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博弈论
作者:股票书籍
上篇:理解股市
第一章.股市是什么 第一节.股市是一场竞局 第二节.股市是多方竞局 第三节.股市是博弈竞局
第二章:股市操作方法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股市模型 第一节.概率模型 第二节.猜币游戏
上篇:理解股市 第一章.股市是什么
上篇:理解股市 第一节.股市是一场竞局
    1.股市是一场竞局

    什么是竞局?竞局起源于利益的争夺,有利益的争夺是形成竞局的基础,参与竞局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得利益的多少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这就形成了竞局。如围棋对局的双方是在竞争棋盘上的空,战争的目的经常是为了争夺领土,古罗马竞技场中角斗士在争夺两人中仅有的一个生存权,武林中人的决斗常常是为了争夺名誉,而股市中人们所争的很实在,就是金钱。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而资源的总量有限,这时就会发生竞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就形成了竞局,竞争各方之间就会走到一起开始一场竞局。所以形成竞局有三个要素:1)竞局的参与者,2)所争的资源,3)竞争的具体形式。股市同时提供了形成竞局所必须的两方面条件,所竞争的资源和竞争的具体形式,于是几千万股民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一场空前规模的永无休止的大竞局。

    竞局起源于利益的争夺,人们之所以会参与竞局是受到利益的吸引,所争利益的性质直接影响到竞局的吸引力和参与者的关注程度。一般来说,所竞争的东西越重要则吸引的人越多,参与的人越投入,于是竞争也越激烈。比如,小孩子游戏,赢者奖一块糖,或者根本没有奖励,只是赢了个胜利而已,这对一般人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只是个游戏不会认真参与,但也有些对胜利看得很重的人会执着的参与进来。很多人是不愿意为了金钱而参与竞局的,对这种人,股市并没有吸引力,但也有的人虽不看重金钱,但却看重成功,金钱对他们来说只是股市成功的一个标志,这些人参与股市竞局会比为金钱而来的人更认真,更富有敬业精神。再如职业棋手的比赛,胜者可以获得高额奖励,但奖金的动力对真正的棋手来说并非是最大的,胜利在棋手心中的分量比奖金更重。在各种争夺中,生存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重的,生存权受到威胁时,大部分人都会起而参与,如角斗士间的决斗;比个人的生存权更重的是多数人的生存权,如缺水地区对水资源的争夺,国家之间对领土的争夺,背后都关系到国民生存权的问题,即便是能对个人生死不看重的人,至此也是不得不争了。所以,竞局所竞争的利益越重要竞局就会越激烈,参与者对所争看得越重,则竞局越激烈。涉及到多数人生存权的利益争夺引发战争,这种竞争最为激烈参与的人也最多。股市涉及到每个人的金钱利益,其重要性是仅次于生存权的,所以竞局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也是仅次于战争的。

    2.股市是零和竞局

    2.1.股市是零和竞局

    各种竞局都是各竞局方在竞争某种资源,并以得到多少来判断胜负,竞局的性质和所竞争的资源的性质密切相关,根据所竞争的资源性质可以把竞局分为几类。

    第一种极端情况是所竞争的资源是无限的,这时,任何人都可以各取所需,根本不会发生竞争。如知识,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学习,不会为知识发生竞争,但是可以为竞争成绩排名而发生竞争,因为名次是有限资源。

    第二种情况是零和竞局,各竞局方所得的总和是零,所以,一个人所赢的就是另一个人所输的,这时最容易引发激烈的竞争。

    第三种情况是正和常量竞局,各方所得是恒定的正值,随着这个值的增大,竞争的激烈程度将逐渐减少,当资源丰富到足以满足竞争各方的需求时,则接近无限资源,不会引发竞争,当资源总量远远少于各方的总需求量的时候则接近零和竞局,会引发激烈竞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是恒定资源,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人们会为了争夺水源发生战争,而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不会发生。

    第四种情况是负和常量竞局,即竞争的结果,各方所有的总和将比竞争开始时少,如角斗士的决斗,开始时有两个活人,结束时只剩下一个活人了,负值越大,则竞局越不容易发生除非是被强迫(如角斗士)或者为了争夺某种有特别意义的东西(如骑士为争夺荣誉),因为各方都明白,参与这种竞局总体上已经先受损了。人能想象出的最残酷的竞局是几个竞局方争夺一个生存权。传说古代有毒蛊之术,将多种毒虫放在一个罐子里互相斗,一直斗到只留下一只的时候,这一只就是最毒的。以符咒法术祭炼这只毒虫,百日之后即能飞能隐,去来无形,蛊人于不觉之中。且不说毒虫是否真的能以符咒炼成能飞能隐的神物,单就把多个毒虫放在一起斗出最后的一只的这种竞局设计和实施已经是用心太毒了,所以炼成毒蛊之术的关键不在于斗出的毒虫是否真是最毒的,而在于能实施这种事的人肯定是已经具备了一颗刻毒的心,是这种刻毒之心感招来了邪恶的蛊神,这才是炼成毒蛊之术所真正需要的条件。

    第五种情况是变和竞局,这时竞局的总体效果将决定于各参与方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竞局中可以产生合作行为,即各竞局方为了争取获得更大的总利益而采取合作行为,必要时可牺牲暂时的利益以获得长远上的更大利益。

    对股市竞局的获益情况可以有两种计算办法,第一种算法把股票看成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筹码,仅以钱来计算收益,按这种算法,股市等同于赌局,而且由于筹码不能兑换,所以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赌局;第二种算法是考虑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计算收益时是钱的和股票内在价值之和,按这种观点,股市是一个分配社会资源的场所,可以通过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造福国家和社会。按第一种算法,人倾向于一持币为主,因为筹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拿着它实在不保险。按第二种算法,人倾向于以持股为主,因为股票可以升值,而货币经常是在缓慢贬值。

    两种计算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是科学的,因为股票毕竟是有价证券不是无价的筹码。但在现实中,抱这两种思路的人都是存在的,一个市场表现得更象什么,决定于市场参与者抱什么态度。事实上,垃圾股的表现更接近第一种算法,而绩优股的表现更接近第二种算法。由于按照第一种算法市场更为残酷,所以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其操作也更富于攻击性,如果市场参与者以这种观点为主,则市场更为动荡。

    不管是按哪种方法计算,股市竞局都是一个变和竞局,其中交易税和佣金是一个负的因素,对第一种算法,正的因素是上市公司以派息的方式向市场注入的资金,总的结果是注入资金减去税金,目前中国股市的情况是税收和佣金远远大于派息,所以是负和竞局;对第二种算法,正的因素上市公司的赢利,最后结果公司利润减去税金,按这种方式计算,中国股市不一定是负和竞局,至少负的程度是要大大减小的。

    不论按以上哪一种方法计算股市收益,股市基本上都是一个负和竞局或总和很小的正和竞局,近似的都可以看作是是零和竞局。

    2.2.零和竞局的参与思路——攻击意识

    在零和竞局中,一个人的胜利必然建立在其他人的失败之上,自己的赢就等价于别人的输,自己想赢就等价于想让别人输,以自己赚钱为目的而研究行情就等价于以让别人输钱为目的研究行情,以自己赚钱为目的进行操作就等价于以让别人输钱为目的进行操作。所以,股市计算的基本思路不能是简单想办法怎么赚钱,而是在设计这套办法的同时就先想明白,这么做的结果将是赚到谁的钱,为什么他会让我赚到这个钱,赚这个钱凭的是什么,我有什么从他手里赚到这笔钱的硬道理,他有什么把钱输给我的硬道理,这些都想明白再设计操作办法,这才是股市中正确的计算思路。简言之,得先找到输家,想明白他输的道理,再设计一套使之就范的操作,这样才能赢得明明白白。如果落实不到这个程度,那么这个操作计划就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而已。

    自己对对手要有攻击意识,对手对自己也具有攻击意识。对手必然也在时时的寻找我的漏洞,以便通过打击我而获利,稍有漏洞就可能被人所乘,所以,稳健是零和竞局的要务。赢的前提是不要输,不要输的办法就是自己不要有弱点被人抓住;想赢别人就要抓住别人的弱点,所谓制人而不制于人。出手攻击别人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暴露自己弱点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先把攻击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到,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否则,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仓促出手,别人就可能趁机抓住自己的弱点,自己可能反倒要被别人赢掉了。一个天衣无缝的攻击计划是寓守于攻的。

    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他说“好比打扑克牌,如果你在玩了一阵子后还看不出这场牌局里的觊子是谁,那么,这个觊子肯定就是你”。也就是说,如果在入市时你算不清谁将成为自己的输家,那么你将肯定成为股市中的输家。

    善良的人们往往只是抱着想赚钱的美好愿望就贸然进入股市,而意识不到或者不愿意意识到要想自己赢先得让别人输的道理,这些人最终成为输家也就是必然的了。股市中的高手则必然早已对此了然于胸的。

    2.3.股市中的攻击方法

    所谓攻击就是采取行动给别人造成损失,就是设法让人赔钱,股市是零和竞局,必须有人赔钱才能有人获利。怎么让人赔钱呢?具体方法决定于竞局的规则和具体条件。在期货市场上,攻击的含义比股市明确。期市上多仓和空仓总是对开的,有一个多仓就有一个空仓,每时每刻,有人赢就有人输,是直接的你死我活的对抗。无论是做多还是做空,一轮单边的涨跌就构成一轮攻击。攻击的过程由建仓开始,先是建好多仓或空仓,然后推动价格,一直打到对手被迫平仓为止,平仓时失败者的损失就是胜利者的获利。不论是做多或是做空都可以发动攻击,从开仓到平仓就是一个回合。

    而股市上由于竞局规则不同,情况也不同,攻击别人和自己赚钱是两个过程,不象期市里是一个过程。上涨过程中没有人赔钱,到下跌过程中才有人赔钱,所以一个完整的回合包括了上涨和下跌两个过程,攻击性只表现在下跌过程中。股市中,别人的损失并不直接就是胜利者的赢利,不象期市那么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别人的割肉并不是直接的获利,只是给未来的获利创造了条件,还必须经过一轮上涨才能把潜在的获利实现。

    同样,上涨过程中没有人赔钱,最多是不赚钱,但是为未来的下跌积累了能量,等到下跌兑现这些能量才有人真正受损。所以,上涨与下跌两个过程交替出现,互为因果,赚钱与赔钱分裂为两个阶段,攻击别人和自己赚钱分裂为两个阶段,就象动物捕猎,杀猎物和吃肉不能同时进行。

    在股市上,让人赔钱的办法是先让人在高位买入股票,然后把股价杀下来,将他们套牢,再采取种种办法逼他割肉,割肉就是承认了损失,标志着攻击取得了最后成功。只要有人肯割肉,股市就有钱可赚。所以,下跌过程集中体现了股市的攻击性,故放空就是攻击行为,攻击意识强就表现在放空意识强。

    股市中有没有办法自己赚钱而又不让别人赔钱呢?有,这就是做股票价值发现。股价上涨后,可以在高位重新定位,没有人受损,自己的获利来自股票的价值发现。

    2.4.竞争意识、对抗意识、攻击意识和超越自我意识

    参与任何竞局都需要发掘自身内在的潜力。在正和竞局中,由于有无主的资源可供争夺,所以竞争主要围绕着对资源的争夺,而攻击性较弱,资源越丰富攻击性越弱,极端情况是资源无限,不会和任何人发生争夺,只看你自身的占有能力。比如掌握知识的竞争,这时每个人都在调动自己的全部潜力去占有更多的知识,而不用管别人怎么样,这种竞争仅仅指向自身内在潜力的开发而不指向别人,可名之为竞争意识。

    在资源不太丰富的正和竞局中,既存在对无主资源的抢占,也存在对别人所占有资源的攻击和面对别人的攻击采取的防守,只有在别人的攻击下不会被夺走的占有才是稳定的。如围棋盘上占目,只有做活了才是占住了,没活以前都有失去的危险,这把自身的潜力向这种带有占有、防守和攻击意识的方向发挥可名之为对抗意识。在零和竞局中则更进一步,没有无主的资源可争,占有的唯一方法是剥夺他人的所有,发掘自身的潜力主要向攻击他人的方向发挥,这时可名之为攻击意识。

    还有一些进取心很强的人,即使是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也会自觉的不断发掘自身潜力,一次次超越自我的极限,其意识完全指向自身的发展,连与人相比的意识都没有,只有自己和自己的竞争,是最纯洁的,这种意识称为超越自我意识。社会所提倡的竞争意识其实是指超越自我意识,由于它完全是挖掘自身潜力,而没有指向别人的攻击性,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只会推动社会发展而不会造成对抗和伤害,自然受到社会的推崇。

    攻击意识和对抗意识都是有限的,而超越自我是无限的,所以在各种竞局中达到高境界的人最后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逐渐淡化了攻击意识和竞争意识,而走向自我超越。即便是在对抗性最强的武术对抗中,真正的武林高手最后也往往不再把研究怎样打打杀杀作为主要方向,而侧重于自身的修养。并不是说他们放弃了对抗意识,而是因为对抗意识是有限的,武林高手最终将它们完全技术化在自己的一招一式中,已经成了自然和本能,此时超越自我的无限性则展现出来,成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课题。

    3.股市竞局的结果

    3.1.1:2:7法则

    股市竞局的结果,输赢比例永远是1:2:7,即一个赢两个平七个人输。之所以如此,关键问题在于对什么叫赢,什么叫平,什么叫输没有绝对的定义,因为不能死板的把平定义为绝对的不赔不赚,赚了一块钱叫不叫赚,赔了百分之一叫不叫赔呢?所以,小输小赢都应该算做是平。同时,市场上的基本局面永远是赢的少输的多,成金字塔形分布,所以,可以把成绩排在前十分之一的取出来定义为赢,把排在中间十分之二的取出来定义为平,把后十分之七定义为输,一般而言刚好不赔不赚的人会排在中间十分之二,至少不会差的太远,所以,输赢比例永远是1:2:7。

    1:2:7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其实只是表示出市场上的一个基本事实,股市中永远是输的人多赢的人少,并没有更多的意义。事实上,凡是成金字塔形分布的事物都可以套用这个办法,比如什么叫富人,这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可以把社会上最富有的十分之一定义为富人,十分之二定义为中等水平,十分之七定义为穷人,于是任何社会的贫富比例都是1:2:7,这个定义是符合人们心理感觉的,因为贫富是相对的概念,整体富裕的社会里仍然有大部分人是穷人。

    3.2.股市是输的人多赢的人少的竞局

    为什么会出现输的人多赢的人少的局面呢?

    首先,零和竞局的局面决定了股市上只有一部分人能赢。这是很显然的,因为零和竞局中有人赢的前提就是有人输,赢的人所赢的就是输的人所输的,所以永远只能有一部分人赢。就好比下棋,有人赢就有人输,不可能都赢。

    但从零和竞局只能推论股市中将有一部分人输一部分人赢,不能确定输赢比例。如果假定输赢是平均分布的,那么理论上应该是一半人输一半人赢。但根据经验,股市中实际情况是只有少数人能赢,这又是为什么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第一,股市的竞局态势比零和竞局还要严酷。考虑到手续费因素,股市实际上是负和竞局,其平均线不是不赔不赚而是输。成绩处于平均线附近的人,从竞局的角度看,他们是不输不赢,但如果以钱的输赢作为判断标准,则他们是输的。所以,即使从竞局角度看输赢是平均分布的,即处在平均成绩之上的人和处在平均成绩之下的人数相等,但从钱的输赢来看,还是输的人多赢的人少。

    第二,股市中实际输赢分布是不平均的。股市中的主力机构拥有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他们一般都可以成为赢家。而主力机构资金庞大,他们每一家的获利都要以很多散户的亏损为代价。所以,从资金上看输的资金总量和赢的资金总量或许是平均的,但从人上看,则亏损的投资人要比赚钱的投资人多。即使在竞局开始时人们的资金是相等的,随着竞局的发展,资金也会逐渐向少数人集中,经过一段时间,仍然会演化成少数占有大量资金的人赢多数人的局面。

    4.股市是自然竞局

    竞局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利益的争夺,其它东西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在竞局中最根本的计算胜负的方式是看各竞局方所争到的利益多少,各种竞局中具体的计算胜负的方式都是利益计算的延伸。

    所以竞局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然竞局,是直接的利益争夺,以争得利益多少直接决定胜负,不存在计算胜负的特别规则,如生物界的生存竞争,战争等等;第二类是人工竞局,人为的设定一套竞局规则和计算胜负的办法,有时是只分胜负而和利益无关,如果和利益有关则先分出胜负再根据结果决定利益分配,如各种体育比赛和棋牌比赛。

    人工竞局的规则如果设计的好,可以把竞局的胜负和参与者的利益分配很好的统一起来,竞争可以激烈而有秩序的进行。如果设计不好,则竞局本身的胜负可能和参与者利益的得失不一致,这时在竞局中就可能出现异常情况,人们站在利益最大的立场上,不再竞争竞局本身所要求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球场上打假球,当全面权衡的结果认为输掉一场球比赢这场球更有利时,人们就会选则输球。

    人工竞局由于有严格的规则限制参与者的行为,使得参与者可选择的行为方式是封闭的,所以竞局可以比较有秩序。当竞局向高水平发展时也只能在规则范围内向纵深发展,一般是挑战人的单一方面的能力,如某一类体能或智能。自然竞局由于没有规则限制,竞局采用的手段是开放的,而发现新手段往往比发展旧手段更有效,所以在竞局发展中自然首先向竞争手段的多样化发展,挑战的可能是人的任何方面的能力,只有在广度的扩展受到限制时才会向深度发展。

    人工竞局比如拳击,有比赛规则和记分办法,并有裁判监督比赛;自然竞局如武林决斗,没有规则没有监督,只以打败或消灭对手为目的,什么阴毒的招数、兵器、暗器都可能使出来,令人防不胜防。概括的说,人工竞局的出招范围是受到限制的封闭的,而自然竞局的出招范围是没有限制的开放的。

    在参与自然竞局时,首先要意识到对手的行为是不受规则制约的,什么事都可以做,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来,所以要思路开阔。只有先在广度方向上考虑到对手可能采取的各种招数,然后才可以向深度方向上计算未来多步的变化;否则,在横向上没有考虑周全的深度计算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与棋桥等专门比赛计算深度的竞局很不一样。所谓见多识广,要想思路开阔必须见的多,记的清,反应快,挑战的是首先是人研究、学习和掌握更多知识等能力。自然竞局由于首先要向广度方向发展,所以在深度上往往发展的并不深,这往往让习惯于深度计算而思路不开阔的人感到不适应,一方面觉得它并不难,但真参与时又感到暗算无常无法取胜。

    自然竞局中,由于对手出招的范围是开放的,所以,不管经过多么周密的计算,漏算总是难免的。指望不出现错误是不可能的,甚至不能指望少出错误,因为有时为了少出错误必须增加太多的计算,使人难以接受。所以,参与这种竞局还要确立错误意识,即意识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改正错误。有错误意识的人认为自己随时可能犯错误,时刻准备着接受和改正错误;而习惯于稳定环境的人一般缺乏这种意识,以为凡事只要经过周密的计划就可以避免错误,以至在错误出现时不能接受和改正。

    股市是一个自然竞局,竞局的胜负直接以金钱的得失计算。同时又有一些规则限制了人的操作范围,使人只能按规则操作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它比生存竞争、战争、决斗等竞局要有秩序得多。但它仍然具有自然竞局的一般特性,为达到目的,能用的手段都被用上了,使人有一种变化无常的感觉。参与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要保持敏锐,勤奋的搜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但在深度计算上比起棋牌的计算难度还要低一些。股市的这种特征往往使得有较强的深度计算能力而缺乏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感到不知所措,这也是很多智商很高的知识分子反倒不能在股市中取得很好成绩的原因之一。
上篇:理解股市 第二节.股市是多方竞局
    1.多方竞局的特点

    根据竞局中参与者的数量,竞局可分为双方竞局和多方竞局。多方竞局是一种最为复杂,难以处理的竞局情况,随着参与方的增多会演化出许多在双方竞局中没有的特征和规律。当前的学术界对这一类竞局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1.1.多方竞局降低竞局的对抗程度

    考虑一个双方零和竞局,此时,一方的获利就是另一方的损失,所以是一种直接的你死我活的对抗关系,不存在缓和的余地,竞局的对抗性最强。但如果是由甲乙丙三方构成的竞局,则每一方都以另外两方为对手,甲的获利是乙丙两方损失的总和,但具体到乙或丙个人来说,平均每个人只承担了损失的1/2,当甲想在竞局中获得10分的时候,他相当于想平均从乙丙身上各获得5分,对乙丙每个人的攻击意识只是总攻击意识的1/2。同理,对乙丙两方对甲的攻击意识也只有各自的总攻击意识的1/2,而甲所承担的他人的攻击意识的总和也还是1。

    当竞局方进一步增多时,各方之间的对抗性会被进一步稀释,极端情况下,面对股市这种由巨量竞局方构成的竞局,人们甚至已经不容易感觉到它的攻击性了。假设中国股市有两千万股民,一位股民朋友入市的目标是每年从市场上赚到20万,那么,他的这个目标分摊到每个其他股民身上意味着他打算每年从每个其他股民身上赚1分钱,这个想法看来对每个其它股民的攻击性并不强。

    所以多方竞局具有分散攻击意识,降低各方之间对抗程度的性质,这个特点使得人们在参与其中时常常搞不清自己和其它竞局方之间的关系,不知道该以何种思路去参与其中,不自觉的放松了攻击意识和防攻击意识,在迷惑中解除了武装。

    多方竞局中个人之间的攻击意识虽然因分散而减弱,但总体上看每个人所承担的攻击意识并没有减少,因为虽然每个个人对他的攻击意识减少了,但他要受到来自多方的攻击意识,其中每一个人对他的攻击意识都不强,但加到一起就很强了。比如,股民中一种典型的利润预期是一年翻倍,假设一个有10万元资金的人,他的攻击意识为要在一年内从别人那里赚到10万元,这个攻击意识分散在整个市场,每个人只承担了一点点。假设每个股民的利润预期都是一年翻倍,那么市场上弥漫的攻击意识总和就等于每个人资金量的和,刚好等于市场总资金量。如果攻击意识是根据资金量的多少平均分配在每个人身上的,即钱多的人,别人想从他那里赚到的钱也多,承担的攻击意识也多,钱少的人,别人指望从他那里赚到的钱也少,承担的攻击意识也少,每个人分担的攻击意识和自己的资金量成正比,那么每个人承担的攻击意识刚好等自己的资金量。对那个有10万元资金的人来说,市场上所有人对他的攻击意识加起来刚好等于10万,即要在一年内把他的钱赢光。

    所以每个股民应该意识到,市场上的其他人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计算,总的目标是一个,要把我的钱赢光。这可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可不慎乎?人在股市,就如同在进行一场以一敌多的决斗,敌人在从四面八方观察着我破绽,稍不留神就不知道会被谁所算。所以,要想在股市中取胜先要学不输,人之所以会输是因为存在弱点被人所乘,要想不输就要消灭自身的弱点,只要自己还存在弱点,就必然会被人所利用,因为有那么多人在从各个角度计算该怎样赢我,这么多人共同操作的结果,就成了一个象水一样无孔不入的对手,对付他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自己变得没有弱点。

    道家修行,欲夺天地之造化,以求长生不死,于是形成了一种和天地对抗竞争的关系。《阴符经》谓:“天地者万物之盗,万物者人之盗,人天地之盗也”。人与天地万物相互为盗,而人在天地万物的包围中,其竞局态势与股市中股民在整个市场的包围中颇为类似。道家想“积精累气”以求长生不死的目标,与股民想在股市中积累起财富的目标也颇为类似,道家在修道中采取的一些策略也值得我们借鉴。为了在和天地万物的这样一种不利的竞局中取胜,道家效法灵龟,采取了一种严密防守的策略。其修炼的基本思路是炼成金刚不坏之身,也就是“内气不出,外气不入,寒暑不侵,水火不伤”的没有弱点的身体,以此对抗衰老的自然进程。且不说这个目标能否真的达到,其思路倒是非常明确的。股民想在股市中长久的生存下去,并且越来越壮大,成为股市中的不死金刚,也要修炼自己达到没有弱点的境界。

    1.2.多方竞局中各方之间的对抗性会发生分化

    前面讨论的是各竞局方完全平等时的情况,事实上,任何竞局中各方都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这种不平等造成各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每个人都不可能将自己的攻击意识平均的指向其它每个人,而必然会对不同人有所区别,对有的人的攻击意识大于平均值而对另一些人的攻击意识小于平均值。这是因为,对每一个人来说,从其他各方那里受到攻击的强度和攻击不同各方获得利益的难度是不同的,每个竞局方从自身利益最大的原则出发,很自然的会把攻击重点指向更容易被攻击的竞局方,而把防御的重点指向对自己攻击意识最强的竞局方。所以,每个人都是对那些对自己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竞局方敌意最强,其次是对那些所处地位恰好容易从他那里获利的竞局方攻击意识最强,而对和自己没有直接对抗关系的竞局方则攻击意识较少,甚至为0,即根本没有使他们受损害的打算。

    这种不平衡会导致两个结果,形成密切合作的集团和在分化出不同阵营。

    1.3.多方竞局分化出不同阵营

    根据这种攻击意识的不平均可以把竞局划分成不同阵营。两个相互之间攻击意识不强而又有着共同的敌方的竞局方可以划在同一阵营,两个互相攻击意识都很强的竞局方划在敌对阵营,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竞局局面化为相对简单的几个不同阵营之间的竞局,阵营之间的攻击意识是阵营内部各个个体之间攻击意识的总和。当然,一般而言,多方竞局不可能恰好可以划分为几大阵营,这种划分必然带有某种程度的近似。根据不同阵营之间矛盾的差异,又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两大敌对阵营——敌对双方,或三大阵营——敌对的两方加上中间派。这种态势是最容易理解的,但这种划分可能人为性更强,因为它是在把一种客观的竞局划分成一种符合人的思惟模式的结构。

    阵营的出现不仅是分析竞局的主观观点的问题,而且会在竞局中实际产生出来。因为多方竞局的混乱状态使每个人都感到不安,每个参与者都有加盟某个阵营的内在需求,而加盟进来的人越多则阵营越巩固。所以,多方竞局中存在形成阵营的机制。多方竞局经过混乱阶段的逐步酝酿,会逐渐产生阵营的雏形,而这种雏形一旦产生就会形成正反馈,使这种格局得到强化形成最终的阵营。

    比如,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中以秦国的野心最大,军事实力最强,对相对弱小的六国构成威胁。六国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在秦国的压力下也逐渐联合,形成了秦国和六国两大阵营。战国后期的历史主要是这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和六国阵营内部的分分合合。

    在阵营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些竞局方会采取行动积极促成对自己有利的阵营态势形成,应用这一策略的成功范例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政策。

    1.4.多方竞局中可形成合作关系

    在双方零和竞局中是不可能出现合作现象的,因为双方的利益直接对立。但在多方零和竞局中,则可能出现合作现象。比如一个三人博弈,如果单独考虑其中的两个人,则这两个人之间的博弈关系不是零和而是变和博弈,两个人总和多少决定于第三方损失的多少,两个人可以通过合作使双方的总得益增加,这样就出现了合作关系。竞局方进一步增多时,出现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当然这种合作都是以其它方将受到更大的损失为前提的。

    这种合作关系会在竞局中自然产生,竞局中的各方之间在竞局外的私人交往和私下谈判可以促成这种合作,但合作的根本动力还是来自竞局本身;当合作符合竞局各方的自身利益最大原则的时候,即使没有任何竞局以外的协议仅仅通过竞局中的“手谈”也可以逐渐形成合作关系;而且通过竞局以外的协议达成的合作,还要在竞局进行过程中实际考验。所以,多方竞局中有时会出现带有信号性质的动作,目的是寻求合作伙伴。

    比如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是一种多方竞局,这种竞局中也自然会形成合作关系,最常见的是种群内部的合作关系,如狼群总是群体出动围猎的,而人类社会更是以高度合作的方式共同适应环境。除此之外还存在种群之间的合作关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和狗之间的关系,在与其它动物的对抗中狗是人类的帮手,而人又可以为狗提供更为理想的生存和繁育条件,二者合作的结果是两个种群在生存竞争中都更为成功。原始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肯定曾大大得益于狗,至今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仍是如此,人类对狗的感情实源于此。而狗通过和人的合作如今也成了当今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犬科动物,成为生存竞争中相当成功的一个物种。

    1.5.多方竞局越严酷合作越稳定

    即便是在零和甚至负和的情况下,多方竞局的各方之间也可能形成合作,因为从总体上计算竞局虽然是零和的,但如果对其中一部分参与者计算,则其总和是可变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想,如果自己和某些其它竞局方合作,共同去对付其它参与者,就可能使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一合作团体的总利益变大,因而自己的总利益也相应的增大,这比选择对所有竞局方都对抗的策略要有利。

    不仅如此,当竞局由温和变得严酷时,即利益总和变小时,这种合作关系还会变得更牢固。因为严酷的竞局可以使各方都意识到唯有在合作团体中才能使自己在这个严酷的竞局中取胜,靠一个人单独的力量是不可能取胜的,所以,竞争压力越大越会把合作团体结合的更紧密。当然,这种更紧密的合作是以对其它竞局方更为强烈的对抗为代价的,这种竞局会同时培养人的对抗意识与合作精神。

    比如,日本民族是一个对抗意识和效忠意识都很强的民族,这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决定的。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周围为大海所环抱,多地震多台风,物产不丰富,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根据前面的分析,总资源较少的常和竞局必然引发激烈的对抗,形成激烈的对抗竞局。封闭的地理环境又象蛊术中的罐子,把竞局各方关起来,加剧对抗的激烈程度,所以激烈的对抗必然是其历史特征。事实上,日本在历史上曾有漫长的时期处于战国时代,各武士集团之间发生激烈的争斗,其残酷程度比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更甚。例如,历史上曾经统治日本数百年的平氏家族,在被德川家打败之后,族中的男人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还在母腹中的胎儿,一个不留全被杀光了,当时虽有个别逃走的,但很快也被捉回来杀掉了,因为日本的国土狭小,这种彻底的斩尽杀绝是容易进行到底的。所以,日本武士没有退路,一旦失败只有死路一条,不象中国幅员辽阔,豪杰们中原逐鹿失手还可以远遁塞外、退守巴蜀或逃到岭南,逃不走时潜藏于深山也可保全性命。这种没有退路的竞局态势养成了日本武士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没有偷生的习惯,因为客观上也没有偷生的可能,面对失败日本武士的传统选择是切腹自杀。

    这种强烈对抗的多方竞局的又一个结果就是培养了日本人强烈的归属感和效忠团体的意识,因为在严酷的竞局下,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生存的,只有依靠团体力量,共同求得生存。所以强烈的对抗意识是日本民族性格的根本特征,而对团体的效忠精神则是一个次生的特征。时至现代,这种内部团体之间的对抗意识转化为对它国的对抗意识,而对团体的效忠精神转化为民族主义,使得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作为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

    不仅在社会生活中,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渗透着这种高度对抗造成的张力。日本人不管是研究围棋还是研究水母(日本天皇裕仁是世界上研究水母的几个著名专家之一)都有一种缜密、精研、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其实是其内在的对抗意识在思想方法上的反映。

    2.多方竞局的策略

    2.1.分而制之,各个击破

    多方竞局中最容易犯的一种错误就是在混乱中迷失方向,分不清谁是敌谁是友,不知道应该把攻击方向选择在哪里,而无法有效的发挥自己的力量。处理这种局面的一种最简单的策略就是“分而制之,各个击破”。在一个阶段只集中对付一个对手,击破之后再攻击下一个,不要同时多线作战自乱阵脚。当竞局各方都是独立作战时,这种分而制之比较容易实施,当各方的利益纠缠在一起非常混乱时,就要采取措施使之分化,把对手从中分离出来。

    秦灭六国采取的“远交近攻”的战略就是这一策略的具体应用。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久有吞并六国的野心,而六国也一直视秦国为大患,形成了共同抵抗秦国的联盟。秦国如果同时和六国开战是无法取胜的,必须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一旦形成一对一的作战局面,秦国是有绝对优势的。那么选则攻击谁不攻击谁呢?这就是“远交近攻”的战略。首先攻击邻国,从作战上最为便利,而要想形成一对一的作战局面必须让别国坐视不理,于是要采取外交手段安抚之,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2.2.划分阵营建立统一战线

    分而制之,各个击破,常常是多方竞局中实力最强,主动攻击一方的最佳策略,而相对弱小的一方则决不愿意出现单独和强者对抗的局面,于是必然需求联合,共同对抗强敌。所以,多方竞局的又一种策略是积极促成对自己有利的对阵形式,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采取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政策是这一策略的具体应用。

    阵营的形成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竞局中的每一方都按自身利益最大原则行动,加入或不加入某一阵营完全是自由的,决定于各自的利益。所以在组织于己有利的对阵形势时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必须从竞局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竞局各方的相互关系,利用竞局各方固有的矛盾和联系设计合理的阵营构想,因势利导,造成于己有利的态势。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当然是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对阵态势,但这种态势能否形成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定,毛泽东制定统一战线的策略是以他对当时中国国情的了解为基础的。青年毛泽东曾深入到农村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湘西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论文,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和要求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成为以后指导他从事革命活动的认识基础。后来斯诺在延安采访他时他还特别提到这一段经历,回忆当时访问过的人,可见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影响。

    在了解竞局现状的基础上还要经过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形成合理有利的对阵形式。第一是要站对位置,如果自己的站位本身与大部分竞局者对立,那么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形成统一战线的。公敌的存在也是形成统一战线的条件,要建立统一战线一定要站在大部分人一边,站到少数公敌的对立面,这样才有建立统一战线的基础。在站对位置的基础上,还要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各方加入到自己的阵营来,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提出自己的竞局目标和路线,一般称为主意,在政治斗争中特称为主义。一个合理的主义能够使大多数人在它的大目标下找到自己的位置,达到他个人满意的小目标,这样的主义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意志,故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再下面就是具体的宣传主义,说服教育各方接受主义的工作,当这个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时,统一战线就建成了。

    适合使用这种策略的是多方竞局的两大主要矛盾方中实力处于劣势的一方,他是最需要也最有资格采取这种策略的。

    2.3.中立策略和跟随策略

    在两营对垒的大格局已经形成时,多方竞局中更为弱小的一方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保持中立或加入某一阵营。

    要想保持中立是需要有一些条件的,第一,保持中立必须满足于较少的收益。因为在竞局中只有通过攻击对手从对手的损失中获取收益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保持中立不与人争,则只能得到竞局的平均收益,在零和竞局时,这个平均收益是0。如果不能满足于这个收益,则不能保持中立了。

    第二,即便你不与别人争别人也可能会与你争,特别是在竞局较为激烈的时候,保持中立就更难。所以,保持中立的第二个条件是所争的资源较丰富,争夺不太激烈,对抗性不强,这种竞局态势下中立派有较大的生存空间。比如,南亚次大陆上的印度,气候温暖,四季如春,物产丰富,优越的环境使得其国土上难以发生旷日持久的激烈竞争,养成了其人民温和柔软的性格,形成了宗教得以发达的良好土壤。这种温和的竞争环境给中立路线留下了广大的空间,竞局中的各方容易通过中立策略求得生存,使得大的对抗阵营难以形成,造成其境内邦国林立的局面,这种分散的局面至今仍然是印度政治的一个特征。

    第三,在两大阵营形成后想继续保持中立必须以一定的实力做后盾,使对阵的双方都不敢主动对他发动攻击,打破对阵态势。所以,保持中立的一方其实力必须大到一旦加盟某一阵营就会打破两大阵营力量对比的平衡,这样才能在双方对阵的局势中作为第三方存在。

    第四,中立地位是以双方对阵处于基本平衡的态势为条件的,一旦对阵双方决出胜负,对阵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原来中立的一方就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所以中立位置不是一个稳定状态,只能作为过渡,随着局势的改变最终必然要调整。

    更为弱小的没有实力保持中立的竞局者,或不满意于保持中立所得收益的竞局者,或曾经保持中立但已不能继续保持下去的竞局者,都要面临一次选择,加入某一个阵营。在选择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第一,阵营中的合作者尤其是阵营的主要组织者必须能够容人,如果有虎狼之心,意在最终消灭所有其它竞局方则不能与之合作。第二,要选择有希望的阵营。怎样挑选有希望的阵营呢?有两条基本思路,选择强者和选择主义。

    选择强者容易理解,因为强者更有希望在竞局中取胜。

    选择主义也就是选择有正确的策略的一方。行动纲领是抽象的,但从长远看,现在的一切力量不管多么强大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衰退,而真理不变,所以真理最终将是最强大的。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就是竞局中正确的策略,在政治斗争中就是正确的政治纲领,有了符合民心的政治纲领自然会团结起各方的力量,因而选择具有正确策略的一方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两种选择阵营的思路对股市操作是有指导意义的,股市中的散户遇到的就是一个要参加某个阵营的问题,两种基本的选择思路对应了股市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两大类方法。按照选择强大一方思路,依据判断强大一方的标准不同演化为各种类型的技术分析操作方法。如根据趋势判断多空双方谁更强大就成为趋势操作,如根据庄家一般是强大的这一基本定理,研判庄家的动向,与庄家保持一至,就是跟庄操作。选择主义对应了基本面分析方法,基本面信息对股市炒做来说是一种号召力,有基本面基础的炒做可以更为成功。
上篇:理解股市 第三节.股市是博弈竞局
    1.股市是博弈竞局

    竞局中各方为了得到最大利益而争夺,争夺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对抗手段。一般的说,每种竞局都不是单一一种能力的较量,而是多方面综合实力的对抗,比如,军事对抗是一种武器装备、士兵素质、指挥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较量;再如武术技击是一种力量、速度、抗击打能力、耐力、身体灵活性、神经系统反应速度、招法巧妙性、招式熟练程度的综合对抗。有时,甚至一种经过人工设计的专门进行某一方面对抗的竞局都可以转变成综合对抗,比如中长跑比赛本来是一种相当单纯的竞局,比赛规则的设计就是为了让运动员单纯比赛奔跑速度,但在马俊仁的导演下,中长跑也被加入了策略对抗的因素,何时领跑何时冲刺都是经过精心计划的,本来被人为限定的单纯对抗也成了综合对抗;再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本来是简单的比赛速度,但经孙膑出谋划策一番就可以使弱者反败为胜,实力对抗之外被加入了策略对抗,并且对胜负起了关键作用。

    田忌赛马是一个典型的博弈,当竞局中的各方存在多种可选择的策略时,选择什么策略往往成了对竞局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博弈就是指竞局方之间在策略选择方面的对抗,它是竞局综合对抗的一个组成部分。博弈是竞局综合对抗的一个方面,不可能脱离竞局而独立存在,在某些竞局中它显得并不重要甚至不存在,但在竞局的形式使得体力等其他方面的差距变得不太重要时(如棋牌),或其它方面的因素已经固定时(如田忌赛马),博弈就会上升为主要因素,对胜负起决定作用。这类以博弈对抗为主要特点,其他方面的对抗处于次要地位的竞局可称为博弈竞局。

    股市是一个综合竞局,既比谁的资金实力强,也比谁的信息快信息准,还比谁的心理承受能力强耐力好,比谁的分析决策能力强。其中,资金实力和信息渠道是固定因素,人们没有主观努力的余地;心理承受能力对胜负起重要作用,但只有在正确决策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承受能力才有意义,否则光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能正确决策,只能屡败屡战,顽强精神固然可嘉,但毕竟不能成为胜者。博弈对抗是决定股市竞局胜负的关键,所以说股市竞局是博弈竞局。

    2.博弈计算的一般思路

    下棋是一种典型的博弈,参与者只有两人,是一种最简单的博弈局面。与下棋类比,则股市中的博弈思路相当于算棋的思路,而各种固定的技术分析方法相当于下棋中的定式。下棋的高手决不是靠背定式培养出来的,必须首先掌握计算的基本思路,本着这种思路去计算则各种定式是自然的结果。如果不会算棋只会背定式则必然不能灵活运用,碰到无定式可套的局面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不可能成为高手。定式对棋手的意义在于拓展思路和提高计算速度,最本质的内容不在于定式,而在于计算思路。一个知道该怎样算棋的人,虽然一个定式都不会背,但是也算入门,可以开始深造了,反之,只会背很多定式不会算棋的人则还在门外。

    2.1.博弈计算的出发点——胜负的标准

    竞局中所竞争的利益,有些是属于竞局本身的,有些和竞局没有直接关系,是人为加上去的,如棋赛中的奖金,战争背后的利益争夺等。对任何一种竞局,剥去这种附加上去的利益,都有其最直接的竞争目标,也就是作为竞局的胜负判别标准的那个东西。如战争以进行到最后哪方还具有保留作战能力决定胜负,一切策略都围绕这一目的。可以通过政治攻势瓦解敌军的士气,消弱其战斗力,所谓“攻心为上”;可以袭击敌人的指挥部,造成敌军失去指挥,丧失战斗力,所谓“擒贼擒王”;也可以切断敌人的运输补给线,使部队失去战斗力;通过正面战斗消灭敌人是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比拼实力的办法;在比拼实力的战斗中为了在战斗进行到最后阶段时仍然有战斗力,保留预备队是关键,预备队不能过早投入,因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最终谁还有战斗力。

    只有这个胜负判别标准才是博弈计算的关键,也只有这个才能落实到操作上,其它东西都是后加上去的,和博弈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不必考虑。其它东西对胜负没有意义,考虑太多只能使人患得患失,影响情绪,或者干扰人的注意力,使人不能集中注意力于竞局本身的胜负,影响正确计算。参与竞局的最佳心态是忘记竞局以外的一切,心中只有这个最基本的胜负标准,这就是竞局中的“平常心”,这种心态最有利于水平的发挥。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况,两个围棋高手,在皇帝的命令下对弈决生死,刽子手已经准备好,输棋的一个立刻拉出去砍头,这时侯,这盘棋会下得更精彩呢还是更糟糕?一般而言肯定会下的更糟,因为人在这种紧张状态下思维必然会受到影响。其实,一盘没有任何奖惩的棋和一盘决定生死的棋在计算胜负时都是一样的,胜负所代表的意义是竞局以外的事,和竞局本身无关,对胜负是没有影响的,应该彻底剥离出去,在计算时不以考虑。再比如在运动场上,优秀的运动员自然能认真参加比赛,用不着以个人或祖国的荣誉来激励,也用不着以经济利益来激励,那种没有激励就不能兴奋起来的人注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那种被激励出来的斗志也是有时起好作用有时起坏作用。在股市中,输赢直接影响到股民的经济利益,但股市输赢将对人产生何种影响和操作没有任何关系,考虑这些只能使人在股市中患得患失,不能正确计算。正确的态度是身在股市又超越股市,关注金钱又超越金钱,以平常心从容而认真的研究行情进行操作,才能有最好的成绩。所谓超越金钱意味着金钱仅仅是金钱,与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人生成就等等一切全没有关系。

    与不能正确看待金钱带来情绪的起伏相反,有时又会有另一种声音要人把注意力从钱上移开,这更可怕。当人们在股市里受挫的时候,有时会听到或读到一种安慰,说:“人们在股市中可以得到的不仅是金钱,还能得到很多别的东西”。这种言论颇象传销商们所炮制出的一种说法,所谓传销不仅是为了赚钱,传销可以给人以热情、活力、社交才能,使人结交很多朋友,帮助人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云云。其实这类说法都是美丽精致的谎言。说它美丽,因为它给人以希望,能够安慰受伤者,把人从情绪低落中拯救出来,股民实在是太需要这种安慰了;说它精致,因为它确有道理,站在人生的高度来衡量,人们从股市中得到的其它东西确实可能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说它是谎言,因为说到底这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恶意欺骗,它掩盖矛盾,转移目标,把人的注意力从股市博弈的根本问题上转移开,结果是使人脱离现实,麻痹斗志,搞不懂该以何种心态参与竞局,被解除了武装。股民真正需要的不是无益的安慰,而是擦亮其眼睛,清醒其头脑,坚定其意志。人在股市,就应该把别的都忘掉,自觉的按股市的逻辑来思考和行动,既然股市是以金钱作为衡量胜负的唯一标准的,那么股民也应该以金钱盈亏作为操作的唯一依据。到股市中寻找别的东西是可笑的。

    在股市中可能得到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只能说明对人来说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不能说明在股市中金钱不是最重要的。股市中的最高目标只是金钱,在股市中金钱就是最重要的,想追求超越金钱的东西,尽可以以别的方式去追求,千万不要影响股市操作。股市里边只认金钱,不喜欢它的人可以不入市,但千万不要既入市又抱有别的幻想,这样只会成为牺牲者。

    前面两种错误的最终结果都一样,都是使人不能集中注意力于股市中最重要的东西——金钱本身的输赢。股市中的胜负是以金钱论的,所以,股市里的平常心就是专心赚钱,既不要把注意力从钱上移开,也不要过多的想钱能给人带来的物质享受、经济地位的提高或精神满足,钱就是钱,钱是博弈中用以计算胜负的一个量,博弈中根据这个量的增减计算输赢,就象学生根据考分比学习成绩一样。钱数就是一些数字,是与学生的考分一样的数字,也是和考分一样重要的数字,不要把它看的太重以至在操作时太过胆小,也不能太过轻视,不肯认真分析对待。

    股市中的钱和棋盘上的棋子没有区别,虽然棋子是假兵马,钱是真货币,但从博弈的观点来看,二者都只是博弈中的一个符号,没有区别。股民对钱既要关注又要超脱,超脱表现在把钱仅仅看作博弈中用以计算胜负的一种符号,关注表现在不受干扰的认真对待这些符号。这种超然的关注就是平常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定力,所谓定力就是在竞局中能排除一切和竞局没有关系的因素,把注意力集中在竞局本身,同时又能保持敏锐而不疏忽大意,即,既不散乱也不昏沉。要做到专注需要有一种敬业精神,股市中的成功者必然是一些富有敬业精神的热爱工作的人,而且应该是热爱工作本身的人,而不是热爱工作所带来的结果的人。把成功看得比竞局所带来的利益更重要,这样既有利于提起注意力,又有利于超越物质利益的得失带来的干扰。

    2.2.博弈计算的特点——对手意识

    下棋的基本思路是要意识到对手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和对手都有很多种可能的选择,最终的结果既决定于自己的选择,也决定于其它竞局方的选择。所以必须要考虑其它竞局方在想什么,考虑到对手对自己的每一步对手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我怎么做,他会怎么做,我再怎么做,他又会怎么做。不能只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还要看到对方的利益所在,理解对方的决策思路,把双方各种可能的选择都考虑到,再找出最佳的一招。一句话,博弈的一般思路就是要抓住对手的思路。

    任何博弈都是如此,不论是小孩子玩刀子剪子布还是江湖豪客的性命相搏,不论是经济战争还是军事战争,不论是运动场上的竞技还是亿万年来在生物圈内演义的生存竞争,大到一国,小到一人,重到一决生死,轻到为博一笑,各种博弈都遵循共同的思路。

    各种博弈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但随着博弈的具体情况不同,计算的具体思路亦有所不同。不同的对手、不同的竞局、不同的规则使得博弈有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具体分析思路的不同。股市博弈可以说是在多种博弈局面中最复杂的一种,比之运动比赛、决斗、战争或者商战都要复杂,可以比较的只有自然界的生存竞争。

    2.3.复杂博弈的胜负评价

    当博弈变得复杂时,直接根据最终获得利益的多少进行计算就变得比较困难,比如,围棋的第一个子有361个点可落,第二步有360个点,如果要计算5步以后的局面就有361×360×359×358×357种可能性,一盘棋一般要进行100个回合200步左右,每一个步平均可选择的点都在150个以上,要想根据最终的胜负标准决定现在的每一步怎么走,那么巨大的计算量是无法承受的。解决的办法是不算到最后胜负,而是对竞局中间胜负未分的局面进行评价,估计这样一个局面演化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据以判断每个阶段博弈的胜负。有了这种判断阶段性胜负的标准,就可以根据它来计算当前一步的下法,而不必一直计算到最后终局。

    比如,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深蓝计算机,它取胜的原因除了因为它有巨大的计算能力以外,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它的开发小组中有一个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加盟,他设计了一套优秀的局面评价函数,使得深蓝可以评价各种局面下自己的得失。

    对局面的评价是带有经验性的,而且对一个具体局面评价还与自己的棋风以及对手的棋风有关,有的人重视实地,有的人重视外势,对一个重外势的棋手来说,外势在评价时占的比重较大,而对一个重实地的棋手来说,实地在评价时占的比重较大。反之,如果和一个擅长取势的对手下棋,让他得了大量的外势是不利的,但如果是和重视实地的对手下棋,就不防多送他一点外势。所以,对同一局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同一个人同一个局面,当对手不同时评价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评价又会产生不同的行棋策略。比如,深蓝在与卡斯帕罗夫交手时,由于卡斯帕罗夫已是世界公认的高手,局面已成只要战胜他一人就等于打败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一时这场比赛成了全世界关注的世纪之战。但前几次交手深蓝都失败了,后来深蓝小组专门针对卡斯帕罗夫的棋风进行了攻关而最终取胜。这一次深蓝在速度上并没有提高,但它的评价函数被设计的专门适合对付卡斯帕罗夫的棋风。这种办法多少有些赖皮,但又不能说不对,因为棋手在比赛时实际上也经常采取这种有针对性的策略,只不过棋手采取什么策略是棋手自己选择的,所以赢了还是棋手自己赢的,而深蓝针对卡斯帕罗夫采取什么策略是别人帮它选择的,不是它自己找到的,所以多少有些问题。

    博弈过程变长会带来计算的复杂性,博弈方增多也可以带来复杂性。多方博弈中,局面决定于每一个参与者的操作,这时要想根据最终胜负标准进行计算就要考虑所有对手将要采取的各种策略组合,决定自己的对策。比如,当三方竞局时,如果每个对手都有两种可能的策略,假设他们总是同时操作的,则共有22=4种策略组合;如果是四方竞局则有23=8种组合。依此类推,当竞局人数进一步增加时,对手的策略组合数会呈几何级数增加,极端情况是每一步计算的局面数量已经多的不可容忍,这时就要对博弈的局面进行化简。化简思路可以对应于前面讨论的多方竞局的几种策略。

    有些竞局虽然是多方竞局但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或虽然不独立但相互影响较少的子竞局,每个子竞局有一部分参与者,那么参与整体竞局就可以简化为参与这个子竞局。如果能找到人数较少的子竞局,则对这个子竞局就可以用处理简单竞局的方法硬算了,即便子竞局的人数仍然很多,至少也可以把竞局的规模大大缩小。有的时候竞局本身是不存在这种天然的独立子竞局的,这时候可以在竞局中采取措施,人为的把一部分竞局者独立出来,而把其他排除在外,造成独立竞局的局面,使局面化简。这对应了分而治之的策略。

    更复杂的化简方法是把博弈局面化简为少数几个群体或阵营,博弈化简为这几个阵营之间的博弈,自己则处于其中的某一个阵营或处于这几个阵营之间,根据几个阵营的对抗形势和自身位置决定自己的行动,这样就可以分析计算了。这对应了建立统一战线、跟随策略和中间策略等。由于每个阵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决策者,所以,其行为必然包含统计性,不可能象独立决策者那样表现出单纯行为,所以虽然化简为少数几方,但是和简单竞局中的计算还是有所不同,是一种带有统计评价特点的计算。

    3.股市是现实博弈

    3.1.理想博弈和现实博弈

    在象棋残局和五子棋中都存在很多定式,如单兵难破士象全等等,一但走出这种定式则胜负已判,因为只要应对不出错,则胜负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在理想情况下,胜负是必然的。高水平的比赛中,此时比赛往往会自动停止,因为落后的一方认为对方不可能应对出错,再走下去也还是输,因而会自动认输,如果是和棋的局面,双方都会认为对方已不可能再犯致命错误被自己抓住,再下下去已无意义,因而都同意和棋。

    但低水平的比赛中则往往并非如此,常常是一个胜负已分的定式已经走出来了,但双方都没有能力看出来,而继续走下去,最后的胜负如何还不一定。即使是高水平的比赛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在围棋中虽然没有残局定式,但当一方局面明显领先时,最后的结果也是基本确定的。但韩国棋手的作风非常“顽强”,他们往往在落后很大的情况下仍然寻求翻盘的机会,他们的对手必须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可能被他们翻盘成功,反胜为败。在这里,主动的认输是把比赛看成理想博弈,坚持到最后等待对手犯错误则是现实博弈的思路。

    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小孩玩的虎羊棋,开始时一只虎在中心,很多只羊在盘的四边,虎跳过一只羊就吃掉此子,羊则要把虎挤进陷阱。这种棋,只要羊不犯错误是可以一步一步把虎逼进陷阱的,所以,作为理想博弈在开局时胜负已分,根本没有必要玩。但是由于把虎逼进陷阱需要很多步,人在这中间总是难免要犯错误,如果出错过多而被虎吃掉的羊太多,最后就不能把虎逼进陷阱了。所以,作为现实博弈,小孩玩起这种棋来还很有兴致。

    由此可以看出理想博弈和现实博弈的差别,理想博弈的参与者都是理想人,所谓理想人是以自身利益最大为原则,有足够智力做出正确计算,并且假设对手也是理想人的人。反之,竞局的参与者不满足这些条件时就是现实博弈。当竞局的参与者都是理想人时,竞局发展的可预测性强,所以,当竞局演化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按理想博弈假设算出最后结果的局面时,接受理想博弈假设的参与者就可以叫停了。

    理想人的行为是可以预期的,理想博弈排除了人的行为不确定性的影响,其演化方向仅仅决定于竞局规则,带有必然性。所以,理想博弈研究的是竞局本身,不涉及竞局中人的因素。

    理想博弈是现实博弈的理想模型,如同理想气体是真实气体的理想模型。通过研究理想博弈可以得到很多对现实博弈很有启发性的结论,现代博弈论所研究的都是理想博弈。现实博弈因为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而难以把握,因而至今仍然被排除在学术界的视野之外。但现实博弈亦有其规律,有很多理想博弈所没有的特性,因为参加现实博弈的人是有共性的。掌握这种规律往往是在现实博弈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学术界的博弈论研究忽视了这一层,故对现实博弈的指导作用受到限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然也受到实战中人们的忽视。不论是体育比赛还是经济竞争,人们都不太注意博弈论专家的意见,博弈论专家对这些现实中的博弈也提不出太多有价值的建议。

    3.2.理想博弈必然转化为现实博弈

    现实中不存在理想博弈,这一方面是由于人总是受制于自身的智能,会计算不周,会犯错误,但即便是非常简单的竞局也存在转化为现实博弈的机制,所以,理想博弈转化为现实博弈是带有必然性的。

    我们看一个猜硬币博弈的例子。规则非常简单,两个人猜硬币的正反面赌输赢,其中一人用手盖住一枚硬币,另一人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猜对赢一元,猜错输一元。

    3.2.1.一般博弈理论的分析结果

    在这个博弈中,要想赢对方就要设法猜出对方将要出什么而不被对方猜出自己将要出什么,所谓“制人而不制于人”。猜币方如果预先知道盖币方将出什么,那么他就可以猜对,反之,如果盖币方预先猜出猜币方将猜什么,他可以出相反的面赢对方,所以谁能猜中对方谁就可以赢。反过来,如果不想让对方赢,就要想办法不要让对方猜中自己将出什么。所以在这个博弈中有攻守两套思路,猜对方要出什么是攻,防止被对方猜出来是守。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博弈反复多次进行时,竞局方要想猜出对方将要出什么就要尽量捕捉到对手选择的规律性,如果存在这种规律,就可以利用它猜出对方;从不让对方猜中的角度考虑,则一定要避免自己的选择带有规律性,因为一旦自己的选择带有某种规律被对方察觉,对手就可以根据这种规律性判断出你的选择,从而对症下药。

    从防守的角度看,本博弈是可以有简单的办法让对方猜不出自己的选择的,就是随机的选择出正面和反面,同时正反两面出现的概率应该相同。如果出币方虽然是随机的选择出正面和反面,但是总体上出正面多于出反面,则猜的一方还是有机可乘,只要猜的一方也以正面多于反面的概率出,则长时间下来,一定是赢多输少。反之,猜币方也是一样。

    从博弈理论看,竞局可分为三类:第一,存在某种策略使一方肯定赢;第二,存在某种策略使得某一方可以肯定不输;第三,即不存在一方肯定胜的办法,也不存在一方肯定不输的办法。本博弈属于第二类,存在不输的方法。由此也可以推论,本博弈中不存在任何保证能赢的方法,因为这与存在不输的方法是矛盾的。

    博弈的双方如果有任何一方采取了这种策略,则其防守完全严密,对方将讨不到任何便宜。不管对方采取什么办法,多次重复博弈的结果只能是接近于平局。对于一个零和竞局,平局本来就是两分的结果。但是,采取随机策略的代价是在不输的同时也完全放弃了赢的机会,即使对方以非常明显的规律出,结果仍然是平局,自己固然没有留下任何漏洞给对方利用,但也失去了从对方的漏洞中得到好处的机会。

    所以,本博弈有个有趣的性质,即博弈双方都可以单方面的采取行动把竞局结果固定在平局,对方再怎么努力也是惘然,这种性质是博弈规则所决定的。本博弈存在一个平衡点,即当双方都以相等的概率随机出正反面的时候,得到一个平局的结果。一般博弈理论认为这就是本博弈的结果。

    3.2.2.理论上的平衡解在现实博弈中必然被破坏

    但是,仔细分析可知,博弈其实不可能稳定在这种状态。一种博弈状态要成为稳定态,要求当任意的一方离开这一稳定点时都会受损,使得他不愿意改变策略,但本博弈的这个平衡点不满足这个条件。比如如果有一方单方面改变了原则,以某种规律出,由于对方仍然在随机出,所以结果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单方面的离开这个平衡点并不会受到惩罚。

    理论上讲,如果一方离开了平衡策略,以一定规律或不相等的概率出币,则另一方就会发现这种规律,而利用它获胜。但实际上,对方觉察到一方的规律性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即使在觉察到之后,他仍然不能利用这个规律。比如在前10次中已经观察到对方出币的正反比例是7:3,但并不能保证下面他仍然会以同样的比例继续出下去,因为不能排除对手其实是在以相同的概率随机出正反面,7:3只是一段时间内的统计偏差。同样也不能排除对手是在故意露出破绽诱人上当,当发现这个规律调整自己的出币比例时,对方已经反其道而行之了,自己刚好受克。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否从以前的出币中发现规律,而在于即使发现了规律也无法利用,因为没有任何硬道理约束对方必须怎么做。所以在理论上对方的行为完全是不可预测的,就算已经有1000次检验证实对方确实有喜欢出正面的倾向,但仍然没有理由说对方会永远这样出下去,不会从第1001次起调整策略。

    所以,谁一旦离开平衡点都会受到威胁,不管是先离开的一方还是后离开的一方,后离开平衡点的一方并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如果一方不按等概率随机出正反面,而另一方仍然坚持这样做,那么,结果仍然是平局,离开平衡点的一方并没有损失什么。如果一方离开平衡点后另一方也离开平衡点,那么,后离开的一方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博弈的结果虽然不再是平局,但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受损的不一定是先离开平衡的一方。不管是哪种情况,离开平衡点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损失,最多不过是有了输的可能,但同时也有了赢的可能,二者相比,仍然是平的。所以并不存在使人坚持这个策略的利益约束。相反,倒是存在使人不采用这个策略的理由。如果按随机方式出币,虽然对手不可能从自己的习惯中占到任何便宜,但自己也将不可能从对手的习惯中占到任何便宜,期望得益不会少于0但也不可能大于0,虽然不会输但同时也注定了不会赢。一个注定了不会赢的方法有谁愿意采用呢?与其如此,不如干脆不参与好了。所以,如果大家一开始就只想接受一个平局的结果,那么博弈根本不会发生,反之,如果博弈已经发生了,那么,双方肯定不会都仅仅满足于一个平局的结果,所以双方肯定不会都老老实实的按平衡策略操作。双方都按等概率随机出正反面的结果在现实博弈中是不会出现的,现实博弈如果发生了,那么双方一定会想尽办法去猜测对方将要出什么。

    3.2.3.离开平衡解后的博弈形式

    于是博弈会演化为另一种态势,博弈的双方都不满足于一个平局的结果,所以,都尽量去猜对手将要出什么,可以采取一种策略:先随机出正反面,维持一个平局的局面,同时尽量从对方的出币中寻找规律,当捕捉到这种规律时就利用它。这有些象守在堡垒后面,观察敌人动态,敌人一旦出现破绽就伺机进攻,所谓“以静致动”,“先求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但是如果双方都采取这种保守策略,博弈将永远维持在平衡状态,必需有一方首先走出堡垒,按某种规律出币,诱使对方也走出堡垒,这时才能开始一场真正的斗智。前面分析,其实先走出堡垒的一方只是打破了平衡,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这时的局面是一方攻一方守,攻的一方其实是表面上的防守方,因为是他在努力发现对手出币的规律性,而设规律的一方则在诱使对方走出堡垒来捕捉自己的规律,在捕捉自己规律的同时他的出币就也带有规律了。

    如果双方都是理想的人,而且也知道对方也是理想人,则诱敌一方知道,自己一旦走出某种规律就立刻被进攻方发现,进攻方也知道自己一旦走出堡垒也会被对方发现。结果诱敌方的规律一旦走成就不再成立,因为如果继续下去则进攻的一方就会利用这一规律;反之,攻的一方发现对方走出了规律也不能总是去利用,因为如果有了发现规律立刻利用的规律,则对方也可利用你了。最终结果还是随机出币,虽然这时双方在主观上已经不是把自己当成抽签机器了,但记录其结果和随机出币应该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最多不是纯随机,而是几种模式随机切换,这种有结构的随机已经足以形成平衡局面了。

    但是,如果博弈双方不是理想人,比如是一个聪明人和一个弱智人,弱智人的出币中可能存在规律或偏好,可以利用这一点赢他。即便他的出币中开始没有规律,也可以故意按规律出币诱他上当,开始由于他反应比较慢,可需要多出几次才能让他发现,这一过程叫训练,若是对理想人,这么干已经很危险了。由于弱智人反应迟钝,所以一旦发现规律就可能习惯性的按这个规律去出,而意识不到自己已经陷于危险了,这时,聪明就可以赢他了。

    所以,现实博弈与理想博弈的区别在于现实博弈的出币中有更多的规律性,不论是固有的偏好,或者在训练阶段和利用阶段,都会形成规律性的出币,至于规律的简单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则决定于竞局参与者中弱智一方的智力,他的智力越高,则规律越复杂,持续时间越短,极限情况就是竞局双方都是理想人,竞局中的规律少到根本无法利用。

    但是,如果所谓的弱智人是个看似愚痴实则很聪明的人,就可以将计就计,等骗人者相信对方已经被训练成功要利用他时,反过来利用骗人者的规律性,自以为聪明的人反倒成了傻子。这里的关键在于聪明人为了赢对方而自愿的增加自己出币中的规律性,相当于在自愿的降低自己的智力来迁就弱智人,所以,仅从出币的规律性来看,他表现得象弱智人一样愚蠢,因而可能被人愚弄。这就是聪明人和理想人之间的差别,理想人相信对方也是理想人,所以他的表现也是理想人,聪明人相信对方是弱智人,所以他自己的表现也是弱智的。

    这个局面已经比较接近股市中的实际情况了,股市中的价格起伏就有这种特点,它不是纯随机的起伏,而是有一定规律,如周期的起伏或持续的趋势。规律多到足以从中获利,但又都不是绝对的,形成后不知什么时候会被破坏,所以,让人有难以把捉的感觉。由于股市中的人并不是理想人,所以,股市中的规律不会少到无法利用,但也不会硬到可以稳定使用。股市中的规律是一场愚弄与反愚弄的游戏中故意设置的规律,规律越明显赚钱机会越多,规律性的多少和明显程度决定于股市中愚蠢的一群人有多愚蠢,聪明人利用别人的行为规律赚钱,愚蠢人按规律行为被人利用。股市中人总是希望别人再笨一些,留给自己更多的机会,但要利用别人的错误必然意味着自己同时也要犯错误,利用别人错误的人也许正是表现得更笨。

    一旦开始利用对手的愚蠢,即利用对手的行为规律来赢对手,竞局就不再是理想博弈而是现实博弈了。

    3.3.理想博弈和现实博弈的计算思路

    在理想博弈中,竞局中的各方都是理想人,即能够理智的以竞局的胜负原则作为唯一的计算依据并有能力进行正确计算做出最佳决策的人。在现实博弈中,竞局参与者往往意识不到竞局是怎样计算胜负的(如不懂事的小孩可能还搞不懂怎么算输赢),或者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思路计算(如弱智人不懂得自己出币时应该避免有偏好),或虽知道计算思路但因智力限制没有能力计算,或过于复杂没有能力计算(如棋类的计算量经常是任何计算机都无法承受的),或不满足于理想博弈的结果而不愿意采用理想博弈的办法。总之,现实博弈中的人总不是理想人,现实博弈的规律也总是与理想博弈不同。

    博弈论所研究的都是理想博弈,其研究结果对现实博弈是可以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的,但由于忽略了竞局方的个性,其结论与现实博弈还有相当距离。这就是博弈论为什么至今仍然只是限于学术研究,不被现实博弈中的广大参与者所接受的原因。理想博弈中参与者是不会犯错误的,而现实博弈中参与者会犯错误,在现实中参与者的一个错误就可完全改变竞局态势。所以,很多博弈按理想博弈来看是胜负已分,根本没有必要再玩,但在现实中这些竞局仍将继续玩下去,而且胜负还不一定。

    理想博弈的参与者都是理想人,理想人是根据明确的利益原则行为的,其行为可以根据利益原则来预测。利益仅与博弈规则有关,所以理想博弈只需研究竞局的规律而无需研究具体的人。现实博弈的参与者都是现实人,现实人常常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照利益原则去行为,按理想博弈的研究此时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因为竞局的演化将是不确定的。

    那么,现实博弈该按怎样的思路来计算呢?在理想博弈中,决定自己的每一招要分两步计算,第一步,根据利益最大原则确定对手对我这一招将采取什么对策,而形成彼我双方的策略组合,在这种策略组合下我的得分是我这一招的得分;第二步,根据我每一招的得分选出得分最高的一个作为我的决定。现实博弈与此差异在第一步,在确定对手会选哪一招时,不假定对手按利益最大原则来计算,而是认为对手会按某种规律来选择对策,并按照这样的选择来确定最后的策略组合,据此计算自己每一招的得分。一般而言,心理规律是概率性的,在计算自己每招的得分时,要综合考虑对手几种可能对策下的综合成绩,即用对手出某一招的概率对相应的策略组合得分进行加权,来确定自己每一招的得分。

    正确确定对手将采取什么对策是现实博弈计算的关键,如果估计对了,那么一般总可以得到比理想博弈更高的得分;反之,如果估计错了,则成绩会比按理想博弈出招差。要分析对手将出什么招就要研究对手的心理。人的心理活动是有共性的,这种共性可以被研究和利用。按规律出招不符合利益最大原则,是在犯错误,从这个角度讲,现实博弈的思路是在研究对手犯错误的规律性和怎样利用对手的错误。

    形象的说,这和人类在对动物界的竞局采取的策略一样。生存竞争也是一个现实博弈的例子,可以想象几十万年前人类的远祖刚刚出现在地球上的时候,人、狗、马、猪和其他动物都是动物界的成员,大家是平等的,但是经过几十万年的演化,人成了地球的统治者,而其他动物或则成为家畜或则数量稀少。何以如此呢?并不是因为人的体力比其他动物强,关键问题在于人有发达的智力,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人能掌握动物的习性而利用之,而动物做不到。所谓动物的习性就是动物行为的规律性,所谓人性就是人的习性,人能抓住动物行为的规律性而利用之,而动物没有能力认识人的规律性,因为动物的智力远比人低下。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就是靠了其它动物的弱智而取胜的,也就是说人类在一场现实博弈中取胜了,而作为理想博弈,人类本来是没有机会成功的。如果设想动物也象人一样聪明,那么人类在体力上的劣势将使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失败,更不可能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了。

    所以,现实博弈的计算思路是在理想博弈的基础上进而研究对手的行为规律,这样就有了更多可研究的规律,有了更大的研究空间。比如,猜币博弈,从理想博弈的角度已经没有什么可玩的了,但从现实博弈的角度仍然可以玩下去,而且可以分出水平高低。有的人善于抓住对手出币的规律性,水平较高,有的人反应迟钝,水平低。股市也是如此,随机漫步理论已经从理论上论证股市中没有必赢的方法,人们能够指望的只是一个平局,作为理想博弈结论已经出来了,大家可以不必再玩下去了。只要人们继续参与股市竞局,那么就必然是在进行一场现实博弈,必须按照现实博弈的思路考虑问题。博弈论必须从理想博弈的研究进展到对现实博弈的研究,才能对股市操作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现实博弈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而且是一种和理论心理学研究有很大区别的应用心理学,可名之为博弈心理学。在兵法中和各类江湖人物(包括传统的看相、算命、魔术、赌博人物和现代的传销商)的经验中包含了大量这种心理学的经验知识。兵法的总结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开始,其代表作是《孙子兵法》;江湖术的总结在同一时代也出现了,其代表作是《鬼谷子》,苏秦、张仪等纵横家是应用此术的代表。江湖术专门研究怎样发现和利用人的特点达到自己的目的,本质上是带有恶意的,为正直人士所不耻,故登不得大雅之堂,如《鬼谷子》在古代就被斥为“蛇鼠小人之谋”。但现实博弈的需求是这类文化存在的社会基础,由于有这个基础所以它能一直绵延不绝。

    参与现实博弈的人都是现实人,一旦按照现实博弈的思路思考问题就不再是理想博弈者了,即使是其中聪明的一方其行为在理想人看来也是愚蠢的。但只有现实人能在现实博弈中赚到钱,理想人只能平局。

    3.4.股市是现实博弈

    股市是个现实博弈,从理想博弈的立场看,股市应该是基本上不可预测的,除非能找到别人没有的信息源,这就是经济学中随机漫步理论的观点。但事实上,股市博弈不会因为它在理论上应该是一个平局的结果就不再有人参与,也不会在现实中真的形成平局的局面,而永远是少数人胜多数人赔。股市不是理想博弈,股市竞局的研究不是研究在理想状态下根据竞局规则该怎样玩这场竞局,而是研究人的规律;股市操作水平的高低也不是决定于对竞局规则认识理解的深度,而是决定于对人的理解,对人的规律性的理解。现实博弈就要按现实博弈的规则去玩,现实博弈的规则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发现和利用人的规律去取胜。

    现实中没有理想人,人只能少犯错误而不能不犯错误。人经过训练,水平可以提高,逐渐接近理想人,但很难真的成为理想人,让上千万人都达到理想人的程度更是不可能的。同时股市的倾向是让聪明人表现得更傻,而不是让笨人表现得更聪明,它有诱使人变愚蠢的作用。所以,股市博弈永远要按现实博弈的思路进行,股市博弈永远不会形成理想博弈的结果,而且连接近理想博弈都不可能。

    4.股市是信息不完美博弈

    4.1.股市是信息不完美博弈

    根据参与者对博弈局面的了解程度可以把博弈分为信息完美博弈和信息不完美博弈。如果在博弈进行过程中,每个参与方都可以得知其他各方都进行了哪些操作,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则称为信息完美博弈。如下棋,双方对盘面上的局势一目了然,竞局过程的信息是完全透明的,这是典型的信息完美博弈。但也有一些竞局在进行过程中各方并不完全了解其它各方的选择,其它各方的状态对他是不透明的,如各种牌类,从桥牌到麻将,各方都不知道别人手里是什么牌,这就是信息不完美博弈。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完美博弈的例子,最典型的如军事对抗,敌对双方都尽量隐蔽自己的意图,秘密的调动部队,以期给对手以突如其来的一击。指挥员必须在对手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制定作战计划,这一决策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不完美博弈。

    股市也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完美博弈,这使得在分析计算时具有很多特点。股市有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第一,股市外部环境状态的不确定性,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商品市场的状况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等,这些因素是一种竞局外部的力量,硬性影响着竞局的发展,好比一个动力系统受到的外力。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不论是庄家还是散户,都只能消化和利用之,而没有能力改变。这些因素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股民对下一步国家将出台什么政策,公司的经营状况将会如何转化等几乎是很难了解的。另外,每个股民的个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在影响着他们的操作,进而影响着走势。最常见的如有人因家中有事而急需钱用,只好卖股票,这种情况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计算出来的;再如,国外股市上曾有情场失意者为图报复,收购情敌的公司,造成股价暴涨的例子;国内股市上据说还出现过某操盘手为庆祝自己女儿的生日,把股票打成涨停板的趣事。

    第二,股市内部的不确定性,这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股民对其它股民操作状态缺乏了解,即对博弈状态缺乏了解。通过行情报价人们只能看到股价的涨涨跌跌,而不能知道这股价涨跌的背后是谁在推动,上千万人的行为都隐在背后,博弈过程信息极不完备。股市由如此众多的投资人构成,没有任何办法知道每一个人都在干什么。而且即使获取了这些微观信息也不能直接指导操作,因为没有办法直接计算这么多人各自采取行动对股市的影响,而只能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但统计方法本身必然带来随机误差。所以,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

    4.2.信息不完美博弈的计算特点

    博弈计算的基本思路是分析自己和对手的各种可能的策略组合,从中挑选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招。如果将这一过程程序化,则第一步是计算自己每一招的可能得分,方法是:计算自己的每一招对手都有哪些应招,并计算对手将采取哪一招。按照理想博弈假定,他将采取对他自己最有利的一招,于是就找到了每一招下将出现的竞局组合,相应可以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得分,这样自己所采取的每一招就有了一个得分;第二步在自己可采取的各招中,选择得分最多的一个,作为自己的决定。

    信息不完美博弈的分析基本思路也是如此,但在这种竞局中,由于一般无法精确的知道对手的状态,所以,计算中带有不确定性。一般而言,此类竞局中只能知道对手的状态处于几种可能性之一,在计算时必须考虑到对手可能处于其中任何一个状态,所以,计算程序要比前面的复杂一些。在计算时,第一步先要计算对手处于每一种状态下,我的每一招可能招至的对手的应对,根据利益最大原则选择对手在这种状态下可能的应对,计算出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得分。第二步,根据第一步求出的得分,对自己的每一招,找出对自己最不利的可能结果,做为自己出这招的最坏得分。第三步,根据每一招的最坏得分,找出其中得分最高的一个,做为自己的应招。

    这样,计算量要比状态明确时大很多。不仅如此,而且这样找的一招一般都不是实际上最好的一招,因为,对手实际上只是处于多种可能的状态之一,而我由于不能确定他到底处于哪个状态,不得不从所有可能中挑选最坏的一种可能,这当然很吃亏。如果能确定对手当前所处的状态,则不仅计算量可以大大减少,而且,可以更有针对性,找到实际上最有利的一招。所以,在信息不完美博弈中,除了常规的分析计算外,前面还要加上一个环节,就是了解博弈进行的状态,而且这一步对胜负的影响常常比后面的分析计算过程还重要。

    在分析博弈状态时,由于没有直接清晰的信息源,所以,常常要根据很多蛛丝马迹的线索一点一点的缩小可能的范围,而且常常是无法完全明确的。比如,在打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对手的出牌分析他们各自手中可能有的牌,比如有人打出一张7,则可以判断他有另一张7的可能不大,因为人一般不会拆开双张。这种分析只能得到一些线索,知道对手可能有什么牌的可能性大,而一般不能明确的侦知对手整把牌的情况。能够根据信息明确的判断当前对手所处的状态当然最好,但更一般的情况是,侦察到的信息不够明确,只能帮我们确定,几种可能情况出现的概率不同,某些情况的可能性大而另一些情况的可能性小。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

    当不能确定对方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时,则在确定自己的每一种策略的得分时,只有做最坏的考虑,设想对手可能处于对自己最不利的位置。如果知道对手处于某一种状态的可能性大,处于另一种状态的可能性小,则可以根据概率计算出每一招的综合成绩,据此决定选择哪一招。应该注意的是,对对手的状态完全不能确定和对手处于几种状态的概率相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决策时思路是不同的。如果完全不能确定对手处于什么状态,连概率信息也没有,则只能象前面所讨论的那样做最坏打算,把最坏的成绩作为每一招的成绩;如果知道对手处于几种状态的概率相等,那么应该按照等概率计算出每一招的综合成绩。这里的计算是一概率计算,这是信息不完美博弈的又一个特点。

    在信息不完美博弈中,如果各方在信息占有上是不对称的,则占有较多信息的一方在竞局中是占优的,因为他在分析计算时可以更明确。这就好比有人用魔术扑克和人打牌,他可以有办法看出对方手中有什么牌,自然是稳操胜券了。

    在信息不完美博弈中最重要的是掌握信息,如果在掌握信息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那么从总体上已经落败了,在分析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必输无疑;即便是分析水平较高,也不一定能赢。所以,占有信息是信息不完美博弈第一大事,谁在信息方面落后了,则谁先输了一招。

    4.3.信息不完美博弈要有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

    信息完美博弈,由于博弈方能正确的了解博弈进行的当前状态,所以剩下的问题只是怎样通过计算找出最佳对策的问题;博弈状态信息不完美博弈在分析计算时多了一个层次,第一步参与者必须首先对博弈的当前状态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计算自己和对手的各种对策组合,寻找自己的最佳对策。这就好比下棋时必须先看清棋盘才能开始分析计算,而信息不完美博弈中,看清棋盘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有专门的技巧,要花时间精力。

    所以,信息不完美博弈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博弈的态势进行正确的判断,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怎样获取更多的信息,第二怎样利用这些信息判断博弈态势。

    信息的搜集与分析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搜集信息是基础,如果没有必要的信息就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但有了信息并不等于能做出正确判断,因为信息对不会分析处理的它的人来说除了带来干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获取信息到正确理解信息的意义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要想从纷繁的信息中提取出正确的信息,对局面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有正确的分析处理方法,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而一味的追求搜集更多的隐秘信息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掌握正确的分析判断方法是首先应该做到的,分析判断方法相当于工具,没有工具原料再多也不会形成产品,只能造成积压和浪费。

    另外,即使对有能力做出正确分析的信息,人们也不一定有精力一一进行分析,股市的复杂性超出了每个人分析处理能力的极限,面对汹涌而来的市场信息,每个人都难免感到分析能力的不足。信息对没有精力处理它的人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用必要的工具分担人的一部分工作帮助人进行信息处理,也是大量搜集信息的前提条件。人工分析信息相当于原始的手工作业,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相当于自动化生产,面对大量有待分析的信息,靠手工作业是处理不过来的,分析工具的使用对投资人来说是处理大量信息,把握股市脉搏的前提。

    4.4.分析信息的思路

    只有看清棋盘才能开始计算各种策略组合的利弊,决定对自己有利的一招。所以,分析信息了解情况和决策计算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了解情况又是决策计算的基础,如果对博弈进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则深入的决策计算将无法进行,只能做非常粗略的估计,算的很深很远没有意义。所以,在信息不完美博弈中,首要矛盾往往不是决策计算问题,而是怎样了解当前各方状态的问题。了解了各方的状态才谈得上进一步分析各种可能的策略组合,决定最佳的一招。

    怎样了解各博弈方的状态呢?除了直接偷看刺探等手段外,根据正常渠道的信息分析其他各方状态的基本思路有三:1,直接计算;2,根据各方操作分析推断;3,试探和信号。

    根据过去博弈进行的情况直接计算,可以得到一些现在各方状态的信息。比如,在打扑克牌时,如果记得过去都出过什么牌,就可以知道现在每门花色每个牌点还各有哪几张牌,由此可以知道自己手中的牌力,决定该如何做;再如知道某人已经上一轮已经没有某一门牌了,则也可帮助决定现在该打哪张牌。这种计算是在利用游戏规则所提供的计算依据,结论是必然性的。在股市分析中也存在这类数据。比如,移动平均线可以显示计算时间内买家的平均成本,但是不够准确;指南针证券分析决策系统所开发的CYA指标则能给出计算时间内准确的平均成本;由此衍生的CYS指标可以揭示短线投资人现在的盈亏状况;CYQ指标更能显示每门股票的成本分布情况。CYA、CYS、CYQ指标所揭示的市场事实更为准确精细,对操作的参考价值更大。这类指标有明确的市场含义,揭示某一方面的市场事实,明确可信,是研判行情的基础和出发点。

    根据某人的操作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推断他的状态。比如在打麻将时,某人打出一张六万,则可以据此推断,他手中没有另一张六万,也不会有四万和五万,或五万和七万,或七万和八万,因为那样他就得破牌了。麻将高手都是很善于从牌面上推断这类信息的,麻将牌艺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这种分析水平上。这类分析所得的结论虽不是必然的,但也很有价值。类似的思路应用于股市,就是根据一只股票的走势往往可以判断庄家的状态。比如在最近一两波中,一只股票的走势总是上升较缓慢,延续时间长,涨到一定高度又很快的跌下来,形成所谓牛长熊短的走势,表明庄家在吸货。由于吸货造成股价上涨,但庄家不愿意被人发现,所以要慢慢的一口一口吃,股价上涨缓慢。积累一段时间,股价涨到一定程度,庄家不愿意到更高的价位上吸货,所以,会把股价打下来,造成比较快速的下跌。一涨一跌,涨的时间长,跌的时间短,庄家在涨的过程中买的多,而在打压时卖的少,所以总的看仓位在增加。由此判断庄家在吸货。同理,可以根据熊长牛短判断庄家在出货。CYS有较大正乖离成交量不放大且股价稳住不跌,表明庄家仓位较重,未来上涨潜力大。因为,CYS正乖离应该造成短线抛盘,成交放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接盘就会下跌,现在成交量不放大,股价也不下跌,表明筹码锁定性好,庄家肯定有大量的仓位。类似的,研读走势可以得到一批这类规律,后面将介绍一些。

    最能体现信息不完美博弈特点的是博弈中的试探和发信号现象。这在信息完美博弈中是不存在的。在信息不完美的情况下,博弈方常常处于一种无从决策的状态,因为对方可能处于任何状态,使得自己无法计算出哪一招是最好的。此时,从得益计算的观点看,找不到决策的依据,只好不操作或随机操作。能否利用这没有得益依据的操作达到某种有意义的目的呢?于是出现了新的操作思路——通过操作达到侦察对手所处状态的目的,即博弈中的试探和发信号现象。所以在此类博弈中,操作有了两种不同的意义,直接的博弈意义和用于侦察的意义。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得益,但有时为了得到信息,博弈方愿意暂时牺牲一些得益,为获得信息付出成本。在分析理解这类博弈进程时,有时仅仅从得益计算的角度分析是理不出头绪来的。

    比如,在军事上,有时在正式进攻之前,常常要做试探性的进攻,借以侦察敌方阵地的对手情况,为正式进攻做准备。在牌类游戏中,有时也有为了试探别家牌力而打牌的情况。

    更高级的是博弈中的发信号现象。在多方博弈中,为了沟通信息,博弈方间可能形成一些信号,这类操作从直接的得益计算角度是不能理解的,只有了解了信号的规则才能看懂。比如,在桥牌中的叫牌,本来这是决定打牌的目标位和由谁来打的一步,但实际上叫牌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沟通信息,桥牌中的叫牌体系就是利用叫牌交流信息的方法。试探和对话信号在股市上都是存在的,尤其是盘中的涨跌包含这类信息更多。

    5.股市是概率性博弈

    5.1.股市是概率性博弈

    股市的概率性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由于股市信息是不完美的,对股民来说,市场当前处于什么状态是一种概率,对未来的计算自然也带有概率性。第二,即使有一位股民,掌握了最丰富最快捷的信息渠道,并且有正确的分析方法和足够强大的计算机帮助他完成对巨量信息的处理,使他能非常准确的把握市场的状态,但他仍然不可能准确的预测未来的走势。因为股市是多方竞局,竞局中有巨量的参与者,精确的计算各方的策略组合和自己的相应对策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总体上对博弈局面进行统计性的把握,根据市场的统计状态进行决策,这又是引入概率性的一个因素。第三,博弈中的统计计算也是不稳定的。因为股市是现实博弈,股民的行为既不象物理系统那样遵循固定的规律,也不象理想博弈那样遵循个体利益最大原则,而且每个人的操作还会受到生活中各种事情的干扰,因而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不确定性。个体行为的不可预测,造成统计上准确预测群体的行为特征也是不可能的。考察统计力学就可以知道,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之所以有稳定的统计性质,其基础还是在于组成它的各个微观例子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根据每个粒子的力学性质,应用随机过程理论等数学工具,就可以推导出大量粒子构成的宏观系统会有怎样的宏观性质。所以,宏观上稳定的物理性质本质上是微观上稳定的物理性质的统计表现。股市中,由于每个人的操作都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市场总体上也不存在稳定的规律。

    信息不完美博弈、多方竞局和现实博弈都是带有概率性的,在股市中同时存在这三个因素,它们相互影响,信息的不完美和多方竞局的复杂性加剧了人们行为的盲目性和非理性,使得现实博弈的特点更明显;而人们操作的非理性反过来又使股市信息更为混乱,计算更为困难。多种因素交互作用造成了股市博弈的概率性。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了解股市,因为根本没有人能完全了解股市,股市对任何人来说都永远是一只变幻莫测的黑箱,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一切努力只是在增加黑箱的透明度,让它变得不那么莫测,但永远不可能把它变成彻底透明的白箱。对散户如此,对庄家主力也是如此,只不过庄家主力有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他们看股市透明度比散户高一些,但他们也不可能完全把握股市运行的脉搏。股市对庄家来说仍然是个变幻莫测的东西,庄家的操作同样会被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打断。

    5.2.概率性博弈的特点

    对概率性博弈在计算选择对策时要有概率意识,在操作时也要有概率意识。计算时要有概率意识是指在计算该选择哪一种策略时,要考虑到多种可能的变化,每一种情况都有一定出现概率,计算每一招的得分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引入概率加权。由于引入了概率因素,所以在计算时比明确的竞局更复杂,当各种可能出现的概率也不明确时,计算变得更加困难。

    操作时的概率意识,即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达到对系统的完全明确的认识,因此自己的一切操作必须在并没有绝对把握时进行,能追求的只是概率意义上的较优,也就是要赌。所以,形象的说概率意识就是赌博意识,敢赌会赌的人才能在股市中取胜。

    股市操作必须要有概率意识,这也是很多聪明人不能在股市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尤其是学历较高的知识分子,总希望把事物研究透彻了再做事,也就是不肯去赌,不肯冒险。这种策略在面对自然的时候总是成功的,科学正是靠了这种认真的态度才取得了成功,但在股市上这种策略则完全不适用;因为股市不同于大自然,自然界有稳定的规律,而股市永远是变幻莫测的。所以,不愿意赌的人在股市上将永远找不到行动的机会,除非最终忍不住潜意识的冲动而进行操作,但这种操作肯定是最愚蠢的,因为潜意识完全是人性的体现,即人的规律性的体现,而股市中庄家主力所以能赢就是因为散户群体行为的规律性。

    6.股市是信息不对称博弈

    6.1.股市是信息不对称博弈

    股市不仅是信息不完美的,而且是信息不对称的。股市中的信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关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国民经济状况、政府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可统称为基本面信息;第二类是关于其他投资人操作情况的信息,每日的行情数据信息属于这一类,行情信息虽然很有限,但毕竟可以反映市场上最原始的操作信息,这些属于技术面的信息。可以说,基本面信息是市场外部环境信息,而技术面信息是反映股市博弈状态信息。从博弈角度应该更重视技术面的信息,因为前一类信息对市场的涨跌起到题材和号召的作用,而市场上投资人的操作才是实现涨跌的直接动力。

    市场上投资人对这两类信息的占有都是不对称的。1,有些人能通过特殊的信息渠道获取其他人所不具有的信息。如市场上关于某大机构的持仓情况信息、市场上各类人的持仓状况的统计信息和市场上存量资金的统计信息等,这些信息不是公开发布的,但有些人可以特殊的方法获取。2,有些人掌握了比较快捷的信息传递通道,可以更快的获得市场公开信息。3,即使是获取信息方面都是平等的,不同人掌握的信息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不同,掌握了较优分析工具的人可以从同样的信息源中提取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4,在了解市场上竞局态势方面,庄家至少了解自己的仓位情况,而他的仓位较多,一个人就占了市场筹码的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庄家天生的就比散户对市场竞局态势了解的多一些。5,市场上的广大散户在信息占有方面处于最底层,大多数人不仅不能得到优于他人的信息,甚至连公开信息都无法有效利用,甚至对许多公开信息都不知道。所以,股市不仅是信息不完美博弈而且是信息不对称博弈。

    6.2.信息不对称博弈的特点

    6.2.1.信息占有多的人进攻策略,信息占有少的人防守策略

    信息占有不同的博弈方所采取的策略应该是不同的。信息占有多的一方可以采取更为冒险的行动,即使操作错了也没有太大风险。因为对手的信息少,可能经常都发现不了他的错误;即使发现了一般也会比自己慢一拍,还有抢先弥补错误的机会;即便没有来得及弥补,被对手抓住了漏洞,也还可以在以后的过程中化解,只要对手在以后的应招中由于信息劣势应对错了一次,就会丧失优势,信息占有多的一方就可能反败为胜。

    反之,信息占有少的一方则必须采取保守的策略,最好呆在一个安全的位置不动,没有十分的把握不可轻易出手,出手后一旦对未来的变化看不清楚,就要立刻撤回到安全位置。因为对他来说,对方在干什么自己不清楚,而自己在干什么对方可一清二楚,自己的任何错误都可能被对手利用带来致命损失。所以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只有采取最保守的策略,争取不犯错误,才是安全的。

    这种策略上的差异,反映在行动上,就是信息占优的一方更为积极主动,信息劣势的一方谨慎保守。比如,两个人在黑暗的房间中格斗,其中,一个人戴了夜视镜,能看清对手;另一个人干瞪着眼,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现在想象你站在旁边,也戴着夜视镜看他们两个人打,夜视镜很小,是戴在眼睛里的,从外表根本看不清谁戴谁没戴,问你能不能仅仅根据两个人的动作判断出谁戴了夜视镜谁没戴夜视镜?显然是可以的。戴了夜视镜的人必然动作利落,没戴的人必然有些摸摸索索,动作迟疑,就算有时也会有极快的动作但也只是乱打一气,没什么目标。当然,如果这个没戴夜视镜的人是个有听风识暗器功力的武林高手,则另当别论。此时,两个人的动作都会相当利落,不过仔细看还会看出差别来:这个靠听风出招的高手,必然大部分时间静止不动,但时时保持警觉,等待对方先动,判断出其方位,才迅速出手;而戴夜视镜的人则会悄悄的向对手潜进,选择适当的位置和角度再突然出手。即戴夜视镜的人进攻,而没戴夜视镜的人防守。

    股市中散户处于信息劣势,所以,散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取防守的策略。股市中存在一个既安全又可以随时出击的位置,就是持币不动。此时没有人能赚走你的钱而你则可以随时出击。所以,散户的正确策略应该是以持币为主,看准机会再出手,一旦局势不明确了就立刻撤出,等待下一次机会。但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样一来,可操作的机会将非常少,而且即使出手也常常只能吃到一小段,大段的空间被扎空。所以,要坚持这种正确策略的前提是必须战胜自己的贪心。

    股市中的实际情况恰好与正确策略相反。股市中,散户在巨大获利机会的驱使下,更喜欢冒险操作;而机构操盘手是代人理财,安全第一,一般比较谨慎,获利预期也比较低。

    6.2.2.信息占有多的人机会多,信息占有少的人机会少

    首先得区分一下市场总机会和每个人可把握的机会。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只股票的每一次上涨都被抓住,每次下跌都被逃掉,也就是说抓住了这只股上的所有机会,回避了所有风险。问,在这种理想情况下,如果有一笔资金滚动操作,那一年下来,收益是多少。指南针证券分析软件中的模拟操盘做了这个计算,它还没有考虑一日内的涨跌,假设每天按开盘价操作,统计结果,就算是跌的再厉害的股票一年下来也有5倍以上的获利。这个计算反映了每只股票的总机会,可见市场总机会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以市场总机会为100分,那么模拟训练时,好的情况下可以得十几分,也就是说可以抓住总机会的十分之一。这是可以抓住的机会。

    这就引出了一个概念,实际可以抓住的机会比起总机会来是非常少的,而对操作有意义的只是这部分可以抓住的机会,总机会再多如果都是无法抓住的那也没有意义。最明显的例子,比如在赌场上,每几分钟就开一次宝,压对了每一次都是翻倍的机会,应该说是机会最多的。但由于概率是随机的甚至是不利的,所以,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可以抓住的机会,不应该参与。股市上的市场总机会是巨大的,但实际可以抓住的则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不到十分之一,甚至不到百分之一。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分不清可以抓住的机会和市场总机会的差别,被巨大的市场总机会迷惑,把目标定到不切实际的高度,而冒巨大的风险。对处于信息劣势的散户来说,冒险就意味着被人抓住漏洞,就意味着失败。

    有了可把握机会的概念,则可以以平常心看待被扎空了。被扎空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对散户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做判断,大量的涨跌是根本没有办法判断出来的,也就是说根本不是可把握机会。既然不是可把握机会,那么本来就没有什么被扎空,只是没有挣到本来就不该挣到的钱而已,并没有什么可惋惜的。

    所谓可以抓住的机会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能够判断出来的机会。每个人由于占有的信息不同,能够判断出来的机会也不同。很多局面在信息占有量大的一方看来,发展的方向是很明确的,是可以利用的机会,但对信息占有量较少的一方看来,则未来将如何发展完全是一个未知数,不是机会。所以,信息占有多的人机会多,信息占有少的人机会少。如果每个人都充分利用了可把握的机会,且都不出现操作失误,则信息占有多的一方可以获得更大收益。

    这就产生了一个结论:如果假定市场上存在着一群散户高手,可以正确操作,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且不犯错误,稳定的从股市中获取利润。那么,可以肯定,在任何一只股上,这些散户高手所能把握的机会都比这只股的庄家所能把握的机会少。所以,一般来说,散户高手们在任何一只股票上的获利总和都会低于这只股的庄家的获利总和。除非庄家操作出现严重失误,才会抓不住机会,让散户高手赚的比自己还多。

    由于市场给散户提供的机会少,所以,如果市场上的散户都按正确的操作策略操作,也就是说市场上的散户都成了高手,那么,市场上将只有少数能看明白的股票有散户长期持有,其它股票在大部分时间是看不明白的,只有少数能看明白的时候有散户参与。大部分股票的大部分时间由主力去持有,散户不介入。如果是这样,那么,市场上散户的总资金规模也应该比主力机构少很多,即散户以较少的资金去捕捉留给他们的较少的机会。

    反之,如果散户的总资金规模大于机构,那么必然结果是:

    1.由于市场留给散户的可抓住的机会并不多,抓住这些机会并不需要那么多钱,所以,大部分资金一定是放在了错误的操作上,这些错误操作的资金将是注定要输的。

    2.有大量资金在进行错误操作,说明这一投资群体是不够成熟的。

    3.当存在大量错误操作的资金时,必然会吸引机构进行坐庄炒做。由于主力机构把注意力放在怎样从这批错误操作的资金上获利,而不是放在通过监督和干预上市公司促进其发展并从中受益,所以,这个市场作为国民经济心脏推动经济的作用必然是很弱的。

    第四节.股市竞局各种特点的相互作用

    以上分别讨论了股市竞局的各种特点。这些特点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同时并存于股市中,必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衍生出很多新的特点。

    1.股市的攻击性掩藏在概率背后

    所谓攻击性,就是攻击人的弱点的特性,也就是说,在攻击性强的博弈中,不管你选择什么对策,对手总会选择对你最不利的一招。当人满仓买入股票时,市场对他最不利的一招就是跌,当人空仓时,对他最不利的一招就是上涨,走势专跟人的操作作对。市场由如此众多的投资人构成,价格走势当然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的操作一一做出反应,那么股市零和竞局的攻击性怎样体现呢?它体现在股价未来涨跌概率的微小变化上,也就是说,股市的攻击性和概率性相结合,攻击性掩藏在了股市概率性的背后。

    每个人进行操作后,粗看起来,似乎对市场没有什么影响,股价仍然象原来一样涨涨跌跌,其实,涨涨跌跌的概率在操作前后已经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的操作都立刻对未来的涨跌概率造成影响。简言之,“你一买,股票就不爱涨爱跌了;你一卖,股票又爱涨了。”

    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庄家只有收集到足够的筹码才会开始拉抬。你一买,市场上少了你的这几股,使庄家收集变得更困难了一些,这样就会推迟他的拉抬。这个影响的大小视你持有的仓位多少不同而定,仓位越大,对市场的影响越大,买入以后上涨的概率就越小。当然,散户个人对市场的影响力是很小的,由自己那一点点仓位造成的股票上涨概率变小一般是微不足道的,但不管有多小,市场一定会把它体现出来。所以,市场就是在跟每个人做对,只不过这种作对不是直接和明显的,而是隐藏在概率背后,体现在涨跌概率的微小变化上,使人不易觉察。但站到统计的观点上看,则总体还是在直接的和投资人作对。
上篇:理解股市 第二章:股市操作方法的理论分析
    1.股市没有必赢或必输的方法

    股市中不可能存在能人人使用的必赢的方法。因为,如果存在这样的方法,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又因为它是必赢的,所以结果将是每个人都赢,而股市是零和竞局,不可能每个人都赢,所以,不可能存在这种方法。

    可见,人人都能使用和必赢是互相矛盾的,如果一种方法是必赢的,那它一定不是人人都能使用的;反过来说,如果一种方法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那它肯定不是必赢的。

    所谓人人都能使用,并不需要真的人人都来使用,只要存在着人人都来使用的可能性就足够了。只要一种方法潜在的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那它就肯定不是必赢的了。事实上,除了象使用内幕消息之类的方法,股市上其它操作方法原则上都是人人可以使用的,所以股市上原则上不存在必赢的方法。比如技术分析方法,虽然实际上永远不可能所有人都使用同一种方法,但是由于没有理由阻止人们使用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所以,理论上是存在所有人都使用同一种技术分析方法的可能性的,故可肯定,没有哪种技术分析方法是必赢的。

    股市中也没有必输的方法,因为对任何方法都可以举出它不输的情况。比如,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照这种方法操作,那么应该得到相同的结果,最多是大家都赔掉手续费,但不会有谁输。所以,每种方法都有不输的可能,即不存在必输的方法。

    所以,从必赢必输的意义上说,股市中一切操作方法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是必赢的,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能赢;也没有谁是必输的,每一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不输。

    2.股市中存在赚钱方法

    绝对必赢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但股市中可以存在相对必赢的方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必赢的方法。如果这些条件出现,那么就有办法必赢的,但这些条件不会必然出现,所以,这些方法不是绝对的必赢。所谓股市中的赚钱方法就是这些相对必赢的方法。相对必赢的方法依赖于市场提供机会,如果市场提供了机会,按照它去做,就会获利,但市场是否提供机会和什么时候提供机会则是没有保证的。所以,仅有方法还不够,要想用这些方法获利,人还必须专心观察市场的每一变化,及时发现这些可以必赢的机会并果断出手捕捉。所以用这些方法赚钱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活动。

    绝对必赢的方法和相对必赢的方法的差别好比小孩玩的虎羊棋和象棋。虎羊棋开始时一只虎在中心,很多只羊在盘的四边,虎跳过一只羊就吃掉此子,羊则要把虎挤进陷阱。这种棋,只要羊不犯错误是可以一步一步把虎逼进陷阱的,也就是说,羊的一方是存在必赢的方法的。这种必赢方法是行棋的规则所决定的,是绝对的。象棋中,双方开始时的对局形式是完全平等的,唯一的一点差别是一方先走一方后走,历史上曾经有人想象也许存在一种走法可以保证的先走一方必赢,但象棋的复杂性使得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可能找到这种方法。虽然还没有严格的证明,但人们一般都相信,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的先手优势还不足以构成必赢的条件,所以是没有必赢方法的。但是,当象棋的行棋达到某一个特定的局面时,则可以存在一步步必然的将对手将死的走法,象棋中的各种残局定式就属于这一类。发现这种必杀路线的能力越强,则水平越高。这种必赢的条件在开局时是不存在的,要在以后的行棋过程中发现;当这种条件没有出现时就要用计谋来制造机会。所以,棋类对抗是艰苦的计算能力的对抗,双方比的就是发现必杀之招和制造必杀局面的能力。

    股市中可以存在相对必赢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条件:在大盘见底的时候,选择极度超跌的股票(底部和超跌的条件见本书第二部分研究股市),分散买入几只,反弹到一定高度出货。这就是一种必赢的操作方法,虽然仍然不是100%成功,但至少在经过多次操作后将是赢多输少,在统计上是成功的。类似的技术分析必赢方法还有很多,此外,从基本面分析出发也可以有一些必赢的方法。比如,沃伦?巴菲特所使用的投资方法是选择经营产品具有垄断性,经营人员素质高,管理好,财务状况好,业绩稳定的公司,预测其未来几年的获利能力,并按国债利率折算其股票价值。确定了股票的价值后,再耐心的等待市场制造低价买入的机会,一旦机会出现就大笔买入,长期持有,直到股票达到合理的价格,然后卖掉。虽然巴菲特的方法也有失败的记录,但多次统计肯定是赢多输少,巴菲特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股市中有很多这种相对必赢的方法,正如在象棋中有很多可以必赢的局面一样,本书第二部分中将讨论这些方法。但所有这些必赢的局面也正如象棋中的必杀局面一样,都没有必然出现的道理,所以不能机械的使用,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去发现这种机会。在象棋中人可以通过努力促成这种必杀局面,但在股市中,除了有资金实力的庄家可以通过影响价格为自己制造机会外,一般投资人只能被动的等待机会的到来。所以,股市竞局是一种发现机会和捕捉机会的比赛,象棋比赛一样,这也是一种艰苦的智力较量。

    3.赚钱方法有效性与有效市场理论

    赚钱的方法不同于必赢的方法,必赢与人人都可以使用是矛盾的,但赚钱方法与人人都可以使用不矛盾。因为,赚钱的方法都是有条件的,如果人人都使用,结果不会是人人都赚钱而是满足这些条件的机会将不再出现,不会出现矛盾。比如,当中期底部出现时抄底是一种赚钱的操作方法(具体方法在第二部分研究股市中讨论),如果人人都按照这种方法做,那么,当中期底部真的出现时将是所有人都来抄底而没有人卖股票,结果中期底部仍然确立,但谁也不能抄到底。操作方法还是对的,每个人也都在使用这种方法,但市场没有给人机会,没有人能真的赚到钱,不会造成矛盾。

    所以,当人人都使用时赚钱方法依然是赚钱的方法,只是市场将不给这种方法机会。可以把有机会的赚钱方法称为有效的方法,而没有机会的赚钱方法称为无效的方法。

    赚钱方法有很多,一种方法无效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只要一种有效就可以赚钱。所以,要想赢一个人必须掌握和使用没有失效的赚钱方法,而没有失效有两个原因,或者人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或者人们没有都使用这种方法。掌握的方法越多,监视的范围越广,则越有可能发现还没有失效的机会。所以,股市中要想成功必须尽量掌握和使用更多的方法。

    考虑一种极端情况,如果所有人都掌握了所有赚钱方法而且都足够勤奋,警惕的关注着市场,捕捉着每一次机会,结果将如何呢?结果,市场将不给所有这些方法以机会,令所有这些方法失效。这就是有效市场理论所描述的情况。这种理论认为,市场上的一切信息都已反映在当前的股价上了,因此,没有任何办法确定下一刻股价的涨跌方向。股价下一点将走到哪完全是随机的,没有任何规律,就象每天掷一次硬币决定股价涨跌一样,这种随机涨跌的运动叫随机漫步。企图从随机漫步中发现赚钱的方法是不可能的,参与交易的人完全是在碰运气。

    市场的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一些,因为即使真的出现每个人都掌握了所有赚钱方法的局面也不可能所有人在实战中都同时使用这些方法,因为有些方法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时使用。比如长期持股策略的赚钱方法就不可能和高抛低吸法同时使用,更不能兼炒短线。所以,每个人或每笔资金实际上只能用于某一种或几种赚钱方法,而不能同时用在所有赚钱方法上。这就象利爪只能长在鹰身上,如果长在兽类身上则奔跑时很容易受损;长角只能长在食草动物身上做防御用,食肉动物长上长角则不利于追捕和扑击。每种锋利的武器都有其使用条件,想同时兼有多种武器或在一种武器中兼有多种武器的优点是不可能的。

    所以,即使是理想的股市,也不会真的不给任何方法以机会,而是一段时间一种方法显得更好一些,另一段时间另一种方法又更有效,各种方法时灵时不灵,总体上看,没有哪种方法能持续的赚钱。人们追逐有效方法的努力则是推动市场变化的根本动力。这就好比寓言中追逐自己尾巴的蛇,永远转个不停;又好比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相生相克,消长变化,互为因果,永无止息。根据现代数学理论,如果这种具有自我推动作用的系统是线性的,那么,最终可以稳定在一个固定点上或一个周期性的固定循环上,如果这个系统是非线性的则会出现混沌,系统将永无止境的变化下去,未来的发展将永远不会重复过去。所以,股市上下一阶段将是哪种方法变灵是不可预测的,如果已经有一种方法变灵再去使用,那么这方法能不能继续有效一段时间也是没有保证的。这样就形成一种操作策略的大循环,各种赚钱方法时灵时不灵,而整体上各种赚钱方法是无效的。这才是市场所能实际达到的有效状态。

    这一结论原则上适用于所有零和竞局,即所有零和竞局都会出现这种策略大循环,而下一步将流行什么策略或哪种策略更有效则难以预测。比如,围棋中重实地和重外势、稳健和轻灵等各种不同棋风就永远处于这种此消彼涨的循环中。

    不管具体细节如何,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结论是一定的——人们追求利润的努力将使市场有效。而赚钱方法的有效性和市场的有效性是矛盾的,如果市场是绝对有效的,则一切赚钱方法都将是无效的;反之,如果市场还在为人提供赚钱机会,则表明市场是无效的。至少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各个股市都还没有达到绝对有效,还在为少数人提供着赚钱机会。

    4.赚钱方法有效的原因

    赚钱方法的有效性和市场的有效是矛盾的,学者们根据理论想象认为,由于每个人来到股市都是为了赚钱,所以必然会去发现和使用那些赚钱方法,如果他们都使用这些方法,结果将使这种方法失效。所有人赚钱努力的最终结果不是赚到钱而是使市场变得有效。但这只是理论想象,现实中的市场却远不是有效的,它还在不断的为一些参透股市真谛的高手提供着赚钱的机会,很多人的持续成功证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这些赚钱方法不会失效呢?

    从赚钱方法失效的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出,赚钱方法失效的关键是这种方法被所有人使用。反过来说,如果一种能赚钱的方法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那么就不会失效。所以,一种有效的赚钱方法必须是一种不可能所有人都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背后必然有某种原因使得人们不能或不愿意使用它,这个原因越有力,那么这种赚钱方法的有效性越有保证。

    4.1.赚钱方法的有效性缺乏必然保障

    在阻碍人们使用一种赚钱方法的各种原因中,最深刻的一个也是所有方法共同具有的一个就是其有效性缺乏必然的保证。由于担心市场不给这种方法机会,所以人们对任何方法都不可能放心使用,因而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出现所有人都来使用的局面。比如,由于意识到任何技术分析方法都没有必然保证,所以人们对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方法都会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故永远不可能所有人都使用同一种方法。

    这一点是造成人们不会去使用同一种方法的根本保证。因为其它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如果没有这个缺点存在,那么最终仍会出现所有人都使用同一方法的局面。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循环:如果所有人都使用同一种方法,那么这种方法必然无效,所以,赚钱方法有效的必要条件是不能人人都使用它。由于没有任何理由绝对的阻止人们去使用一种方法,所以,股市上没有哪种方法能绝对的满足这一必要条件。但不满足必要条件这一事实本身反过来又是阻碍人们使用一种方法的最深刻的原因,它使得人们在事实上不可能都使用同一种方法。所以,在相对的意义上,任何一种赚钱方法天然的都具备了这一必要条件。

    4.2.人性障碍

    造成人们不去使用赚钱方法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的心理障碍,人们在选择方法时实际上并没有完全遵照胜负原则,而是表现出偏爱。有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有效但没有多少人使用,而另一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屡屡失利而仍为人们所偏爱。

    心理的偏爱有两种作用,一方面,它象一个无形的禁网把人们阻在一些赚钱方法之外,把这些方法保护起来;另一方面,它又象一个引力场,吸引着人们对那些赔钱的方法趋之若骛,形成赔钱陷阱。产生这种心理偏好的原因越有力,则这种禁网或引力场的保护和吸引作用也越强,相应的赚钱方法的有效性和赔钱陷阱的有效性也越有保证。

    造成使用一种方法的心理障碍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获利太少,达不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如一种一年能稳赚百分之五但也只能赚百分之五的方法,将会很少有人愿意使用的;第二,获利不少,但机会太少,人们无法忍受长期的等待,如一种一年只操作一次的方法,就很难让人接受;第三,获利不少,机会也不太少,但成功率太低,必须经常止损,比如,如果一种方法虽然持续使用成绩相当不错,但如果成功率只有20%,每止损4次才能有一次成功,那么人们肯定也是很难使用的;第四,没有以上缺点,但太没道理,让人难以相信,比如,市场上有根据神秘数字或周易八卦操作的一派,他们的方法就很难让大多数人相信。

    与以上缺点相对的就是人们所偏爱的,如果一种方法看起来获利多、机会多、成功率高、很有道理,那么,即使实际使用时屡用屡败,人们也会偏爱它。这些心理障碍与偏爱是人们所共有的,反映了人的深层心理中的规律性,即人性。

    4.3.智力障碍

    一般人都宁愿接受对自身智力的挑战而不愿正视自身的心理障碍,所以,难度高而收益大的方法正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对难度低但收益小的方法则不屑一顾。人们都喜欢挤在那些看起来最合适最不需要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方向上,结果是这些看起来最理想的方向成了竞争最激烈的方向,竞争的结果产生了另一种障碍把人限制在赚钱方法之外,这就是难度的障碍。

    人的智力是呈钟形分布的,智商特别高或特别低的人都不多。如果一种方法难到只有少数高智商的人能够掌握,那么,即使人人都想用这种方法,也注定了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成为成功者。这就象下棋,在下棋时人们很容易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专心进行分析计算,但由于棋类的计算很复杂,所以,人们的水平自然会形成金字塔形分布,一小部分人水平较高,而大部分人只能达到中下等的水平。并不是他们不想提高水平,而是自身智力条件限制了他们不可能达到高水平。

    前面几种心理障碍是人们愿不愿意用这些方法的问题,而难度的障碍则是能不能用这些方法的问题。比如,用博弈的观点综合分析各种股市信息,综合决策就是一种难度很高的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智商做基础,还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用好,但如果掌握好有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博弈分析之难在于,与其说它是一种分析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方法,因为每一支股票每一次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不存在简单套用的方法,必须根据博弈的思路综合分析。这已经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好的了。

    4.4.客观条件障碍

    在股市中,人们的客观条件是不同的,因此有些方法只有少数人能用。比如,拥有巨额资金的人可以坐庄炒做,而普通人则做不到,所以,坐庄就是一种只有少数人能用的方法。再比如,少数人可以以各种渠道合法或非法的得到别人没有的内幕消息,他们根据这种消息进行操作,别人是无法效仿的。所以,使用内幕消息的方法也是永远只能为少数人使用。

    人的心理障碍原则上是人人都可以克服的;智力的障碍虽然已经不是人人都能克服的,但毕竟人们都可以向这个方向努力,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是平等的;但客观条件障碍则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不具备条件的人注定了不能使用这些方法。这类障碍反映了股市的不平等性,以此为基础的方法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前两种障碍会不断的有人突破,但这种客观条件障碍一般人无法突破。

    4.5.逆性而为

    在以上几种障碍中,方法有效性缺乏保障的因素对所有操作方法都是相同的,客观条件障碍对一般人来说是没有能力超越的,所以,人们能够通过主观努力来超越的主要是智力障碍和心理障碍。这两种障碍的性质又是不同的,克服智力障碍的努力是指向外部的,要战胜的是市场。克服心理障碍的努力是指向内部的,要战胜的是自我。战胜自我是战胜市场的基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方法才能把成功变成现实。

    比如,道家修行的理想是逆转生命衰老的进程达到长生不老,其方法是用功夫再造一个与常人完全相反的生命过程,常人的生命过程是一步步走向衰老的,而按照他们理想中的生命过程运行,生命应该会越来越强壮,不会衰老。所用的方法就是要逆普通人的习惯,不去追求那些常人所追求的东西,并按其研究的一套路线修行。所谓“顺成人,逆成仙”,仙与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常人顺生命之流而下,仙人逆生命之流而上。

    由于手续费等负的因素,股市中的总体趋势是亏损的,要想成为股市中的成功者也是要逆一条下落之流而上。人的本性是追求获利多、机会多、成功率高,顺人的本性去做所走的就是追随大多数人的顺流而下的路线,要成为股市中的仙必须逆流而上做少数人。逆流而上就是要自觉的逆着常人的本性而为。

    所以,股市中的成功者其性格中必然有某种异于常人的东西,这是使他们超越众人成为少数成功者的内在保证。这些性格中的特质一般都是天生的,只有少数人具有,一个普通人要想具备这些特点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训练,学会逆自己的有害的本性而为。

    5.彩票定理

    在人性的障碍中最有力的一种是贪心。很多人都知道一些肯定能在股市中赚到钱的方法,但却宁愿放着这类方法不用而去用那些其实注定是要赔钱的方法,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类方法赚的太慢太少。比如,分散买入市盈率低的股票长期持有,肯定能赚到钱;再如在市场上交易清淡的时候分散买入一些绩优股,到交易热起来后卖掉,一般也总能够获利。但这样操作获利的上限是被封住的,人们一般不愿意用。人们带着发财的梦想来到股市,而这些方法只提供给人不多的赚钱机会,人们实在不愿接受。另一些其实注定要输的方法,由于上不封顶,看起来似乎有更高的获利机会,所以人们还是愿意去用。

    这就象买彩票,每个人都知道输多赢少,但还是愿意去买,原因就在于有暴发的机会。我们可以考虑两种最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对买者最有利,把彩票返还率定为100%,返还方式为买多少还多少。从道理上讲这种规则对参与者是最有利的,谁也不会赔钱。但这种彩票肯定卖不出去,谁会花时间去干不赔不赚等于没干的事呢?另一个极端是对卖者最有利,把返还率设的很低,卖者赚的多而买者损失大,这种情况下怎么卖出去呢?就要把奖金设的很高而中奖面很窄,用巨额奖金刺激人的贪心,在贪心的驱使下,人就会接受对自己不利的规则而去捕捉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可见,彩票的关键是要调动人的贪欲,调动起人的贪欲越高,则人的行为越不理性越错误,组织者也就有了更大的获利机会。所以,彩票业是一种最典型的利用人的贪欲赚钱的活动。由此可以引出一个彩票定理:组织者提高奖金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返还率赚更多的钱,因为奖金越高对人的刺激越强烈,人们越能接受低返还率。所以,奖金高的彩票往往也就是返还率低的彩票。

    彩票定理也可用于股市:人在股市中放弃能赚钱的方法而去使用看来有更大机会的方法与买彩票一样,都是为了捕捉获得暴利的机会。获得暴利的可能越大,则人被调动起的贪心也越大,别人就越有条件从他们身上赚更多的钱,所以实际使用这种方法的亏损也会更大。所以,不要求人抑制自己的贪心,甚至用高获利助涨人的贪心的操作方法一般都会带来巨大亏损。

    如果把有效市场理论的论证应用于彩票业,则可以推出如下结论:由于买彩票是吃亏的,所以,理论上应该所有人都不会去买彩票,彩票业应该根本不存在。但现实中的彩票业却并不会因为理论上的不合理性而消失,反倒在世界各国持续的存在着。既然人类的理性尚不足以使这么简单的系统符合有效市场理论,象股市如此复杂的系统就更不会符合有效市场理论了。所以,只要彩票业还继续存在,股市就不可能是有效的,赚钱方法就会继续持续的有效下去;即使人类理性提升到彩票业已经无法存在,股市依然可能是无效的,赚钱方法可能继续有效。

    6.赚钱难度平均化原理

    股市上成功的路线不止一条,每个成功者的经验都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肯定都有过人之处。比如,当今世界两个最著名的投资人——巴菲特和索罗斯,其操作风格是完全不同的,但他们沿着各自的路线取得了成功。

    股市上的每一种赚钱方法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得不可能所有人都使用。每种方法的障碍是不同的:有的要求人对贪心有超人的克制能力,有的要求人特别的果断,有的要求人特别的善于计算,还有的要求人反应特别的快。每种特定的障碍都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某种特长才能成功的使用这种方法。

    各种方法需要克服的障碍不同,互相之间没有直接的可比性,那么是否可以对不同性质的难度进行比较呢?各种方法之间唯一的可以定量比较的地方是其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实际上可以成为衡量各种方法使用难度的标准。从感觉上,要成功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是有难度的,而且两种获利能力差不多的方法使用难度也是差不多的,由此可以提出赚钱难度平均化原理:对某一个投资群体来讲,两种获利能力差不多的方法,需要克服的障碍的难度也是差不多的,它们可能属于不同性质的难度,但克服它们的难度差不多。

    这一难度是综合难度,人们一般容易理解方法复杂的难度或需要反应快的难度,但对需要自我克制的难度则不太理解,不认为这也是一种难度。但事实上就是很少有人做到,很少有人做到本身不就意味着难度吗?

    由赚钱难度平均化原理可以有一个推论:各种赚钱方法的综合难度是差不多的,如果一种方法在贪心方面对人没有任何难度,那么,这种方法在其它方面的难度必然要增加,否则就不可能是赚钱方法。前述彩票定理则是更为极端的情况:如果一种方法不仅在克制贪心方面没有任何难度,而且还在刺激人的贪心,则必须有其它方面特别高的难度与之平衡才可能赚钱。对贪心的刺激越大则赚钱越困难,极端情况,如果贪心无任何节制的膨胀,则任何其它难度都无法与之平衡,则注定要赔了。所以,适当的自我克制能力是成功的必要基础,如果完全没有这个基础,则任何一种操作方法不管在其它方面多么巧妙,最终都无法取得成功。

    7.赚钱方法的硬度和锋利程度

    7.1.硬度和锋利程度

    硬度是指方法稳定性,一种方法越不容易被市场破坏,越能长期有效的使用,则硬度越大。锋利程度是一种方法的获利能力,一种方法获利越快则这一方法越锋利。

    根据赚钱方法有效性理论,每一种赚钱方法背后都存在一些原因阻碍着人们使用它。从这个角度考虑,阻止人们使用它的障碍越坚固,则方法越硬;障碍越特殊,排除在外的人越多,则方法越锋利。

    一种方法的锋利程度与到底有多少人被排除在这一方法之外有关,越锋利的方法则排除在外的人必然越多。比如,如果有一种方法一年能赚1倍,那么,就不允许市场上有一半的资金都使用它,否则一年以后,别的资金就全没了。象这种一年一倍的方法,能有10%的资金用也嫌太多,因为,一年之后,其它资金将总体亏损11%。累乘下来,用不了多久也会让别的资金消失。如果假设十年之后其它资金累计总亏损50%是可以接受的,那么,这种每年翻倍方法最多允许有6.3%的资金使用。如果假设市场允许20年后其它资金累计总亏损50%,那么,这种翻倍的方法最多可以有3.3%的人使用。以上计算还没有考虑手续费的损失,如果考虑手续费,那么比例将更少。

    锋利方法的背后必须有一种原因将大部分人障碍在这一方法之外,否则它将不可能有效。反过来说,如果不存在这种障碍或障碍不够有力,则这种方法可能获得的收益越少,这种方法就越不锋利。比如,如果使用普通的信息源和分析方法将不可能获得暴利,因为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可以很多,如果这些方法能获得暴利,这些人都应该能够获得暴利,但让这么多人都获得暴利是不可能的。所以,使用普通信息源和分析方法,只能获得较低的收益,要想获得高收益,必须在信息源或操作方法上改进,达到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的水平。

    维持硬度的内在原因是造成别人不能使用这种方法障碍的坚固程度,别人越难以逾越这个障碍则这种方法就越硬。这种坚固程度可以以有多少人有能力逾越它来衡量,能逾越的人越少则越坚固。比如,一种最多可以有10%的人使用的方法就比可能有30%以上的人掌握的方法要坚硬。

    方法的硬度决定了它的可能获利。如果假设20年后其它资金累计亏损50%是市场可接受的,同时一种方法有30%的人可以掌握,那么,这种方法可能达到的获利约等于8%。如果按10年之后其它资金累计亏损50%计算,允许获利也只有15.6%。

    7.2.硬度和锋利程度的关系

    锋利的方法必须有硬度作为保证。人们的普遍思路是追求更锋利的方法,而不注意硬度,这是错误的。硬度是锋利的基础,应该排在第一位,只有有硬度保证的锋利方法才可能是有效的,如果没有硬度保证锋利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们可以把纸做的很薄很“锋利”,但它什么也切不断。锋利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在寻找更锋利的方法之前应该先看一看硬度,如果没有硬度保证就不要指望能找到太锋利的方法。比如,一种方法有30%的人可以克服障碍来使用它,那么,如前面计算,能有15%的年收益就已经不错了,更多的收益市场不支持,想在这个硬度基础上找到一年翻倍的方法是不可能的。要提高成绩怎么办?必须去寻找障碍更大别人更难以使用的方法。如果找不到,或者方法存在但自己也无法使用,那么就意味着您没有办法获得更高的收益,应该接受这个不高的收益。

    7.3.锋利的辨证法

    锋利的方法必须只有少数人能用,所以,追求锋利的努力是一场争当少数人的艰苦竞赛,象在任何一种竞赛中争夺冠军一样难。在任何一种竞赛中,人们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努力程度的不同,都会造成水平的差异。一般而言,水平的分布是呈金字塔形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顶级水平,一部分人能够达到中上的水平,而大部分人处于中等之下。要想成为顶尖上的少数人,不仅要靠艰苦的努力还要有天赋,而且即使暂时站到了金字塔顶,要想持续的维持也是非常艰苦的,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在金字塔顶,稍一放松就会被别人超过。如果换一个角度不要追求绝对锋利则容易得多。

    太锋利则容易折断,或者说容易失效。因为锋利的方法允许使用的人太少,只要有少数人突破了障碍使用这种方法就会把它毁掉,而钝一些的方法则可以容纳更多的人,不会轻易的被毁掉。同时,锋利的方法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努力追寻它,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努力毁掉它。在巨大获利的诱惑下,人们会去努力克服任何障碍。所以,锋利的方法在市场上很难存在,必须有一个极特殊的原因导致别人不能使用它,一旦这个原因被打破,则这个方法就不再是锋利的了。在一定硬度前提下,降低方法的锋利程度可以增加其有效性,因为,降低锋利程度,则一方面别人使用和破坏它的压力会变小,另一方面,这种方法自身也将允许有更多的人使用,更容易有效。

    降低锋利程度与追求锋利的努力是完全不同的。追求锋利是在放纵自己的贪心,而降低锋利程度则要克服贪心;追求锋利是要战胜市场,而降低锋利程度则必须战胜自己,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更难的。根据难度平均化原理,一种赚钱方法的综合难度是差不多的,在克制自己贪心方面没有难度反而任由其膨胀,必然给其它方面增加难度,不管有多大信息优势或智力优势,最终也难免因去做超出实际可能的努力而失败。所以,如果不能战胜自己,最终其它方面再强也不可能战胜市场。
上篇:理解股市 第三章.股市模型
    这一章中我们要由简单到复杂建立一系列股市的简化模型,由于模型中可以剥离次要因素纯化主要因素,所以,讨论模型可以揭示一些股市操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
上篇:理解股市 第一节.概率模型
    1.翻牌模型

    我们先考虑一个小游戏。

    一副扑克牌,反复洗过之后一张一张翻,你可以压下一张是红或者是黑,压错了全输,压对了一赔一,问有没有办法从这个游戏中获利?读者可以自己试验一下。

    下面是实际统计一副牌的结果,数字代表第几张,R代表红,B代表黑。

    1R、2R、3B、4B、5B、6R、7R、8R、9R、10B、

    11R、12B、13R、14R、15B、16R、17R、18B、19B、20B、

    21B、22B、23B、24B、25R、26B、27R、28B、29B、30B、

    31B、32B、33R、34R、35R、36B、37R、38R、39R、40B、

    41B、42B、43R、44B、45R、46R、47R、48R、49R、50R、

    51B、52R、53B、54B

    这个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类比于股市,一张张牌红红黑黑的随机出来,可以类比于股价的涨涨跌跌。将每次已经出过的红黑数量累计,并计算红黑差值形成下表,冒号前的数字代表第几张牌,冒号后第一个数字是已出红牌总张数,第二个数是黑牌总张数,第三个数是红减黑的差值。

    1:1,0,1、2:2,0,2、3:2,1,1、4:2,2,0、5:2,3,-1、

    6:3,3,0、7:4,3,1、8:5,3,2、9:6,3,3、10:6,4,2、

    11:7,4,3、12:7,5,2、13:8,5,3、14:9,5,4、15:9,6,3、

    16:10,6,4、17:11,6,5、18:11,7,4、19:11,8,3、20:11,9,2、

    21:11,10,1、22:11,11,0、23:11,12,-1、24:11,13,-2、25:12,13,-1、

    26:12,14,-2、27:13,14,-1、28:13,15,-2、29:13,16,-3、30:13,17,-4、

    31:13,18,-5、32:13,19,-6、33:14,19,-5、34:15,19,-4、35:16,19,-3、

    36:16,20,-4、37:17,20,-3、38:18,20,-2、39:19,20,-1、40:19,21,-2、

    41:19,22,-3、42:19,23,-4、43:20,23,-3、44:20,24,-4、45:21,24,-3、

    46:22,24,-2、47:23,24,-1、48:24,24,0、49:25,24,1、50:26,24,2、

    51:26,25,1、52:27,25,2、53:27,26,1、54:27,27,0

    如果把出红看做涨,出黑看做跌,则上述结果颇似一个股价走势图,只是每天涨跌幅都相等。其间,虽然总体上是围绕零附近波动,但波动的区间相当大,最大曾达到+5,最低曾达到-6,震荡达到11,这种巨幅震荡,与股价的走势也颇有几分相似。当然,这个系统与股市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的涨跌完全是随机的,想象技术分析那样通过形态分析判断走势是不可能的。但这模型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找到必然的获利办法。

    我们看统计结果,到第52张时是,27红25黑,这时我们显然可以有把握的说最后两张都是黑。那么,统计到第51张时呢?这时是26红25黑,这时虽然不能肯定下一张将是红还是黑,但可以知道,下一张是红的概率为1/3,是黑的概率是2/3,所以很自然的下一张应该压黑,虽然在这个具体例子中是压错了,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这么做。以此类推,从翻开第一张牌的时候,剩余牌中的红黑比例就已经不等了,本例中第一张牌是红,那么第二张牌是红的概率为26/53,是黑的概率为27/53,这一点小小的差异已经足以指导下注了,所以第二张牌应该压黑。

    按照这个原则,上表中凡是红累计数大于黑时应该压黑,黑累计数大于红时应该压红,结果如下,R代表压红,B代表压黑,O代表不压,r代表压对了,w代表压错了,o代表不对不错。

    1Oo、2Bw、3Br、4Br、5Oo、6Rr、7Oo、8Bw、9Bw、10Br、

    11Bw、12Br、13Bw、14Bw、15Br、16Bw、17Bw、18Br、19Br、20Br、

    21Br、22Br、23Oo、24Rw、25Rr、26Rw、27Rr、28Rw、29Rw、30Rw、

    31Rw、32Rw、33Rr、34Rr、35Rr、36Rw、37Rr、38Rr、39Rr、40Rw、

    41Rw、42Rw、43Rr、44Rw、45Rr、46Rr、47Rr、48Rr、49Oo、50Bw、

    51Br、52Bw、53Br、54Br

    统计结果,27对,22错,5次不对不错。可见,正确次数正好是一半,错误次数加不错不对次数是一半。这是必然的,因为从不压开始,当红黑累计相差1时开始压反面,直到最后一次纠正过来,中间过程正好是压对比压错多一次,加不压的一次正好相等,如本例前4次是一个回合,1次不压,2次对,1次错。

    前面的讨论解决了应该压红还是压黑的问题,但该怎样下注还要进一步讨论。比如有100块钱,该怎样压才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呢?比如,如果每次全压上,第一次压就会全输光了,以后也根本不可能从中获利。如果每次只压1元,到是肯定能获利,但只有5元的获利,显得太少了。可见,光研究系统本身的规律还不够,要想从中获得最大收益还必须根据系统的规律设计下注方法,才能获得最大收益。这个下注方法跟系统的规律有关,还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关,比如有1块钱的人和有100块钱的人下注方法自然应该不同。所以,在有概率的情况下,仅研究客观系统的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怎样利用规律进行操作。对股市来说,前者是分析研判行情,而后者是设计操作的问题,也就是资金管理的问题。两者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在证券分析书中对前者讲得多而对后者讲得少。

    2.模型的变化

    2.1.抽取方法变化

    其实,在一张张翻牌的时候,下一张是什么已经确定,并不是以一定概率是红是黑,如果有人能先看一眼,则是什么就是完全明确的,只是对猜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得到这个信息,所以,下一张牌是什么是一个概率。如果猜牌的人不满足于仅以如此小的概率优势压钱,可能采用作弊的办法,偷看下一张牌是什么,或者观察牌背面的微细特征,只要能帮助确定下一张牌是什么,就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所以,由信息不足造成的概率状态和实际的概率状态是不同的,在本模型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概率,但猜牌的人由于信息不足,所以只能有一个概率的判断。这种不确定性是可以通过增加新信息而消除掉的。

    真正随机的办法是,把牌放在一个箱子里,由猜牌的人先猜,然后把剩下的牌摇一遍再抽;或者把牌叠成一叠,由猜牌的人先猜之后,先把牌重新洗一遍再翻下一张。这样每一张牌都是从剩余的所有牌中随机选出的,在客观上并不存在比猜牌人更多的关于下一张牌的信息,不存在采用其他办法侦知下一张牌是什么的可能。

    还有一种出牌的办法介于前面两种之间,下一张牌不是随机从剩余牌中选出,而是由人从剩余牌中挑出。由于这时出牌的次序中加入了人的思考,不完全是随机的,它一般要比随机抽牌有规律一些。所以,这时又有了一种可能提高成绩的办法,就是设法抓住出牌人出牌的习惯,如果能做到,则可能把这张牌是什么的确定性大大提高,胜算更大。这就象在翻牌时企图通过别的方法侦知下一张牌是什么一样,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采取物理性的方法获取更多信息,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利用已知信息,通过分析对手的心理活动,找到下一步可能出什么,它的依据是出牌人的习惯。

    根据概率猜牌的办法和分析出牌人心理猜牌的办法都是对前面的出牌记录进行分析而预测以后的出牌,但两种方法依据的原理完全不同。一个是物理性的原理,一个是心理规律,一个是必然性的,一个没有必然性。可以说是一正一奇,因而对记录分析利用的方法和思路也完全不同,可以说是一经一纬。

    根据概率猜牌的办法依据的是出牌人的能力所改变不了的因素,不管出牌人怎样费尽心机的制订出牌次序,都必然能够赢他。这种方法依据的道理是硬道理,是正,如此分析贯穿记录数据的思路是经。而根据出牌人的习惯猜测的办法则有不稳定性,因为它依据的因素是出牌人可以改变的,如果猜的好,可能赢很多,如果猜不好,可能反倒输多赢少,把本来该赢的也给输掉了。这种方法根据的道理是软道理,是奇,这种分析贯穿数据的思路是纬。

    硬道理相当于棋理中的正招,而软道理相当于棋中的骗招、偏招、奇招。使用奇招往往可以取胜于一时,但奇招一旦被人警觉就不再有效,所以学棋时,老师只教正招不教奇招。而打仗则不同,打仗时同样的局面只会出现一次,不会重复,只要能在这一次取胜就足够了,以后灵不灵没有关系。所以,兵法中奇招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各种以少胜到的战例都是奇招一类。故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又曰“兵者诡道也”。股市中也有同样情况不可重复的性质,所以,奇招也是有实用价值的。

    这样就产生了两种研究思路,发掘硬道理的研究思路和发现软道理的研究思路。可以说这基本上代表了学院派经济学家和股市炒家的不同研究思路。

    2.2.边界条件变化

    前面的模型有一个很强的限制因素,即红黑牌各27张,这是存在可从中获利的硬道理的关键,可以通过改变规则,把这个限制因素减弱,我们看这时该怎样做。

    先从一副牌中抽出一张,不知道是红是黑,然后一张一张翻,来猜下一张是什么。此时可以在累计红比黑多两张以上时压黑,在黑比红多两以上时压黑。比如,已经出了已经出了1黑3红,此时,如果先抽出的一张是红,则剩下26黑23红,如果是黑则剩下25黑24红,不管哪种情况都是黑多红少,可以压黑。

    类似,如果先抽出两张,可以在黑比红多3张时压红,或者在红比黑多3张时压黑。抽出张数更多时可以以此类推。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知道抽出了几张牌,此时,如果知道最多抽出几张,还可以按前面的办法做。如果连这个已知条件也没有,则剩下的条件只有红牌最多27张黑牌最多27张,利用这个条件可以在红牌已经累计出了27张后压黑或者在黑出了27张之后压红。

    最后,如果连牌的总数也不能确定,则完全没有必赢的办法了,此时相当于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出币人不受任何制约,不存在任何必赢的办法。可见,寻找必赢办法的关键是找到参与方无法改变的条件,找到了这种硬性条件则可以据此建立相应的必赢的办法,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条件则不存在必赢的办法。

    3.概率模型对股市操作的启发

    如果能在股市中发现类似前面翻牌游戏中必赢规律一样的硬道理,即由某种市场规则本身所决定的市场内部竞局的参与者所无法改变的规律,那么,不管这个规律所能带来的获利是多么的少,都将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它将使我们有办法象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一样安全而稳定的从市场中索取利润。这就象造出了一台印钞机,可以不断的印出钞票来,或者造出了永动机,能量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中产生出来。

    永动机是永远造不出来的,发现此类股市硬道理的梦想也被随机漫步理论的有力论证所粉碎了。但相对硬的道理还是可以存在的,概率模型的启发之一就是强调方法硬度而不是锋利程度,这与一般人思路刚好相反,普通人总是在寻找具有更高收益,即更锋利的方法。而这个模型启发我们,如果能有一种虽然获利不高,但是比较稳定实际上比一种高收益但不稳定的方法更好。
上篇:理解股市 第二节.猜币游戏
    1.双人猜币游戏

    前述概率模型中,如果连牌的总数也不能确定,则完全没有必赢的办法了,此时相当于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出币人不受任何客观制约,不存在任何必赢的办法。

    前面在讨论现实博弈时使用过双人猜币游戏模型。如果在猜币的游戏中,出币人完全随机出币,则这种游戏根本不存在赢的机会,不能参与。但出币的是人而不是抽签机器,这样就有了按另一条思路把游戏玩下去的办法。按照现实博弈的思路,人脑是一台高级计算机,思维活动虽然非常复杂,但背后仍然是有规律的。人脑本身没有产生随机序列的功能,出币的结果虽然表面看起来象是随机的,但背后其实是一套复杂的分析计算过程,如果能捕捉到这种分析计算的规律,就可以预言它下一步将出什么。所以,现实博弈的基本思路是研究对手的思维规律,如果能了解其思维规律就能在现实博弈中致胜。现实博弈是一场研究与反研究的斗智。

    当人研究一个系统时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打开它,研究它背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由此预测它的运动。这样得到的结论是带有必然性的。前面对纸牌游戏的研究属于这一类。当系统不能被打开研究时一种简单方法是对它的输出进行统计分析,这样也可以发现一些规律。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发现规律而不能了解规律背后的机制,所以对这样得到的规律难以产生信心。

    具体到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时,除上面两种方法外还有另一种办法。人脑的结构是大体相同的,人的思维活动互相之间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可以用角色互换的办法把自己想象成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出什么,由此理解对方在出币背后的思维逻辑。这虽然不同于直接打开系统研究,但比单凭统计方法得到的结论更可靠,因为其中增加了关于人的思维规律的信息,只不过思维规律不是打开系统研究出来的,而是利用另一个和它相象的系统模拟的。人的思维非常复杂,要想把思维规律研究透是不可能的,采用这种角色互换的方法可以同时综合利用人的各种思维规律,比把人心理规律研究出来再用更有效。在现实博弈中应该是统计研究和角色互换同时运用。

    2.三人猜币游戏

    2.1.跟随策略

    当猜币游戏的人数变多时情况更为复杂。比如三人猜币游戏,三个人同时出,如果有两个人同时出正面,则出反面的一个人输1分,出正面的两个人各赢0.5分。反之,如果两个人出反面,则出正面的一个输1分,两个出反面的人得0.5分。如果三个人出的相同不得分。这个游戏和股市的情况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股价的涨跌是多空双方对抗的结果,多方力量强则上涨,空方力量强则下跌,相当于出哪面的人多哪边赢。

    这个游戏的规则决定了它的基本思路是尽量站到多数一面,这一原则引申到股市就是跟随多数策略,不过股市是资金大的一方赢而不是人多的一方赢。如果预期多数资金将做多,则自己也应该做多,如果预言多数资金将做空,则自己也应该跟着做空。每个人的资金是不同的,资金多的人对市场影响大,资金少的人影响小,由于这个原因跟随多数资金又有顺势而为和跟庄思路等不同变化。顺势而为是根据大势判断多数资金的动向,而跟庄是抓住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一群人,认为他们的动向就是市场多数资金的动向。

    2.2.坐庄策略

    怎样站到多数一面呢?规则本身没有提供任何可以利用的客观约束,要取胜只能按现实博弈的思路分析别人的出币规律。考虑甲、乙、丙三人玩猜币游戏,站在甲的立场上研究乙丙的出币规律。乙丙出币共有四种组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乙丙两人出币将一正一反,则甲自己出什么什么胜,他任意出什么都能赢。另一类是乙丙都要出正或反,那甲必须和他们出的相同,这样能不输不赢,如果出反了就会输。

    可见,针对不同的情况甲应该有不同的策略。当两人一正一反时,甲比较主动,当两人出币统一时则需要跟着他们出。这类似于庄家所面临的情况,庄家有较大的资金实力,在一只股票上可以占到相当的份额。如果一个庄还没有大到可以绝对控制走势,则他的操作逻辑将与甲类似。当市场上其他散户的意见不统一,多空处于平衡态势,或虽不完全平衡但在庄家的可控制的范围内时,则庄家怎么做股价就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如果市场散户形成了统一意见,则庄家不能在这个时候逆着大势做,只能顺着大势做。

    2.3.吸引策略

    现在把条件变一下,如果甲没能发现丙的出币规律,只发现了乙的出币有规律。这时甲该怎样操作呢?显然,甲应该跟着乙出。因为这样一来,甲乙两人相同,如果这时丙出的不同,则甲乙各赢0.5分;即便丙碰巧出的相同,三个人出的相同,谁都不输不赢,甲也不会受什么损失。

    这与双人猜币游戏的情况完全不同。双人猜币中,人必须尽量避免出现规律,一旦自己的规律被人抓住就会受损失,所以双人猜币最终可能形成没有规律的纯随机出币。而在三人博弈中在一个规律下同步的人在博弈中占有优势,一方规律出币会把本来不按这个规律出的人吸收进来,形成共振。可见,这两个游戏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双人猜币游戏破坏规律,如果在博弈的过程中有一方有规律的出币也只能理解成是偶然或者在故意诱对方上当。而三人猜币则加强规律,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形成规律出币。

    由于先走出规律的人可以吸收别人参与进来,所以,在三人猜币游戏中有了另一种策略。乙可以故意的让自己出币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等着甲或丙来发现,而甲或丙一旦发现这个规律就会按这个规律出。谁先发现先按照乙的规律出谁就可以获利,这类似于在博弈中寻求合作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合作和统一战线的前提就是有统一的步调,有前后一贯的行动纲领,主动在自己的行为中建立规律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形成合作和统一战线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要让别人发现自己的行为规则,在这里只能等着别人猜,而在股市或其它场合,则可以主动的宣传自己的目标和规则。

    甲的决策完全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的,但客观上却对乙有利。换言之甲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要让乙受益,甲和乙的利益一致。甲和乙同步出币相当于有一种合作关系,乙在自己的出币中含有规律相当于向潜在的合作者发信号,谁发现了这个信号予以响应就可以在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在这种博弈中会自发形成合作。

    2.4.规律的破坏

    如果乙的出币规律只有甲一个人发现,则甲乙都按规律出,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丙是输家。如果甲和丙都发现了乙的规律会怎样呢?三个人都按同一个规律出币,谁也不能赢。所以,只有在规律的形成过程中才会有获利机会,如果所有人都发现了这一规律就不再有机会了。这时就会有破坏规律的需求。但在这个游戏规则下,谁也不敢单方面的破坏规律,因为如果另外两个人继续按规律出则自己就会输。

    所以这个规则会强化博弈过程中产生的规律,直到规律被所有人接受,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没有人获利或亏损。要破坏这个规律的人必须承担一定的损失,所以会稳定在这个状态上。股市中的横盘类似这种情况,当市场最终接受一个平衡价位时,就会稳定在这个价位上,除非有外部消息刺激或庄家主动操作突破这个价位,否则会一直稳定下去。突破这种规律要有实力做基础,散户只能被动的跟随规律。如果没有消息或庄家制造突破,市场会稳定下来,交易清淡没有震荡。

    3.多人猜币游戏

    当游戏的参与者变多时,会出现以下一些变化。

    当博弈方变多时,每个人的影响力变小,自己能决定结果的机会变少。博弈方为偶数时自己没有机会完全决定结果,博弈方是奇数时决定博弈结果的机会也会变少。比如,三人博弈时有一半的机会自己能决定结果,五人博弈时就只有3/8的机会,7人博弈只有20/64的机会,一般的当有2n+1个博弈方时,只有Cn2n/2n的机会能决定博弈结果。随着人数增多,每个人影响力变小,主动影响结果的机会少了,应该按照跟随策略操作。

    由此引出了股市坐庄的条件,坐庄至少要具备在短期内独立影响行情的能力。股市上每天出来操作的人只是一部分,庄家实力应该能和这部分人抗衡,如果他们的分布不是特别倾斜时庄家能扭转过来,让股价按自己的意愿走。假设一只1亿股的股票,价格10元,平均每天换手5%,即交易金额5千万。庄家必须保持能对这5千万交易量的控制,当多空不平衡时庄家能扭转它。这样庄家就应该有1/5到1/3的资金,如果再少则对行情的影响能力太小,就不能控制了。如果庄家要保持连续5天的控盘能力,则控盘资金和仓位应该达到5千万左右。

    多方猜币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随着人数变多,预测将带有统计性。双人游戏中只要预测一个人的行为,三人游戏中只要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也就可以保证不输了。但当人数变多时,仅预测少数几个人的行为虽然在理论上也可增加胜算,但毕竟影响太小,必须预测更多人的行为。另外,如果能得到的只是出正面和反面的总人数信息,没有每个人的出币情况信息,则更是只能预测群体的规律,不能预测个人的规律了。此时针对个人分析其心理的办法都用不上了,必须从另外的角度分析总体的规律。

    这时可以作为预测基础的只有规律的加强原理。如果在过去的游戏过程中可以发现某种规律,那么不管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可以认为别人也发现了这些规律。为了提高成功率,人们会按照这个规律操作,由于人们按这个规律操作,所以按它操作取胜的机会会增多,自己也应该按照这个规律操作。

    所以,一个没有任何理由的纯偶然原因走出来的规律可以在博弈中被被固定下来。人们按照它操作的理由不是这个规律本身值得信任,而仅仅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个规律,游戏的规则决定了人们会按这个规律操作,所以它能稳定存在。

    多方猜币游戏中也可以有建立合作的努力。有些人可以持续的按照一种规律操作,希望被市场发现形成统一战线,另一些人可能按照另一种规律操作,想建立另一种规律。任何一个规律都会集结起一群追随者,最终将按哪个规律走就要看选择哪个规律的人多。怎样判断哪个规律的人多呢?越简单的规律发现的人越多,追随的人也会比较多,过于隐秘的规律由于难以被人发现而影响力小。所以最终形成的规律应该是简单的,什么是简单的呢?这个标准存在于人的心里。

    多人猜币游戏和期货交易比较接近。期货交易由于有最后期限的限制,所以多空交战分出结果后就会按这个结果平仓,不能无限期拖延,这与多方猜币一次定输赢比较相似。但期货从开始交易到最后交易日之间还是有一段时间的,中间增加了很多变化过程,这使得它与猜币游戏不同,多了很多可供利用的中间机会。股票交易由于没有最后限期,所以与多人猜币的差别更大。

    股市中的图表分析家由于使用的工具比较原始,难以挖掘股市中更深层次的信息,他们的分析方法与多方猜币的思路比较象。图表家所做的就是在走势中发现规律,并据此预言走势。抱怀疑态度的人对这些规律的有效性表示怀疑,认为它象墨迹测试一样只是分析人自己心理的投射。心理学上有一种墨迹测试,把一滴墨水滴在纸上,并把纸来回折,形成一个形状复杂的墨迹。让受试人观察这个墨迹,辨认是什么。其实纸上的墨迹什么都不是,但通过受试者的描述却可以看出他的心理。人们从墨迹中看到的不是自己最怕见到的东西就是自己最想见到的东西。

    图表分析方法确实与此有些相象,比如,图表分析出现了那么多年,但存在的图表仍然只有头肩顶底、W底、M头、三角形整理那么几种。究其原因并非不存在更复杂的形态,而是典型的形态模式只有这几种,只有这些形态可以被容易的描述并在市场上起作用。其实典型的形态在市场上很少出现,这些标准形态并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人的内心。

    图表分析虽然有些捕风捉影,但不能说没有道理。图表分析在市场上一直是一个分析流派,其中有不少相当成功的投资人,其效果是不能完全否定的。多方猜币游戏的分析也说明,这类游戏的分析思路是发现并强化那些偶然出现的规律,也就是“捕风捉影”。

    更高级的分析方法要利用具体交易规则信息,对不同的市场使用工具和分析方法要有差异,比如股市技术分析和期货技术分析就应该是不同的。但图表分析不受具体规则限制,在各种市场上都能使用。由此还可知图表分析的适用范围,在人为操作较少的市场上,在一个具体交易规则造成的规律不再起作用的时间级次上,图表分析将发挥的最好。

    庄家在操盘时有时也要建立规律,目的是邀人帮他锁定筹码或承接抛压。只有庄家有能力建立规律,因为影响力小的人是不能建立规律的,他们即使按规律操作在行情上也反映不出来。这样建立的规律都属于短期规律,是在庄家能控制的范围内故意建立规律。还有一些深层次的规律庄家是没有能力破坏的,能够长期稳定存在。本书比较重视的是这一类有硬道理的规律。

    这样人为建立的软规律是不稳定的,建立之后很快又会破坏。出来破坏规律的也是庄家,因为当规律已经被所有人发现时,再顺着规律做就无钱可赚了。散户在这个时候还是得顺着规律走,没有勇气和条件出来打破规律,因为他们不能影响规律的,出来反做只能被大势吞没。只有庄家才有条件打破规律,然后再建立新的规律。从运行规律的角度观察,股市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建立规律,又不断破坏规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