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人际关系学
作者:靳西
第五章 卡耐基驾驭竞争与合作
一 合作与竞争的魅力 二 原谅仇人感激恩人 三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 四 让热忱充满内心
第五章 卡耐基驾驭竞争与合作 一 合作与竞争的魅力
    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卡耐基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

    卡耐基问大家,你对于自己发现的思想,是不是比别人用银盘子盛着交到你手上的那些思想,更有信心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如果你要把自己的意见硬塞入别人的喉咙里,岂不是很差劲的作法吗?若提出建议,然后让别人自己去想出结论,那样不是更聪明吗?

    举个例子来说明:卡耐基的一位学生,费城的亚道夫·塞咨先生,突然发现他必须对一群沮丧、散漫的汽车推销员灌输热忱。他召开了一次销售会议,鼓励他们,并希望他们对他提出各种要求。在他们说话来的同时,他把他们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他说:“我会把你们要求我的这些个性,全部给你们。现在,我要你们告诉我,我有权利从你们那么得到的东西。”这就是:忠实、诚实、进取、乐观、团结,每天热诚地工作八小时。有一个人甚至自愿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会议在新的气氛,新的启示中结束。塞咨先生后来说,自此以后,销售量上升得十分可观。

    “他们等于和我作了一次道义上的交易,”塞咨先生说,“只要我遵守我的条约,他们也就决定遵守他们的。向他们探询他们的希望和愿望,就等于在他们手臂上打了他们最需要的一针。”

    没有人喜欢被强迫购买或遵照命令行事,我们宁愿觉得是出于自愿购买东西,或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我们很高兴有人来探询我们的愿望、我们的需要以及我们的想法。

    以尤金·威森的例子再作说明。他在获知这项真理之前,损失了数不清的佣金。威森为一家专门替服装设计师和纺织品制造商设计花样的画室推销草图,一连三年,威森先生每个星期都去拜访纽约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家。“他从不拒绝接见我,”威森先生说,“但他也从来不买我的东西。他总是很仔细地看看我的草图,然后说:‘不行,威森,我想我们今天谈不拢了。’”经过一百五十次的失败,威森终于明白自己过于墨守成规;于是他下定决心,每个星期拨出一个晚上去研究做人处世的哲学,以发展新观念,创造新的热忱。

    不久,他就急于尝试一项新方法。他随手抓起六张画家们未完成的草图,冲入买主的办公室。“如果你愿意的话,希望你帮我一个小忙,”他说,“这是一些尚未完成的草图。能否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完成才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位买主默默看了那些草图一会儿,然后说:“把这些图留在我这儿几天,然后再回来见我。”

    三天以后威森又去了,获得他的某些建议,取了草图回到画室,按照买主的意思把它们修饰完成。结果呢?全部被接受了。

    从那时候起,这位买主已订购了许多其他的图案,这全是根据他的想法画成的——而威森却净赚了一千六百多元的佣金。“我现在明白,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我一直无法和这位买主做成买卖,”威森说,“我以前只是催促他买下我认为他应该买的东西。我现在的作法正好完全相反。我鼓励他把他的想法交给我。他现在觉得这些图案是他创造的,确实也是如此。我现在用不着去向他推销。他自动会买。”

    当提奥多·罗斯福当纽约州州长的时候,他完成了一项很不寻常的功绩。他一方面和政治领袖们保持很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强迫进行一些他们十分不高兴的改革。下面是他的做法。

    当某一个重要职位空缺时,他就邀请所有的政治领袖推荐接任人选。“起初,”罗斯福说,“他们也许会提议一个很差劲的党棍,就是那种需要‘照顾’的人。我就告诉他们,任命这样一个人不是好政策,大众也不会赞成。

    “然后他们又把另一个党棍的名字提供给我,这一次是个老公务员,他只求一切平安,少有建树。我告诉他们,这个人无法达到大众的期望,接着我又请求他们,看看他们是否能找到一个显然很适合这职位的人选。

    “他们第三次建议的人选,差不多可以但还不太行。

    “接着,我谢谢他们,请求他们再试一次,而他们第四次所推举的人就可以接受了;于是他们就提名一个我自己也会挑选的最佳人选。我对他们的协助表示感激,接着就任命那个人——我还把这项任命的功劳归之于他们……我告诉他们,我这样做是为了能使他们感到高兴,现在该轮到他们来使我高兴了。

    “而他们真的使我高兴。他们以支持象‘文职法案’和‘特别税法案’,这类全面性的改革方案,来使我高兴。”

    罗斯福尽可能地向其他人请教,并尊重他们的忠告。当罗斯福任命一个重要人选时,他让那些政治领袖们觉得,他们选出了适当的人选,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主意。

    长岛的一位汽车商人,利用同样的技巧,把一辆二手货汽车,成功地卖给了一位苏格兰人及他的太太。这位商人带着那位苏格兰人看过一辆又一辆车子,但总是不对劲。这不适合,那不好用,价格又太高,他总是说价格太高。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商人就向卡耐基班上的同学求助。

    同学们劝告他,停止向那位“苏格兰人”推销,而让他自动购买。大家说,不必告诉“苏格兰人”怎么做,为什么不让他告诉你怎么做?让他觉得出主意的人是他。

    这个建议听起来相当不错。因此,几天之后,当有位顾客希望把他的旧车子换一辆新的时,这位商人就开始尝试这个新的方法。他知道,这辆旧车子对“苏格兰人”可能很有吸引力。于是,他打电话给“苏格兰人”,请他能否过来一下,特别帮个忙,提供一点建议。

    苏格兰人来了之后,汽车商说:“你是个很精明的买主,你懂得车子的价值。能不能请你看看这部车子,试试它的性能,然后告诉我这辆车子,应该出价多少才合算?’“苏格兰人”的脸上泛起“一个大笑容”。终于有人来向他请教了,他的能力已受到赏识。他把车子开上皇后大道,一直从牙买加区开到佛洛里斯特山,然后开回来。“如果你能以三百元买下这部车子,”他建议说,“那你就买对了。”

    “如果我能以这个价钱把它买下,你是否愿意买它?”这位商人问题。三百元,这是他的主意,他的估价。这笔生意立刻成交了。

    让别人觉得办法是他或她想出来的,不只可以运用于商场和政坛上,也同样可以运用于家庭生活之中。奥克拉荷马州吐萨市的保罗·戴维斯,告诉班上同学他是如何地运用这个原则:

    “我的家庭和我享受了一次最有意思的观光旅行。我以前早就梦想着要去看看诸如盖弟斯堡的内战战场、费城的独立厅等等的历史古迹,以及美国的首都,法吉谷、詹姆斯台以及威廉士堡保留下来的殖民时代的村庄,也列在我想造访的名单上。

    “在三月里,我夫人南茜提到她有一个夏天度假计划,包括游览西部各州,以及看看新墨西哥、阿利桑那州、加州以及内华达州的观光胜地。她想去这些地方游玩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很明显的,我们不能既照我的想法又照她的计划去旅行。

    “我们的女儿安妮刚刚在初中读完了美国历史,对于在美国发生的各件事件都极感兴趣。我问她喜不喜欢在我们下次度假的时候,去看看她在课本上读到的那些地方,她说她非常喜欢。

    “两天以后,我们一起围坐在餐桌旁。南茜宣布说,如果我们大家都同意,在夏天度假的时候将去东部各州。她还说这趟旅行不但对安妮很有意义,对大家来说,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一位X光机器制造商,利用这同样的心理战术,把他的设备卖给了布鲁克林一家最大的医院。那家医院正在扩建,准备成立全美国最好的X光科。L大夫负责X光科,整天受到推销员的包围。他们一味地歌颂、赞美他们自己的机器设备。

    然而,有一位制造商却更具技巧,他比其他人更懂得对付人性的弱点。他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如下:

    “我们的工厂最近完成了一套新型的X光任务。这批机器的第一部分刚刚运到我们的办公室来,它们并非十全十美。

    我们知道,我们想改进它们。因此,如果你能抽空来看看它们并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使它们能改进得对你们这一行业有更多的帮助,那我们将深为感激。我知道你十分忙碌,我乐于在你指定的任何时候,派车子去接你。”

    “接到那封信时,我感觉很惊讶,”L大夫在班上叙述这件事说,“我既觉得惊讶,又觉得受到很大的恭维。以前从没有任何一位X光制造商向我请教,这使我觉得自己很重要。那个星期,我每天晚上都很忙,但是我还是推掉了一个晚餐约会,以便去看看那套设备。结果,我看得愈仔细,愈发觉自己十分喜欢它。

    “没有人试图把它推销给我。我觉得,为医院买下那套设备,完全是我自己的主意。我接受了那些优越的品质,于是就把它订购下来。”

    爱默生在他的散文《自己靠自己》一文中说:“在天才的每一项创作和发明之中,我们都看到了我们过去放弃的想法;

    这些想法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就显得相当的伟大。”

    爱德华·豪斯上校,在威尔逊总统执政期间,在国内及国际事务上有极大的影响力。威尔逊对豪斯上校的秘密谘询及意见依赖的程度,远超过对自己内阁的依赖。

    豪斯上校利用什么方法来影响总统呢?

    “‘认识总统之后,’豪斯说,‘我发现,要改变他看法的最佳办法,就是把这种新观念很自然地建立在他的脑海中,使他发生兴趣——使他自己经常想到它。第一次这种方法奏效,纯粹是一个意外。有一次我到白宫拜访他,催促他执行一项政策,而他显然对这项政策不表赞成。但几天以后,在餐桌上,我惊讶地听见他把我的建议当作他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豪斯没有打断他说:“这不是你的主意。这是我的。”他太老练了。他不愿追求荣誉,他只要成果。所以他让威尔逊继续认为那是他自己的想法。豪斯甚至更进一步,他使威尔逊获得这些建议的公开荣誉。

    卡耐基告诫我们,我们明天所要接触的人,就象威尔逊那样具有人性的弱点,因此,让我们使用豪斯的技巧吧。

    几年以前,一个在新布仑兹维克的人,在卡耐基身上应用了这项技巧,从而使卡耐基照顾了他的生意。那时,卡耐基正计划到新布仑兹维克去钓鱼及划独木舟,于是写信给观光局,向他们索取资料。卡耐基立刻就收到了各个露营区及乡道所寄来的无数信件、小册子以及宣传单,被弄得头昏脑胀无所适从,不知道选哪一个好。有家营区的主人作了一件很聪明的事,他把他曾经服务过的几个纽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寄给卡耐基,并请打电话给他们,让卡耐基自己去发现他究竟有什么好条件。

    卡耐基很惊讶地发现,名单上竟有他所认识的一个人。于是打电话给他,询问他的看法,然后卡耐基立刻打电报把抵达的日期通知那家营区。

    其他人想向卡耐基强迫推销,但另外一个人却让卡耐基把自己推销出去。自然就获得了成功。

    在二十五个世纪之前,中国的哲人老子说了一段话,本书的读者今天可能还用得上: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所以,如果你想影响他人接受你的思想方式,请记住这条规则:

    “让他人觉得这个想法是他自己的。”

    有一次,查尔斯·史考伯手下的一名工厂经理来向他讨教,因为他的员工一直无法完成他们份内的工作。

    “象你这样能干的人,”史考伯问,“怎么会无法使工厂员工发挥工作效率?”

    “我不知道,”那人回答,“我向那些人说尽好话,我在后面推他们一把,我又发誓又诅咒的,我也曾威胁要把他们开除,但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还是无法达到预定的生产效率。”

    当时日班已经结束,夜班正要开始。

    “给我一根粉笔,”史考伯说。然后,他转身面对最靠近他的一名工人,问道:“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暖气机?”

    “六部。”

    史考伯不说一句话,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走开。

    夜班工人进来时,他们看到了那个“6”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

    “大老板今天到这儿来了,”那位日班工人说,“他问人们制造了几部暖气机,我们说六部。他就把它写在地板上。”

    第二天早上,史考伯又来到工厂。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写上一个更大的“7”。

    日班工人早上来上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很大的“7”字。

    原来夜班工人认为他们比日班工人强,他们当然要向夜班工人挑战。他们加紧工作,那晚他们下班之后,留下一个颇具威胁性的大“10”字。情况显然逐渐好转。

    不久之后,这家产量一直落后的工厂,终于比其他的工厂生产得更多。

    原因何在?

    让史考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明。“要使工作能圆满完成,”史考伯说,“就必须激起竞争。我指的并非是赚钱的卑鄙手段,而是激起超越他人的欲望。”

    超越他人的欲望!挑战!是振奋人们精神的一项绝对可靠的方法。

    如果没有人向他挑战,提奥多·罗斯福可能就不会成为美国总统。当时,这位义勇骑兵队一分子刚从古巴回来,并被推选出来竞选纽约州州长。结果,反对党发现他不再是该州的合法居民;罗斯福被吓坏了,想退出。但这时,托马斯·科力尔·普列特提出挑战。他突然转身面对罗斯福,大声叫起来:“圣璜山的这位英雄,难道只是一名懦夫?”

    于是罗斯福留下来接受挑战——其余的全是历史了。这项挑战不仅改变了他一生;对于美国历史也有真正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所畏惧,但是勇敢的人把他们的畏惧放在一边而勇往直前,结果有时会通往死亡,但最终总是通向胜利。”

    这是古代希腊帝王的言论。什么东西还比克服困难的机会所能提供的更具挑战性?

    查尔斯·史考伯深知挑战的效力,普列特和艾尔·史密斯也懂得这一点。

    艾尔·史密斯在担任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就应用过这个方法。辛辛监狱,魔鬼岛西方最恶名昭彰的一座监狱,一名管理人空缺了。那座监狱丑闻满天飞——丑闻以及一些恶毒的谣言。史密斯需要一个强人来管理。但是,找谁呢?他派人把新汉普顿的刘易士·路易斯请来。

    当刘易士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愉快地说:“你去主持辛辛监狱,如何?他们那儿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

    刘易士·路易斯非常为难,他深知辛辛的危险。这是一个政治性的职位,是政治奇想中的攻击目标。典狱长来了又走——其中有一个只干了三个星期。他必须考虑他的前途,这是否值得冒险?

    史密斯看到他犹豫不决,于是往椅背一靠,露出笑容。他说,“我不责备你吓成这样子。这不是个容易应付的地方,它需要一个人物到那边坐镇。”

    史密斯提出了挑战,刘易士很喜欢去担任一个需要大人物坐镇的职位。

    于是他去了,并且坚持下去,成了当代最著名的典狱长。

    他曾在电台里广播;他的监狱生活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十几部电影。而他的罪犯“人性化”,在监狱改革上带来了奇迹式的改变。

    哈维·怀尔史东,伟大的火石轮胎及橡胶公司的创始人。

    他说:“我发现,光用薪水是留不住好员工的。我认为,是工作本身的竞争……”

    伟大的行为科学家之一佛瑞德瑞克·侯兹柏也同意这种说法。他深入研究了好几千名从工厂作业员到高级经理的工作态度。他所发现的激励工作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工作上具有刺激性?钞票?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都不是。激励人们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工作本身。如果工作令人兴奋和有趣,负责工作的人就会渴望去做,而且努力把工作做好。

    这就是每个成功的人所喜爱的:竞争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证明他自己的价值、超越、获胜的机会。渴望超越别人,渴望有一种重要的感觉。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们——有精神、有勇气的人——接受你的想法,请向他们:

    “提出挑战。”

    下面的分析或许对你理解合作与竞争有些帮助。

    为什么人生自立要合群?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道理。首先,从客观方面说,人生的实存状态,就是以群体的方式实现的,绝对孤立的个体不可能实现人生。因为,人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不可能完全由个人的活动来取得和满足,个人的体力、智力有限,而且必须在群体的活动和交往中得到发展。不仅如此,个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危机,也不可能完全由自己的力量得到解决,必须得到他人或集体的协助、支持才能解决。所以,人必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才能生存。人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这是人生的实存状。

    其次,从主观方面说,人之为人是能够意识到群体的关系和联系的,因此应当在理智和情感上,自觉地、主动地去适应和促成必要的、有益的群体关系。所谓“合群”,正是强调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群体关系的基础上,自觉地、主动地去维护或促进群体的正常关系,使人生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

    客观方面所揭示的是人生的“实存”,主观方面所要求的就是“应该”。这就是说,人生不仅是群体的,而且应该是自觉去过群体生活的,应该能够合群、善于合群。人只有能合群、善于合群,才能积极维护和促进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才能使个体更好的自立。这就是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到发展的道理。

    自立与合群,是人生得以全面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普遍发展的条件下,要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就必须把自立与合群结合起来,在竞争与协作中,全面发展自立与合群的能力。

    人生的自立与合群,蕴含着积极的竞争与协作。竞争与协作,都是人生进取与事业成功的机制。

    积极的竞争,也可以称作良性的竞争,是人类生长、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不过在专制的、强制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中,这种竞争机制得不到正常地、良性地施展,常常酿成嫉妒、诡计,甚至撕杀;而在比较自由、民主的制度和环境中,竞争能够得到正常的、良性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发生作用。其实,竞争在最早普遍施展的英国,也是与竞赛作同义理解的,而且作这种理解的就是讲出“人对人是狼”的霍布斯。在他看来,竞争者为取得成功,“奋力自强以图与对方相匹敌或超过对方,就谓之竞赛”。但这种竞赛如果加进自私的目的和自私的手段,就会变为互相敌对和损人利己的争斗。由此,他提出保证个人生存权利的契约论和自然法,以约束个人的为所欲为。这就要求有为达到利己目的的履行契约的协作。

    十九世纪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威廉·汤普逊,曾经从功利主义观点上对历史上的竞争作过比较分析。他首先肯定谋求利益的动机,对劳动者来说是一时也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要充分发挥这种动力的作用,就要使劳动者有条件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是要使劳动者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因努力劳动而得到奖励。如果用强迫劳动和专制统治的办法压抑劳动者,那么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道德上,都将是对社会的危害和损失。因此,他肯定个人竞争制度比起强制制度与非自愿制度来,具有很多的优越性。但是,鉴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中的利己主义支配,使竞争成为贪得无厌、损人利己、损公益私的手段,因此他试图寻求一种既能保持竞争的优越性,又能避免竞争所带来的流弊的制度。按照他的理想,实行这种竞争加合作的制度,就能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他的思想具有永久的魅力。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应当肯定的。所谓竞争,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并力求超过他人,成为先进者。这种竞争就是自立、自强、改为天下先。在正当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竞争,能使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从而大大提高人生的效率,实现理想目标。因此,只有在竞争中自立、自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能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没有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此,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

    但是,个人的竞争性要能够正常发挥,同时必须发展群体意识,积极与他人协作、互助。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实上,竞争本身就需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能力。正是竞争激发着人们强烈的协作愿望和行动。

    从另一方面看,个体的竞争也必须以促进群体的协作为条件。如果竞争妨害群体的协作,削弱或破坏群体的发展,这样的竞争不但不能促进个体完善、社会发展,而且必然成为社会腐败、个体堕落的因素。因为个体只有以正当的目的、正当的手段,以正当的方式,进行竞争,才能有利于群体的联合与协作,那种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争胜斗强,就是常言所指的“害群之马”。

    这种又竞争又协作的人生状态能否实现?理想的模式固然难说。但在经验生活中,这样的典型还是有的。一般来说,日本人的人生方式,就是个体与群体并重、竞争与协作结合的。一个典型的日本人,不仅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竞争取胜的精神,而且同时又非常注重集体意识,善于合作与协调。

    这就是日本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克制统一的性格。美国历史学家埃德温·赖肖尔赞扬日本人无疑比多数西方人具有更多的集体倾向,而且在互助合作的团体生活中形成了这方面的高超技巧。但是,他又强调指出,日本人具有浓厚的个人意识,在把个人从属于集体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仍然保持着强烈的个性意识,顽强地表现自己,积极奋斗,干劲十足。

    据说,日本人流行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干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却干不过三个日本人。这话显然是说中国人有个人竞争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于集体协作,去发挥协作和整体的力量。这话有偏颇,也有道理。

    一个民族最危险的是墨守陈规,不敢改革;一个人最糟糕的是知足常乐,不求进取。要树立起竞争观念,就必须破除知足常乐的旧观念。所谓“知足常乐”,就是满足自己的眼前所得,保持自己的安乐。这种处世态度,并不只是指日常生活不奢求,而是一种保守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生哲学。中国春秋时代的老子宣传“无为而治”,提倡“知足”、“知止”、“无欲”、“不争”。他认为人生在世如能满足自己的所得,如此不争,不但可以保持内心的清静和愉快,而且还可以免遭屈辱和灾祸,即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只有知足知止,无欲不争,才能长乐久安。显然,这是一种保守的、消极的人生哲学。

    首先,知足者的知足,不论是夜郎自大还是甘居中游,都是形而上学思想的表现。它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不符合人自身进步的内在要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生也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永不知足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在学习、劳动和工作中,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总是看到不足、以成绩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积极进取,就会不断达到新的成就,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得到安乐和幸福、生活的经验证明,“乐”不在于“知足”,而在于“不知足”;

    知足者常忧,不知足者常乐,这才是人生的逻辑。

    其次,“知足常乐”这种处世哲学的背后,隐藏的是狭隘的利己主义打算。它所追求的快乐,是个人“知足”之乐。这样的知足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对生活的不满、妒嫉,甚至对人生失望。因为这种追求和满足的只是一个“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能满足,那么仅有的一点得意和快乐就会转化为痛苦。

    当然,指出“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的狭隘和片面,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讲知足。知足还是不知足,要看具体情况。在一定意义上,“知足”也可以使我们今昔对比,更加珍惜今天的进步和幸福,防止因物质享乐欲望的不知足而贪婪和堕落。但是,决不能离开自强、进步谈知足。对于“不知足”也要作具体分析,并不是任何“不知足”都是可取的。那种好高骛远、贪得无厌的不知足,同消极的自私的“知足”一样,也会破坏正常的、积极的竞争和协作。

    在人生过程中,正确地对待竞争,必须注意同他人的联合和协作,在联合与协作过程中,既要有“改为天下先”的勇气,又要注意把个人的作用同群体的力量结合起来。要竞争,就必须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要在竞争中取胜,要克服轻慢心理,要看到竞争者之间的差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既不要大意,也不要惧怕强手而怯步;要有不畏强手,绝不示弱的精神和拼劲。当然,不示弱,也要根据实际对比力量,不能盲目自信,盲目轻慢对手,以致作毫无把握的竞争。人生的积极竞争,是在共同幸福,进步前提下的友好竞争。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竞赛,既要有求胜、成功的强烈愿望,又要搞好协作、协调、以正当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竞争,以利于共同进步和共同事业的发展。

    也许你知道S·胡洛克这个人,他是美国第一流的音乐经纪人。他跟艺术家们打了二十年的交道:查里亚宾、伊莎都拉·邓肯、拔夫洛华,这些都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家。胡洛克先生告诉卡耐基:“我跟那些明星们接触所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同情,同情。对他们那种孤癖、固执、暴躁,甚至有些不通情理的怪脾气同样需要同情。”

    他曾经担任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查理亚宾的经纪人达三年之久。这位男低音风靡大都会歌剧院,但他的脾气很怪,象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孩子;用胡洛克先生的话说:“常常令人头痛。”

    有一回,查理亚宾在要上台演唱的那天中午,突然打电话给胡洛克。他说:“我的喉咙不舒服,象一块生的碎牛肉,今晚不能上台演唱了。”胡洛克先生这下可急坏了,但是,他没有同他争吵。他知道这样做只会把事情弄僵。于是,他马上赶到查理亚宾的旅馆,一见面就表现得十分同情。“怎么啦,可怜的朋友?”他很忧伤地说:“你的感觉怎么样?如果你不能演唱,我想应该把这场演唱会取消。这只不过使你损失一两千元而已,但是跟你的名誉比较起来,这算不了什么。”

    这时,查理亚宾叹口气说:“五点钟你再来一趟吧。也许那时候我的嗓子会好一点。”

    下午五点钟,胡洛克先生又赶到他的旅馆,仍旧是一副十分同情的姿态。他再度坚持取消演唱。查理亚宾又叹了口气,他要胡洛克过一会再去看看他,也许那时他会更好一些。

    七点三十分,这位男低音终于表示同意登台演唱了。因为他得到了同情,他不能使胡洛克难堪。

    胡洛克对卡耐基说:“在那种情况下,同情他,是使他走上舞台的唯一方法。”

    人们需要同情。同情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感情基础。

    如果你拥有某种权力,那不算什么;如果你拥有一颗富于同情的心,那你就会获得许多权力所无法获得的人心。

    因此,如果你想让别人接受佻的思想,和你更好地合作,不要忘了这一信条:

    对别人的想法和希望表示同情。

    谈判不仅仅是参与谈判双方的实力对比,而且是智慧和耐性的竞赛。签订任何一个协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磨出来的。办任何事都需要耐心,谈判作为一门复杂系统的工程,更需要忍耐。

    日本有不少人是世界上著名的谈判专家,被称为谈判高手。他们谈判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耐心,对许多问题绝不会立即作答。有一次,日本一家航空公司就引进法国飞机的问题与法国的飞机制造厂商进行谈判。为让日方了解产品的性能,法国方面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种资料一应俱全。谈判一开始,急于求成的法方代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翻译忙得满头大汗。日本人埋头做笔记,仔细聆听,一言不发。法方最后问道:“你们觉得怎样?”日本代表有礼貌地回答说:“我们不明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法方代表焦急地问道。日方代表仍然以微笑作答:“不明白,一切都不明白。”法方代表看到一切都要前功尽弃,付之东流,沮丧地说:“那么……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办?”日方提出:“你们可以把全部资料再为我们重新解释一遍吗?”法方不得已,又重复一遍。这样反复几次的结果,日本人把价格压到了最低点。日方抓住法方代表急于达成协议的弱点,以“不明白”为借口,施以拖延战术,迫使对方主动把价格压下来。

    所以,一项谈判往往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成。除了命名用谈判技巧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就是任何公平可行的时间去理解它,适应其中必然包含的新事物新概念。当我们摒弃旧有的东西接受新鲜事物时,会有很大阻力,所以要最后接受新鲜事物,必须给别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理解。

    没有耐心是办不成事的,更不用说办大事。在谈判中,具有耐心,善于使用拖延战术,将使你在谈判之中占据主动,然后在适当时机答应对方一项条件,则更容易达成协议。
第五章 卡耐基驾驭竞争与合作 二 原谅仇人感激恩人
    “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人的更多……”这段话听起来好象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所说的,其实不然。这段话出现在一份由米尔瓦基警察局发出的通告上。报复怎么会伤害你呢?伤害的地方可多了。根据《生活》杂志的报导,报复甚至会损害你健康。“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愤慨,”《生活》杂志说,“愤怒不止的话,长期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就会随之而来。”

    卡耐基说,现在你该明白耶稣所谓“爱你的仇人”,不只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训,而且是在宣扬一种二十世纪的医学。他是在教导我们怎样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许多其他的疾病。

    卡耐基的一个朋友最近发了一次严重的心脏病,医院命令他躺在床上,不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能生气。医生们都知道,心脏衰弱的人,一发脾气就可能送掉性命。在华盛顿州的史泼坎城,有一个饭馆老板就是因为生气而死去。卡耐基面前有一封华盛顿州史泼坎城警察局局长杰瑞史瓦脱来的信。信上说:“几年以前,一个六十八岁的威廉·传坎伯,在史泼坎城开了一家小餐馆,因为他的厨子一定要里茶碟喝咖啡,而使他活活气死。当时那位小餐馆的老板非常生气,抓起一把左轮枪去追那个厨子,结果因为心脏病发作而倒地死去——手里还紧紧抓着那把枪。验尸官的报告宣称:他因为愤怒而引起心脏病发作。”

    当耶稣说“爱你的仇人”的时候,他也是在告诉我们:怎么样改进我们的外表。有这样一些女人,她们的脸因为怨恨而有皱纹,因为悔恨而变了形,表情僵硬。不管怎样美容,对她们容貌的改进,也不及让她心里充满了宽容、温柔和爱所能改进的一半。

    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了我们对食物的享受。圣经上说:

    “怀着爱心吃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要是我们的仇家知道我们对他的怨恨使我们筋疲力竭,使我们疲倦而紧张不安,使我们的外表受到伤害,使我们得心脏病,甚至可能使我们短命的时候,他们不是会额手称庆吗?

    即使我们不能爱我们的仇人,至少我们要爱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

    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的:

    “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

    当耶稣基督说,我们应该原谅我们的仇人“七十个七次”的时候,他也是在教我们怎样做生意。

    乔治·罗纳在维也纳当了很多年律师,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一文不名,很需要找份工作。因为他能说并能写好几国语言,所以希望能够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用这一类的人,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等等。不过有一个人在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错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于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气得发疯。于是乔治·罗纳也写了一封信,目的要想使那个人大发脾气。但接着他就停下来对自己说:“等一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的是不是对的?我修过瑞典文,可是并不是我家乡的语言,也许我确实犯了很多我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再努力学习。这个人可能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种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亏欠他,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

    于是乔治·罗纳撕掉了他刚刚已经写好的那封骂人的信,另外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并不需要一个替你写信的秘书。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而别人把你介绍给我,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

    不到几天,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信,请罗纳去看他。罗纳去了,而且得到一份工作。乔治·罗纳由此发现“温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气。”

    我们也许不能象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

    这也是前纽约州长威廉·盖诺所抱定的政策。他被一份内幕小报攻击得体无完肤之后,又被一个疯子打了一枪几乎送命。当他躺在医院为生命挣扎的时候,他说:“每天晚上我都原谅所有的事情和每一个人。”这样做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呢?是不是太轻松、太好了呢?如果是的话,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位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也就是“悲观论”的作者叔本华的理论。他认为生命就是一种毫无价值而又痛苦的冒险,当他走过的时候好象全身都散发着痛苦,可是他绝望的深处,叔本华说道:“如果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怒恨的心理。”

    有一次卡耐基曾问伯纳·巴鲁区——曾经做过六位总统的顾问:威尔逊、哈定、柯立芝、胡佛、罗斯福和杜鲁门——

    他会不会因为他的敌人攻击他而难过?“没有一个人能够羞辱我或者干扰我,”他回答说,“我不让他们这样做。”

    也没有人能够羞辱或困扰你和我——除非我们让他这样做。

    “棍子和石头也许能打断我的骨头,可是言语永远也不能伤着我。”

    卡耐基常常站在加拿大杰斯帕国家公园里,仰望那座可算是西方最美丽的山,这座山以伊笛丝·卡薇尔的名字为名,纪念那个在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二日象圣人一样慷慨赴死——

    被德军行刑队枪毙的护士。她犯了什么罪呢?因为她在比利时的家里收容和看护了很多受伤的法国、英国士兵,还协助他们逃到荷兰。在十月的那天早晨,一位英国教士走进军人监狱——她的牢房里,为她做临终祈祷的时候,伊笛丝·卡薇尔说了两句后来刻在纪念碑上的不朽的话语:“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四年之后,她的遗体转送到英国,在西敏寺大教堂举行安葬大典。卡耐基在伦敦住过一年,常常到国立肖像画廊对面去看伊笛丝·卡薇尔的那座雕像,同时朗读她这两句不朽的名言:“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

    有一个能原谅和忘记误解自己的人的有效方法,就是让自己去做一些绝对超出我们能力以外的大事,这样我们所碰到的侮辱和敌意就无关重要了。因为这样我们就不会有精神去计较理想之外的事了。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九一八年,密西西比州松树林里一场极富戏剧性的事情,差点引发了一次火刑。苏伦斯·琼斯——一个黑人讲师,差点被烧死了。卡耐基曾经去看过劳伦斯·琼斯创建的一所学校,还对全体学生做了一次演说,那所学校今天可算是全国皆知了,可是下面要说的这件事情却发生在很早以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般人的感情很容易冲动的时候,密西西比州中部流传着一种谣言,说德国人正在唆使黑人起来叛变。那个要被他们烧死的劳伦斯·琼斯就是黑人,有人控告他激起族人的叛变。一大群白人—在教堂的外面——听见劳伦斯·琼斯对他的听众大声地叫着,“生命,就是一场战斗!每一个黑人都要穿上他的盔甲,以战斗来求生存和求成功。”

    这些年轻人趁夜冲出去,纠集了一大伙暴徒,回到教堂里来,拿一条绳子捆住了这个传教士,把他拖到一哩以外,让他站在一大堆干柴上面,并燃亮了火柴,准备一面用火烧他,一面把他吊死。这时候,有一个人叫起来:“在我们烧死他以前,让这个喜欢多嘴的人说话,说话啊!”劳伦斯·琼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着绳圈,为他的生命和理想发表了一篇演说。他在一九○七年毕业于爱荷华大学,他那纯良的性格和学问,以及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使得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很喜欢他。毕业以后,他拒绝了一个旅馆留给他的职位,也拒绝了一个有钱人愿意资助他继续学音乐的计划。为什么呢?

    因为他怀有非常高的理想。当他阅读布克尔·华盛顿传记的时候,就决心献身于教育工作,去教育他那一族里贫穷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所以他回到南方最贫瘠的一带——就是密西西比州杰克镇以南二十五哩的小地方,把他的表当了一块六毛五美金后,就在树林里用树桩当桌子,开始了他的露天学校。劳伦斯·琼斯告诉那些愤怒的人,等着要烧他的人,他所做过的各种奋斗——教育那些没有上过学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训练他们做好农夫、机匠、厨子、家庭主妇。他谈到一些白人曾经协助他建立这所学校——那些白人送给他土地、木材、猪、牛和钱,帮助他继续他的教育工作。

    后来有人问劳伦斯·琼斯,问他会不会恨那些把他拖出来准备吊死和烧死他的人?他回答说:他忙着实现他的理想,没有时间去恨别人——他在专心地做一些超过他能力以外的大事。没有时间去跟人家吵架。他说,“我没有时间可以后悔,也没有哪一个人能强迫我低下到会恨他的地步。”

    当时劳伦斯·琼斯的态度非常诚恳,也令人感动。他丝毫不为自己哀求,只希望别人了解他的理想。那一群暴民开始软化了,最后,人群中有一个曾经参加过南北战争的老兵说:“我相信这孩子说的真话,我认得那些他提起的白人,他是在做一件好事,我们弄错了,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该吊死他。”那位老兵拿下他的帽子,在人群里传来传去,从那些预备把这位教育家烧死的人群里,募集到五十二块四毛钱,交给了琼斯——这个曾经说过“我没有时间去跟人家吵架,我没有时间可以后悔,也没有哪一个能强迫我低下到会恨他的地步”的人。

    依匹克特修斯在一千九百年前就曾经指出,我们种因就会得果,而不管怎么样,命运总能让我们付出代价。“归根究底”,依匹克特修斯说,“每一个人都会为他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能够记住这点的人就不会跟任何人生气,不会跟任何人争吵,不会辱骂别人、责怪别人、触犯别人、恨别人。”

    在美国历史上,恐怕再没有谁受到的责难、怨恨和陷害比林肯多了。但是根据传记中记载,林肯却“从来不以他自己的好恶来批判别人。如果有什么任务待做,他也会想到他的敌人可以做得象别人一样好。如果一个以前曾经羞辱过他的人,或者是对他个人有不敬的人,却是某个位置的最佳人选,林肯还是会让他去担任那个职务,就象他会派他的朋友去做这件事一样……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因为某人是他的敌人,或者因为他不喜欢某个人,而解除那个人的职务。”很多被林肯委任而居于高位的人,以前都曾批评或是羞辱过他——比方象麦克里兰·爱德华·史丹顿和蔡斯。但林肯相信“没有人会因为他做了什么而被歌颂,或者因为他做了什么或没有做什么而被废黜。”因为所有的人都受条件、情况、环境、教育、生活习惯和遗传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将来也永远是这个样子。”

    从小,卡耐基的家人每一天晚上都会从圣经里面摘出章句或诗句来复习,然后跪下来一齐念“家庭祈祷文”。他现在仿佛还听见,在密苏里州一栋孤寂的农庄里,他的父亲复习着耶稣基督的那些话:“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为他祷告。”

    卡耐基的父亲做到了这些,也使他的内心得到一般将官和君主所无法追求的平静。

    要培养平安和快乐的心理,请记住这条规则:

    “让我们永远不要去试图报复我们的仇人,因为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我们会深深地伤害了自己。让我们象艾森豪威尔将军一样,不要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去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

    卡耐基曾在德克萨斯州碰到一个正为某事而愤怒的商人。令他愤怒的那件事发生在十一个月以前,可是他的火气还是大得不得了,简直无法不谈那件事——他发给三十四位员工一共一万美元的年终奖金,但没有一个人感谢他。“我实在很后悔,”他很尖刻地埋怨说,“应该一毛钱都不给他们的。”

    “愤怒的人,”古圣先贤说,“心理都充满了怒恨。”这个人心里就充满了怒恨。卡耐基实在非常同情他,他大概有六十岁了,根据人寿保险公司的计算方法,平均来说,我们大概可以活到现在的年龄到八十岁之间差距的三分之二多一点点,所以这位先生——如果他运气好的话——也许还有十四到十五年好活,可是他却浪费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埋怨怀恨一件早已过去的事情。

    他不该沉浸在怒恨和自怜中,他该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人感激他?也许他平常付给员工的薪水很低,而派给他们的工作却太多;也许他们认为年终奖金不是一份礼物,而是他们花劳力赚来的;也许他平常对人太挑剔,太不亲切,所以没有人敢或者愿意来谢谢他;也许他们觉得他之所以付年终奖金,是因为大部分的收益得拿去付税。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许那些员工都很自私、很恶劣、很没礼貌。也许是这样,也许是那样。我们都不知道真相如何,不过,撒姆耳·强生博士说过:“感谢是良好教养的成果,在一般人中是找不到的。”

    卡耐基想说的是:这个人希望别人对他感恩,正犯了一般人的共有缺点——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人性。

    如果你救了一个人的命,你是不是希望他感谢你呢?可能会。可是山姆·里博维兹在任法官之前是一个有名的刑事律师,曾经救过七十八个人的命,使他们不必坐上电椅。你想这些人中有多少个会感谢山姆·里博维兹,或者只送他一张圣诞卡?

    至于钱的问题,这就更没希望了。查尔斯·舒万博曾经说过,有一次他救了一个挪用银行公款的出纳员。那个人把公款花在股票市场上,舒万博用自己的钱救了那个人,让他不至于受罚。那位出纳员感激他吗?不错,有很短的一阵子。

    然后他就转过身来辱骂和批评舒万博——这个让他免于坐牢的人。

    要是你给一位亲戚一百万美金,你会不会希望他感激你呢?安祖·卡耐基就做过这样的事。可是如果安祖·卡耐基能够从坟墓里复活,他一定会吃惊地发现那位亲戚正在咒骂他。为什么呢?因为卡耐基将三亿六千五百万美金捐给公共慈善机构——那个亲戚怪他“只给了区区的一百万美金。”

    事情就是这样,人总归是人,在他有生之日恐怕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何不接受这个事实?为什么不认清现实,象统治过罗马帝国的那个聪明的马尔卡斯·阿理流士一样。他有一次在日记里写着:“我今天要去见那些多嘴的人——那些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知感激的人。可是我既不吃惊,也不难过,因为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这种人的世界。”

    这话很有道理,要是你到处怨恨别人对你不知感激,那么该怪谁呢?是该怪人性如此,还是该怪我们对人性不了解呢?让我们试着不要指望别人报答,那么如果我们偶然得到别人的感激,就会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如果我们得不到,也不会为这点难过。

    卡耐基提出他对恩怨的第一个要点:人类的天性是容易忘记感激别人,所以,如果我们施一点点恩惠都希望别人感激的话,那一定会使我们大为头痛。

    卡耐基认得一个住在纽约的女人,她常常因为孤独而不停地埋怨,她的亲戚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近她——这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如果你去拜访她,她就会连续几个钟头不停诉说她做的各种好事。

    她扶助过的侄女们偶尔会来看看她,只是为了责任感。可是她们都很害怕来看她,因为她们知道必须坐在那儿好几个小时,听她拐弯抹角地骂人,还得听她那没完没了的埋怨和自怜的叹息。后来这个女人无法威逼利诱她的侄女再来看她的时候,她还有一个“法宝”:心脏病发作。

    她是不是真发心脏病呢?是的,医生说她有一个“很神经的心脏”,才会发生心脏亢进症。可是医生们也说,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她的问题完全是情感上的。

    这个女人所真正需要的是爱和关注,可是她称之为“感恩图报”。而她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感恩和爱,因为她去要求它,她认为那些是她该得的。

    世界上象这样的女人不知有多少。这些女人都因为“别人的忘恩”、孤独和被人忽视而生病。她们希望有人爱她们,可是在这个世界唯一能够被爱的办法,就是不再去要求,而开始付出,并且不希望回报。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呢?并不是的,这只是普通常识,这是能让你我得到快乐的好方法。卡耐基自身有这样的体会。他的父母很乐于帮助别人,但他们家里很穷——

    老是债台高筑,可是虽然穷,他的父母每年总是尽量想办法送点钱到孤儿院去。那是设在爱荷华州的一座基督教孤儿院。

    他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到那里去看过,或许也没有人为他们所捐的钱谢过他们——除了写信——可是他们所得到的报酬却非常丰富,因为他们得到帮助孤儿的乐趣,而并不希望或等着别人来感激。

    当卡耐基离家之后,每年的圣诞节总会寄一张支票给父母,让他们买一点比较奢侈的东西。可是他们很少这样做,当他每个圣诞节前几天回到家里的时候,父亲就会告诉他又买了一些煤和杂货送给镇上一些“可怜的女人”——那些有一大堆孩子却没有钱去买食物和柴火的人。他们送这些礼物时也得到很多的快乐——就是只有付出,而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的快乐。

    卡耐基相信他父母有资格作亚里斯多德理想中的人——

    也就是最值得快乐的人。“理想的人,”亚里斯多德说,“以施惠于人为乐,但却会因别人施惠于他而感到羞愧。因为能表现仁慈就是高人一等,而接受别人的恩惠,却代表低人一等。”

    卡耐基要说的第二个要点是,如果我们想得到快乐,我们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而只享受施予的快乐。

    几千年来做父母的一直为儿女的不知感恩而非常的伤心。

    就是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也说:“一个不知感激的孩子比毒蛇的牙还要尖利。”

    可是孩子们为什么应该心存感激呢——除非我们教他们那样。忘恩是人类的天性,就象野草一样,而感恩却象一株玫瑰,必须施肥、浇水,给它教养、爱和保护。

    如果我们的子女忘恩负义,应该怪谁呢?也许应该怪我们。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教过他们怎么对别人表示感恩的话,我们又怎么能希望对我们表示感恩呢?

    我们必须记住:子女们的行为完全是由父母造成的。

    所以我们还要记住:要教出感恩图报的孩子,就要自己先懂得感恩。要注意我们自己说的话。

    要避免因为别人不知感激而引起的难过和忧虑,请记住这三条:

    1、不要因为别人忘恩负义而不快乐,要认为这是一件自然的事。让我们记住:耶稣基督在一天之内治愈了十个麻疯病人,而只有一个人感谢他。为什么我们却希望得到比耶稣基督更多的感恩呢?

    2、让我们记住找到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施恩勿望报,只为施予的快乐而施予。

    3、让我们记住感恩是“教化”的结果。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女能知道感激,我们就要训练他们这样做。
第五章 卡耐基驾驭竞争与合作 三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
    培养自信是卡耐基课程训练的主要目的。大部分参加的学员说,他们虽然也得到其他的益处,但是自信心的增加则是最主要的收获。

    卡耐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要求班上每一个学员,在每一堂课里,都至少要对着乐于听、又乐于给予鼓励的同学讲一次话,“参与”可以培养出克服畏惧所需要的信心。

    卡耐基和他的教师谈话,要他们把卡耐基课程训练视为破除畏惧和建立自信的工具。他说:“把卡耐基课程看做是人际关系的训练,看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为事实确实如此。一个人去除了畏惧,建立了信心之后,他的视野就宽了,领域就广了。”

    卡耐基了解,毕业学员的证词,比教师的讲话更能够鼓励新学员,他就建议多邀请刚毕业的学员出席“新生班”,对新生说说他们是如何克服了畏惧,以及有机会把这种经验报告出来是多么的快乐。他还建议要毕业的学员说明,信心增强对他们的身体和精神有什么好处,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又有什么帮助。

    卡耐基警告他的教师要记住他们的责任是:“征服畏惧以及培养仪态、勇气和自信”。帮助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勇气和自信的最确实、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让他在一组人面前讲话。他说:

    “由于我们知道批评一个人的发音、文法、音调和姿态,只会增加——而不是除去——一个人的自惭和畏惧,因此我们先不批评这些。只有让他获得成就感和胜利感之后,才能帮助他培养勇气和自信。”

    玛丽·魏丽丝是个盲人,她在纽约市参加卡耐基课程。她由盲人犬引导来到教室。头几堂课里,玛丽怕到教室前发表谈话,教师和同学想尽一切办法鼓励和帮助她克服这种畏惧。

    几个星期以后,玛丽对走到前面去说几句话已经不再十分勉强。不久,她抱怨班上的人太护着她了,她说她要受到和别人一样的对待。又过了几个星期,玛丽去参加了另一个班,毫不犹豫、畏惧或不安,她对新的一群人发表了一篇很好的谈话。在毕业谈话中,她强调她已经获得足够的勇气,她要辞去现在的工作,找一份待遇较好、更令她喜爱的工作。同学们都为她写很好的推荐信,寄给可能会雇用她的老板。

    培养勇气就是全部卡耐基课程的根本,它激励着每个课程的学员们。卡耐基引述军事领袖、著名的电影明星、歌星以及政治领袖的事例,他们都承认在一生中有的时候会失去勇气,卡耐基指出他们是怎样克服了畏惧,面对困难的。

    卡耐基去世的前几年,在米尔瓦基商业协会发表演说。他在总结中指出:“我宁愿把自信和勇气传给我的子女,而不是留下百万元的财产。”

    在一次广播节目中,主持人问他:“除掉鼓励人发表谈话外,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勇气?”他回答说:

    “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勇气是花钱也买不来的,培养出真正的勇气就象你锻炼出强壮有力的手臂一样。你知道,就算你有洛克菲勒加上亨利·福特的财富,你也不能够跑到健身房去用钱买一双强壮有力的手臂。但是你砍柴、打沙包,就可以锻炼出强壮有力的手臂。同样的道理,你只要多多运用勇气,就可以培养出勇气。

    “明天开始,你就做些你害怕去做的事,爱默生曾经说过:

    ‘做你畏惧去做的事,畏惧就绝对可以去除掉。’你坐在那儿什么事也不做,你就永远不能培养出勇气来。你只有以行动培养勇气。

    “假定你不敢去拜见某一个人,那么你明天就去拜他,做你害怕去做的事。你可能害怕得在他的家门前或办公室门口来回走上五、六次,然后才鼓足勇气走进去。但是只要进去,你通常会发现情况并不如你害怕的那样糟糕。”

    世界各地卡耐基课程主持人所提出的不计其数的报告,都支持卡耐基所说的观点。这些报告之中最典型性的是南非开普顿的玛德·邓西格的经验。这是开普顿卡耐基课程主持人罗勃·郝京士的报告:

    “玛德是个家庭主妇,她在自己和外界世界间建了一道无形却牢不可破的墙,以致五年以来,她从来没有自愿地走出过她的家门,就是卖菜的停在她家门口,她也不愿意走出去买菜。她不能以电话订货的东西就得由她的丈夫去买。有一次油漆工来为她家外墙刷油漆,她不愿意走出去和油漆工说话,结果油漆工刷错了颜色。

    “一天晚上,她丈夫费尽口舌才说动她一块儿参加‘卡耐基示范集会’,并且赢得了免费参加卡耐基课程的奖。叫了她名字三次,她丈夫才勉强把她推到走道上。在她走上领奖台时,她那过分畏惧的模样是我一生所仅见。

    “玛德参加了卡耐基课程。她太紧张了,以致她听完第一堂课回到家,整夜都没睡着,浑身抖个不停。等她上到第三堂课,她发现上卡耐基课是她一生最兴奋和最快乐的事。卡耐基课程把她从自我封闭的狭小天地里完全拉了出来,突然之间生活变成了一种挑战。

    “上完卡耐基课程之后,玛德提任卡耐基课程的助教。南非广播公司三次邀请她参加‘妇女时间’节目的播出。她在节目中说了自己的故事,并且称她所经历的一切是一项‘奇迹’。”

    同样属于‘奇迹’的是,很多商界高级人士由于获得了更大的信心,他们的生活和事业都大为开展。比尔·莫瑞现在已经退休了,他以前是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一家建筑公司的高级负责人,他不怕处理涉及千万美元的事务,但是在一群人面前宣读一份公文都可以使他怕得两手发抖。多少年来,每年在公司举办的圣诞节大会上,他都要花钱雇一个人来为他自己发表演讲词。在接受卡耐基训练之后,比尔不但能自己发表演讲,更成为公司里以及美国整个建筑界的主要发言人。

    丈夫刚刚去世的女人,尤其觉得需要培养更大的自信。她们以往的生活常是以丈夫为中心,她们的难处是不能够以独立的精神单独面对未来。在卡耐基班上发表演说,又获得师友的支持,使她们得到了勇气和满足,也就帮助她们重建了有意义的生活。密西根州战溪市的哈瑟·劳生,丈夫去世了,她想以旅行来克服失去丈夫的震惊。她前往南美、非洲、印度和苏联,然后又环游世界两次。旅行回来之后,亲戚朋友请她谈谈旅行的情形。劳生太太说:“我大学毕业,曾经修过公开演讲的课程,但是要我在大众面前讲话,我还是怕得要死。我也知道如果我只放幻灯片,而不说明每个地方的精彩之处,大家就会觉得很无聊,而卡耐基课程帮我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卡耐基深深地相信,要学员站到全班前面去讲话,是可以克服畏惧的。他说:

    “不管这个人站起来说话犯了什么错误——就算他或她怕得只说出半句话,这个人都应该得到祝贺,因为他做了一千个人之中才有一个人有勇气做的事——改进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自己。”

    这种方式的训练,到现在为止,可能是消除畏惧、培养勇气和自信的最佳方式,怎么说呢?因为当一个除去了在一群人前说话的畏惧后,他就可以克服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畏惧,他对自己有了全新的看法,于是受到鼓舞,而敢于去做和完成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能做的事情。

    培养勇气的第一步,就看一个人对所畏惧的事物的态度。

    我们应该记住古代罗马皇帝和哲学家马卡斯·奥里歇斯的格言:“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是由我们的想法来决定的。”

    卡耐基和他的助手,对于怎样培养勇气这个题目,曾经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研读了古今有关伟大男女人物的生活情形的书籍。卡耐基本人也和很多著名人物讨论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象罗斯福总统夫妇、查尔士·舒瓦布、无线电报发明者马可尼、海伦·凯勒以及其他很多著名人物,都对卡耐基说了他们如何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最终获得成功的体会。

    瓦希·杨是一个把自己从默默无闻和穷困中提升为富有而著名的人物。一次在广播访问节目中,他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卡耐基,这时候他已经是全美最成功的保险推销人之一,也是全世界收入最多的推销员之一,他还写了五本书,其中四本更成为畅销书。

    杨说到他过去的贫穷和没有受过教育,他说他曾经想从旅馆的窗口跳出去自杀,他说:“我喝了很多威士忌酒,想鼓足勇气跳出窗子。但是我喝得太多了,忘了去跳窗。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的情况更狼狈。”

    这种情形使杨重新评鉴他的生活。他对自己说:“假设你有一个原来想制造冰淇淋的工厂,结果你发现它没有生产出冰淇淋,而竟然生产出碳酸来,那你要采取什么行动?瓦希·杨,你有一个思想的工厂,它在你心里面。你拥有这家工厂,你可以主宰这家工厂。但是你主宰这家工厂了吗?我让这家思想工厂乱成一团,我的思想工厂生产一些废物,生产忧虑、畏惧、羡慕、愤怒、自怜自卑、哀愁、不快乐和贫穷。

    我不要这些废物,没有人要这些废物。

    “做了自我的敌人之后,我又转为自我的朋友。我突然认识到,改变想法就可以改变我的生活。我遵守圣经中的话:

    ‘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就会变成什么。”

    要赢得这场战争并不容易。杨决心要培养九种品质:爱、勇气、愉快、活跃、怜悯、友善、慷慨、容忍和公正。他常常得抗拒那些他不想要的想法。“我的做法是,”杨说,“对着我不想要的想法大声争辩。我把这种情形当作一种竞赛,一发现羡慕或畏惧的想法又悄悄爬进我心智的大门,我就立刻会说,‘你去跳河吧。你在过去曾经毁了我的生活——现在滚开,不要再来!”

    如果态度是建立自信的基础,决心就是把态度坚定地纳入生活的技巧。卡耐基在他的书中、演说中、私人咨询中,以及在班上把这种说法提出来。“如果我们当真要改进自己,我们就必须养成新的习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性格不过是我们习惯的累积,我们的习惯就是我们自己。”卡耐基常常说到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四原则,以帮助人培养新的、理想的习惯:

    “1、以你所能有的全部热忱开始。谈到如何培养新习惯,还没有人提到班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在年轻的时候就订出一张表,列出他要自己培养出来的十三点特性,他称之为十三点美德。他每个星期专心培养一种美德,十三个星期以后,再从头开始,一再反复做。他了解习惯只是重复——

    而重复就是习惯。

    “我们之中大多数人,有时候会下很好的决定,但不多久我们就把它忘了,富兰克林不会忘,日复一日保持下去。他把这种努力当作一种游戏竞赛,永远不让自己的热忱冷却下去。因此,我们从富兰克林学到的第一个原则是:如果你想培养新习惯,那你就得以你所有的全部热忱开始,把培养新习惯看成是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事。然后新习惯自然会带给你美好的事物,并不断地提醒你。新习惯或许会增强你的健康,或许会增加你的人缘、收入或你的自尊。继续利用这些好处提醒你自己,直到你的热忱达到沸点。

    “2、抓住每一个机会实行你的新决定。我认识一个叫威廉·史丁哈德的人,他是个闷闷不乐的人,但是有一晚我跟他谈到微笑的好处之后,他决定开始学习微笑,而他毫不犹豫地就开始了。

    “第二天早上他就开始学习微笑。从这天开始,每天吃早饭的时候都能看到他微笑。那天早晨他对他所遇到的每个人微笑,他对那些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微笑的人微笑。

    “3、不要允许自己有一次失败。范·温克每次喝醉了就说‘这一次不算。’你不可以学他的样子。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指出:‘一次失足就象把毛线球掉到地上一样。线球是要花很多时间仔细绕起来的,因此,你把它掉在地上一次,你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再把它绕起来。’“4、烧掉你后面的桥。凯撒渡过英吉利海峡,领着他的军队登陆在今天叫做英格兰的地方,他就照这个原则去做。当然,他烧的不是桥,而是破釜沉舟,把他的船都烧掉了。他告诉他的军队,他们在敌人境内,没有撤退的工具,他们只能够前进、征服,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前进、征服。

    “现在你我想要培养一种新习惯,那就学凯撒的办法,使我们没有办法向后退缩。”

    如何把这些观念在教室里转变成行动呢?学员经常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赞扬、鼓掌和奖励,因而得到鼓舞。这种相互支持的气氛比讲评、传授、读些鼓舞性的文章或私人咨询更能培养自信。另外的鼓励有:报告得到奖赏、运用了人际关系的原则而获得的成效,以及因为控制忧虑而增进自信的事实。

    如果每一个学员都充满了勇气,那当然是很好。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很多学员还需要继续加强和鼓励,而每一堂课都可以使学生增加些自信,因为同学会为他鼓掌欢呼,教师赞扬、奖励,在休息时间,不管是课前或课后,都可以向助教和教师咨询。

    正如德州休士顿市的米克·史达兹太太所说:“在我刚搬到休士顿市的时候,没有朋友,非常的寂寞,我心里很难过,但是我没有勇气出去与人交往。卡耐基课程给了我自信。自从我接受了卡耐基训练后,过去两年我交到的朋友比我搬到休士顿市以来头八年所交的朋友还多。现在大家都来找我诉说心事,向我讨教建议。而在几年以前,我还希望有一个我可以诉说心事的人,现在我却是别人诉说心事的对象。”

    贯穿卡耐基各种课程的主线,便是帮助人培养自信。它是推销人员班的主题,如果推销员本人没有信心,怎么能够叫人家相信并买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呢?同样的道理,在顾客关系班亦然。

    弗吉尼亚州彼得堡百事可乐公司总经理诺曼·司西士基,指派了很多职员参加顾客关系班。他说:

    “这个班使我的职员获得信心——相信他们自己,使他们有信心和能力来表达自己。这些人中有很多是司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在他们的信心大增以后,他们能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而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升任中级的管理职务。

    “他们有了自信,这点表现在他们能够很有把握地和我们讨论管理方面的事。他们表达出意见、看法,对整个公司都有好处。”

    在一九七四年,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美军陆战队募兵站,运用卡耐基推销人员班,来协助他们的募兵员吸收、说服年轻男女加入陆战队。陆战队员还需要培养信心吗?他们可能很有信心去面对敌人,但是要去说服别人又是另一回事。

    这个募兵站的指挥官写信给那时候西雅图主持卡耐基课程的肯·哈瑞生,信上说:

    “在一九七四年四、五、六月期间,我们募兵站的一组陆战队员,接受了卡耐基推销人员班的训练。

    “在西雅图募兵站,一个募兵员一个月平均能募到四名就是成绩特优,三名就是优良。

    “我们把这一组和没有受卡耐基推销人员班训练的另一组比较。一九七四年三月底,平均每名募兵员一个月募到两点九人进入陆战队。到一九七五年三月底,没有接受训练的一组升到平均每名募兵员每月募到三点四名新兵,接受过卡耐基推销班训练的一组则升到平均每名募兵员每月募得到三点九名新兵,只差零点一就可以达特优的标准。这两组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受过训练的人以信心来办理他们日常的工作。

    这种信心以及推销的知识,在我看来,正是训练所产生的直接效果。”

    第一届毕业的学员中有一个三十三岁的卡车推销员,名字叫约翰·魏士特。约翰和他的朋友决定,在复活白杨崖市的战斗中,第一步是要选一个新市长,这个市长必须百分之百的支持他们的计划。现任市长什么事也不做,而市议会的议员老爷们,正是让白杨崖衰败下去的那一批故步自封的家伙。约翰就被推荐出来和现任市长竞选,由于得到卡耐基班上同学们的支持,加上他能够清楚地、热情地表达出他的看法,他很轻易地当选为市长。

    就任以后,约翰·魏士特立刻制定了重建白杨崖的第一批计划。需要做的事必须赶紧去做,经费必须筹到。急待改进的有重建排水系统和建立一座发电厂,这就要花一百二十万美元;街道铺柏油和建筑新的道路,又要两百万美元。新选出来的市长和市议会通过了必要的立法,以便展开这些计划。

    卡耐基班上另一个毕业学员是卢·史耐德,他是白杨崖超市的老板,被提名为排水系统重建委员会的主席。他要使这项主要计划获得通过,募集经费,必须付诸全市民众的投票。

    史耐德平时是个沉默羞怯的青年,这下却变成因理想而充满活力的人。他对群众发表谈话,并且挨家挨户去拜访,仔细解释,使全白杨崖的市民都确实了解这一步工作的意义。他的热情和自信使市民更乐于接受他的意见。当新排水系统工程计划提出投票表决的时候,白杨崖四分之三的市民都投了支持票。

    在约翰·魏士特努力为市政带进新的活力时,卡耐基班上的其他毕业学员也被选进了教育委员会。由于他们的努力,通过了一项发售一百三十万美元债券的计划,使他们能够建造新的初中和高中的校舍。

    那么,卡耐基课程为白杨崖市民做了什么呢?

    “卡耐基训练给了勇气,使我能站起来说话。”卢·史耐德说。

    “卡耐基课程教我如何在我的市镇里点燃热忱……从结果来看是值得的。”皮特·葛洛瑞德说。

    “卡耐基的课程让我学到如何不冒犯别人而改变别人的心意。”公园俱乐部主席艾杰瑞·甫尔太太说。

    我们采取主动的行为,使我们的市镇再生,这大部分原因是受到两百多位卡耐基毕业学员的鼓舞,约翰·魏士特市长说,“他们鼓动兴趣,争取支援,以便展开市政改进工作和扩张工业,使得全市受益匪浅。我们很高兴卡耐基到白杨崖来开班。”

    这里,我们用得上哈瑞·爱默生·傅狄克博士所讲的那个森林巨人的寓言了:

    “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竖着一棵大树的残躯,它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被闪电击中过十四次,无数次的狂风暴雨袭击过它,它都巍然不动。最后,一小队甲虫却使它倒在了地上。这个森林巨人,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使它屈服,可是,却在一个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死的小甲虫的持续不断地攻击下,终于倒了下来。”

    我们不也象那身经百战的大树吗?我们可能也经历过生活中的暴雨闪电,都挺过来了,可是,为什么要让那忧虑的小甲虫折磨得难以自拔呢?

    几年以前,卡而基去怀俄明州的提顿国家公园,参观洛克菲勒在公园里造的一栋房子。和他同去的是怀俄明州公路局局长查尔斯·西费德,那里的蚊子多得吓人。然而,它们却奈何查尔斯·西费德不得。原来西费德折下一段白杨树枝,做了一根小笛子。他不是在赶蚊子,而是在逍遥自在地吹笛子。卡耐基把这支白杨树枝做的小笛子收藏至今,作为一个纪念品,纪念一个知道如何保持自信的人。
第五章 卡耐基驾驭竞争与合作 四 让热忱充满内心
    根据卡耐基的说法,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忱。他在全美国发表的演讲,在广播中,在与教师的开会中,都一再提到这一点。他也常常把他所说的话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他的成功也可以说归功于他热忱的力量。听过卡耐基演说的人都常常说他不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他也不会“演说专家”用的词藻。不过,他所发射出来的热忱从一开始就会抓住听众,而且会使听众从头到尾一直全神贯注地聆听他的演说。

    卡耐基也把这种热忱贯注在他的教学里。他看到听课的人有了进步,就非常兴奋,以至常常在下课之后还不想回家,而和他的同事根据当地的标准,来检讨学员的进步情形,直到深夜。

    热忱是出自内心的兴奋,散布充满到整个的为人。英文中的“热忱”这个字是由两个希腊字根组成的,一个是“内”,一个是“神”。事实上一个热诚的人,等于是有神在他的内心里。热忱也就是内心里的光辉——一种炽热的、精神的特质深存于一个人的内心。

    个人、团体、体育团队、公司和整个社区能培养出热忱,其报偿必然是积极的行动、成功和快乐幸福。这可以从体育比赛中看出来。卡耐基常引述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前总经理佛瑞德瑞克·魏廉生的话:“我愈老愈相信热忱是成功的秘诀。

    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技术、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很大,但是如果两个方面都差不多,具有热忱的人将更能得偿所愿。一个人能力不足,但是具有热忱,通常必会胜过能力很强,但是欠缺热忱的人。”卡耐基觉得,魏廉生的话清楚地反映出他自己的观念,因此就写了一本小册子,谈论热忱的重要性,并把这本小册子发给卡耐基各班的每一个学员。

    热忱不能只是表面工夫,必须发自一个人的内心,若假装也不可能持续多久。产生持久的方法之一是订出一个目标,努力工作去达到这个目标,而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订出另一目标,再努力去达成……这样做可以提供兴奋和挑战,如此就可以帮助一个人维持热忱于不坠。

    詹姆士·伦第威在一九六0年代早期,参加卡耐基在明尼亚波利斯开的课,那时候他在为约翰韩考克保险公司推销人寿保险。他极为热心于卡耐基课程,以至于他被公司调到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之后,就去找那里的卡耐基课程的经理雷德·史托瑞,志愿担任小组长(由毕业学员担任,做协助教师的工作),最后自己也获得了担任教师的资格。

    一年不到,伦第威就升任了人事经理,并且在圣路易建立了业绩最优的推销员群。他已经有资格买卡迪拉克车了,但是他还不满意,他去找他的上司,说是他如果做现在的工作,做久了就不会快乐。“我要做你的工作或者和你差不多的工作,否则在今年年底之前我就会辞职不干了。”他做人事经理做得太好了,公司不愿意失去他。在第二年初,他被派到奥克拉荷马州杜沙市担任分公司经理。以前公司在杜沙没有分公司,没有推销人员,没有顾客,但是不出一年伦第威雇用了四十二名推销员,并且打破了公司的推销纪录。

    然后公司把他调到波士顿总公司,担任发展训练经理,负责在全美国各地设立分公司。过了一年,公司派他回到圣路易市,担任地区副总经理,而这时候,他才三十刚出头。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为卡耐基班上课。不到三十五岁,伦第威的职务又调动了——调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不论男女,只有象伦第威这种对工作抱有高度热忱和兴趣的人,才会选为卡耐基课程的教师。他们在推销或管理推销员方面获得成功,然后再花时间和精神来接受必要的严格训练,以担任卡耐基课程的任课教师。

    热忱可以鞭策一个人从浑噩中奋起做事。纽约州柴第凯的凯布陆那医生,讲到他以前想寻求支持,在他那个郡里面成立美国防癌协会分会,但却遭到挫折的情形。他说:“我提出每一办法,每一建议,别人都会说‘我们以前做过,但是没有结果。’或者是‘没有人会有兴趣’。我大为光火,心里难过。第二天早晨,我猛打电话。大概一星期以前,我和我医院里的同事谈及此事,我不再象以前那样只是坐在办公桌前面,我站起来了,热忱地说出我的理由、主张。我并没有到处乱跳乱蹦、乱叫乱喊,我只是表现出我的诚恳、热情、渴望和愿意追求一个目标。这种感觉是不容易描述出来的,但是可以从我的听众的密切注意和面部表情看得出来。结果是大家都积极活动,支持在我们那里成立这么重要的一个组织。”

    班上也有持怀疑态度的学员,想知道如何对他们必须做而又令人不快的杂务,或者他们不懂也不在乎的事,也能产生出热忱。

    征服畏惧的不二法门,是先去做他们最不感兴趣的事。因此培养热忱首先也要去处理他们最不感兴趣的事。而在努力工作后,他们会发现这些事,并不如他们以前所想的那样无趣或困难。

    “你怎么能够使学员的热忱增加五倍?”卡耐基的教师常常问他。在给他的同事茂瑞·莫休的一份备忘录中,卡耐基这样写着:

    “第一,强迫自己采取热忱的行动,你就会逐渐变得热忱。

    “第二,深入发掘你的题目,研究它、学习它,和它生活在一起,尽量搜集有关它的资料。这样做下去就会不知不觉地使你变得更为热忱。例如,我以前对于崇拜林肯并不热忱,直到我写了一本有关林肯的书以后才改变,现在我非常热忱地崇拜他。华盛顿可能是和林肯一样伟大的人物,但是我对他并不如我对林肯那样崇拜,因为有关华盛顿的事我知道得并不太多。对于任何事情,只有在深入了解以后,你才会产生出热情。

    “我有两个邻居。一个是名公鉴人,如果请他谈公鉴方面的事,他可以说上一整天;另一个是有名的雕刻家,对于雕刻他可以立刻表现出热忱,但是对于公鉴方面的事,他就不可能表现出热忱了。

    “另一例子,我太太桃乐丝并不崇拜林肯,因为她对林肯知道得不多,但她几乎可以说是莎士比亚的权威专家,因此要谈到莎士比亚,她就会兴奋得不得了。莎士比亚的事我知道得很少,林肯的事我知道的很多,我崇拜莎士比亚的热忱,不及我崇拜林肯的热忱的三分之二。

    “热忱是什么?热忱就是将内心的感觉表现到外面来,让我们把重点放在促使人们谈论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说话的人就会象呼吸一样地,不自觉地表现出生机。我们教课要尽量从人们的内心着手。”

    卡耐基也警告不可以把热忱和大声讲话或呼叫混在一起。他继续写道:“我说热忱,是指一种热情的精神特质,是深入人的内心里……我喜欢称之为‘抑制的兴奋’。如果你内心里充满要帮助别人的热望,你就会兴奋。你的兴奋从你的眼睛、你的面孔、你的灵魂以及你整个为人方面幅射出来。你的精神振奋,而你的振奋也会鼓舞别人。”

    身体健康是产生热忱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行动充满了活力,他的精神和情感也会充满了活力。很多推销员、教师、商界高级人物、专业人士以及其他很多人,每天一早起来就做些体能活动,象柔软操、慢跑或骑自行车等等,这不但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而且可以提高他们一天活动的精力和热忱。

    提高热忱的另一方法是,在做一件工作前,先给自己来过一段精神讲话,或说些鼓舞的话。当然,精神讲话常由教练用来鼓舞球队,业务经理用来鼓励推销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用来鼓励一个团体。虽然自己对自己来一段精神讲话并不普遍,但是却极为有效,其效果就象教练对球员讲话一样。卡耐基课鼓励学员自己给自己来一段精神讲话。推销员去见一个人之前给自己来一段精神讲话,推销的时候就会讲得更好,也会更为成功。一个学员说他在向未婚妻求婚之前,就曾经给自己来一段精神讲话。

    纽约的一个毕业学员说她是如何地以热忱赢得工作,她从秘书学校毕业出来,想找一份医药秘书的工作,由于她缺少这方面的工作经验,面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就开始运用在卡耐基课程学到的热忱原则。在她去面试的途中,她给自己来段精神讲话,“我要得到这个工作,”她说,“我懂得这个工作。我是一个勤快而自律的人,我能够做好这个工作。

    医生将会视我为不可缺少的人。”在到办公室的途中,她一再对自己重复这些话。她充满信心地走进办公室,并且热忱地回答问题,医生也就雇用了她。几个月以后医生告诉她,当他看到她的申请表上列着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他决定不用她,只是给她一次礼貌的谈话而已,但是她的热忱使他觉得应该试用她看看。她把热忱带进了工作,而成为很好的一医药秘书。

    南非卡耐基课程的一位学员阿尔夫·麦克衣凡运用了热忱原则,和一个暴烈难缠的顾客建立了生意往来。他代表一家出租起重机给承包商的公司。那位被他称之为“史密士先生”的总是非常粗鲁无礼,经常大发脾气,见了两次面,“史密士”都拒绝听他的解说。但是麦克衣凡还是要再见史密士一次。麦克衣凡说出了经过:“他又在发脾气,站在桌子前面向另一个推销员大声吼叫。史密士先生脸红得象蕃茄一样,而那个可怜的推销员正浑身抖个不停。我不愿意让这种景象吓倒我,我决心表现出我的热忱。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他粗声粗气的说:‘怎么又是你。你要什么?’在他继续说下去之前,我先展开微笑,以平静的声音和最热忱的态度对他说:‘我要将所有你要的起重机租给你。’他站在办公桌后面十五秒钟没有说话。他以很不解的眼光看着我,然后说:‘你坐在这里等我。’他在一个半小时以后回来,招呼我说:‘你还在这里。’我告诉他我有非常好的计划提供给他,因此我必须要向他介绍了这个计划之后才会离开。结果我们订了一年的合约,而且以后还可以做更多的生意。”

    卡耐基毕业学员对卡耐基课程也散发出无限的热忱,他们常常建议自己的朋友或要求手下的职员来参加,并且为他们的配偶、子女和其他亲戚报名。有些社区里,卡耐基的毕业学员还定期集会,交换意见,以求继续获得更大的进步,并且互相报告卡耐基训练对他们的生活继续起什么样的作用。

    很多学员由于在卡耐基课程中学到了如何散发热忱,他们的生活和事业都获得了很大的改变。加州洛萨斯的苏马丝夏说,他班上有个女士有非常严重的问题,她完全不与人来往,在卡耐基班上头几堂课里,她的谈话也非常生涩无趣,她结婚十九年,最近才离婚。后来,她在卡耐基的训练中,愈来愈能发挥出热忱。她终于又结婚了。做任何事,从布置家庭到介绍新游戏给她的客人,都表现出无限的热忱,大家和她交往都觉得非常快乐。

    卡耐基觉得他属下的教师们有一项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员们培养热忱,方法就是协助他们从他们的内心产生、发挥出热忱。指导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班上学员所表现出来的奇迹。看到别人成功,是刺激发挥出热忱的最佳办法。一个人看到班上同学从羞怯沉默变为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自己也就自然地变成热忱的人。

    如果教师不够热忱,很可能学员也不会变得热忱。卡耐基要求教师抖擞精神,整堂课都表现出热忱。学生也常常说,教授卡耐基课程的男女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热忱,使得课堂里充满了愉悦兴奋的气氛。

    卡耐基的办公桌上摆了一块牌子,他家的镜子上也吊了同样一块牌子,巧的是麦克阿瑟将军在南太平洋指挥盟军的时候,办公室墙上也挂着一块牌子,上面都写着同样的座右铭:

    你有信仰就年轻,

    疑惑就年老;

    有自信就年轻,

    畏惧就年老;

    有希望就年轻,

    绝望就年老;

    岁月使你皮肤起皱,

    但是失去了热忱,

    就损伤了灵魂。

    这是对热忱最好的赞词。培养发挥热忱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对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加上了火花和趣味。

    一个热诚的人,不论是在挖土,或者经营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热诚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大的训练,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达成目标。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诚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指标。

    因为,对工作热诚,是一切希望成功的人——象创造杰作的艺术家、卖肥皂的人、图书馆的管理员,以及追求家庭幸福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对工作热诚的人,具有无限的力量。威廉·费尔波,是耶鲁最著名而且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在他那本富有启示性的“工作的兴奋”一书中,如此写着:“对我来说,教书凌驾于一切技术或职业之上。如果有热诚这回事,这就是热诚了。我的爱好教书,正如画家的爱好绘画,歌手的爱好歌唱,诗人的爱好写诗。每天起床之前,我就兴奋地想着有关学生的事……人在一生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抱着热诚的态度。”

    对于妻子而言,不仅要为家庭生活操劳,还必须帮助丈夫培养对工作热忱的习惯。如何培养呢?你必须先使你丈夫认清自己的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观念。

    你不妨告诉你的丈夫,任何一项事业的老板,都知道雇佣热诚者的重要,也知道这种人难以物色。亨利·福特说过:

    “我喜欢具有热诚的人。他热诚,就会使顾客热诚起来,于是生意就做成了。”

    “十分钱连锁商店”的创办人查尔斯·华尔渥滋也说过:

    “只有对工作毫无热诚的人才会到处碰壁。”查尔斯·史考伯则说:“对任何事都热诚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当然,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譬如一个对音乐毫无才气的人,不论如何热忱和努力,都不可能变成一位音乐界的名家。但凡是具有必需的才气,有着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具有极大热诚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有所收获,不论物质上或精神上都是一样。

    即使需要高度技术的专业工作,也需要这种热诚。爱德华·亚皮尔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协助发明了雷达和无线电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时代杂志引用过他一句具有启发性的话:“我认为,一个人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热忱的态度远比专门知识来得重要。”

    这句话如果出自普通人之口,可能会被认为是外行话,但出自亚皮尔顿这种权威性的人物,意义就很深长了。如果在科学的研究上热忱都这么重要,那么对普通的职员来说,岂不是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吗?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引用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法兰克·派特的一些话加以说明。

    以下是派特在他的著作中所列出的一些经验之谈:

    “当时是一九○七年,我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我被开除了。我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我走路。他对我说:‘你这样慢吞吞的,好象是在球场混了20年。法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本来我的月薪是一百七十五美元,离开之后,我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廿五美元。薪水这么少,我做事当然没有热诚,但我决心努力试一试。待了大约十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我介绍到新凡去。在新凡的第一天,我的一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变。

    “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我过去的情形,我就决心变成新英格兰最具热诚的球员。为了实现这点,当然必须采取行动才行。

    “我一上场,就好象全身带电。我强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记得有一次,我以强烈的气势冲入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我就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华氏一百度,我在球场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

    “这种热诚所带来的结果,真令人吃惊,产生了下面的三个作用:

    “1、我心中所有的恐惧都消失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技能。

    “2、由于我的热诚,其他的队员跟着热诚起来。

    “3、我没有中暑;我在比赛中和比赛后,感到从没有如此健康过。

    “第二天早晨,我读报的时候,兴奋得无以复加。报上说:

    ‘那位新加进来的派特,无异是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由于我热诚的态度,我的月薪由廿五美元提高为一百八十五美元,多了七倍。

    “在往后的两年里,我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三十倍之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一股热诚,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派特的手臂受了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员,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热诚起来,就象当年打棒球那样。

    目前,他是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三十年了。

    我见到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着热诚的态度,使他们的收入成倍数地增加起来。我也见到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诚而走投无路。我深信惟有热诚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热诚对任何人都能产生这么惊人的效果,对你我也应该有同样的功效。

    所以,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热诚的态度,是做任何事必需的条件。我们都应该深信此点。任何人,只要具备这个条件,都能获得成功,他的事业,必会飞黄腾达。

    对工作具有热诚的人,都是愉快地工作着。

    如果一位妻子希望自己的丈夫出人头地,从今天开始,就应该使他建立对工作认真的观念,也就是认清热诚态度的重要。

    了解一件工作或是产品,可以增加热心。名记者塔贝尔说过,她有一次花了好几个星期,去为一篇五百多字的文章搜集资料——虽然事实上她只用了资料的一部分。她解释着说,那些没有使用的资料,将会增加她所保存的实力。由于她所知道的东西比写这篇文章所需要的更多,所以她能够写得更轻松、更有信心以及更具权威。

    班杰明·富兰克林小时候就懂得如何运用这个技巧。那时候他在一家臭味冲天的肥皂工厂里打杂,由于他竭尽所能地学会了整个制造程序,所以对于自己为成品所做的微薄贡献,也感到相当的得意。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半醒半睡地生活着。为什么你不在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爱我的工作,我将要把我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我很高兴这样活着——我今天将要百分之一百地活着。”

    为别人服务会产生热忱——许多有能力的人选择低薪的社会服务和传教工作,而不去从事比较自我的职业以赚取更多的钱,就是例证。

    打游击战术也许暂时会成功,但是最后都会失败的。最好是让大家都伸出援助的双手,而不是把他们的脚伸出来绊倒我们。

    “我最需要的,”爱默生说:“是有个人来使我做我能做的事。”

    “开放我的心怀。”

    换一句话说,就是鼓励。

    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丈夫的工作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培养朋友和活力,以刺激丈夫更有创造力的思考和生活。

    如果你希望丈夫散发出热心,就让他生活在对生命机警有活力而且清醒的朋友的影响之中。每一个团体都有这种人,他可能就在自己身边。

    要把找出这种人当做你的职责,并且帮助你的丈夫和他们交往。然后注意这种接触,在他身上引起了多少火花,而引发出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