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昊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并且稍有沉重地取名为“房地产神曲”,将繁荣昌盛的房地产,偏偏要混合一点但丁“地狱、炼狱、天堂”的味道?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下,房地产向来都是赚钱的行业,GDP的支柱行业,数钱数到手软的行业,是鲜花和掌声响起的行业,仅从这一点说,这个名字多少都有点显得不合时宜。
话还得从去年说起,一个偶然的机会,实效顾问认识了一个房地产大佬,一个专业的房地产顾问人和一家非常有影响力的房地产总裁聚在一起,偏偏没有谈房地产,而是谈到了“债”,他说:“钱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这句话了无新意,但是他补上了一句:“可是我欠下的商债、情债、良心债,怎么还也还不完。”一时间,空气变得沉重,一如他那段时间的心情,一个40多岁、媒体下无限风光并始终保持着绅士感的公众人物,经常在夜里,独自流泪。
实效给了他一个建议:“经常坐坐投币的公共汽车,和巷口卖菜的大妈聊聊天,早餐在街边的米粉店去吃。”他采纳了这个建议,一段时间后再相遇,他说:“感觉很踏实。”平静的语气显示,他找到了一个东西,那就是——真实。
天上掉馅饼、免费的午餐、无事献殷勤,这些统统属于不真实的人生感受。可是,房地产业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馅饼不仅掉了,而且掉了很多年,掉的不仅是馅饼,还有钞票、汽车、美女以及社会地位。以至于房地产不光要赚钱,还要以“奥林匹克的精神”赚钱,故而忘形不知所以,不晓得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的。开心地对消费者玩弄“真做假时假亦真”游戏,不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也陷入了“假为真时真亦假”的迷局,终于分不清真假,搞不懂黑白。其实这都是钱多惹的祸,要知道,馅饼吃多了,也会被噎伤。
正好应了电影《无间道》中那句经典的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物极必反,两极相通,只有平衡和谐才是百年之道。当房地产业数钱数到手软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很多其他行业的老板,赚钱赚得有多么辛苦,一个全国连锁公司的年度营业额,可能还没有一个楼盘的销售额高,再暴发的行业,可能都没有房地产业的利润率高。
极度的快乐过后,就是极度的空虚。“8·31大限”和121系列文件显然不是为了走走形式,反而形成了政策一波接一波、后浪推前浪的“8·31”后时代,并且以贴着肉的疼痛感,召唤着梦中人醒来。
的确,是到了该思考房地产业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了,是到了寻找真实感觉的时候了,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有了这本书,也有了书中的这个观点——“生活平台论”。
——评《房地产神曲》一书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特定时期,任何行业上演的故事往往都是神魔同在的。同一件事物中的同一个人,昨日是神,今日是妖,明日是鬼的事例层出不穷;同样,同一个人在同一件事物中昨日是鬼,今日是妖,明日成神的典例也在演绎不绝。这种状况,在中国的房地产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小到市井小民,购房置业投资者;大到产业开发商,政策法规制定者,无一不对中国房地产业这种从地狱到天堂或从天堂到地狱的演化过程深有感触,正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诸多演化过程的目击者,参与者,或是亲历者。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是从读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房地产神曲》后得出的。无论是商业行为还是游戏行为,其实都应该有一套完善的规则来规范其行为过程。而中国的房地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诸多种原因,一直处在边实践、边寻找和边完善规则的摸索模式下进行的。在这种背景下,运作模式的盲目性和探索性,产生神或妖的现实也就在所难免了。
令人不解的是,经过了N多次妖神或神妖翻云覆雨的颠覆和洗牌后,今天的房地产业为何依然没能找到一套可行的游戏规则?那些或妖或神的诸路人马在这么长的游戏中都做了些什么?他们这些时代产物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又是什么?他们在颠覆和洗牌中都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历程?《房地产神曲》一书恰倒好处地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洞悉这些秘密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直观、明了而清晰地从这里看到房地产业中不同层次的众生相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这些众生相里,我们不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购房置业者的不同遭遇和他们所处的被动地位以及他们的无助和企盼,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开发商的不同境遇和他们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者以一种中庸客观的态度将购房者和开发商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对这两个房地产业中最重要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这种剖析,不但对过去的房地产业中的政策法规,运营模式,开发购置,成败功过进行了全面的点评,而且对房地产业的最新规则,开发趋势,前景形势等做了极有价值的评估和预测。
该书以独特而多元的视角,将中国的房地产业恰如其分地比喻为但丁《神曲》中的炼狱过程。可能是由于作者来自房地产业的前沿一线,因此深谙个中的诸多复杂背景和近乎残酷的博弈过程,从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通透的分析力对寻求该产业游戏规则过程中的诸多弊端和把该产业误导入妖魔化的危险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读后该书令人同感顿生:任何一个行业和游戏在寻找规则的炼狱过程中,都将有两个结果在等待开盘,要么是步入神化的天堂,要么就是步入妖魔化的地狱。因此我想:无论是演绎者演化成神还是魔,我们依然离不开他们,因为这个维系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行为是必须要有人做的,住房的权力应该是与生命同在的。无论神或魔将我们引领向天堂抑或是地狱,我们都必须走下去。但了解该产业走向哪个方向的概率更大一些,那就得我们自己去探求甚至亲自参与重构目建了。通读由业内人士策划和撰写的剖析中国房地产业的炼狱之作《房地产神曲》,不失为一个近距离解析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走势的最佳捷径,它的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仔细阅读和不断品味。
——评《房地产神曲》
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琼楼玉宇、庄园别墅……曾经有多少描写人类美好居住家园的语汇,如今已经被“超级X盘”、“顶级Y苑”、“无敌Z园”等虚伪而冷冰冰的词语所取代。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房子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要高于我们每个“男女”的“饮食”基本需求。而如今,中国房地产业真的已成为“全民的公敌”,陷入了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每个人在密切关注这一行业危机的同时,都不禁要提出疑问:中国房地产业为何会出现如此的窘境?怎样才能破解其中的“达芬奇密码”?房地产业的希望和出路究竟何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宝利嘉文库联手推出的《房地产神曲》一书,将目光聚集在房地产业这个滚烫的山芋头上,以一种客观的视角和令人信服的观点回答了我们对房地产业的种种疑问。
首先,作者提出了一个形象的“金蛋”比喻:鸡蛋本身是很普通的,但一旦被人们顶礼膜拜,它就会身价暴涨,被魔化成所谓的“金蛋”。同理,房子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东西,但在房地产商的大肆炒作和某些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许多普通的住宅真的摇身一变,成为了以复加的“金屋”。然而,这群粉墨登场的“金屋”,并不具有与其名称相符的价值。所以房地产业一直是纠纷不断、怨声载道。
正如作者引用的一句话:“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于是今天,房地产业终于走到了属于自己的“冬天”。像书中指出的那样,问题显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于房地产商利欲熏心、聚敛不义之财,当属祸魁之首,大多数媒体丧失了职业底线的操守,两眼向“钱”看,坚持书中所说的“四个基本原则”,称为帮凶应该不算为过,而对那些争先恐后的炒房投机者而言,恐怕只好用“哀怒交加”来形容了。这三方面原因是大多数人显而易见的。而其中的政府角色就比较尴尬一些,一方面为了GDP的增长,政府不得不扶持房地产以刺激经济,另一方面,当房地产忘形不知所以时,政府又不得不出面干涉。于是,一系列的措施、政策、法规相继出台,降临所谓的“房产新政”。这一点恐怕算是“房地产神曲”能够奏响的真正原因吧。
俗话说“打蛇攻七寸、擒贼先擒王”,作者拨开以上的诸多表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真正导致目前房地产“冬天”的根源——那就是资本作祟。作者形象地将“经济”和“资本”比作一对亲兄弟,用通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房地产业正是由于“资本”的附体,才变成如今“嗜血的魔鬼”。唯有除掉“资本”的魔性,才能使整个行业回归理性。当然,在书中这样精彩绝妙的比喻,比比皆是。另一点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列举出“妖魔化房地产的七宗罪”后,并没有戛然而止,留下希区柯克式的结局让读者茫然,反而直面问题,笔锋一转给大家呈现出“天堂的景色”,紧接着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建设性的理念——房地产未来的平台论。
平台论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给人们的一个信息:所有的一切都要回到最初的本源,也即是择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房地产业提供的商品到底是什么?房地产商品好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这的确是两个看似简单,但几乎是行业内所有人都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其实,不管是在“炼狱”、“地狱”还是“天堂”,我们每个人只要坚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不断地思索、探究,所有的困难终将会迎刃而解。正所谓,“房”亦有道——每个人不论靠什么方式赚钱,其实都是合情合理的,房地产商也不例外。但是,赚钱也是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那就是人人都能各取所需。真理其实都是简单的,只不过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越让人琢磨不透。如果背离了某些基本的原则或者心甘情愿地让“资本”这一魔鬼所控制,结果也许是只能害人害己,走上单边主义的穷途末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无疑是对每一个房地产从业者的当头棒喝。
作者对房地产业的人文关怀及他们提出平台规划的可行性蓝图,使我们每个人都依稀地感觉到房地产业“春天”脚步已经慢慢地近了。但真正的“春天”,需要所有“剧中人”的努力——驱除“冬日”的寒气,方能迎来春暖花开。因此,作者在最后提出了人们共同的心声:只有整个行业“健康”,我们才可以玩得更久!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我们希望这首“房地产神曲”,能够曲终人不散,大家共同回归到理性的现实之中。
——《房地产神曲》的新政态度
无疑,这本书作者行文足够辛辣,虽然出版物比起我在网上见到的原文,已经删除了许多词语,但是从句子留下的语感来看,还是可以用尖酸刻薄来形容。单就书名,就是在诅咒某些人会下地狱,虽然他也表明了一些人会上天堂。
这种对房地产的态度,能够代表当下大多数声音。开发商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批判,群众的力量聚集于私下口碑、BBS,直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洞穿了媒体的利益矜持,让购房者宣泄式的“罪恶”、“暴利”、“无良”等词语,大大的影响到了财主们的心情。
网络GOOGLE一下“创意快枪手”,发现此君就是场话语诅咒的积极份子,甚至还是早期发起人物。此君批判式文字,早在2004年中下旬,也就是和谢国忠泡沫同期的时候,充斥于网络,最早一篇与本书同名的文章,被多家大型论坛广泛转发,这篇文章,预言式的提出了“冬天”这个词语。而当时正是房地产赚钱的快感处于最高潮的状态,中华大地一片呻吟与满足声。所以谁也没有注意到,互联网上这个“创意快枪手”,发表出了“房地产冬天”的观点。之后作者更为辛辣的批判文章,如《房地产的色狼心态》、《鬼魂附体房地产》等,批判更是入骨三分,许多观点,成为后来理性唱空者的“主基调”,甚至连后来的易宪容“房地产威胁中国”,其立论角度,也未能超越这个“创意快枪手”。
随着新政的出现,空头派越来越多,以至于开发商们仅是上网看看,都需要极大的勇气,群众的情绪,已经到了操人祖宗八代才能解恨的地步。做为“空头派”鼻祖,此君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放弃“冬天”立场,转而以一些建设性文章,诸如《房地产新政的生死隐喻》、《给冬天里的开发商九条建议》。发表了令人大跌眼镜的观点,也就是本文的标题——“瑞雪兆丰年”。让那些最开始对“色狼”、“无良”、“一锤子”词语敏感,现在正在冰雪中哆嗦不已的人,似乎还有一丝雪莱般的激情可以渴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的房地产立场变化之快,让读者们很容易患上消化不良。让“空头”与“多头”们都会摸不到方向,是什么导致这种立场的变化,后来我有幸在浩瀚如海的网络信息中,搜到这样一段话:“当所有人都沉浸于数钱的快乐时,我提醒他们冬天来了,当冬天来了时,我就要去发现冬天里的机会,走到变化之前”。
的确,天气都是变化的,没有恒久的春天与冬天,不同天气有不同的活法,也有不同的收获种类,重要是我们一直都在劳动。这让我对这位70年代出生的房地产人士肃然起敬,虽然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文字,没有见过这位隐于成都的同龄人。但很明显,他的境界已经高于易宪容等人,他早在易之前推行“冬天论”,并且叙述更为贴近行业,又在他们苦苦咬着冬天不放,觉得北京、上海房价应该30%-50%的跌,誓将房地产业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时候。只有创意快枪手,放下“冬天”二字,更为理性的探索这个行业之未来,追求多赢的局面。
房地产业暴跌与暴涨都没有好处,消费者与开发商要学会相互理解和尊重,否则开发商们亏本关门,但我们将失去房子,国家也丧失一个优等行业,这才是真正的理性态度。
以这个角度来看,《房地产神曲》前半部分的“炼狱、地狱”这些词语虽然扎眼,让人不快,乃至出版前审稿次数超过5次(后记交代),但也给出了“天堂”的希望。而后半部分“平台论”,对行业未来模式的探索,甚至是换了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房地产需求关系,就是积极向上之路。
如此看来,作者既不是“唱空派”,也不是“唱多派”,而是“建设派”。既然建设,肯定有批有立,既然真面对待冬天将来这一必然事实,也要看到行业规则变化对所有人的机会。
这样的声音,正是目前行业最稀缺也是最需要的。
当今的房地产,其实早就和购房者的需求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了,而房子对于开发商来讲,也早就不属于经济意义的商品范畴。房地产市场,类似期货市场。
此话怎讲?还是让笔者慢慢道来。譬如说,鸡蛋是给人吃的,这个时候,鸡蛋属于商品的范畴,鸡蛋的生产者会往绿色生产、转基因等种种角度努力,千方百计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以获得市场青睐。但是,某一天,一股神秘的力量出现,我们假定力量来自于如来佛,他给一些人托梦,说吃鸡蛋可以让你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鸡蛋就成为所有想升天之人追逐的目标,他们明明不爱吃鸡蛋,但此时不仅强迫自己多吃,而且还要囤积起来。当仓库里的鸡蛋囤积如山,热钱就看到了机会,便开始来做鸡蛋倒手的生意。从此以后,以吃鸡蛋为健康愿望的人就开始倒霉了,因为此时的鸡蛋比金蛋还要贵,他们吃不起了。
既然鸡蛋贵过金蛋,俺们不吃它也不会死人。可是房子就不同了,它至少是中国人安家立业的一个决定性符号,任何一个中国人,即便结了婚,只要没有房子,还会认为这个家是不完美的。几近疯狂的人们可以为一套房子倾其一生。
只要开发商把房子修得还像个房子,就不愁卖不出去。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再加上近十多年来曾经干瘪的钱袋开始有些膨胀,爆发出无比强劲的购买力。事实上,那些上个世纪修得像鸽子笼的房子,它们全部都被卖出去了;那些修在闹市区噪音严重超标的房子,它们全部卖出去了;那些“黑厨黑卫”的房子,它们全部卖出去了;那些修在农村,车程超过半小时以上的房子,打着郊区化运动的旗帜后,也全部卖出去了;那些烂尾的商业楼盘,砌几道墙,改造成住宅后,居然也全部都卖掉了。
消费者不但心甘情愿地买走了所有缺胳膊少腿的房子,而且他们还得凌晨半夜起来排队去买,拉关系走后门塞红包去买,不惜倾其一生的辛劳和幸福去买。
笔者曾亲见某策划人对某开发商面授机宜:先做势,做到狗屎都香的程度,保准全部卖掉。其实,在消费者像痴迷吃鸡蛋能升天一样痴迷房子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去将什么狗屎做香,即便是真的狗屎,照样全部卖掉。
随着福利分房政策的取消,使得住房需求从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逐渐扩大到了城市的每个家庭,而方兴未艾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房地产的需求和中国任何一个家庭都可能产生关系。如此膨胀的居住需求,以及人人都抹不掉的“有房才有家”的传统观念,使得整个行业变得疯狂,楼市如干柴遇到烈火,迅速蔓延开来。
让楼市之火愈烧愈旺的,当然还有开发商不失时机泼出的一桶油。这桶油,就是开发商惯用的“政治手段”,表现为商品垄断和信息垄断。
商品垄断——本来只可能出现在大企业一支独秀的垄断时期,譬如所有的电脑都要用微软的WINDOWS系统。中国房地产企业数量极多,虽无垄断之名,但已有垄断之实。原因是,无论开发商有多少,但在购房者面前都表现出极其统一的行为,仿佛是同一家公司:价格是一涨都涨,这个楼盘涨了那个楼盘涨,这个城市涨了,那个城市跟着涨,房价由此不断攀升。房地产的涨价行为,似乎有个虚拟的总公司在发提价通知一样。一般来说,市场占有率超过50%就会被认定为“垄断”,但“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其市场占有率却是100%。在房地产商的“狼子整合团队”面前,一盘散沙的购房者就像数量巨大的羊群,任君宰割。垄断之害十分明显,就是商家想怎么涨价,消费者都必须照单掏腰包。过去为了避免电信行业的垄断,国家曾经把邮电部门拆分为四家,又培育联通、网通,就连在自由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微软同样也遭到了“垄断”和“反托拉斯”的置疑和起诉。而咱们的“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却可以一路绿灯,大行其道。
抱成团队的开发商另外一个利器是信息垄断,表现之一就是销售控制。同样做销售,其他行业的人对此词可能闻所未闻,销售旺盛正好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控制?而这在房地产业,却是一种重要的武器,明明还有200套房子,却告诉你只剩下20套了,一方面虚假证明它的楼盘繁荣,另一方面,购房者就得嘀咕了,再不买,连这20套也没有了,于是急忙下单。殊不知,这个售楼部每天、每时、每刻都只剩下20套房子。
真正火上浇油的,不是某家开发商使用销售控制的手段,而是“中国房地产总公司”都使用着这个手段。譬如说,某个城市有5000个购房者,5000套房子,明明是供求两旺,但是“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的销售控制手段一用上以后,就变成5000人去抢200套房子,僧多粥少,自然是价高者得,每开200套房子出来,都是一次激烈的竞价。最后,5000个购房者花了比原来更多的钱,买走了这5000套房子。
开发商的其他信息垄断,通常是由某些媒体配合完成的。在一切向钱看的大前提下,媒体对房地产有“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给了钱不报”。指那些在开发中不规范、不合格甚至不合法的行为,被媒体抓住了,给了钱,购买广告版面,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二是“不给钱不报”。只要你不给钱,任凭多么伟大而诚实的房地产行为,对房地产业产生天翻地覆的行为,都别想进入大众的新闻视线。
三是“给了钱随便报”。当然是不违背大的宣传原则,譬如你看到的楼盘采访报道,说对这个楼盘如何喜爱的人,其实都是托,什么火爆开盘,万人攒动,什么今天居住的极至是大别墅,明天是小户型,后天是花园洋房,什么昨天到离城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安家最好,今天就变成了回到城市中心,如此等等,媒体悖论无处不在,低劣程度如同三岁孩童,看不到两句实在话。
四是“不给钱一定报”。这和第一条比较类似,都是要开发商给钱,第一条是被动帮助开发商解决麻烦,而这一条是主动以某种理由,向开发商索取。所以,每到“3·15”这一天,开发商们都比较紧张,销售旺季还没有来,但这段时间房地产关于公平诚信的广告都特别多。
媒体的这“四个基本原则”,也有遇到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时候。2004年杭州的某次人居环境展示会,第一、第三条原则就撞了车,首先是某家媒体“给了钱随便报”,夸张地宣传了会场商家如何之多,人气如何之旺盛,供求如何两旺,而另外一家媒体则以“给了钱不报”的姿态,提出了置疑,说该展会如何破败,人气之萧条,参会的楼盘商之沮丧,大有末日来临之势。有幸看到这罕见媒体悖论的杭州观众,大概只能以“醒世录”的心态来阅读了。
当媒体以“四个基本原则”作为行为准则以后,就堂而皇之地加入到了房地产行业食肉动物的队伍之中。开发商也以这“四个基本原则”和媒体达成默契,顺理成章地将媒体当作自家养的“DM单”来对待。肉食队伍里增添了这样一员猛将之后,开发商也开始超越其他商人单一追求赚钱的低境界,进而追求赚钱的“奥林匹克精神”——“更快地赚钱,更高地赚钱,更强地赚钱”。能卖到2亿,绝对不考虑1.99亿的做法;能在5个月内赚到5000万,绝对不考虑5个月零一天的做法。只要能赚其他不管,绝对忘记人性和责任。异化了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成为开发商选择规划商、销售代理商、广告商、物业管理商的标准,以至于这些角色为了博开发商一笑,尽显外表功夫,实则内底里面色苍白,见不得阳光。长期下来,个个都成了玩“政治手腕”的专家,专业的外行。但往往物极必反,有开发商就栽倒在“更快”这件事情上,如四川某温泉酒店,房子尚未封顶,欲售许可证就拿到了,房子就开始买了,银行的按揭也办好了,其他的事情都不管了,最后终于把消费者弄毛了,责任者没有跑脱。
那段时间,外有旺盛的需求,内有一帮臣服听话的小弟,开发商的事业可谓一帆风顺,队伍不断壮大,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钞票美女入梦来”的感受。但好景不长,一个叫“资本”的家伙闻到了血腥味,不请自来。资本这个东西,忒不好说,它拥有让死人复活的魔力。没有资本,行业就没有活力,有如此才能超群的自愿者加入队伍,房产商当然夹道欢迎,脸都笑破了。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性又是魔鬼,为了利益,它可以把某个活生生的行业鲜血洗干,加速它的死亡,这是资本常干的事情,干完了最多重新找个活人另起炉灶。房地产在资本的眼里,就是皮光肉滑活生生的唐僧肉。“中国房地产总公司”其实不怎么缺钱,但一部分开发商不明白这个道理,资本这个东西是来吸血的,为了房地产的“奥林匹克精神”,他们摆下盛大的欢迎接风席宴,为资本献上了最洁白的哈达,在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主客融洽气氛中,请狼入室。
中国没有官方承认的房地产资本组织,这个“狼子资本”,其实就是社会上的热钱。典型代表之一就是其他行业的富有者,以庞大的资本为后盾,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典型代表之二就是诸如“温州炒房团”之类的组织,传说中他们是以单元或者以栋为单位买楼,以至于房地产商人将推介会开到了浙江去;典型代表之三就是本地的闲钱,他们炒号、炒楼,或者将买楼当作存款,从中投机牟利。
权衡利弊,先说没有他们会怎么样,可能就是卖得慢一点,价格低一点。但是拥有两大垄断优势的房产商,还不是歌照唱,舞照跳,马照跑,赚钱是肯定的,无非就是离“奥林匹克精神”远一点而已。
然后再说他们存在的坏处。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导致房价进一步拉高,需要正常吃鸡蛋的人更加吃不上鸡蛋,房地产界也遵循“二八定律”——20%的人买走了80%的房子。在杭州、上海早就出现了无房者继续无房,有房者却有两套以上房子的怪状了。这一点至少授给房地产泡沫论者以口实,他们说房地产有泡沫的重要论据是“房子的入住率低”,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资本热钱,在上海还制造出“有价无市”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光存在于二手房市场,还波及影响到新盘的销售。
单纯开发商玩弄“政治手腕”其实不算什么,房地产至少还可以保持着“生态平衡”,而资本热钱,则像是破坏整个房地产草原的毒草,如果没有他们,我敢打赌,房地产没有泡沫论,国家不会这么快就动手修理“中国房地产总公司”,房地产商人的好日子,将会多延续好几年。如果他们继续蔓延下去,“中国房地产总公司”迟早将会崩盘。所以,现在购房者怕他们,银行怕他们,国家也怕他们。反过来,总有一天该是炒房者自己害怕了。
所以,友情赠送给那些炒房者一首小情调的歌:
炒房了吧,
犯傻了吧,
一个人七八套房子怎么住呀,
挨刀了吧,
害怕了吧,
都是钱多烧头了的啦。
话说回来,都知道做个单纯的鸡蛋商人很辛苦,因为最赚钱的鸡蛋是可以“升天”的鸡蛋。但在房地产业,做个快乐的开发商很容易,因为买房者的钱像羊毛一样,剪了一茬又一茬。
赚钱不是罪过,但房地产开发比银行还赚钱,比国家收税还赚钱,赚到人人喊打的地步,就是它的不对了,所以,“中国房地产总公司”才会遇到今天“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迷境。总之,在“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迷惑中,我们要坚信“搏击长空会有时”,不过那个时候的开发商,肯定和今天的不一样——君子相时而动。另外,提醒开发商朋友们,奥运精神,只适合2008年的刘翔们。
“中国房地产总公司”逐渐感到日子不好过了,一向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双方利益关系融洽稳固的政府部门,突然面色一变,判若两人。每一项政策的出台,不但让“房地产总公司”感到了政府态度上的冷漠,其内容手段甚至接近于无情。
“中国房地产总公司”不明就里,他们大叫冤枉,一起抗争,并列举自己如何合法经营,如何按章纳税,如何对促进GDP的贡献等若干证据,幻想国家将那些冷酷无情的东西都收回去。持有这种想法的房地产公司不少,他们只看到“购房者VS开发商、开发商VS国家”的二元关系,他们以为,只要摆平了国家,就可以对购房者为所欲为了,所以忽略了“购房者VS国家”的另一层关系。
房地产业内的食肉动物凶猛无比,羊群被逼上绝路,一场大战箭已上弦。国家意识到这场“战争”可能带来的危机,所以必须要从“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关系”中解脱出来,不再只是为利益伙伴做裁判,而是以民生的战士身份,加入到了这一场复杂的博弈之中。
在小说《狼图腾》所描述的草原上,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直是依存关系。食草动物如果过剩,那么,草原将迅速沙漠化,面临灾难,所以草原创造了食肉动物。但如果食肉动物繁殖过剩,食草动物立马遭灾,草原立刻会给它们一个饥饿的冬天,只有部分食肉动物能够见到第二年的春光。草原,像一个智者,维持着草和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之间的平衡,持续几千年地发展下去。而《狼图腾》里面聪明的狼,每次围攻食草动物,都不会赶尽杀绝,以让食草的动物群落繁衍发展下去。它们明白,羊有难,自己也会有难。
今天的“房地产总公司”,不如大西北草原狼那样有智慧,所以,它们必须面对一个饥饿的冬天。这个冬天里,它们拿地困难,借钱困难,拆迁困难,按揭困难,最后必将导致销售困难,举步维艰,行路蹒跚。这是现状,不必多言,以免给人造成落井下石的误会,还是说说未来吧。
“中国房地产总公司”的未来何在,是由国家意志决定的。所以,分析国家行为的目的何在,就显得比较有意义。
○国家意志一:鸡蛋是蛋
鸡蛋本来就是给人吃的,房子本来就是给人住的,政府不希望它成为某些“牛鬼蛇神”获取暴利的载体。原因很简单,政府是草原的老板,食肉动物是它的子民,食草动物也是它的子民,不光现在是这样,连旧时的汉武大帝和康熙大帝都有这种觉悟。国家都有让子民们安居乐业的治邦理想,不允许某些人对“居者有其屋”进行任意篡改。有房子住,民众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可能发展,GDP才可以得到稳健发展。在开发商看来,房子只是经济问题;在国家看来,房子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民生问题、稳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要让民众安居乐业,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鸡蛋成为真正的鸡蛋,要让房子成为有真正居住意义的房子,要想力挽当前的狂澜,对食肉动物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来一场饥饿的冬天,所以政策出台了一批又一批,招招命中死穴。唯有冻死饿死一批房地产“食肉动物”后,生态才可以恢复平衡。
有媒体说,国家出台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催生大开发商,因为有资金实力和运作能力的房地产公司是下一个年代的主流。这种说法的偏颇之处在于把冬天看作无限长,草原的规律告诉我们,当春风唤醒一切的时候,一批小狼会出生,个性特立的小开发商又会灿烂地成长。媒体的说法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某些有实力的开发商有挨过冬天的热量储备,但未来并非一直是它们的天下。
没有一个行业是一支独大的,草原再怎么进化也没有进化出哥拉斯式的巨狼。即便有一支独大的行业,那样的行业也是不好玩的,是会让祖国母亲操心的“竖子”。对于小开发商而言,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不再是出去叼几只黄羊来如何解馋,而是能否过冬的生存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躲在温暖的地方,烧一团柴火,饮几杯烈酒,适量做一些运动,像草原人一样,在帐篷里等待着春天的再次到来。
○国家意志二:谁主沉浮?
究竟是谁在主宰草原?过去的答案是狼,因为狼最具有团结性,也最具有攻击性。千千万万家房地产公司的行为可以看成是一头狼的行为——商品垄断和信息垄断使它们发起的进攻所向披靡。而现在的答案变了——主宰草原的当然是草原本身,一场暴风雪的冬天可以使狼群明白一个道理,不光是草、羊属于草原,就连霸主狼,本身也都属于草原。
不容置疑,国家对土地的控制会越来越严格,“8·31大限”的后时代,连土地审批权都收归省级以上的国土部门。一切迹象表明,尽管国家不是开发商,但国家有志成为房地产的主宰者。
不必大惊小怪。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国家都是最优厚行业和关系到国计民生行业的主宰者。古代政府实行的是盐专卖制度,西方近代的战争本质也是黄金战争、石油战争,列强一百多年前还对我们发动了鸦片战争。我国最初全面控制着粮食买卖,实行剪刀差,从中获得的利润用于工业的投入和城市建设。没有粮食的剪刀差,中国就无从成功试射原子弹,也许就难有“一重”、“二重”、鞍钢等大型企业。虽然农民兄弟的利益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让祖国大家庭的整体利益得到了保全。今天我们大谈“三农”问题,甚至免收农业税,应该就是对损失者的回报。
政府似乎有意将当年剪刀差的手法,用到今天的土地政策上。原因很简单,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地球村中的国与国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局势也越来越复杂,而国内的福利保障体系远未完善,政府机构本身也需要改革,环境、教育以及“三农”问题迫在眉睫,许多欠发达地区还需要解决温饱和脱贫。这些都需要钱,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
我们不能因为政府赚走了一部分钱,而这笔钱又没有落入自己的口袋中,就抱怨不平衡。作为草原利益的维护者,政府需要投入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翻尽历史记录,找不到一个不需要花钱的政府,而对一个政府贤明与否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看它到底把钱花在了国计民生极需的刀刃上,还是花在了修阿房宫上。
房地产实在是太赚钱了,开发商们似乎也习惯了这样赚钱,一时间还很难从美梦中醒过来,因此想当然地把房价高涨的皮球,一味地踢给“招、拍、挂”政策,并惟妙惟肖地做出委屈状、愤怒状。但是国家对此是非常清楚的,即便将房地产回复到居住概念,以合理的价格销售,依然实行“招、拍、挂”政策,对于现在的房地产商来说,这虽然意味着成本上升,售价降低,但房地产总体还是赚钱的,和其他行业相比,利润空间依然很大。只是开发商们习惯了暴利,被暴利的“奥林匹克精神”冲昏了的头脑,不愿意早点清醒而已。
这就是国家意志。一方面,它需要让鸡蛋回归到鸡蛋本身,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它需要通过土地供给产生必要的财政收入,去面对一个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复杂的国际环境。
“鬼魂附体”的房地产
该不该用“地狱”来形容房地产商的未来命运,笔者犹豫良久。毕竟这个词语太过狠毒,房地产业无论如何只是一个行业罢了,而房地产商人,也不过是热爱生活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房地产的“政治”现象虽然影响了大量购房者的幸福,但并非杀人越货,也非走私贩毒,更扯不上刑事犯罪。
将目前房地产打入地狱的,其实不是房地产本性就十恶不赦,而是它被鬼魂附体了,所有引起是非和作恶多端的,皆是这个鬼魂在作怪。这个魔鬼,就是资本。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国家的经济,会有很多个孩子,这些孩子就是各种行业,譬如电信、汽车、食品、药品、房产等。行业是整体经济的支撑,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孩子兴旺,则家庭兴旺,爹妈脸上也有光。在这些众多的孩子里面,房地产无疑是最讨爹妈喜爱的一个,一方面它为GDP贡献了重要的指标,另一方面它还有大局观,本着一人富不算富的思想,还促使钢材、汽车、零售、能源等兄弟姐妹的成绩提高。房地产俨然成为家庭振兴的希望所在,成为众兄弟们可以依靠的对象。
不幸的是,命运总是往往和幸福作对,就在邻居们都在羡慕这一家庭的幸福时,谁都没有料到,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却被魔鬼迷失了本性。表现出了极度的疯狂,像吸了吗啡一样,大口大口地吞噬着鲜血,抢夺其他家庭成员的地盘。虽然对父母的赋税赡养有所上升,但是谁都看得出来,他是以牺牲家庭长期的幸福为代价来换取自己风光的。随着这个孩子的双眼越来越血红发亮,其他孩子的眼神却越来越黯淡无光,如果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那么随时就会产生崩溃的危险。
○魔鬼入侵房地产
魔鬼究竟是如何入侵房地产的呢?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若干年前,中国有一对不得志的兄弟,哥哥叫“经济”,弟弟叫“资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哥哥被下放到农村,所以后来的人们习惯叫他“小农经济”。弟弟“资本”的遭遇则更加凄惨,只能混在安徽、浙江、广东等一些局部边缘地区。但“资本”天生长得英俊潇洒,身上随时披着一副迷人的外套,偏偏性格又飞扬跋扈,征服欲极强。他仗着一身好武功,莫名其妙地去和王权挑战,失败后被打入冷宫,宣布永不录用。一气之下,“资本”只好远渡南洋,留学欧美,混得人模狗样的,据说到后来拥有了世界公民的身份,可以随意进入任何国家,还和全世界所有的有钱人达成了战略联盟和利益共享的关系,成为了铁哥们儿。
自从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以后,“经济”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由农业身份变成了工业身份,还兼职第三产业,成为中国最红的一个人物。其风靡程度,无论官宦民众,言必称经济的重要性,行必为发展经济而努力。“经济”成为这个国家的形象代言人,也是想振兴本邦者眼中的民族救世主。好在它不负众望,在世界GDP增长的运动会上,五连冠十连冠地坚持下去,名气比刘翔大得多,连美国都感受到了这个人的压力,内部发出“中国威胁论”的奇谈。
哥哥“经济”在中国的出头事件,很快就传到异乡漂泊的“资本”耳朵里,“资本”异常兴奋,当晚就定了机票,连夜飞回故土。这时候的“资本”早就不是当年的落魄青年,他戴着金丝眼镜,不仅西装革履,而且文质彬彬,鳄鱼皮箱里满装着支票和信用卡,以“归国华侨”的身份,受到“经济”哥哥的热情欢迎。
“经济”和“资本”兄弟相见,分外亲切。双方都为对方苦尽甘来的命运而兴奋,百感交集的话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资本”向哥哥倾述了游子的思乡之苦,“经济”则向弟弟倾述了振兴国家的责任之重。
这次兄弟相见,其实哥哥“经济”也有自己的内心打算,那就是希望弟弟“资本”长期留下来,他深知承担中国振兴强大的任务困难重重,自己一直缺乏真正有力的帮手。而弟弟这么多年来游历世界,有丰富的战斗能力和众多的海外关系,俗话说“打虎不离亲兄弟”,有这样的弟弟帮忙,他当然不想放过。
殊不知弟弟“资本”也有叶落归根的打算,真是一拍即合,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哥哥的请求。“经济”立刻就叫了“金融”、“汽车”、“零售”、“房产”、“日化”等孩子出来,这些孩子长期营养不良,“资本”见了孩子们个个面黄肌瘦,当即就立下了军令状,说只要三五年,就让孩子们个个聪明强健,完全可以踏上另一个奥林匹克——WTO的赛场。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其他孩子们果然都强健起来了,这让“经济”心中长期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关于弟弟“资本”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经济”走南闯北还是有所耳闻的。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弟弟”还保持着敢与王权做斗争的正义本性,所以对那些流言蜚语置之不理,眼见经“资本”调教的孩子个个健康聪明,他就更加放心了。
○资本的目的和本性
谁料到“资本”这次回国,也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要知道,今天回来的“资本”,不再是当年那个负气出走的“资本”。不知道是在东南亚中了蛊头,还是在北美洲被杀人蜂袭击,抑或是在英伦古堡遭受了幽灵的诅咒,总之,他已经丧失了救人助人的侠客本性,变成了疯狂逐利的吸血鬼。他以金钱为糖果,专门骗取那种皮光肉滑的孩子吸血,早就声名狼藉。凡是“资本”到过的地方,当地人都会制定诸如《反垄断法》、《反倾销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保护公约等形式,限制这个魔鬼的行为。这种境况使“资本”十分头疼,因为他实在不喜欢做事缩手缩脚的感觉。
这就是“资本”回国的真正原因,唯有这个国家,对他还不是十分熟悉。他慷慨资助精心教育其他孩子的表现,第一是为了骗取大哥的信任,第二是为了将孩子们都养得白白胖胖,要知道,“资本”吸血向来十分挑剔,他不喜欢又黑又瘦的孩子。
在“资本”的辅助下,房地产是成长发展得最快的一个孩子。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天赋过人,很快学会了叔叔“资本”的全部武功,还能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如前所述,不但房子关乎民生,产值赋税还关乎国计,房地产主动承担了帮助建筑、能源、交通等兄弟行业发展的任务。这令天性淳厚的“经济”哥哥十分开心,他将为国家获得荣誉,为人民谋福利当作最崇高的理想,看到儿子们也是这样,哪能不开心呢?
但好景不长,房地产刚刚有点起色,就被“资本”下了手。在一个月圆之夜,“资本”的内在魔性发作,控制不住,不但吸了房地产的血,还将这个亲侄儿,也变成了魔鬼。这一切从头到尾都显得悄无声息,其实在更早之前,它已经用同样的方法,将股市变成魔鬼了。
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房地产,它已经忘记了自己满足大众居家梦想的使命,不再是让父母骄傲、兄弟依靠的家庭成员,而变成了一个仿佛嗜血的魔鬼。在它疯狂的扑食之下,那些朴实建筑老板变身过来的房地产商,变成了想涨八百就涨八百的贪食者;那些号称无冕之王的媒体,变成了以钱为中心的“四个基本原则”设立者;那些刻苦学习营销的代理公司,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房价哄抬者;那些原来老老实实的有房者,则变成了数以千计的炒房投机者。
一个妖魔化的行业,纯朴本分的购房者,又会在哪里寻找他们真正的幸福呢?
用“冬天”来形容一个群落的难受和艰苦,显然不是十分新鲜的词语,在房地产业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形。但眼下这个冬天,确实有点儿特别,因为它只属于房地产商,对购房者以及这个行业而言,很可能还是一个春天的讯息。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房地产商从来就不将自己的命运和购房者以及行业命运联系起来,追求和谐共生,偏偏要特立独行,甚至把自己完全放到了对立面。如果购房者和行业要进入春天,那么房地产商必然入冬。
冬天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但是,战无不胜的房地产商们并未察觉。他们的眼光,还是像过去那样,只看得见自己的利益。笔者最近还听到一个开发商这样分析“涨跌论”。他首先将关心房价的分为四类人:第一类是政府部门的官员;第二类是房地产商人;第三类是已购房者;第四类是未购房者。在他的眼里,有三类人追求房价涨:政府官员要GDP和税收;房地产商人要赚钱;有房者想升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房价肯定要涨。
这是让人很奇怪的逻辑,他偏偏看不到未购房者的数量庞大,其爆发的力量足以去影响政府的政策和社会舆论的方向。除此之外,这四类人中,真正想房价上升的,其实只有开发商。政府官员追求GDP,但也必须考虑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等问题;房价上升对炒房者有好处,但是对真正的居住者却没有太多的好处。另外,即便政府官员和有房者不再买房,可是他们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儿子女儿却可能要买房。在中国,一套房子,经常和整个家庭成员都会扯上关系。
要想洞察到行业和环境的真相,需要不偏不倚的胸怀,对于孔方状的金钱眼睛,讲道理是不行的,唯有来一场真正的冬天。
导致房地产商一个人真正的冬天,其实就是和谐社会的来临。这是“两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也是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所以,我们可以判定,“和谐社会”不是一个词语,而是即将落到开发商头上的鹅毛大雪,虽然这场雪,来得稍微晚了一些。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太阳撕开乌云,花儿抵破骨朵,叶儿刺出枝干,小鸟儿开始唱歌,牛羊在草原上漫步,牧童和白云对歌,大地一片葱茏,世界充满生机。享受这场生机的,除了弱势群体,也包括狮子、老虎、黄鼠狼这些食肉动物。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给我们启示,唯有保护弱者,才有强者的繁荣。等羊和牛都成了白骨了,接下来就是食肉动物的灭顶之灾了。所以,和谐社会的政策本质,就是保护弱者,规范和限制强者的行为。
和谐社会的具体状态是什么,引用胡锦涛同志的话最准确: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要认识和谐社会的真正价值,需要将新中国的三次社会变革联系起来看。在此之前,新中国已经经过了政治社会、经济社会两次巨大的社会变革。
首先是政治社会。从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社会以“政治”为中心,政治社会的游戏规则是比政治资历。要获得权力以及利益,要看你打过多少年仗、哪一年光荣入党以及家庭出身背景。钻空子的做法是“混”,混得越老,资格越多,权力越大。长此以往,人人都在办公室、会议室里磨屁股,生产变成了闹革命。讲口号的人一大把,抓生产的人被打击,经济进步不了,国力也无法强盛。所以,催生出了鼓励“黑猫白猫”去“抓耗子”的经济社会。
其次是经济社会。从1978年到2004年,社会以“经济”为中心。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是“致富光荣”以及“财富向资源靠拢”。想要在这个社会获得成功,需要看你有多少资源和能耐。所以,以结交有资源者的活动层出不穷,效益惊人,而拉拢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也相当普遍,屡禁不止。这个社会最致命的问题在于,财富本身就是资源,经济社会的游戏本质就变成“以资源换取资源”,所以,“经济社会”这个伟大的词语,其本质就是资源交易。于是就有了贫富悬殊出现。当差距拉大之后,冲突就会出现,影响安定团结。
房地产商的妖魔化,正是经济社会的资源游戏所导致的。而大部分开发商的发家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先和权力搭上关系,想方设法弄块地,以地到银行去贷款,贷款后搞开发,开发成功后,就以真正的开发商身份重复拿地和贷款。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不断积累财富,最终变成了今天的他们。
第三就是当前强调的和谐社会。经济社会的悬殊矛盾催生出和谐社会。所谓和谐,就是事物按照本质规律融洽地、持续地发展,所以游戏规则是按照“事物本质规则”办事。天天讲资格,机器不运转的做法,以及想以资源去让鬼推磨的做法,都在这个社会逐渐失去市场。想要在这个社会继续做一名地道的房地产商,那么就必须懂得房地产的真正需求规律,而不可用垄断优势去玩政治手腕,更不可肆无忌惮地愚弄购房者。
应当指出的是,和谐社会绝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它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根基,有千百年文化底蕴的传承。在当今和谐社会唱主角的,将是有知识、有责任、有规则的人。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自然之间都能和谐相处,融洽稳定。
既然经济社会让“摆资格”的人处境尴尬,那么,我们也同样有理由相信,和谐社会可以让“玩资源”的人备感失落。虽然和谐社会并不是专门为房地产商而提出的,但它所产生的功效,同样适合这个富翁云集、暴利嗜血的行业。
许多事情的真相其实从来就没有被掩藏过,它一直摆在我们的面前,只有浑浊的眼睛才会视而不见。从121文件到71号令,已经表明了政府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到新旧“国八条”时,这种态度和意图已经变成了实际的行动。
与过去“上有政策”都被“下有对策”消解掉的往事不同,“房产新政”政行令通的现象表明,国家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治理一个行业,而是在推进社会的演变,“房产新政”只是这次社会转型的必要之举,毕竟我们是要共创一个和谐社会。
今天民众抱怨极深的房地产业,其实只是经济社会的房地产业,在“资源向资源靠拢”的游戏规则左右下,开发商所赚取的,除了钱以外,还包括左右媒体所带来的话语权,以及土地占有行为中体现的“政治权力”,而房子本身,也远离了居住的本能,魔化为赚钱牟利的工具。
结合当下社会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若干变革可以看出,国家的意图并非仅仅是治理一个房地产业,而是在催生一个全新内涵的社会出现,由此我们可以窥视“房产新政”的决心和力度于一斑。
这种摧枯拉朽的力量,正如小平同志当年掀起改革序幕一样。
○规则之变:从资源时代走向购房者时代
行业往往只是表面化的东西,在不同的时代,即使同一行业也有不同内涵。而决定行业内涵的,则是该时代的话语者,如同今天CEO们掌握的企业与过去产权不清的企业,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过去的房地产,遵循着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其话语者是资源所有者,所以房地产游戏的主角仅限于拥有土地和拥有金钱再加上拥有舆论权的几类人,其组成无非是政府、开发商、银行、媒体以及拥有资金的炒房者。购房者不拥有任何资源,被排斥于利益相关者之外,仅仅成为消费的对象。所以,过去的房地产可以被称为“资源的房地产”,开发商则是公开的资源整合者。
而和谐社会则主张均衡地照顾好所有人的利益,让人人都有赢的机会。购房者不但会加入到房地产游戏之中,而且还会依靠其在产业链条里的最终地位和庞大数量,逐渐成为这场游戏的主角。所以,那种烂尾楼都可以销售出去、房价越卖越高、开盘就封盘以及单方制定霸王条款等将一去不复返,购房者会以其主角地位,将“性价比、信息透明、公正合理、满足需求”等条件,变成房地产游戏的新规则。
由共建和谐社会的指向导致的房地产变革,最根本点就在于开发商与购房者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资源决定一切的规则开始失效,购房者正逐渐成为开发商需要取悦的对象。
这种转变将是所有开发商必须面对的难题,因为目前房地产市场里尚未出现真正懂得消费者的开发商,包括一些所谓的行业领袖。
○土地将成为开发商最大的陷阱
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社会和阶段,它的价值可能有所不同。在不健全的经济社会中,土地作为资源,往往可以通过倒卖、囤积等方式,为某些资料占有者打开牟取暴利的方便之门。
同样是土地,依然是资源,但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则有可能会成为开发商最大的陷阱。原因是,首先,城市化的速度将会放慢。第一次土地囤积可以获取暴利的真正原因在于,它遇上了中国城市化的浪潮。20世纪70年代的生育高峰是这次城市化进程的人口保障,使得大部分中国城市十年间膨胀了数倍,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几个让人眼红的“土地占有开发商”。城市化进程随着70年代生育高峰飞速发展,势必也会随着80年代的计划生育而降低速度。其次是土地放量非常大。最近两年,大部分城市都进行了为期至少20年的城市带规划,除了几个大型城市因市政建设成本外,其他的城市都有大量的规划土地,只要政策一宽松,可以随时投向市场。第三是土地已经成为国家重点监控的对象。新“国八条”有明文规定,两年之内不开发的土地,国家将无偿收回。过去的资源就有可能变成占用资金的负担。最后,土地成本的确是在增高,这不仅体现在公开的土地获取途径上,也体现在拆迁等其他成本上。
因此,模仿前人依靠土地赚钱的地产商,有可能因为土地而掉进深渊。
○撞车开发是自杀行为
社会群落结构是金字塔形状的,但大多数城市的产品属性是纺锤型的——中高档住宅占了很大的比重。
究其根本原因,不是中高收入者占购房者比重大,而是开发商的暴利心态所致。许多受地块属性所限、不适合做中高价格的项目,被开发商刻意拉高了价格,甚至通过精装修等后天手段来达到目的。
几乎每个开发商都在修中高档住宅,这不仅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而且是一种刻意的撞车行为。因为一旦土地成本和规划指标确定以后,价格做得越高,利润也就越大。但任何人都知道,撞车行为无论如何都是风险极高、危险极大的行为,无异于集体自杀。基本理由有下列三点。
第一是需求明显不足。每个城市的中高收入者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中高价格的楼盘,实际上很少落到居住者手里,不少房屋被炒房者囤积起来,待价而沽,而炒房者则是这次“房产新政”的重点打击对象。
第二是哄抬房价造成后遗症。数量巨大的中低收入者满足不了房价的飞涨,他们必须付出额外的高代价来获取并不想要的“高品质”,这使得城市房价整体上水涨船高。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也使得开发商自己的生存大环境趋向恶劣。
第三是品质无法支撑房价。那些土地有硬伤或者区域配套不成熟的地块,并不适合做中高档楼盘。即便通过建筑设计、附加价值来强拉品质,到了购房者的房地产时代,也会落个“性价比偏低”的评价,从而严重影响销售。
○“房产新政”绝对不是针对房价
最近许多官方和民间舆论的焦点,都锁定在了房价上。国家任何一项政策,都被人刻意地拉到价格上面。可见当今的大部分媒体和开发商,功利色彩依然很严重。
如果一个人利欲熏心,那么他就可能对某些问题视而不见。虽然人们都知道房地产问题是个综合问题,但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目光肤浅地聚集在房价上面。要知道,房价在“房产新政”中也只是房地产问题的一个局部,除此之外,还有土地问题、经济可持续性问题、权钱交易问题、稳定问题、民生问题、城市竞争力问题等,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这些问题是一个整体,如果背后的问题不解决,房价的问题就无法根除。
好在“房产新政”的执政者们,看到了问题的全部。他们开出的处方直接指向病源,那就是打击资本的魔性,而且药效也是整体的“外治症状,内调气韵”,充分显示出了执政者的水准。
所谓“外治症状”,就是调节显而易见的高房价和土地问题。121文件、“8·31大限”、新旧“国八条”以及之前之后的所有文件,都直达患处,治疗房价高烧症状。
而最能体现执政者水准的,就是“内调气韵”这一手。虽然这一手并不显露于外,但各位可以想一想,过去房地产商是靠什么获得暴利并且随意哄抬房价的?靠的就是资源的垄断和市场的操控。而“房产新政”看似有意无意的招式,让开发商们渐渐丧失了这些功夫。
“房产新政”的另一个成效,就是培养出市场的免疫能力。房地产之所以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开发商太强势,而消费者太弱势了。双方不对等,使得市场根本就形成不了自我调节的杠杆。
今天的购房者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和政策调控逐渐团结起来,以持币待购等手段观望市场,已经形成了让开发商群体害怕的力量。这个群体今天希望房价回落,明天可以将目标锁定在居住品质上,后天还可以就承诺责任和开发商较劲。
购房者群体力量开始真正影响市场的那一日,就是“房产新政”完全胜利的那一天。
○购房者才是开发商真正的“爹娘”
无论哪个行业,消费者一直是商家的衣食父母,而房地产开发商偏偏有一段时间骑在了父母的脖子上,那是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产品和媒体的话语权以及占据了市场供应的控制权,这就相当于有些子女一旦有了经济能力,就开始对父母指手画脚一样。
“房产新政”引发的规则之变,就是力图使地位颠倒的混乱局面得以扭转,房子的评判权最终将掌握在消费者手里。
当然,开发商完全不必为此沮丧。反而,我认为这是有理想的开发商成长的机会。当大家冻结在这个冬天里的时候,早点找到破冰的方向,无疑会造就新的开发商领袖企业。
对大多数开发商而言,这似乎是一个坏消息不断的时代。民生压力以及对经济全盘安全性的考虑,国家及时打出了房地产调控的组合拳,鹅毛大雪般的文件,看上去没有休停的迹象。一夜之间,属于房地产商一个人的冬天悄然来临,轻者伤风感冒,重者则有冻死之险。开盘就售罄的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对另一种开发商而言,这也许就是一个好时代的开端,瑞雪往往是丰年的祥兆。国家的政策绝对不是调控那么简单,它将引发一场巨大的行业变革,旧的死亡,新的重生。对于那些怀着远大理想的开发商来说,这样的发展机会并不多见。
没有谁能看透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房地产行业模式,必定不能适应未来的市场要求,而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引领者,必将是提前预知、顺应潮流、积极求变者、磐石般的强者恒强,而积极求变的弱势公司,也能获得一席之地。
变革已经来临,如何避开危险,把握机会,实效顾问有九点建议与你分享。
○第一条:生意的关键是“安全”
本世纪最大的谬论就是认为生意的关键在于赚钱。所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句话,不但堂而皇之地成为我们的口头禅,而且也写进公司的章程,成为开发行为的指导。
世界可能出现能源危机,但绝对不会有财富危机。钱永远都赚不完,前提是你首先要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我们所能见到的生意失败者,大多不是因为无钱可赚,而是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欲火攻心、饮鸩止渴,东墙一时补不了西墙,最终导致公司生命提前结束。
睿智的开发行为,不仅仅是规避风险,而是最好远离风险。那些屡屡依靠资金拆借来运作开发,以1000万启动2亿高利润项目者,是这个冬天里最危险的人。
少赚一点,稳妥一点,中国房地产的旺盛需求,至少可以让你再赚50年,那些因为追求高利润而铤而走险的行为,是最不划算的。
○第二条:夏天吃肉,冬天养神
如果你对今天的市场环境有些不知所措,请向草原的狼群学习。夏天是它们补充营养的季节,所以四面出击,左右搏杀,而到了冬天,它们更多的时候是呆在洞里,尽量减少运动,以维持生命,等待春天的来临。
“持币待购”是这个冬天里的第一场雪,只要购房者集体观望和对抗,任凭你如何积极运作,都获得不了预期的回报。所以,当下的项目开发,最好以获得冬天的必要热能为目标,而不是像夏天那样做高回报的出击。剩下的精力,则可用以修炼内功、锻炼队伍、考察新人,等待春天来临以后的新机会。
○第三条:远离地产,做一个专业的房产商
有必要远离地产了,即便它让你获得了第一桶金。
当初囤积土地能够成功,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城市还没有第一次扩张,后来上世纪70年代生育高峰产生的人口涌入城市,让那些囤积的偏僻土地被占满,所以暴涨。
今天的许多城市,刚刚完成第一次城市化进程,还在喘着粗气,没有回过神来,要进入第二次扩张,你总得给它三五年的休息时间吧。20世纪70年代的人能够进城的都已经进城,80年代和90年代的计划生育搞得不错,所以你别指望还有人口暴涨的机会。至少未来城市化的人口,支撑不了名目繁多的副中心土地规划面积。过去城市化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排队发展,现在的区域则是同时开花,而政府给出的规划图一般是做到未来20年,可供开发的面积甚至数倍于老城区面积。
如果要参加土地拍卖会,请以生产商采购原材料的心态进入,尽量采用专业眼光,别指望土地本身还有多少油水。
○第四条:别扎堆,尽量避免路线雷同
就像在大海上乘船,如果乘客都扎到船的一个角落,那么船将倾斜沉没,大家都会玩完。
今天房地产商遭遇调控之苦,正是过往开发商扎堆所导致的恶果。为了更高的价格和利润,开发商都去开发中高档住宅,无论地块有没有硬伤,都清一色地包装成中高档项目的模样,以便能支撑高昂的价格。
中高端产品的顾客数量显然是有限的,如果都去扎堆捕捞,最后大家都难有斩获。如果所有开发商都在追求“更高价格”,那么追求满足中低端客户的“更快速度”未必不是一条好路线。再说,一个城市的楼价如果都相同,那么这个城市肯定有问题。
广州的楼市依然值得学习,几年来均价还保持在5000多元,有售价在7000元、8000元的楼盘,也有售价在3000元、4000元的楼盘。
○第五条:只赚取合理的利润
不是讲慈善,也不是说教,更不是不爱钱,真正的商人,只赚取合理的利润。
生意是一场游戏,如果没有人陪你玩,游戏就不存在了,钱也没得赚了。而要让人来参与你的游戏,游戏本身就要互惠互利。所以,即便你占有优势,也必须守住分寸,别去无端侵占游戏伙伴的利益。
强势的开发商过分地掠夺了购房者利益,游戏快要玩不下去了。所以国家的政策才开始向购房者倾斜。开发商一味追求自我满足的果子,其实吃起来一点儿也不甜。购房者看起来是一盘散沙,但未必没有力量,对于烫手的商业地产,他们采取了远离的态度,这让开发商十分苦闷。当然,赚取合理的利润,也可以高价进行销售,但前提是要有较高的性价比,品质一定要到位,连看不到的细节都要花工夫。
所以,只赚取合理利润,保护伙伴的利益,从而在根本上也保证自己的利益。别把房地产项目开发只当作自己的赚钱工具。
○第六条:将房子当时装来造
建筑并非一成不变的水泥笼子,一如今天的衣服已经不是布料的拼凑。
商品是需求决定的,在多元化的社会里,购房者的需求千姿百态,可是我们的房子几乎还是一成不变。假如满大街销售的衣服款式都一样,不知社会生活将有多么郁闷。
和房子一样,时装也受着基本功能的限制。房子是寄身的空间,衣服也承担着遮体的最初功能;房子要有功能空间的划分,衣服也有领子和袖子的要求。服装早就开始讲究美学,而建筑的美学至今还被开发商抗拒。服装根据时代在不断地进化,其实房子也可以造得很性感,给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提供不同的款式。的确很遗憾,我们造的房子几乎是一模一样。
对建筑美学的追求胆子再大一些,它可能是项目获胜一个不错的机会点。
○第七条:做购房者的代言人
虽然谈不上势不两立,但购房者认为他们多少都受到开发商的愚弄,却是不争的事实。要弥补这种创伤,仅以“伙伴”的态度还不够,还需要步子走得再大一点,做购房者在各个城市的代言人。
虽然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是不同购房者群体需要的“城市”却是不一样的。年轻人需要“城市”娱乐化,富豪们需要“城市”符号化,中产需要“城市”风格化,百姓需要“城市”理性化。为目标客户群创造他们需要的城市空间,表明他们的存在和话语权,支持他们的行为,参与他们的生活,应该成为开发商的新坐标。以自己的行为,为他们争取存在于城市的利益和话语权,这将是最受购房者欢迎的开发商。
○第八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房地产所有的开发行为,不外乎都是实施“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城市扩张(新区建设)、城市补充(郊区房产)”的功能之一。修建筑易,造“城市”难。
购房者心中的“城市”是凌驾于建筑之上的,是更为复杂的空间场所,仅凭开发商的一己之力,显然难以完成。因此,开发商需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城市力量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之中,包括政府、社团组织、商家品牌、学校机关和媒体学者等等。团结他们,并不是请他们做“雇佣军”、为促销耍花枪,而是打开开发的大门,让他们能够在开发上获得自己核心业务的利益,并非一点出场的小费。
否则,房产项目要么销售困难,要么入住以后的居住满意度很低,从而导致项目的竞争力很差。未来房地产的胜者,必将是掌握全部的资源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是这样的资源。
○第九条:给你的经理人一片天空
在烂尾楼都能重新卖出去的年代,资金是最重要的。
而现在我们要面临的情形是,现房也未必能够顺利地卖出去。资金只是开发房地产的一个准入条件,而不再是一个致胜条件。知识精英和专业力量的重要性渐渐彰显,项目的成败往往在他们的手中掌控。
请给你的职业经理人一片飞翔的天空,让他们由资金链上谨小慎微的执行者,变成项目开发的主动把脉者。我相信,诸如“将房子当时装造、做购房者的代言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等工作,你不仅做不过来,而且也不如他们做得好。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