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明珠”
——试论“黄山”烟举国夺魁的内在基因
珍珠比最绚丽的宝石更加可爱,因为它是一种生灵经历了痛楚才生成的。
一个“新寓言故事”说:巨蚌在东海偶遇仙鹤。异性相吸不忍离去。别时,鹤将一
粒黄砂赠予巨蚌。蚌用自己的灵与肉孕育出一颗珍珠。这珠,不呈黄砂的黄色,母体的
灰色,也不呈海水的蓝色,呈现出仙鹤遗传的银白色。寓言的题目——“鹤蚌相赠,与
人得利”。
如果说,蚌埠卷烟厂是那古老的巨蚌,改革开放之风是那飞来的仙鹤,那么,特制
“黄山”烟就是那“东海明珠”。
内在基因之一,人类的生活不避讳生命的艰辛与磨难。
历史证明,最杰出的艺术品无一不是由人类痛苦的泪水浇铸而成。女娲炼石补天,
精卫衔石填海,夸父舍身逐日,乃至屈原《离骚》中的《天问》,这些看似浪漫,而深
层次所表达的亦是人类的痛苦和在痛苦面前的抗争精神。
蚌埠卷烟厂,改革初期,企业转轨,产品滞销,效益下降。
1982、1983年“百寿烟”发生霉变,市场一蹶不振;
1984年非常困难,困难到连劳保用品都没钱买。车间工人罢工,厂长李邦福亲临现
场,向工人赔礼、道歉。这年,工厂的总体战略是: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1985年,先后与全国9家知名烟厂联营,加工香烟,甘当“打工”,屈取效益;
1986年给宝鸡市加工“金丝猴”烟,因包装质量出差错,雪上加霜,被对方解除合
同,车间工人们把这天作为“耻辱日”、“雪耻日”。
……
一位外国友人说过:“听中国人唱《国际歌》,和欧洲人不同,中国人唱得悲哀一
些。”这与我们民族在漫长历史上屡经磨难而形成的悲壮心态确有关系。
从胜利走向胜利是继承胜利,从失败走向胜利是开创胜利,蚌埠卷烟厂,干部与阵
地共存亡,职工与将士同荣辱。
工厂冲出了1984年的低谷,1989年资金短缺的困境和1991年的徘徊,生产、效益不
断迈上新台阶。创造出如数“家珍”的“一、二、三、四、五、六”等企业的奇迹和
“数列的辉煌”。
一是,10年实现产量增长1.4倍;二是,工业产值增长2.2倍;三是,利税增长2.
93倍;四是,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4.8倍;五是,职工收入增长了5倍;六是,年创税
利6.09亿元。
偶然是必然的特殊表现。
事迹,静态的说,是奇迹的奠基石;动态的说是奇迹的加速器;从哲学意义上说,
事迹是奇迹的因,奇迹是事迹的果。1993年6月8日在安徽合肥组织的有300名专家参加
的“三大名烟”评吸会上,石破天惊,特制“黄山”香烟被评为第一名。
蚌埠卷烟厂恰如和氏托璧,气概、气度、气势,与日月争辉。
内在基因之二,谜。
世界有99个谜。“市场经济与黄山潮论文研讨会”,正在破译卷烟行业“黄山”第
一之谜。
未破译的科学是谜,已破译的谜是科学,“第一”内在有规律。
——蚌埠地区,与美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北卡罗莱纳州,同处在一个纬度上,那里
生产出了世界级名烟。蚌埠卷烟厂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科学种植,广辟优良烟叶基
地。“有米之炊”保障了特制“黄山”烟的用料。
——“黄山”烟成果在于科技含量。在攻克烟草顶峰的攻坚战中,2000多个日日夜
夜,几十名研制人员,几百次配方实验,几千人次的评吸论证……
用两句话概括:在微观上,体现杨振宁博士的观点,科技人才在“碰撞中产生能
量”。高能、原子加速器中,几个粒子相撞,就会产生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宏观上,
渗透钱学森钱老当代科学“集大成”的思路,综合运用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生物学、
遗传学等许多学科的先进技术,学科的渗透、交叉、分化与综合,孕育着深刻的变革。
匠心齐运,学科交融。
——意大利的金银首饰业,号称世界金牌,那是因为:意大利的机械业,已经占下
全球珠宝生产机械的60%市场。
蚌埠卷烟厂,引进42台、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卷烟生产设备。率先建立“微机中
心监察室”,对全厂32个管理点进行全天候电脑监控。
龙生凤养,当有金枝玉叶。
——当然,还有一条也举足重轻。一些世界级名牌产品的厂家,背后都有一个驰名
中外的广告公司。蚌埠卷烟厂,有自己产品的宣传辐射载体:报是《东海报》,杂志是
《东海人》。
世界50亿人,有50亿个躯体;中国有200家卷烟厂,是200个生产“作坊”。
——一流原料、一流科技、一流设备、一流广告,这些才是蚌埠卷烟厂顶天立地的
精、气、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精髓。
内在基因之三,创造即离经叛道。
不是说所有的离经叛道都是创造,但有一条,所有的创造都是离经叛道。
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冠”。好烟并不绝对出在云南。就像茶叶,安徽的最好。但
是浙江的西湖龙井、江苏的碧罗春、福建的铁观音、云南的云雾茶,还有河南信阳毛尖
都可称为名茶。
在烟草世界,哈德门能第一,恒大能第一,大前门能第一,凤凰能第一,牡丹能第
一,中华能第一,红塔山能第一,作为后来者“黄山”也能夺冠。
打破云烟系列一统天下的格局,才能争得自己的一席高档之地。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103种化学元素构成的。元素的数目不多,却可以形成万紫千
红的大千世界。化学中的元素组合,军事学中的兵种组合,中医方的药物组合,同样的
量,组合不同,质也会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等级的名烟烟丝,几百种芳香物质,上千种化学成分,是在完全突破传统的感官
配制方法,采用现代科学配制手段特制而成的。
组合出新意,联想出新意,离题出新意。
特制黄山香烟,从它的组织结构到内在质量都是各种上等级香烟精华的统一体。香
味清香高雅,余味甘甜舒适,气味醇厚饱满,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式烤烟的代表作。与众
不同,与前不同,与己不同,“黄山”烟体现了名牌的过硬质量和独一无二的个性。
当代世界级植物学怪杰路德·布班克,精心培植了二三万棵植物“标本”,目的是
获取那一二株奇花异草。
内在基因之四,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每一代人都在战胜失败中否定和批判传统,每一代人又都在战胜失败中创造和丰富
传统。传统的工厂管理是现场管理;而蚌埠卷烟厂的管理是搞系统工程:从设计到生产,
从工艺到销后服务“一条龙”。“工艺七定”:定标、定员、定岗、定点、定贵、定查、
定奖惩制度,是职工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创造的。
在教课书上没有。
党政干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工作方式方法从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训导型向
对话型转变,由机关型向群众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心中、目中、手中,都
是为争创名牌而献计、献策,乃至献身。
全国烟草行业的大型企业玉溪厂,搞了汽车工业,搞发电厂。蚌埠卷烟厂也一反常
态,着力发展主力舰的护卫舰——
第三产业。十几年来,护卫舰与主力舰同忧喜,同沉浮,同发展。从“七八个人,
十来条枪”,到二十八个大的“山头”。
工业、农业、商业、贸易、服务行业一体化。第一产业农业,有东海养殖场;工业
方面有二材厂、烟建公司都获得较好效益;综合产业、商场、小工厂都参与了市场经济
的拼搏。1993年获得8000多万元的产值,相当于一个大中型企业,为大厂养血补虚。
一个社会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其政府做出多少许诺,而仅仅在于其人民的进步。
这就是中国改革成功之根。
我没有掌握蚌埠卷烟厂原始素材,不敢妄称沙里淘金、破石取玉。
在占有《黄山潮》、《在东海精神激励下》材料的基础上,不是用笔墨,而是用心
血,开采“软黄金”;着力把“鱼目混珠”这句成语中的“鱼目”剔弃出去……
黄鹤楼如无崔灏之诗,滕王阁如无王勃之序,岳阳楼如无范仲淹之记,大概也就不
会有江南三名楼之称。
最后,我斗胆暗改《陋室铭》开篇语,结束短文:“山不在高,有烟则名;海不在
深,有珠则灵”。
这是市场经济的神奇。
“黄山”效应
——“黄山”烟的价值在于唤起全民族的名牌意识
(一)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没有名牌产品,难以打进国际市场,
也无法摆脱弱者被动挨打的地位。
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可值10.5元;若在瑞士制成名牌手表的发条,其
价值就是25万元之多。
赞比亚生产出的重50公斤的一块铜锭,其价格与日本索尼公司制造的重不过0.3公
斤的一个袖珍式单放机的价格基本相当。
中国是丝绸之乡,国际市场上90%的丝绸服装是中国生产的。没有驰名商标。出口
后,外商贴上名牌标签,增值达180倍。
如果不创出名牌,在世界范畴,发展中国家永远要出卖廉价资源和劳力。
(二)
蚌埠卷烟厂从1984年开始“卧薪尝胆”:创一流职工队伍;引进消化一流设备;开
拓烟叶基地,创造一流资源。在1988—1989年间,产品向全国“第一”进军。
野心和雄心,并非是与生俱来与天定。能够实现的野心是雄心;实现不了的雄心才
是野心。
几千个日日夜夜,几百个反反复复,几代科技人员的辛辛苦苦,终于在1993年6月8
日在合肥市的“安徽饭店”传出了犹如原子弹爆炸似新闻,“黄山”烟第一!
——安徽终于有了第一,有了自家的名牌。
——中国市场上又得到了一个珍品。
——黄山烟将成为中国跨世纪的名烟。
如果说,当年“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唤醒“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反奴役,进行武装革命的杠杆的话;那么,当代“名牌价值”则是撰写新《资本
论》,唤起劳动者振奋起来,反剥削,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动力。
“黄山”烟第一的价值在于——把沉睡的人们从甜蜜的梦中唤醒,告诉你什么是真
实的世界。
国际企业进军中国有逼人气势,战略计划非常完整。他们以引人注目的形象席卷中
国大陆,他们的目标是占领整个中国市场。
进入90年代的中国大中型企业,仍保持着“丑小鸭”的形象,大江南北,举国上下
很少有企业家认识到名牌的价值。
产品更无法与涌向国内的大量外国名牌产品相竞争。
在现代消费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名牌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在不同民族文化的熏陶、教化下,就总体而言,不同民族确实有不同的个性倾向。
例如,西方民族的个性倾向基本上是一种开放性的外露,强调个性独立,对事物好质疑,
不崇尚权威;而中国,《国歌》唱了几十年,“万众一心”做到了,而带来的负效应是
“千人一面”。“民随王法草随风”,个性、创造性往往被泯灭。反映在商品上是:有
品无牌,有品牌无名牌,一切商品都在低层次、低效益、小范围内“恶性”循环。
中国的名牌最少,中国不是没有好产品,只是树立名牌的意识不足。
蚌埠卷烟厂以自己的实践,打破了安徽烟叶不能挤进一流名烟的神话。菩萨是人自
己塑造的,然后又向它叩头,这就是自我束缚。敢为天下先,以高起点、高速度、高效
益、高目标、高科技的整体力量创制了高档产品——特制“黄山”烟,这才是致力于世
界民族之林的当代气节。
(三)
黑格尔有句名言:“人死于习惯。”当“黄山”烟在与名牌角逐,打破常规被评为
“第一”时,诸如“黄山烟第一可信吗?”,“好也好不到哪去”,“蚌埠卷烟厂是巨
人还是侏儒”等议论纷纷。
纵观历史发展,正是这样一些曾经被人们看不惯的“叛道”,成为历史的先行者,
他们代表的新人格最终为社会所承认。
历史呈现这样一个基本规律:每当社会处于大转变时期,总是需要新的思想观念来
启动和推进。
商品力常常通过名牌反映出来。
贵州茅台,已成为当今中国“国酒”的代名词,是任何其它国家级名酒无法与之争
高低的王牌。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不衰,贵州茅台酒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
名牌,使资源匮乏的日本成为世界首富。索尼、丰田、日立、三菱等一批批名牌,
占领了世界大片市场。
名牌商品比非名牌同类商品价格高。在法国,普通葡萄酒一瓶3法郎,但波尔多著
名的巴尔通、盖斯迪公司生产的葡萄酒,最低价要卖90法郎一瓶,玛尔戴勒公司生产的
名牌白兰地,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起,就是皇室用酒,每瓶上千法郎。
“黄山”烟,逐步为消费者青睐,成为与中华、红塔山等名烟交相辉映的“国宝”。
正是人类永不泯灭的好奇心、英雄感、探索精神,推动着人类对自然界、对社会的
认识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使人类在精神文明上升华,在物质文明上提高。
(四)
有个寓言故事说,一个富豪雇工盖房子,10天盖了一层,又10天盖了二层,又10天
盖了三层。富豪说,早知道10天能盖第三层,何必盖那一二层。
富豪的愚痴暂不论,他起码不懂打基础的道理。
创名牌,决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事,更重要的是属于物质基础范畴。一句话叫万丈
高楼平地起。
蚌埠卷烟厂有着创第一的基础。1988年卷烟厂的“丹健”名烟漂洋过海,并很快占
领了日本全国22个地区市场。
售价高达250日元,超过美国“万宝路”10元以上。成为日本八个名牌中,销售量
第一的产品。
“渡江”烟声震江淮,10年产量增长1000多倍。
特制“黄山”烟是在中南海特供“黄山”的基础上研制的最新高档产品。
采用十几个地区和几十种混合原料,借助大专院校的仪器,跑遍省内外十几座大学,
掌握各单品种烟叶的品质特征和某项理化指标,吸收中外名烟的长处,进行最佳配方试
验。
蚌埠卷烟厂是全国八大烟厂之一。为了占领市场制高点,近年来瞄准国内名牌,对
卷烟涉及的几十种边缘学科、几百种芳香物质、上千种化学成份,进行全面分析检测,
经过千百次的研制和改进。
在名牌战略上,打的是立体战:在低空上,“团结”烟在市场挂帅,特别是粗支
“团结”独占鳌头;在中空,“渡江”烟也是抢手货;高层次的“黄山”烟属高空作战,
在全国近二百个烟厂都仰望的高空中,进行“三大名星”角逐。
“黄山”烟是千锤百炼后的产物。
“黄山”烟像黄山一样闻名于世。
(五)
名牌不是盾牌,而是矛。是进攻,是强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血染的风采”。
香烟是个产品,产品间较量的制高点在市场。
以美、英、日为首的外烟大进国门,良友、希尔顿、登喜路、三五、健牌、万宝路、
柔和七星等长驱直入,气势汹汹。
近几年,烟草行业,大中华、红塔山、阿诗玛、云烟等在卷烟市场当仁不让地扮演
着明星角色。
云烟,严重地冲击着安徽卷烟业,迫使安徽的“黄山”、“渡江”居于二档消费市
场。
蚌烟虽然比不上云贵、上海系列,然而蚌烟人不屈不挠。
烟厂必须拥有自己的“王牌”。
“黄山”烟,养精蓄锐,含苞待放,后发制人,大器晚成。
1988年,第一代特制“黄山”未面市就被无情地枪毙;
1992年再一次试制,又不理想。1993年3月20日终于突破传统的老配方,以实践,
打破了安徽烟叶不能产生一流名烟的历史,脱颖而出。
“黄山”烟的气概,不但在国内要变成第一块名牌;在国际上要和三五牌、健牌、
万宝路、柔和七星去争一争,变成国际名牌。
要和中外名烟一决雌雄。
“黄山”烟1993年6月8日被评为“第一”,7月份正式投入市场,月销售量增长了
30多倍,市场价格由每条120元起步逐月上升,卖到200元一条。
在南宁的全国订货会上第一次与顾客见面的特制“黄山”烟订货量竟达37万条。短
短几个月,涉及18个省、市,遥涉港、台。
在11月份全国订货会上成为安徽一绝,相当于奋斗30年的“渡江”烟在省外的订货
量。
1994年元月20日蚌埠烟厂在广州花园酒店召开了特制“黄山”烟鉴赏会,黄山烟因
质量上乘,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
美国英斯派公司与董事长仲继兴先生特别提出,希望特制“黄山”能够出口美国,
并名扬世界。
香港及东南亚客商及美国客商对“黄山”烟评价很高,有些爱国华侨拿着“黄山”
烟都热泪盈眶。
在蚌埠卷烟厂所在的城市,烟厂税利总额占全市的81%,打个不完全确切的比方,
这座城市每花一块钱,其中八角一分钱是蚌埠卷烟提供的。
在经济领域,常说的几句话,诸如规模效益、高附加值、效益第一……只要抓住名
牌,便可以以一当十,尽收网底。
名牌,是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林中窥豹”
——从市场经济角度窥探特制“黄山”的成功之道
国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为蚌埠卷烟厂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
天地。他们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品牌上档次”的方针。甲级烟产量翻番;“丹健”烟出
口日本;“渡江”烟打进泰国。
——尤其是特制“黄山”烟投入市场一举成“名”;特制“黄山”的“实”,是顺
应市场经济的成功之道。
历史中往往还有鲜为人知的新信息。开发信息即开发财源。
蚌埠卷烟厂原名“东海烟厂”,是黄克诚、张爱萍将军领导的新四军三师后勤部创
办的随军烟厂。
“黄山”烟是70年代为中南海研制的特供烟。一度被称为安徽的“熊猫”,与安徽
的古井贡酒一起作为国宴的必备品。
在烟草市场,蚌埠卷烟厂的“渡江”,“丹健”,其内在品质不错,工厂最高决策
层没有提出研制特制“渡江”、特制“东海”,而搞特制“黄山”,可谓深谋远虑、匠
心独运。
一是“黄山”烟在安徽乃至全国小有名气,中央领导曾将此烟带到国外,并远销港、
澳。
二是国内名牌烟称“山”为王。牛顿和爱因斯坦都说过,成功要靠“站在巨人的肩
上”。
三是黄山风光天下第一。特制“黄山”烟将象黄山一样,也要称雄于国内香烟名
“山”。
爱搏、会搏、善搏才能赢。
从大经济学讲,世界说到底是个市场。庞大的世界,产、供、销人类社会所需要的
物质财富。新兴的系统论有这样一个著名定律:“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一招一势的伎俩难以赢得整个市场。
为了使“黄山”烟全国夺冠的战略成功,蚌埠卷烟厂组织实施了四大方略:
——在市场开发上,树立大市场观念,以销定产,首先使产品的全省覆盖率达到
100%。
——在人才开发上,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898人,大专毕业生200人,技术培训
达2220人次。职工队伍的素质,奠定了卷烟技术向尖端技术进军的基础。
——在科技开发上,“七五”技改工程,投入资金5604.39万元,引进国际先进水
平的卷烟设备42台、套。
——在管理开发上,率先建立“微机中心监察室”,对全厂32个管理点进行全天候
电脑监控,管理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流队伍、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管理才能开发出一流产品。
特制“黄山”烟1993年6月投放市场,7月—12月销售1100多箱,利润2000多万元,
1994年一季度生产2000余箱,市场供不应求。
“黄山”烟成功之道在于以自己独有的高科技含量,占领了名牌——这个烟草市场
的制高点。
在市场经济的天地里,智能和创造力正在成为财富的真正源泉。现代化生产力的力
量源泉已经从“物理空间”转向了“知识空间”。就是说,发展现代化生产力,关键已
不是增加物质投入或资金投入,而是增加人的知识投入。
蚌埠卷烟厂十年前和十年后相比较,天壤之别在于一个是劳动密集型,一个是知识
密集型。
传统产品你能搞,别人也能搞。
十年前,一个蚌埠卷烟厂为北京、内蒙、山西、南京、上海等加工10万箱烟,当
“打工”,劳动强度不可谓不大。过去,能占领市场的甲级烟,也就一个“渡江”,居
于二档消费市场。而这个甲级烟只占总产量的百分之零点几。
低级产品就是贱卖资源。
烟厂改革十年,平均每年增长一个亿,由1983年的3.3亿的收入升到1993年的13亿
多的收入。不是靠拼体力、拼设备、拼时间,而是加大了知识投入、智力投入、科技投
入。
“黄山”烟争创名牌的大战,是知识与智慧的大战。
著名生物遗传学教授杨纪珂提供了一个价值千金的信息:安徽的蚌埠一带与美国生
产高档烟叶基地的西雅图地区纬度接近。相同纬度的地理形势生产的烟叶,应有很接近
的质量;成立了科研所。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建立起来了,一批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
青年科技人员被集中到科研第一线;
五位科研人员,全力投入研制“黄山”的战役中去;借助于各大专院校的人才,借
助于省内外10多所大专院校的智力。
“合力”这个思路很重要。若干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要比一个单独作用大得
多。物理学上“合力”这个词,一旦进入经济领域,就会成为经济与生产的巨大推动力。
特制“黄山”在其传统风格基础上,施以现代化科技手段精心研制,经过5年千百
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
生产力只有三个字,效益差异不下万千。劳动密集型生产力,靠劳动力、劳动量、
劳动强度,产生低级产品;知识密集型生产力,靠智力、创造力、科技力产生高级产品。
高档产品特制“黄山”问世了,并且一炮打响。它的名声不仅在安徽大震,而且远
远波及到澳门。其价格(零售价)已由原来的12元/包,最高上升到20元/包。人类正走
向文明的第三个千年期,企业的发展将由物质发展为主转向精神发展为主,人的发展归
根到底体现在智力和思维创新上。
市场经济是“上帝”决定胜负的经济。从唯物史观说是“奴隶创造历史”的回归,
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再现。
当今世界是一个“被选择”的时代。现代企业要学会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培养“共
鸣之魂”,其中的活动包括产品计划、销售计划、建立连销网络。
吹哨可让百人听到,吹喇叭可让千人听到,放鞭炮可让万人听到,而召开大型评赛
会,确可让数十万人知道。
——赢得消费者的心,是不可忽略的交流手段。
市场是天堂,消费者是上帝。
我国烟草行业,向来没有权威部门举行过评奖活动,烟的好坏只有消费者最有发言
权,没有谁认定过哪个是第一。
蚌埠卷烟厂在研制成功了特制“黄山”烟之后,于1993年6月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
开名烟评吸和新闻发布会。全省烟草界、商业界、新闻界有关人士对密封商标的特制
“黄山”和其他两种名烟进行“闭卷”评吸,公证部门到会审查、监督。
结果“黄山”烟得分五十,位居第一。
在中国的烟草王国拉开了竞争之幕。
商场上的商战,不仅优胜劣汰,而且共存共荣。
一个国家发现特型羚羊日趋稀少,下令把狼赶尽杀绝。几十年过去了,狼没了,羚
羊也懒了,笨了,寿命也短了;无奈,又把狼请了回来,羚羊才又恢复了活力。
植物界有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也是一种特殊的共生现象。
市场经济的变化万千,是“竞争之神”在推波助澜。
1993年10月17日北京新闻发布会后,“黄山”烟又很快为首都人民所认识所欢迎。
1994年元月20日在广州举办“黄山”牌香烟新闻发布会,又显示其进军珠江三角洲
地区市场的决心,并通过“黄山”烟香飘广东,辐射世界。
目前,特制“黄山”香烟从北京到海南已走向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市场,受到广大消
费者的青睐。广州、深圳、佛山等沿海城市“黄山”烟严重缺货,一上市场便被抢购一
空;厦门、石狮、海口等地要求厂方供货;香港、台湾、东南亚烟商及美国客商纷纷要
求订货……在1993年11月中旬的全国订货会上,第一次进入会场的特制“黄山”烟在严
格控制压缩的要求下,订货36万条,超过了老拳头产品“渡江”烟30年的外销数额。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名牌产品不能暗自称王,要在优胜劣汰中获胜。
《红楼梦》中有句话人们印象极深,“假作真时真亦假”。
特制“黄山”一出名,假货顺势而上。蚌埠卷烟厂立即由厂专卖,销售、检验部门
组成质量检查小组,请社会上工商、税务、公安部门协助查缴,并以认定一条假“黄山”
奖励2元的手段,奖励“打假保优者”。
“打假保优”关键在于自身因素,不伪、不劣、不假、不冒。在制丝质量上的“现
场质量管理八制”即:首检制、自检制、汇检制、传票制、模拟抽检制、质量跟踪制、
横向验收制、顾客监督制。开始时罚了不少人,逐渐人们接受了。
从设计到生产,整个工艺过程一直到销后服务,建立了“东海质量体系”。
厂里有个科长,有人为了让他高抬贵手收下不合格的烟叶,晚上,通过人托人的关
系,悄悄把1000元钱送到他家。
他送走客人发现后,次日清晨即将这笔款交到厂办。收烟叶的事秉公办事,确保烟
叶质量的合格达标。
“十三大”报告中有一句话,似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质”。
质量,是市场经济善、恶的交集点。
有人说,你这文章像论文、像散文,也像纪实报告。我说,好就好在似与不似、像
与不像之间。自然界有种动物叫“四不像”,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不仅奇异,而且雄
健。
市场经济,无情、无义、无私、无畏,“黄山”成功确有规律可循。
这就是我的《“黄山”成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