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股票书籍
许多人在应该“恐惧”的时候很“贪婪”;在可以“贪婪”的情况下,却很“恐惧”,结果……
人生有两大弱点:恐惧和贪婪,它们始终困扰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失去心理平衡而浮躁冒进者看似强悍,往往成为“贪婪”的牺牲品;为好消息怦然心动而搞不懂内因决定外因的人看似理智,往往陷入“恐惧”的陷阱。从理性的角度看,得不喜、失不忧、宠不惊、辱不惧,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国的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针对当时的时势,独身前往东吴,阐述了联吴抗曹的宗旨。从曹操兵犯江南的兵法六忌出发,针尖对麦芒地讽刺了东吴文官的恐惧感,又在实战中维护三国鼎立的格局,故意安排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不贪婪地移居消灭曹操,这正是为了掣肘东吴。古代的这个经典告诉我们:恐惧和贪婪都是下下策。
有人把股海中的搏杀比作人和鳄鱼的相斗,认为人占下风是必然的。噤若寒蝉者和声泪俱下者均异口同声:“恐惧”。其实,鳄鱼的凶残仅局限在沼泽地,就像股市中的下降通道,就是说,如把鳄鱼引出沼泽地,它的眼泪还是温柔的,至少是残酷的温柔。
有人把自己比作股海中的鲨鱼,且不说狰狞的面目只是贪婪的表象,而贪利就能获利吗?他们总是随着股指的大幅飚升,持股数大幅增加,在时刻高度紧张的压迫感中,随时可能功败垂成。
“投资进,投机出”就是克服“恐惧和贪婪”的法宝。1996年5月13元左右买进含权(当时为10送3方案,后改为10送6)的四川长虹,如果股价跌至12元时除权,那么套牢1元,如果以投资的眼光看待(从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及自身持续股本扩张力)。只要该股能再度填权至12元,则总帐获利2.6元,利润率为20%。一年中是否有这样的概率呢。如有,则13元属理论的投资区域,这时介入应该毫无恐惧感,将来以12元的投机方式出,亦毫无贪婪之嫌。
市场总有脉络可寻,以懦雅的风度化解恐惧和贪婪,故饱尝风霜而知甘苦或不为声色所动的人往往大有可为。如果说爱情是小说的永恒题材,那么“恐惧和贪婪”才是人生矛盾的真正交织点。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要埋怨消息的残酷(既让你踏空,又往往轧空你),不要羡慕别人的辉煌,要知道他也曾经历你目前的苦恼。只要温柔的坦然一笑。
也许感受时世的苍桑,莫过参与股市。许多人感慨无比:你捉磨不透它的脾气时,却往往屡失良机;当你十分自信能把握时,残酷的现实又往往吞噬心中的预期。
也许我们存在太多的盲动,这种不成熟只要有一次就足以打击自身,在不断的反省中却反复地走前人或自己所犯的错误,而这恰恰是芸芸众生之相,又是多么可悲和愚蠢。是到了该“改变所有错”的时候了。
同样是一个股票,针对不同的价位,可以有多种应变策略,针对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手法,因为许多事物有相对的一面,是勉强不来的,更不是匆忙中能学会的。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内涵,你也许还只是一个炒手而已,要成为真正的股市高手,追求自我风格的完善仅是前奏曲,而超越自我,“主宰市场”才是制胜的法宝。
为什么会有人先知先觉,嗅出启动行情的突破口或明判短期头部,笔者认为要诀之一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把自己放在市场超级大主力的位置,急他所急,设想他如何入局、布局、出局(包括骗线),才能领先一步。当初325—1052上升通道中,700点左右横盘了十六个交易日,题材枯躁之际,正逢“外高桥”除权,主力信手拈来,再加上“凌桥”根据比价效应的借题发挥,不就轻易上了千点吗?1995年7月,股指蛰伏在681—733箱形区域,所有的个股都已轮炒,但主力明显地不甘心,那么“北旅”的公告不正好是个绝妙的借口吗?讲得更透一点,市场主力之所以能呼风唤雨,关键是掌握了行情转变的契机所在。
回眸市场,除重大利多和利空,盘口都能反应市场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股市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根据它跳动的脉搏,就能有的放矢。实际上,板块之间的错位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平衡。既不能说三线股已炒到位,因为仍有相当一部分三线股有潜在的题材及比价效应作为支撑;亦不能认为二线股已经启动,至少短期内其攻击量还不够。而目前的外资控股还仅是一种渗透,却已强烈地发出了我们的市场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信号。如果银行利率、扩容节奏、游资动向等杠杆作为股市外因的话,那么内因就应该是阶段性的领涨板块。1995年的最后一个反弹之所以在765就被遏制,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启动行情的内因——阶段性的领涨板块。从近来反反复复的变换行情中,我们不难发现:超级大盘股的崛起,亦是另一种“平准”基金,它的稳如磐石就是稳定中求发展的最好诠释。“局中人”是否可以这样想:基金板块的持续上扬实际上已是“熊牛交替”的第一见证人,依托国家宏观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自这种突破必须有“第三见证人”(绩优成长股)的出现,或许,当两位“见证人”握手微笑之时,正是沪市的750点平衡中枢(经多次验证)逐步向上调整之时。
毕竟,股市仍是残酷的。在大浪淘沙催人泪的同时,历经磨难和砥砺的我们不妨保留一份温柔感。
一个成功的人,在挣扎中学会心机,在“刀口”下学会镇定,在“冷枪”中学会微笑。
世上本没有什么落魄沉哀,当你最后的一丝斗志也逐渐消磨时,也是敌人强弩之末:“多方”以持续强攻的方式誓不饶人或“空方”竭尽全力地层层打压。本身都已留下隐患。知道了刚不能持久这不争的事实,就能折射出盘口的本质属性,就能冷静地面对艰难困苦,在跌宕起伏的行情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须掌握火候。年轻、精悍固然可引以自豪,而风姿绰约者却大都成熟老道,两者其有共性,但后者典雅凝练,往往在高潮中烘托精华,就像在股市中要“安排、把握战机”一样。1995年11月中旬上市的“武汉电缆”炒作就很有意味,其主力不可谓不独具匠心,但其并未引起市场的共鸣,症结何在?让我们先从纯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当其创13.49元的天价后,离前一新高13.29元仅差0.29元,此时的大盘仍在悄然下跌,即孕含变盘行情,说明在炒作二线新股的整体氛围商未形成的背景下孤军深入,亦正因为没有领涨作用,市场就只能以个股行情来对待。其次,紧跟着其上市的两个新股始终处于被动的跟风局面,在缺少“绿叶”扶持的时候,“红花”是不会耀眼的,主力的最后振臂一呼竟使小机构陷入尴尬的骗局。再者,笔者钦佩该主力的“操作技巧”,而盲目跟风者却成为了“逆水”。
为什么1995年的“渤海化工”能作为前期阶段性的领头羊,为什么“东方电机”高开高走仍摆脱不了大跌的命运。关键在于对导火线的理解。如果大盘整体已处于一种一触即发的状态,则新股就会当之无愧地借题发挥,不然则“逆水寒”。而我们所向往的是在变化多端中又有其不变的精神暗中操纵;所追求的是:逆水不寒——暂时的黯然失色掩饰不住对悲凉落拓的不屑一顾。
在漫长的“股海行舟”中,不畏荆棘,不怕摔跌,在艰难困苦中完善和超越自我,卒成“宗匠”。
诚所谓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仍是山的三重境界。
持续的暴跌后,许多人还沉浸在懊丧的回忆中,然而,一般新生力量已悄悄诞生,这种力量随着暴跌的持续,反而迅速膨胀……
等我们沉溺于这个市场,常常有被动的感觉,当我们面对扑朔迷离的股市,常常有被狂流所淹没的氛围。一错在错总让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于是有了偃旗息“股”的说法。无数实践证明,自觉怀才不遇的人,往往没有真才。不要却埋怨生不逢时,痴痴的盼望“阳光普照”,而应全身心地投入:机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坚定地走出徘徊,再蓄势寻找向上的突破口。
不要在危机发生之后,才去痛悔,而应在危机发生之前就有敏锐的嗅觉,这是对机遇的一种诠释。而另一种理解就是自身的奋发图强:在股市的下降通道刚形成时,破位即采取明智的停损,就是为了今后能有更好的机遇;在上升通道中,则去努力把握领涨板块。这并非是市场上所说的高抛低吸,而是看到股市内有的运行规律后的一种主动出击,是生命力持久旺盛的体现。
1995年11月中旬的基金板块在众多人企盼创新高的心理下产生大跌行情,是在上旬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其整体形态和当时大盘的792点、769点阶段性头部有惊人的相似,联想到已经大跌的大盘,出局即是机遇。而新高走势实际上是主力表达意愿的窗口:看涨即跌,形态差却底部抬高,这是不是可以看作一种狂流潜在涌动的尝试?尝试固然可能会失败,但首肯的是进取的精神,其次就是积累反省的经验。从765下跌以来,多方节节抵抗,节节败退,而在“武汉电缆”第三个新股上却和空方打了个平手。“东方电机”的高开高走并没有带动大盘,这是大盘前期走软的怔兆,那么650区域新股板块似跌非跌是否亦孕含着一种冲动。狂流总是在冲动后产生的。
在下降斜率极陡的通道中,面对无量的加速下跌,多方心中的呐喊悄悄的在茁壮成长,与大盘背离的狂傲不羁即孕含着新机遇招手。一旦火候具备,随时会汇成一种狂流。
短线高手和短线庸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捕捉并把握市场的共振频率,与市场共振。
当多辆重型装甲坦克雄赳赳地从大桥上驶过,大桥巍然不动,你不会觉得不正常;当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士兵迈着相同的方步,气昂昂地从大桥上走过,你就应高度紧张,随时充满忧患意识,因为大桥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这绝非耸人听闻,这是自然界的共振现象。而我们研判的对象是它的波及效应——强大的力量只不过是一种威慑手段,而频率的高度一致性才是根本。
有人说:“股市难捉摸,没有大师,输赢靠运气”。这种颓丧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他们在股市中不是输掉金钱,不是输掉心血,而是输了也不知怎么回事,这也许才是莫大的悲哀。有人说:“散户很容易被主力‘三振出局’”,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但轮回告诉我们:愈受困,愈坚强;愈危急,愈奋战。从中可以看出,主动出击者才能克敌制胜。于是,股市中有了“共振派”,即不求力量,不求速度,而善于捕捉能促使共振的“频率”。1996年4月“青岛海尔”启动,被主力当作试盘的对象来寻求共振的频率,在大盘创新低过程中,其作为低价绩优股的代表,倔强地向上盘升,市场从迷惑到关注,主力发现“临界点”已接近。“四川长虹”则被作为共振的频率进行试调,当其走至颈线位10元附近,已引起市场的亢奋,产生共振现象的初期症状——大盘的日成交量从地量区域的警戒线8亿回升至20亿。共振现象的中期症状即是产生有力度的攻击波。能否形成就看该频率是否真的共振频率。事实已证明,1996年的“长虹”就是市场共振的产物。
未入股市者想股市,一入股市怕股市。股市没有奥秘,有的只是内在运行规律:当政策和市场的利益趋于一致,当目标和盘序正处于刚和柔的统一体,就能共振出大潮流。当初的386、326、524点和近阶段的1258点就是共振的产物,把握了股市的共振,就能言笑晏晏。
人生苦短,不是每个人都有辉煌。许多人急于表现自己。最终仍可能被市场所淹没;许多人孜孜不倦地憧憬,最终仍可能默默无闻。如果把人生看作股市,在沉浮中,去研判共振频率从而把握共振,不就能和市场共鸣,与之共舞了吗?
《易经》中曾谈到,“立地之道曰柔和刚。”刚柔并济,柔能克刚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
人生——有的人为谋求生存,往往不惜毁灭别人生存的机会;股市——为保存实力,多方往往对空方的肆虐噤若寒蝉。这是一种深深的刺疼,对于能屈能伸的人来说,刺疼还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恰恰是找不到发挥柔情的时机和感觉。
所谓的柔情主义,指的是当空方大举压境时,作为多方应不气馁,既然其锋芒又能不失时机地打击它的要害,在中低股指区域保持一份必要的市场感觉。同样,当战鼓簇拥着多方时,作为空方,理应保持静谧,不强调每个轮次都反击,两者都为大赢家。
回顾市场,1995年的板块不可谓不鲜明。面对轰轰烈烈的外资控股,明明白白的基金概念,惊心动魄般的新神化,听到的只是一片惭愧声;该年的股指波动不可谓不刺激,面对集资区域的524点和锁筹区域的928,听到的只是太多的反省。无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刚不能持久,柔能克刚,柔情主义是中小投资者克敌制胜的法宝。
1996年年初,新股板块先扬后抑,是战略上的柔情主义,朦胧权证板块的崛起是战术上的柔情主义,尤其是后者,能否被市场认可,似乎已从其竭力避开上档密集区的操作手法中可窥一斑。然而,在肃杀的空头氛围中也有少量买家主动买套,其举动能否独树一帜呢?期间沪市要展现其柔情的魅力,第一要有足够的运作周期,第二要有绝对的新题材(包括快速跌破下轨),第三至少要有十五亿以上的启动攻击量,否则即是空头的柔情主义。虽然当时走势只能说声“鼠年快乐”,但我们又的的确确需要这种精髓——为什么有人敢在580点以下区域建仓买套,并不见得强劲反弹马上会开始,而是他冷矍地意识到离开700点(历史成交密集区)越远,决不是麻木的时候,而是时刻保持浓浓的柔情的时候,其对象是真正的大底部区域,而沪市的该区域实际上取决于四只股:“石化、陆家嘴、长虹”最新的或者跌进溢价的新股。
其实,即使是空方所讲的464点、326点甚至280点,实际上都是一个概念,那就是中期的空头陷阱。而我们在股市中追求的并非是暴富,而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良性循环。
柔情主义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为它表达了不亢不卑的内涵,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它能升华人的思想境界。如面对928几乎腰斩的股指,浓浓的柔情是止得住的泪。是啊,命运的确难以揣摩,机遇的确难以把握,但柔情主义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
1996年市场倡导利润增长点,崇商价值回归,是思想境界的“升华”。
泰戈尔曾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障碍。”那些短期内曾拥有巨大财富的人往往不懂得怎样去驾驭它而最终遭到市场的唾弃。所谓身不由己,其实是很可怜的;那些孜孜不倦越过重重障碍的人往往才能解脱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彻大悟。所谓坚强,其实就是思想境界的升华。
股民不相信眼泪,有的只是不断探索和积累反省的经验,如无法泯灭对这个市场的情结就不要埋怨(何况抱怨也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大家水平都在提高的今天,要想适者生存还得补上如何升华这一课。就拿512点来说,之所以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的集资区域,是在于股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对于资本市场,国家既要加强监控,又要大力扶植,而国家的利益始终高于一切,认识到这一点,就是站在三维一体上的“升华”,不然只是“盲人摸象”。所以,1996年沪市依托512点的躁动是有深层次的背景的。离开历史成交密集区700点已有33.6%的空间,即使是空头继续打压,一般投资者在此位置建仓亦毫无畏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其次,大盘绩优股的领涨是主力呕心沥血的多头思维的结晶,从既能启发市场激情又避开原套牢主力,更具有联动效应的比价效应风采的大盘绩优股入手,倡导利润增长点的价值回归。这种气魄,似有智囊团策划。
再者,从关键的盘序来看,512点区域理论上只有高价股的补跌要求,而当时的高价股实则又是冷门股,市场企盼它最后一跌实则也是为了坚决进场,那么,只要面临它的(可能)最后一跌,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诚然,人人知道多头思维在低量还不具备,但人人更应该知道空头思维在中低股指区域往往铩羽而归。然而,不管能不能就此改变1558以来三年来下降通道的命运,从512以来的行情的意义又并非在此,于是有许多人迷惘和苦涩——接着讨论如何升华的第二课。
没有摹仿,绝不能创新,摹仿不一定是缺点,但只知摹仿,而不脱胎换骨,就是缺点。杜甫号称诗中之圣,金庸开创新武侠小说,就是升华:继承前人所具备的优点,又百尺竿头,完成自己更伟大的风格和成就。
疲倦的时候,往往想到明媚的天空和悠悠的白云;亢奋的时候,往往想到寂寞时的失落和惝惘。刹那间,人世间的一切附着物——名誉、地位、权力、尊严在股市中是那么的一览无遗,这个大熔炉是解惑所在。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不需要鞭挞。不需要弘扬,迫切需要的是人的思想境界在市场中不断升华。
小舞台的殚精竭虑是大舞台长袖飞舞的基础。
当你逐梯迈上“历史大舞台”——人生,辉煌的帷幕已经拉开,在众人翘盼中,等待的是他显山露水。不过,当意气飞扬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残酷”和“陷阱”。面对顶礼膜拜,只需虔诚地说一句:“握也有泪水也有柔情。”
尽管“历史大舞台”塑造了众多豪杰,任何英雄在“历史大舞台”面前又显得那么渺小,芸芸众生仍然渴望赢得喝彩,义无反顾地冲向“历史大舞台”——股市,去领先体验风骚,由此股市的外延得到开拓,魅力才得以真正的发挥。当然那么多人的痴心,那么多人的单存暇想,显然是不可能同步表演的,于是“折戟”、“倒戈”时有耳闻。充耳不闻并非睿智之举,而大浪淘沙的确脍炙人口。广义的,也许我们已经或者正在领略,那么,狭义的呢?孙子说:不完全了解用兵弊端的人,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用兵的益处。经历了五年的洗练,沪市形成了特有的第一舞台(随着价值中枢上移,将形成第二、第三大舞台),那就是绝大多数筹码都被锁定的700—750区域。是新秀也罢,是老手也罢,总会让你表演一番。1995年股指急速冲高928,被该舞台鉴定为“脱离显示根基的浅薄”。1995年股指跌至524,被该舞台确认为“缺乏挑战的懦弱愚蠢”。多次实践证明:只要该舞台存在,就具有不可抗拒的磁力。这个大舞台不受所谓的利多和利空侵袭,就像停泊在太平洋的航空母舰,等待逡巡的命令。只要它对你招手,那就是次级行情,只要它对你微笑,那就是中级行情,如果它邀请你上台表演,那又是一个“井喷”。
如果,在用舞台的眼光去扫描个股,那么,你对所谓的“黑马”就不会困惑,甚至产生共鸣,它们的共同点是主力的智慧结晶,亦是我们的借鉴。在适量盘整区域4000—6000万的流通股且股性原先较活跃的优先考虑;当大盘在某个区域放量横盘时,所选的股在该区域无明显堆量迹象,是为了今后避免抛盘的集中;离开周K线的成交密集区,有25%以上的空间;在原有中低价股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吸引他人跟风。例如:1996上半年股价体系中,“成量”启动,可以上顶“广华”,下拉“工益”;“渤海化工”发动,可以上推“东电”,下引“仪征”。小觑了个股行情,舞台就会缺乏激情。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认为的那样,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个股行情实质上是一种经典的浓缩,是历史小舞台的压轴戏。
我们常常惴惴不安,常常去意傍徨,但为了这个历史小舞台,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只要看中的是这个舞台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遇,奠定在大舞台升华的基础,蓦然回首,不要说身体像夹板,眼睛像红小豆,毕竟我们走过来了,因为即使变、变、变也变不出推敲真知灼见的历史大舞台。
大资金运作,就像大兵团作战一样,布局、入局、出局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绵里针,必不可少。
曾经在股市中叱吒风云而没有危急感,在期市中“点豆成金”而始终兴奋的大亨,因一念之差,却长久地面面相觑,这是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对于善于捕捉战机的人来说,失败却是长伴,或者说常常亢奋的人,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失常。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告诉我们:凶悍只能一时,“绵里针”却能一世。
前期:“苏红豆”被取消8月份以后的合约,致使多头主力一身武功被“废”,其根本原因不是价高,而是在于“一边倒”。例如,逼仓是杀手锏,而不是常用的作战方式,程咬金的“三斧头”威慑对方绰绰有余,不过,这样的招摇,难以成大事。主力完全可以不充分挖掘(用尽)题材,从而让题材细水长流,波浪起伏,看来,在薄菠的荷叶底下,缺少“绵里针”似的智囊团。因为简单地说一句:“在战场上见”的人,听起来够豪迈,实则是“炮灰”。
看五步棋的人比看二步棋的人胜率大。为什么再好的炒手也只能追逐蝇头小利?为什么“感觉”差的波段炒手总是笑眯眯,这恐怕有一个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的本质区别,可不要搞错,炒手只是业余的棋手!就像搞一个大的工程那样,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是职业棋手必不可少的助理,经过了全盘的反复打算以后的实践,当然目的性强,效率明显,面对炒手的局部利益和患得患失,绵里针——可行性研究报告与之不可同日而语。
1996年年初权证概念的朦胧炒作是主力较为成功的运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典范。首先,考虑到500点区域人心思涨,顺着新题材会活跃股市的大众思维,故大胆启动;其次,从发动时间,周K线密集区、阶段性新高、启动成交量、相关板块及舆论作了充分部署;再次,操作手法极其老练。充分运用T+1,使短线炒手陷入高价位骗进来,低价位剔出去的循环。
红豆行情亦是主力运用“绵里针”的结晶。表面上多头主力如履薄冰,实则在限仓范围内故意拉开9602和9604的差价,这样,就会有许多大机构以套期保值盘主动介入,买02抛04,这样,主力多头的实盘压力不就减轻了吗?
许多人追求轰轰烈烈的意境。总是失望大于希望,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勉强下来的,在股市及期市中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的性格、阅历、甚至人品有关。温文尔雅的人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突破口,性情刚烈的人往往先小赢后大赔,只有“绵里针”才能达到可发可收的随心所欲的境界。笔者不赞成在股市低迷时把期货当作救世主。对于大多数凡夫俗子,如没有超人的勇气、临战时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场“割肉”技巧。还不如谦逊地说一句:“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翱翔的天敌就是自己。
当你瞻前顾后,耗尽了全部精力和财力,心理承受能力又再一次达到颠峰,以至于不得不挥泪斩仓出局时,往往市场又向着“正如你所预料”的方向变动起来……太多的无奈对于“局中人”来说,还有着冷冷的鞭策作用。对于“局外人”来说,则已毫无意义。既然我们都想保留“局外人”的角色,就不能抱着闲的态度去诅咒博大的市场,既然我们都想翱翔,就应结合自己的特长,虚心地向大师请教。
美国期货界的心理大师萨卜博士归纳出一般市场上失败者所共同拥有的行为和心理现象,那就是伴随时刻的、高度的压迫感所形成的内在人格冲突。的确,目前期市的主力,就是借助所谓的基本面,寻找阶段性抵抗上涨(下跌)的“模子”。如其作多,就会想方设法在某一区域诱空(先给空方一些小甜头),然后凭资金向上突破,在散空最惊慌失措的时候,期价还会往上拔,在“散空”绝望的爆仓盘由小到大演变时,主力多头就能达到出货的目的,这在上商所603的籼米合约的走势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不懂得投机的人才会被投机“逼仓”,难道“散空”就束手无策了吗?即使在20日均线为多方屏障时,“散空”亦有多种成功的短线应变策略:即坚持己见。又被多方的咄咄逼人所感染,可以及时锁仓,避免浮动盈亏搞坏心态;如想彻底调整心态,干脆停损,去看看股市的波动;如看出主力多头操作策略,也可以避其锋芒移仓604或605合约;还可以加入跨月的“空头套期保值”来尽量回避风险。总之,大师认为单纯的大仓位“押宝”会陷入时刻的高度的压迫感旋涡;单纯抱怨市场蹊跷还不如反省自己(包括对二十日均线是生命线的理解),寻找难以翱翔的内在根源。同样,仅根据比价效应的介入实际上又来自于根基浅薄,因为市场是不会可怜个人的。就拿苏红豆的空头品种9606合约来说,其和9602和9604有本质区别,虽然空头分仓曾有一个过程,但空盘量(已经限制)与实盘量之比等真挚因素是推动其逐步向现货价回归的动力,似乎当时深套的多头最好的出路就是寄希望于协议平仓。
中国股市界也有许多大师,那就是多次理论和实践吻合的统一体,它们告诉我们:一亏损就高度紧张而不懂怎样停损、操作中追求完美主义和孤注一掷是翱翔的“天敌”。为什么沪市的翅膀越来越重,恐怕与市场淘汰了一批又一批这样的炒手有关吧。
期市和股市既有相同点,即趋势的无以伦比的重要性。更有不同点:对联动效应和比价效应的理解。但不管怎样,只要避免“恐慌使我们失去机会,贪婪使我们陷入危险而不自知”,无论是期市或股市,都会镇定自若。
谁不想翱翔,但必须先“明哲保身”,然后再更上一层楼——虚无飘渺的神话中也有凡人成仙,大师也并非高不可攀,悟得了最大的敌人实际上就是自己,顿会别开天地。
正如抓黑马的高手不一定是骑黑马的高手,主观设想“顶”或“底”的人,只能捞点“鱼”而闻不到“熊掌”(褒义)的香醇。
人常想做他想做的事,但却常常只能做他可以做的事,所以许多人就踟蹰不前。看似安全的后者,实则是一种禁锢;看似风险的前者,只要精诚所至,定可金石为开,更何况,即使跌倒了也得爬起来,因为一旦习惯躺下去,趴在地上,想做的事和可以做的事都会成为空白。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古人尚且如此!这个充满动感的股市,实际上是陶治性格的大熔炉,从某种意义而言,获利是对人性优点的奖赏,亏损则是对人性弱点的惩罚,为什么宁愿错过一次次小机会的人,总能得到惊人的收获?为什么总是匆匆忙忙骑上“烈马”的人,会跌得眼青鼻肿?这就是鱼和熊掌的本质区别。
世上的大道理其实都是最浅显易懂的,只是没有多少人真去实行而已。明明大市气势如虹,一浪比一浪高地上涨,却猜想“应该到顶”了,主观设计一个“顶”,早早了结,这是分不清“鱼和熊掌”的第一症状——只能弄点“鱼”的小集团主义;明明知道“上证30指数”显示了亚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却只顾埋头买些“小鱼”,这是辨不明“鱼和熊掌”的第二症状——不懂“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精髓;明明已闻到了“熊掌”的醇位,却天天在市场中打滚,结果连“鱼”也溜掉了,这是理不好“鱼和熊掌”关系的第三症状——学不会不按牌理出牌的技巧。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沪指600—800点区域一向被市场尊为“铁律”。当初我等人士谆谆告诫800点以上区域的风险时,却遭到“未来战士们”的嘲笑;买股票究竟是和过去比,还是和将来比?更何况,“陆家嘴”、“长虹”和“石化”三驾马车共同成为沪市的中流柢柱,已经赢得市场共鸣,那么,百舸争流的局面是指日可待的。也许,那些既不想失去可捞到的“鱼”,但更想尝尝“熊掌”滋味的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心是一面明镜,看清别人做什么,思考自己怎么做,以智慧的成箍激素,往下扎根,往上结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时常扪心自问:所选择的路一点也不平坦,这并不重要,但是有没有走错?多数人在资本市场迷惘:左右逢源成为侥幸的祈盼,结果成了左冲右突;把攫取当做是一种职业的手段,于是,两手空空的归宿。少数人历经暗流和辛酸,得以生存,就足以成为仰慕的开拓者。让我们听听成功者的肺腑之言:非短线高手不宜介入。这算什么?惊诧之中带有大多的不明白,但从他们忧郁的眼神中,看到资本积累是血淋淋的,看不到对失败者的嗤之以鼻,相反,承认“一俊遮百丑”。
时代不会留住忏悔,时代需要前进。笔者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对枯燥的专业课冷漠视之,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神秘的股市与我一拍即合,书生气被一扫而光。跌摸滚打了五年,练就了极好的心态——知道怎么输的,才会知道怎么赢的,混了个“黑马王子”的尴尬雅号,却对包罗万象的股市有了一种疏远感,在待岗期间(在1200点区域)积累了几条反省的经验教训(股市、期市和人生)。
(一)股市、期市
1、就象炒手终于下定决心捂股票时,很有可能就是阶段性头部一样,而炒手痛定思痛后离场,极有可能就是阶段性底部。这不是市场和炒手作对,而是投机资金和投资资金的一种动态平衡,这是由市场的平均成本所决定的。不会安分的炒手的“动极思静”已经是转折的临界点了。
2、股市中的趋势就是生命线。1996沪市从512—1258点,许多人都认为深强沪弱,在沪市股指翻番的情况下,并没有盈利,主要是对趋势缺少理解,总是处于局部的相对的行情中高吸低抛,实际上,沪市793点、984点、1047点这三个阶段性头部都是技术阻力,而并非基本面阻力位。
3、见好就收的人远比帐面上获利数倍的而滞留其中的人来得聪明。
4、如果说股市能革新人的思维,则期市足以改变一切。在期市中要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坦然的心态,根本部需要扩仓作战。
5、要学会从看电脑到不看电脑,懂电脑而不看电脑才是寂寞高手。
(二)人生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美军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国家安全顾问、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最高军事长官鲍威尔在《我的美国之路》中写道:只有通过艰苦奋斗和刚毅不拔的决心,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他的独白。他成为里根、布什、克林顿三届总统的顾问,并指挥了海湾战争,并非侥幸。
自古英豪,有几个不是穷光蛋,有几个出身高贵的?只要有胆略,有智慧,抓住机遇不怕苦,就能改变自己。诚如戴厚英所说:所有的强者都是弱者变的。
心胸开阔的人往往对自己所选择的路十分投入,起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功效。心胸狭窄的人及时所选的路没有错,但成功是偶然的,失败却是必然的。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