发行人告诉我,他的秘书清理他的一张办公桌时,竟然发现了两年前遗失的一台打字机。”
最后一个笑话,引来了满堂喝彩。卡耐基也站起来,连声夸耀,并接着说道:
“我本来决定让大家多说,自己少说几句话。但是这种轻松的故事使我想起了精神病医生威廉·沙特拉博士告诉我的一个故事,我把它讲出来供大家分享!”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听着卡耐基引述的故事:
“芝加哥某大公司的总经理,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向沙特拉博士求医。
“正在说话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医院有事找博士。他马上处理,刚放下话筒,另一部电话又响了,只好离席去接电话,又是很紧急的事,不久,又有位同事找博士征询对某一重病号的处置意见。博士只好把客人干晾在一边长达十分钟之久。当博士向总经理先生致歉时,奇迹出现了。
“总经理回答说:'没关系,没关系!'医生,从你的身上我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病根。回公司后,我将立刻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对了,临走前,可否让我看一下你的办公桌抽屉?”
“博士打开抽屉,里面只有一些纸笔之类的事务性用品,而且少得可怜!患者疑惑地问道:'你未处理完的文件呢?未回的信函呢?'博士说:'全都办完了!'”
“六个星期后,那位总经理盛情地邀请博士到他公司参观,他完全变样了,全身上上下下没有一点儿不适之处。他特地打开抽屉,对博士说:'以前,我有两间办公室和三张办公桌,抽屉里堆满了未处理的文件,但既无暇也无心去处理它们。自从和你作一席谈之后,我即将那些旧文件或报告书,全部作了清理。现在,我只用一个办公桌,工作一来立即处理,绝不拖延积压。所以,现在我已全无因延滞工作而带来的紧张感和烦恼。”
卡耐基的讲述引起了听众的沉思,他又适时地向学生们布置了下次的作业,也就是第二项原则:
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去处理。
第一天上课,卡耐基让十多个学生讲一讲他们的工作后,告诉大家一个实例:
“从一文不名到佩普索·兰特公司的董事长,查尔斯·拉克曼仅用了十二年时间,他认识到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养成早上五点起床的习惯。他认为,清早最适于思考,他利用这段时间仔细筹划一天的计划,并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去处理,所以要成为领导者你就得学会这点,并且做到,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这时,有一位老者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我叫HP··赫威尔,提任美国铁路公司的董事。每次召开董事会,我们都要空耗大量的时间,结果审议了多数议案,但大部分未解决。会后,我们每人都抱一大堆报告书回家再研究。
“后来,我建议同事们一次只审议一个议案且必须当场作出结论。结果,在实施了我的建议后效果非常明显,一切皆可按预定计划顺利处理,再也不会留下任何尾巴,回家后也不必为公事费神。”
他接着充满自信地说:“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卡耐基先生要交给大家的第三个原则应该是——面临问题时,当场解决症结或重点,决不拖延。”
卡耐基满意地点点头,并大大赞誉了赫威尔先生。然后,他又说:“我要说的第四个原则是学习组织化、代理化、管理化。”
“许多企业家都不懂得(或不放心)将事务委托他人执行,事无巨细一揽全包,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无暇思考事情的轻重缓急,终日处于紧张、焦躁、烦恼不安之中,长此以往,可能会'英年早逝'或者患上别的毛病。”
“的确,委事以人是不容易的,可分层负责是不可缺少的。经营大事业的人,如果不学会组织化、代理化、管理化,终将会心力交瘁。如果你们留心一下每天报纸的讣告,你们就会感到,不学会组织化、代理化、管理化,对人的身体是极大的伤害,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
卡耐基在课程中不知不觉地给学生们输入了管理教育的内容,他的方式不是那种机械地输入一些管理原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卡耐基发现,这种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方式启发了课堂里的每一位学生。人们也普遍认为无拘无束和热忱是"卡耐基课程"的最大特色,上课不必反复地背诵,更不需要做笔记。
“卡耐基课程"不仅在纽约、华盛顿盛行,而且,还被推销到费城、底特律、亚特兰大、达拉斯等大城市,遍布全美各地,普遍地受到们的欢迎。
这个时候,卡耐基发觉自己完全成了一个领导者,他开始有了很多吩咐或者命令,有了社交场合的应酬,尽管他不习惯于此。这个时候,他开始研究人际关系,试图为学员们找到一套到处受人欢迎的方法。在这期间,他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他所得到的朋友,就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交的朋友还要多。
为此,他动员属下的老师给那些知名人物写信,每一封信都收集大约一百五十名学生的签名。并且,在信中说,自己知道那些人很忙,忙得无法准备一篇演讲,因此附上一些问题请他们回答,没过多久,很多著名的小说家、政界要人纷纷来到"卡耐基课堂"发表演说。
后来,卡耐基深有感触地谈到这些,说,"行动比言语更具有力量。当那些大人物来时,我给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并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我深知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一样能带给人们温暖;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把他(她)叫出来,等于给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
卡耐基因课程遭到非议,最终离开了青年会;同样,卡耐基在克服了暂时的挫折后,又通过他的课程确立自己的事业,并且越干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