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股票书籍
●不以现金购并公司,而是以公司的股票作为支付手段。
●以购并方式迅速拓展公司经营新领域
●股票认购权是推动员工前进的巨大动力
●以购并方式除掉竞争对手
伟思·惠善佳被称为“购并奇才”,他从收集废品起步,通过不断兼并其他企业的手段,创建了两个价值20亿美元的企业�;�;废弃物管理公司和百事达影视公司,同时,他还是谁一拥有三支全美职业球队的人。他在废弃物收集、影视、职业体育运动业呼风唤雨,一举手、一抬足均会影响股票的涨跌。他从遭大学退学的年轻人成为一代商业巨匠,其传奇奋斗历程仿佛是美国神话的又一再版,他的许多兼并案例都被业内人士奉为经典,广为传播。
伟恩·惠善佳1937年12月29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移民家庭。他的祖父哈姆·惠善佳在1896年从荷兰移民到美国芝加哥,由于身无长物,推一能凭持的是他强壮的身体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哈姆来到芝加哥一年后,选择收垃圾作为自己的事业,收垃圾后来成了惠善佳的家族事业。哈姆有4个儿子,这4个人也都先后步入收垃圾这个行业。随着家族事业的发展,各个家庭的儿子、女婿也都纷纷加入收垃圾的行列,最后使整个家族事业形成一张复杂的公司、合伙网络。而垃圾收集业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也让慈善佳家族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
伟恩·惠善佳的父亲是杰利特·哈利,是哈姆最小的儿子。他与妻子珍·赖德琳的关系不是太好,经常发生争执。而父母间的婚姻问题对小伟恩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使得伟恩·惠善佳从小就显现出其惯有的紧张特质,无论干任何事情,总是心无旁骛。这也使得伟恩的攻击性比较强,在以后的生意及生活中经常采取比较强悍的做法。
当伟恩十来岁时,父母之间的冲突不但未见好转,反而不断升级,使得二人的婚姻走向破裂的边缘。为了挽救他们之间的婚姻,哈利决定将全家迁往佛罗里达,以便换换环境。
当时的佛罗里达罗德岱堡具有美丽的海滩、明媚的阳光,而且犯罪率较低。这吸引了大量的外地移民,而大量的移民也促使罗德岱堡飞快地成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购物中心、高速公路等使罗德岱堡迅速成为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
伟恩德善佳一家也正好赶上了这拨佛罗里达的移民潮。移民的初期,惠善佳一家的生活确实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哈利的生意很成功,哈利和珍恶化的婚姻关系也一度有所改善。伟恩也很快适应了佛罗里达的生活。他的课业成绩很有起色,从原来的不及格边缘上升到中等或中等以上。他还积极投入学校的活动。他加入了学校足球队担任中场,他在队中不仅要攻击,还要防守,为球队很是卖命。伟恩在佛罗里达还学会了滑冰,而且技术超群。伟恩在佛罗里达如鱼得水,他觉得住在佛罗里达实在很棒,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伟恩非常热爱佛罗里达。
但是过了没有多久,伟恩的父母重又陷入冲突之中,甚至恶化成暴力行为,这最终导致了伟恩父母的离异,伟恩被判给了父亲哈利。而此时对于哈利来说,可真是祸不单行。他由于错误投资大宗的房地产,使他不断陷于财务的困境,已濒临破产的边缘,幸亏有亲戚朋友帮忙才使哈利免于破产。
而父母的离异使伟恩不得不过早独立,许多事情他都是自己拿主意。1954年5月,伟恩从松项中学毕业。因为他父亲没钱,他开始自己谋生。他跟他伯伯借钱买了一辆卡车,每天开着这辆卡车来运载布罗瓦郡筑路所需的填土,这种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伟恩却干得很卖力。这种工作一直维持到伟恩将卡车的车轴开断了为止。
随后,他回到芝加哥,想到家族的收垃圾公司上班,但他的伯伯波特却愿意支付他的大学学费,供他上大学。于是,伟恩就来到了密西根州巨流郡的卡文大学。
卡文大学是一所具有浓厚宗教气息的严格私立大学,这所大学的学生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大多缺乏独立性。而伟恩恰恰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加上伟恩的年龄较同班的同学大得多,对学校的功课不感兴趣,他显得与其他学生有些格格不入。伟恩在卡文大学上了三个学期后,主动体学。
休学后的伟恩同在卡文大学结识的朋友巴德,连同芝加哥的摩伦豪斯一起开车回到了罗德岱堡。在罗德岱堡,他们先到哈利的公司做事,帮忙盖教堂。
由于学业中断,伟恩不得不入伍从军。两年从军生涯过后,伟恩又回到了佛罗里达。当时,伟恩看到他的表兄弟做垃圾收集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也很想进入收垃圾这个行业。正好,他父亲的好。朋友赫门·慕德在庞贝诺海滩有收垃圾经营,而且公司正需要一名经理,于是,伟恩便到“庞贝诺运输公司”担任经理一职,负责巡视收垃圾的路线,雇佣工人,确保所有的垃圾都按时清理干净。
帮别人打工,永远成不了大器,人一定要自己创业才有前途。伟恩恰恰具备了荷兰人与生俱来的独立个性。当伟恩对收垃圾行业熟悉之后。伟恩决定独立创业、他向他岳父借了500美元,买了~辆破旧的卡车及一条垃圾路线,于1962年2月14日成立了他的"南方卫生服务公司"。伟恩展开了他个人的事业生涯。
而机遇也比较偏爱伟恩,伟恩成立“南方卫生服务公司”的时候正是罗德岱堡及布罗瓦郡飞速成长的时期。50年代所出现的人口大幅增长,到了60年代变成人口爆炸,建筑商在这10年间在罗德岱堡及布罗瓦郡所盖的建筑物比佛罗里达其他城市多得多。这种繁荣的景象为伟恩的事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伟恩的公司之所以会成长,除了得益于良好的机遇外,更在于他工作的投入和独到的经营眼光,因为并不是罗德岱堡及布罗瓦郡的每一个垃圾收集公司都能如此发展壮大。伟恩知道自己的公司未来会朝什么方向成长,他善于调度资金,充分利用一项业务收入来扩增另~项新的业务。
对于创业初期的伟恩·惠善佳而言,公司最重要的是争取客户,因为客户是公司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不管花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重要的是让客户满意。伟恩要求所有的卡车都要清洁干净,力争在客户面前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他还要求公司每一个部门都不可因意外情况而未能按时将客户的垃圾清理干净,因为公司卖的就是服务。伟恩总是在不停地打电话,开车到处去拉生意。当时,同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他必须处处抢得无机,才能够拉到。大部分的业务。
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以及他岳父的资金与银行的贷款,伟恩的垃圾处理事业逐渐成长,在1962到1968年短短的6年内,从1辆卡车发展到拥有40辆卡车,成为布罗瓦郡附近城镇及奇威斯特和潭巴重要的垃圾收集商。也就是在这几年的经营中,伟恩的生意技巧变得日益成熟。他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动机,他懂得利用所得到的一切有用信息,他也学会如何避开陷讲,从别人认为没有门路的地方开拓新的生意。例如,有一次伟恩到芝加哥出差,偶然看到一家建筑工地利用“滚桶式”的垃圾集装箱和大型垃圾筒来运载垃圾,他觉得这种方式比卡车的运量大、效率高,所以,他当即就在芝加哥买了一个二手滚筒式垃圾箱和几个垃圾集装箱运回佛罗里达。靠着这些好的设备,他们增加了打败对手的实力,常常能够打败对手,拿到业务。
随着伟恩公司规模的扩大,有关犯罪集团介入的流言也随之而来。自50年代中期,有关当局对犯罪集团渗透垃圾处理业进行了一连串的调查。其中,有关纽约垃圾业的调查最为大众所知。纽约曾一直是一些犯罪集团的枢纽,这些犯罪集团透过垃圾公会及其腐败的工会,以胁迫甚至谋杀的方式来垄断垃圾处理业的经营,许多垃圾经营业者都跟犯罪集团有所牵连。这些调查的结果使一些人猜测佛罗里达垃圾业也可能有犯罪集团涉及。加上伟恩公司的发展是那么迅速,这使得伟恩与犯罪集团相互勾结,抢占垃圾市场的流言飞语甚嚣。这对伟恩的伤害很大,尽管伟恩一再声明自己的无辜,证管会官员、联邦调查局、州检查官及其他执法单位几年来的调查也未能证实伟恩与犯罪集团有任何牵连,但由于伟恩的事业实在太成功了,所以有关谣言却从未停歇,一直伴随着伟恩,困扰着伟恩,使伟恩一生都在对抗这种谣言。
当伟恩·惠善佳在南佛罗里达的公司飞速发展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刻来到了,他与惠善佳家族在芝加哥的家族废弃物处理事业的领导者狄恩·班特拉克结成了合伙关系,狄恩买下伟恩公司一部分的股份,惠善佳家族信托基金也同时买下一小部分的股份。这种伙伴关系使伟恩在推动公司大幅成长时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资金,实现他建立~个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废弃物处理王国的梦想。
伟恩是个一流的成交专家,秋恩则是个一流的生意人才,二人可谓是“黄金搭挡”。伟恩有惊人的商业直觉和天赋异秉的说服力,他不断地为公司寻找购并的对象,以此来扩大公司的规模,他还具有能使每笔交易总是按他所提的条件成交的本事。狄思负责公司的管理,他采取新的营运方式,降低成本,使公司走规模化工业运作的道路。公司在二人的领导下蓬勃发展。
二人合伙没多久,狄恩就提议将他们的废弃物管理公司朝上市的方向发展,以获取购并其他垃圾公司的巨量资金,使公司尽快成为一家全国性的垃圾处理公司。伟恩开始对公开承销有些犹豫,但由于当时公司资金的确很紧张,而公司上市是筹措更多资金的惟一出路,最后,伟恩还是同意了。
他们开始着手公司的上市准备工作。
首先,废弃物管理公司在股票公开承销之前必须扩大公司的规模才有胜算的把握b伟恩认为垃圾掩埋场对废弃物管理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垃圾掩埋场,才能掌握废弃物管理公司的命脉。因为控制了垃圾掩埋场就掌握了主动权,其他的垃圾收集公司必须支付倾倒费,才可以把垃圾倒进他们的垃圾掩埋场,同时,这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收入。所以,伟恩扩大废弃物管理公司的规模时,总是选择拥有垃圾处理场、垃圾掩埋场而不是仅仅拥有卡车、垃圾路线、都会区客户及商业客户的公司作为购并对象。他看中了狄恩的老朋友赖瑞·贝克的"亚特拉斯废弃物处理公司",于是鼓动狄恩说服赖瑞·贝克出让公司。最后,赖瑞把公司卖给了废弃物管理公司,取得废弃物管理公司的股份,并担任公司的副总裁,而"卡鲁麦特工业发展"垃圾掩埋场也最终成为废弃物管理公司能全权控制的一个大型垃圾掩埋场。
其次,废弃物管理公司还必须网罗一些高层主管,强化公司的管理。废弃物管理公司雇用了原“海尔公司”的业务员约翰·麦尔克做公司的行销主管,他处事手腕灵活,具有高超的行销才能,为公司的业务拓展发挥重要作用;雇用菲尔·隆尼担任狄恩的助理;雇用哈佛大学毕业的堤姆·卡斯葛担任废弃物管理公司总顾问,还雇用曾在垃圾处理业游说团体“全国固态废弃物管理协会”担任执行总监的哈洛德·葛舒瓦兹来担任公司的公关主管。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数字奇才”唐·福林的加盟。他毕业于马奎特大学,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加盟废弃物管理公司前曾是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准合伙人,从事务所对垃圾管理公司的代理记账、年度审计等工作中学会收垃圾这行生意,加盟废弃物管理公司主要负责公司的账目记录。
万事俱备,只需找一家投资经纪公司作为公司的承销商即可。但由于垃圾业与犯罪集团之间有牵连的传言,使得一般在纽约的大型投资经纪公司均不愿接手此承销业务,最后还是一家地区性的公司“芝加哥公司”负责废弃物管理公司的股票承销。
由“顶峰废弃物公司”、“一等一垃圾收集服务公司”、“卡鲁麦特工业发展”垃圾掩埋场、“亚特拉斯废弃物处理公司”及“佛罗里达废弃物管理公司”合并而成的“废弃物管理公司”第一次公开承销,每股价格16美元,共募得资金400万美元,这为公司提供了充沛的资金,也为公司以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废弃物管理公司上市之后,伟恩手中就有了比现金更有力的武器�;�;股票,他可以以此来购并公司。开头的尝试虽然并不成功,但伟恩很快就从失败中悟出了成功的策略,那就是"快速进行,完成案子"。如果一个购并案被搁置很长时间,往往会被竞争对手抢走。伟恩负责主要的谈判任务,努力使案子成交,至于法律合约上的细节则由律师们去处理。伟恩的工作时间非常紧凑,一星期要工作7天。他常搭乘晚上的班机,以便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开始谈判。他马不停蹄地从一个谈判地点飞到另一个谈判地点,有时只能在飞机上小睡几个小时。正是由于伟恩及有关人员的拼命工作,废弃物管理公司才在短短的10个月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从1972年3月至12月9个月的时间里,废弃物管理公司共买下了133家公司。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谈判,伟恩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谈判策略及谈判风格。每次谈判前,伟恩都会和同事订出购并的价钱。跟对方谈判时,伟恩会考虑对方老板对购并公司的自傲与敏感情结,不会提出一个低得离谱的价钱,而是一开始就提出他认为合理的价钱。对于价钱的部分,伟恩表现的极为强悍,一向不会留太大的谈判空间,一般仅有5%~10%的谈判空间。他通常不以现金购并公司,而是以废弃物公司的股票作为支付手段,将购并价格以当时的股票市价折算为股票数支付给卖方公司,这样既可以迅速地扩大公司规模,又可使公司免于因此而陷入财务困境。伟恩很善于说服别人接受他的购并计划,他总是一再强调他们出身垃圾业的优势,努力推销他本人及公司其他主管的经营经验,使卖方相信公司到达他们手中会得到更好地发展。许多卖方老板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才决定将公司卖给伟恩而不是别的其他人。
虽然公司的同事、朋友对伟恩的谈判才能称赞有加,但伟恩自己对谈判的结果从未感到满意,他总是觉得自己付的价钱太高,或是在谈判桌上留给对方太优惠的条件,在他看来,他应该还可以争取到更好的条件。伟恩是一个永远也不满足的人。
伟恩不仅是一个谈判高手,而且他还具有高超的激励才能,这种才能是伟恩建立起他的企业王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伟恩很懂得运用不同的技巧,来激励不同阶层的员工。对于经理人员,他会让他们保持适度的焦虑、紧张,以此来鞭策大家。他的口袋里经常装着公司经理名册,随时可以打电话跟公司经理谈工作。同时,伟恩也很善于鼓舞人心,他经常通过举办年会、会议活动、晚餐活动等来树立员工以公司为荣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公司的向心力。他还处处为员工着想,愿意花时间去和员工交谈,不管你是卡车司机还是打字员,只要你有事找他,他一定会抽时间和你谈谈。他的这种友好态度使员工们感到亲近、温暖,自然员工们也愿意为这样的领导而努力工作。
伟恩鼓励员工的另一个高招是实行股票认购权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员工给予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认购权,员工可以根据情况购买本公司股票,这就将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使他们愿意为公司鞠躬尽瘁。股票认购权是推动员工前进的巨大动力,股价的上涨是颇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
1973年10月25日,废弃物管理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从而为公司立下一新的里程碑。1974年年初,废弃物管理公司的年营业额以35%的增长速度巨幅跃升,达到1.32亿美元,公司的股票已分割过两次。这样的成绩让从一辆卡车起步的伟恩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但他并不满足,他又在为公司筹划新的蓝图�;�;建立国际化的企业王国。
1975年,废弃物管理公司开始进军国际市场。70年代中期,沙特阿拉伯因盛产石油而致富,于是开始大兴土木,修建道路,建设高楼大厦,由此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清理,这使伟恩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大的商机。1975年7月,公司派波特·惠善佳。唐·福林和约翰·麦尔克一起到沙特阿拉伯进行初步的考察,随后又派出几个工作小组去进行实地论证,最后,伟恩和班特拉克于1975年10月一起飞抵沙特阿拉伯首都利亚德,进行投标。废弃物管理公司竞标成功,签订了价值2.43亿美元的合约,这比废弃物管理公司前一年的总营业额还高出6400万美元。这个合约使废弃物管理公司的股价大幅攀升,达到二位数。
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同时,伟恩也丝毫没有放弃对国内市场的开拓。他决定为公司开拓新恢废弃物处理事业。当时,废弃物管理公司主要从事的是民用和商用的普通垃圾清理,对化学废弃物。核废料等根本没有涉及,而这些领域又恰恰是获利较高的地方,伟恩决定向这些领域扩展业务。
1975年,废弃物管理公司成立了"化学废弃物管理公司"。该公司在1977年取得环保署对处理多氯联苯废弃物的准许后,在伟恩的四处出击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买下几个化学废弃物处理场。伟恩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以他特有的方式�;�;不断购并其他企业,为化学废弃物管理公司建立一个全国营运网,使之有充分的实力在这一行业与其他企业竞争。
化学废弃物多为有毒物质,采用一般垃圾处理方法很难达到真正的处理目的,它需要更为有效的处理方法。化学废弃物管理公司了解到欧洲开始采用的在海上的船只以极高温焚烧化学废弃物的方法很先进,于是,1980年8月伟恩到荷兰拜访"海洋燃烧系统公司",洽谈购买一艘专门焚烧化学废弃物的船只"瓦坎纳斯号"。非常不凑巧,该公司老板要到巴黎度周末。但伟恩不是被动等待的人,他打听到这位老板在巴黎所下榻的饭店后,立即搭火车赶到巴黎找到那位老板,并告诉他:“我来找你是想买瓦坎纳斯号,除非我们把案子谈妥,否则我是不会走的。"伟恩在巴黎待了几天,直到把案子谈妥,回到荷兰把合约签订,伟恩才罢休。
废弃物管理公司进入化学废弃物处理业后,又进一步朝核子废料处理业迈进。伟恩购并了“化学核子废弃物管理公司”,总成交金额为1.21亿美元的现金及股票。这次购并实现了废弃物管理公司踏入核废料处理业的愿望,使废弃物管理公司有机会开辟另一潜力雄厚的市场。
金钱和财务上的成功,固然是激励伟恩不断努力的原因,但是猎取时的兴奋、刺激,更是鼓动伟恩向高难度挑战的主要动力。废弃物管理公司现在已是一个年营业额达10亿美元的巨型企业,伟恩认为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他渐起离去之意。1980年,伟恩已开始其离开废弃物管理公司的安排,他让出总经理及总执行长的职能,逐渐淡出废弃物管理公司的经营。1984年,伟恩正式离开废弃物管理公司,他决定去寻找新的挑战。
刚从废弃物管理公司离开时,伟恩曾打算给自己放一年的长假,去钓钓鱼、打打高尔夫,借此好让他自己休息休息。但没过多久,伟恩就觉得生活过得很无聊,无以为继。于是,他中断一年的休假计划,开始重新投入工作。
伟恩在庞贝诺海滩开了一家新公司威可(WACO)(后改名为"伟恩控股公司")。邀请原"'罗兵卡波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史蒂夫·贝拉德做他的合伙人,负责处理公司财务。贝拉德聪明、勤奋、擅长理财,并具有高度的效忠精神,对于伟恩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伟恩原来在废弃物管理公司时,曾建议公司扩大营业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如经营活动厕所、照顾草坪等,但公司并未采纳。现在,伟恩决定在自己的新公司中实施自己的这些计划。
伟恩控股公司首先购买了一家经营活动厕所业务的公司“活动厕所出租国际公司”,该公司业务遍及全美25个州,在这一行业有一定的实力。这是伟恩重新创业的第一步。
接下来,在贝拉德的协助下,伟恩又开始涉足瓶装水生意。~开始,由贝拉德在佛罗里达各大小城市搜寻有无立即求售的瓶装水公司,然后和有出售意向的老板进行谈判。每次谈完他都会向伟恩报告情况,因为他还是一个谈判新手,正处于不断的观察学习阶段。在贝拉德和伟恩的密切配合下,“伟恩控股公司”在短短的8个月里共买下16家瓶装水公司,让原来无此业务的公司一下窜升为全美第十三大瓶装水公司。当伟恩于三年后将手中的瓶装水生意卖给"克罗拉斯公司"时,他共赚过1600万美元。
贝拉德和伟恩的合作关系是比较顺利的。虽然贝拉德在购并案中主要做一些辅助性工作,但他在不断地成熟,他开始学会伟恩的谈判技巧。从伟恩身上,他学会了如何打破谈判僵局,他学会了如何抓住对方弱点,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条件,他还学会了重要的生意规则�;�;信守承诺。这些努力使贝拉德能更好地配合伟恩的工作。
买下新公司只是伟恩事业经营的起点,扩展业务、提升价值才是伟恩经营的主要目标。例如,伟恩花360万美元买下"活动厕所出租国际公司"后,经向该公司全美各地的经理了解,发现该公司的许多卡车和活动厕所又脏又破。伟恩认为这非常影响公司形象,因为公司的卡车每天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卡车和活动厕所上都印有公司的名称,别人会从对公司的卡车和活动厕所的直观感觉上形成对公司的印象。而经营服务业,公司在客户服中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伟恩决定再投入250万美元,用以添购新的卡车和活动厕所,以达到改善公司业务,促使公司业务量飞速增长的目标。后来,伟恩将"活动厕所出租国际公司"卖给了废弃物管理公司,虽然该购并案的售价并未对外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笔交易着实令伟恩大赚了一笔。如果当初没有那250万美元的投入,其收益也不会如此让人高兴。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伟恩急需更多的帮手来管理公司。于是,不断有新的人员在伟恩的招揽下加盟伟恩控股公司。公司负责行销与业务工作的唐·史麦力和负责监督稽核工作的、来自“罗兵卡波会计师事务所”的罗陈都是在这时加人伟恩控股公司的。
虽然伟恩离开了废弃物管理公司,但他仍然和以前共同创业的伙伴们一直有生意上的往来,他们一起做了两个漂亮的案子。其中,一个是“六十六号码头饭店”案。1985年12月,伟恩和他的伙伴们班特拉克、派德森、麦尔克等人从菲利浦石油公司手中以46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六十六号码头饭店",而后又花了1300万美元为该饭店进行了装修和扩建。这家饭店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非常好的度假中心。所以短短的两年之后,伟恩他们就以7900万美元的高价将"六十六号码头饭店"卖给了一家地产集团,这次交易使伟恩和他的伙伴们不但净赚了2000万美元,而且躲开了随后的房地产危机。1993年伟恩和他的伙伴们又以3250万美元购回了该饭店。另一个案子是"坎隆草坪照料公司"案。1987年1月,伟恩请唐·福林帮他将他手中所有的服务业,包括除虫、瓶装水、清洗零件等公司包装上市,准备像他当初在废弃物管理公司那样,通过手中所掌握的股票来迅速并购其他公司,使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唐·福林当时正准备从废弃物管理公司退休,于是就和伟恩一起为新公司"美卡公司"(后改名为"美国服务公司")的包装上市作准备。唐·福林一开始就为伟恩募集到100万美元。尔后,伟恩、福林、贝拉德三人飞到纽约,与恰克·路易斯和其他投资银行家商讨"美卡公司"上市的有关事宜。当时,伟恩旗下的服务业公司规模太小,年营业额只有5000万美元左右,所以,恰克·路易斯和其他投资银行家对"美卡公司"的上市计划兴趣不大,相反,却建议伟恩收购美国草坪维护业最大的公司"坎隆草坪照料公司"。伟恩虽无此把握进行这一大案子,但他却开始留心有关"坎隆草坪照料公司"的有关动态。根据美林公司1987年1月至2月间的有关谈话及评论,伟恩敏感地意识到美林公司会对"坎隆草坪照料公司"有所行动,于是他于1987年2月12日买进第一批"坎隆草坪照料公司"的股票。随后,他又建议他的太太、他的妈妈、他的妹妹及其朋友去购买"坎隆草坪照料公司"的股票。事实果然如伟恩所料,1987年2月,美林公司提出购并"坎隆草坪照料公司"的计划案。2月12日,废弃物管理公司决定购并"坎隆草坪照料公司"。"坎隆草坪照料公司"的股价一度被拉高到每股36.5美元,使伟恩本人及听他建议购买了'政隆草坪照料公司"股票的人,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内,获利100%。
伟恩和他的那些老朋友经常碰面,商讨一些投资计划案。如果他的那些老朋友发现好的案子,很适合伟恩,也会先给他寄份资料看看,然后再跟他探讨有关事宜。
一天,麦尔克约伟恩到罗德岱堡的“玛利特港海滩饭店”会面,就是为了给伟恩介绍一个非常好的案子。这件案子将给伟恩的事业带来新的转折。
麦尔克这次介绍给伟恩的是关于“百事达”录影带出租店的案子。“百事达”是由大卫·库克于1985年创建的录影带出租连锁店。当时,录放影机的价格一降再降,使得这项家用电器不再为有钱人所专享,而是快速进入美国一般家庭。在美国"有电视"的家庭中,已经有28%的家庭有录放影机,且这一数字据预测在未来五年内还将成倍增长。但录影带的价格却并不太便宜,每卷录影带需49.95美元,这使得一部人买得起录影机,却买不起录影带;或买得起录影带,但也并不想将家里变成电影图书馆。市场对录影带出租业的需求使专门的录影带出租店在全美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大卫·库克也是受现金收入的利诱进人这一行的,因为他所开的"库克资讯服务公司"正因石油价格下跌而遭受重创,急需为公司寻找新的出路。
大卫·库克刚加人录影带出租业就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他意识到人行容易及影带出租店的大量出现使得影带出租业竞争将日趋激烈,决定把“百事达”办出自己的特色,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其竞争力。
“百事达”摒弃了录影带出租业的旧模式,实行现场展示,让影带摆到货架上,使顾客真正能做到自选。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光顾“百事达”,大卫·库克还决定不收会员入会费,使得有些顾客不会因在其他影带出租店缴了会费而对“百事达”望而却步。另外,“百事达”还实行了一项深受舆论好评的政策,那就是不出租限制级的片子。这项政策的时机选得非常好,因为当时影带出租业的顾客正从以成人为主转移到以孩童与家庭为主,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影带出租店四处乱逛看到些不该看的东西,常常选择“百事达”作为他们的光顾对象。
这一系列措施使“百事达”一开始生意就极为红火,有时顾客甚至还会在店外排起长队,等着进店里。于是,1986年年初库克和他的合伙人安德森开始筹划"百事达"的连锁店,他们花了3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发货中心,该发货中心可以在24小时内装好三家连锁店的货,这使得公司的飞速扩张变为可能。
但随着“百事达”规模的不断扩大,库克手中8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变得极为紧张,越来越不够用,而他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拓展"百事达"连锁店。于是,他决定利用股票承销募集资金。
事实并未如库克所愿,他原想通过股票承销募得1800万美元,但由于当时的股市低迷不振以及(贝伦》月刊的《华尔街股市风云砖栏对"百事达"经营观念的负面报导,使得"百事达"只募得400万美元的款项,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克的资金需求。
麦尔克正是通过各种渠道对“百事达”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认为对伟恩是~个非常好的案子,才约了伟恩来见面。麦尔克对这次会面作了充分的准备,他提交给伟恩一份关于“百事达”影带出租店的企划报告,他希望伟恩能和他一起投资。但伟恩测览过这份企划报告后,非常明确地告诉麦尔克他对此毫无兴趣。因为在伟恩看来,影带出租业所依赖的是一种很快会过时的科技,生命力非常有限,而且顾客变动很大,不易把握。但麦尔克十分坚信这个案子对他们很合适,而伟恩是最合适的经营人选。麦尔克坚持要伟恩抽时间去看看“百事达”影带出租店。
看到麦尔克的坚持,伟恩不愿扫老朋友的兴,最后终于答应到芝加哥郊区拉巴德去参观“百事达”的一家影带出租店。而当伟恩走进那家“百事达”影带出租店后,态度立即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发现他原先对影带出租的印象是多么的不切实际。其实,影带出租业也是一种服务业,靠特色服务吸引顾客,而影带出租业所带来的高额的现金收人也非常合伟恩的胃口。于是,伟恩、回到罗德岱堡后,开始重新研读麦尔克交给他的那份关于“百事达”的企划报告,分析报告中对影带出租业的背景介绍、前景预估以及所列示的数据。分析的结果使伟恩最终确信麦尔克的观点,认为影带出租业是一项值得投资的事业,决定做“百事达”这个案子。
1987年2月5日,伟恩约精通财务的唐·福林以及麦尔克一起飞往达拉斯,与"百事达"的主管库克和安德森会面。库克和安德森领着伟恩、唐·福林、麦尔克等人逛了几家"百事达"影带出租店,并着重介绍了他们的发货中心。当伟恩了解到发货中心能满足飞速扩张连锁店的需求后,更坚定了他入主"百事达"影带出租连锁店的决心。
当天,伟恩就与库克和安德森就投资的细节进行了讨论。但好事多磨,这桩即将谈妥的180Q万美元的大生意因"百事达"的董事和主管都没有保险而搁浅,因为这意味着"百事达"的新董事要对"百事达"负起个人责任,而这是伟恩他们所不愿承担的。加之在购股证的数目上,双方也有很大分歧,于是,伟恩、麦尔克和唐·福林决定暂停与"百事达"的谈判。
伟恩知道“百事达”正陷于资金的困境,库克和安德森急于从外界获得资金。伟恩正是摸准了这一点,退出谈判变退为进,以增加谈判的进码。果不出伟恩所料,就在他飞回罗德岱堡几小时后,“百事达”董事克林顿·爱伦就打电话来,邀他再次谈判。
第二天,库克他们飞往罗德岱堡,与伟恩最终敲定‘万事达”这桩投资案。整个投资案的结果是库克他们作出了很大让步,伟恩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东西。伟恩他们分三个阶段以1850万美元买下"百事达"120万股的股票,以及认股权及额外的170万股的认股权,这使伟恩他们取得"百事达"60%的股票,获得"百事达"的控制权,而库克和安德森最终丧失了"百事达"的控制权。
接手“百事达”后,伟恩开始以自己的经营方式来运作“百事达”。原来“百事达”为了扩展业务,放出大量的经营执照给各地的投资人经营,而丝毫不索取经营执照费,且“百事达”对这些加盟店缺乏足够的监督及控制,这使“百事达”本身损失了许多。伟恩很快就意识到这一问题,他决定将加盟店全数收归自己的公司,以增强“百事达”本身的实力。另外,伟恩还决定采取以往的购并策略,迅速扩大“百事达”的规模,这样既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又可以扩大市场份额,一举两得。
“百事达”购并的第一个目标是位于圣路易斯的‘吃影迷影带出租店”。这家影带出租连锁店是由吉姆·艾利斯和他的三个兄弟经营,是当时全美第二大个人持有的影带出租连锁店(加盟店不包括在内),其规模比“百事达”还大。而当时“百事达”1986年亏损300万美元,急需改变现状。购并"电影迷影带出租店"可为"百事达"带来既定的利润,改善其财务状况,同时,也可除去竞争对手,强化公司实力。这次谈判对伟恩来说,是一场艰难的选择,因为他明显处于劣势,有违他一贯强悍的作风。以往大都由他出价,并很少对对方让步,但这次却反过来了,基本上由艾利斯出价钱,他来订条件,这使伟恩始终对这次购并结果不满意。但由于"百事达"当时真的非常需要一次购并,这次购并最终还是在1987年5月完成了,总成交价约为1700万美元的现金、股票和购股证。
而这次购并也使“百事达”的新老投资人马发生激烈冲突。库克和安德森因无法理解伟恩新的经营观念,分别于1987年3月和4月相继离开"百事达",并带走了"百事达"影带出租连锁店的大部分主管。而"百事达"当时的经营尚未完全步入轨道,在此紧要关头,伟恩只得亲自接任董事长之职,并开始重组"百事达"的管理团队。
罗伯·卡索贝利是库克、安德森走后留下的两名主管之一,伟恩让他仍留任营运单位的副总裁,负责处理公司日常运作。伟恩派贝拉德接任财务执行长,裘·柏克担任主计长。伟恩又从外挖来了行销专家汤姆·葛鲁伯和专精地点选择及营运方面的专家陆奇·萨凡尼斯基。“百事达”其他主管也被伟恩通过各种渠道�;一猎到。这些主管大多来自成长迅速的公司,而且非常优秀,即使主管规模成本巨大,伟恩认为也是值得的。因为伟恩相信雇用最优秀的人才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希望公司能快速成长,你就需让优秀的主管�;一就位。伟恩在广征贤才上表现了一位企业家所罕有的特质。他既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又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别人的专长。这也许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
为了能使公司主管愿意为公司股东利益而拼命工作,伟恩采取了他曾在废弃物管理公司所采取的主管薪资制度�;�;股票认购权。与其他企业所不同的是,伟恩不仅将"百事达"的股票认购权发给公司的高层主管,而且发给其他主管人员以及一般职员。股票认购权可带来巨额的利益,这也吸引了很多主管自愿降薪到"百事达"工作。因为透过股票认购权,他们不仅可补回原来的薪水的损失,而且还赚进更多的收入。"百事达"的工作非常辛苦,有些主管常常一星期工作7天,但他们常常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拼命工作,公司运作良好,他们最后就可能变成百万富翁。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伟恩除了让公司股东赚进巨额利润外,还使"百事达"的公司主管们成为了百万富翁。
有了良好的管理团队,伟恩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公司经营。他和麦尔克飞往全美各地参观影带出租店,考察超级影带出租店的构想是否可行。考察的结果显示超级影带出租店的经营构想是行得通的。
伟恩开始着手实施他的扩张计划。公司要迅速扩张需要大量资金,如开设一家影带出租店需要花费50万美元,伟恩首先要想方设法筹集大量资金。伟恩加速进行"百事达"第二次及第三次的现金增资计划,他、麦尔克和唐·福林先后拿出1800万美元实施其股票认购权;另外,"百事达"还向迈阿密银行贷款1000万美元。此时,伟恩手中筹措到2800万美元,但这些钱还不足以让伟恩实现他心中的扩张计划,于是,伟恩准备通过"百事达"公开上市,以股票承销的方式再筹措一部分资金。
从1987年夏天到秋天,伟恩他们一直在为"百事达"的股票承销做准备,计划于1987年11月5日公开进行股票承销。伟恩对这次股票承销有十足的信心,但1987年9月21日出版的叙伦》月刊的烨尔街股市风云》专栏,再次发文质疑"百事达"的经营观念及影带出租店激增的现象。这篇报导像1986年9月那次一样,给"百事达"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华尔街股市显然对"百事达"这家成长业绩未得认可且盈余又不足的公司并不太感兴趣;加之当呼服巾止阻fly逆,日争达一的股价从母股3Z吴兀卜跌至每股13.75美元。这时,有人劝伟恩减缓"百事达"的成长速度、取消"百事达"的股票承销,但伟恩拒绝了这些建议。在他看来,快速成长是'百事达"竞争制胜的法宝,他不可能减缓"百事达"的成长速度。而且伟恩并不打算低价卖出"百事达"公司的股票。他找来彼尔·派德林、恰克·路易斯、狄恩·班特拉克、哈利·惠善佳。以及美林公司的五位同僚,进行不公开的股票承销。正是由于这些人对伟恩有充分的了解、对他的经营才能有充分的自信,使得伟恩能在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轻松卖掉100万股"百事达"的股票。在扣掉有关的费用后,伟恩通过这次不公开的股票承销共取得840万美元。这使伟恩手中有了足够的资金来实施他预期的扩张计划,同时,也使伟恩对"百事达"有了更深的责任感。
“百事达”在伟恩的带领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成长。1986年年底,"百事达"仅有19家影带出租店;而1987年年底,"百事达"的影带出租店已有133家;到1988年年底,"百事达"的影带出租店已达415家;而到了1989年年底,"百事达"暴涨为1079家影带出租店。"百事达"几乎每48小时就有一家新的影带出租店开张,后来变成每24小时、甚至17小时就有新的影带出租店开张。
除了开设新的影带出租店,伟恩还在不停地进行购并交易。通常伟恩会有许多不同阶段的案子在同时进行,在他担任“百事达”董事长的7年间,他共处理过110桩不同的交易案。此时,伟恩·惠善佳的谈判技巧更加炉火纯青,这使得他在影带出租业的购并所向无敌。
不管是购并小公司,还是购并上市大公司,伟恩的谈判作风一向以强硬著称,他在谈判中向来洛守这样的原则:不要让自己陷入困境;不要说出让自己无法转圈的承诺;离开谈判桌,一定要抬头挺胸;只要你不放弃,任何一笔交易都还有机会成交;真正掌握另一方的容忍底线;要知道何时扭头就走;不接受“不”的回答。伟恩对自己有极强的自信,一旦下决心做某件事,就没有任何东西可阻挡他。
除了强硬的作风,伟恩在谈判中也特别注意谈判的技巧。伟恩和别人谈判,很少直接切入主题,而总是先谈一些趣闻等,让对方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然后用逻辑和理智说服对方,指出交易条件的利益所在,让对方去做对他自己有利的决定。当然,伟恩在必要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地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伟恩有一个很有名的谈判说辞就是“现在成交的话,100美元。要是明天成交.就只有90美元。"伟恩确实是一个令对方感到害怕的谈判高手。
为了使“百事达”在美国西部迅速占领市场,并且除掉“百事达”的头号竞争对手,伟恩决定购并“少校影带出租店”。“少校影带出租店”成立于1985年,是首先尝试"超级影带出租店"构想的影带出租店,它在影带出租业具有相当强的实力,是除"百事达"之外,影带出租业最大的业者。
当伟恩决定购并“少校影带出租店”之后,他在公司内外遇到了无数阻碍。首先,“少校影带出租店”的创始人卡特莱特和摩尔都拒绝卖掉“少校影带出租店”,因为他们想按自己的方式去经营;其次,“百事达”的一些高层主管也对这项购并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百事达”无论在地点的选择上,还是经营观念上,都比“少校出租店”强,靠竞争完全可以将“少校出租店”打败,无需冒被证监会调查的风险,进行购并。但伟恩对这项购并有一种杀手般的直觉,他一直坚持推动这个案子。
伟恩给“少校影带出租店”的股东以特别优厚的条件,即便“少校影带出租店”许多加盟商都是卡特莱特和摩尔的朋友、亲戚,他们也无法拒绝这种诱惑。另外,伟恩还邀请卡特莱特和摩尔参观“百事达”影带出租店以及“百事达”的电脑系统及仓库,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使谈判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伟恩还说服了“百事达”内部大多数持反对意见的人,使他们支持他的决定。伟恩的这些努力最终没有白费,他与卡特莱特及摩尔就“少校影带出租店”购并案达成了初步协议,并于1988年4月24日对外宣布。最后,案子于1989年1月17日完成,成交价格高达1.1亿美元。
此外,伟恩还以价值3000万美元的现金、股票及债务承担购并了拥有两百家影带出租店的"依洛影带出租店"。这些购并大大增加了"百事达"的影带出租店家数及盈余,使它最终成为了影带出租业的巨人,伟恩也因此成为影带出租业能呼风唤雨的重要角色。
从1988年到1989年,"百事达"的股票已分割过两次,大部分的购并案都是用"百事达"的股票来支付的。但"百事达"的股价并末因股票分割而下跌,相反,却可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从每股5.75美元飘升至每股33.5美元。这使"百事达"的股票在华尔街变得炙手可热,许多人因购买"百事达"的股票而大赚特赚。但即便如此,"百事达"还是一直不被法人投资机构看好,他们担心付费频道会对影带出租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且认为"百事达"股票的数量过于庞大。这些都让共同基金的投资经理对"百事达"望而却步。而1989年5月9日,一位颇受敬重的贝尔泰尔公司的分析师李·赛德勒发表的一篇指责"百事达"的报道,在华尔街引起极大反响,给"百事达"带来巨大的冲击。当天"百事达"的股票每股就下跌了5美元。"百事达"的股票成了华尔街股市卖压最沉重的几支股票之
分析师李·赛德勒在其报道中指出,“百事达”之所以会有惊人的营业额、盈余及股价,是因为“百事达”所采取的会计原则。“百事达”采取以较长的时间来摊销其录影带的成本和商誉的价值,若除去这些会计花招,“百事达”影带出租店的每股盈余应该只有7美分,与"百事达"1988年所公布的每股57美分相比,足足少掉50美分。所以,赛德勒认为,"百事达"的表现根本是空中楼阁,一有危机就会倒塌。
赛德勒的报道使伟恩震怒不已,但伟恩并不想正面反击,他不想抬高这篇报道的身价。起初,伟恩采取了消极辩解的策略,但事情却变得更为恶化,“百事达”的股价节节下滑,于是,伟恩决定奋起反击。在5月16日在"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的会议上,伟恩针对赛德勒的那篇报道发表了措词强硬的演讲。伟恩列举了"百事达"的一系列数据,通过数据来说明"百事达"影带出租店所赚得的巨额现金,这并不是用任何会计方法可以做到的。
伟恩的那次演讲拯救了“百事达”。他澄清了大家的有些猜测和怀疑,使许多人重拾对“百事达”的信任。“百事达”的股票价格也开始逐渐回升,使“百事达”得以在1989年8月又进行了第三次股票分割。伟恩的出色表现也恢复了他个人的声誉。
取得了这场媒体攻击战的胜利后,伟恩又开始专心于“百事达”的经营。为了使“百事达”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伟恩决定进军国际市场。到1990年年未,"百事达"已签订合约,在墨西哥、澳洲、日本、委内瑞拉、西班牙、夏威夷等地开设"百事达"影带出租店。1991年年末,"百事达"又购并了其在英国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经营"里兹"影带出租店的"城市视讯公司"。这一系列的举措让"百事达"大踏步地迈向国际化,使"百事达"的声势比其实力来得还高。
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同时,伟恩也丝毫没有放慢国内市场的扩张步伐。1989年4月伟恩以价值1.22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购并了加盟商史卡特·贝克手中的106家影带出租店,这使"百事达"在全美的五大城市区�;�;亚特兰大、芝加哥、底特律、明尼亚波里斯/圣保罗及密尔瓦基拥有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随着“百事达”的规模逐渐扩大,伟恩在娱乐界的影响也逐渐上升。曾一度对他抱有敌视态度的好莱坞也开始重新审视伟恩并接纳他。因为“百事达”拥有货量丰富的录影带管储系统,它只要让旗下每一家出租店买某一卷录影带,就可为电影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这使得许多电影公司的主管无法对此视而不见。好莱坞的态度也由敌视变为合作。1989年,"百事达"筹办的"百事达加盟商年度行销展览会"的年会就是由好莱坞赞助的。而伟恩也在1990年被《娱乐周刊》选为娱乐业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伟恩对待华尔街总是显得小心谨慎,时刻须谨防短线投机商对“百事达”股票的炒作。短线投机商是华尔街股市一股负面的力量,当他们不看好所买股票公司未来的营运展望,预期这些股票的股价将会下跌,他们将做空这些股票。这股短线进出的投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有些甚至可以搞垮整个企业。伟恩对华尔街采取的政策是尽量让华尔街对“百事达”的期盼维持在可预期的范围内,既不会过度期待,也不会期待过低。他们从来不会透露给华尔街所谓内幕消息,但必要时,会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他们一点提示。伟恩他们尽量使华尔街的分析师了解影带出租行业的优缺点,以免他们无端起疑。但有时还是无法避免意外的发生。
当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后,"百事达"遭到剧烈的冲击。当科威特和伊拉克在广阔的沙漠上激烈大战时,顾客们都待在家里,我在电视机前面,看CNN及其他电视网的海湾战事报道,很少有人租录影带来看,造成“百事达”的营业收人大幅下滑。伟恩开始期望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终止,故一直采取拖延战术,对海湾战争给“百事达”业绩的影响,一直不发表任何评论,华尔街的分析师及投资者开始起疑。当伟恩实在无法回避时,对外表明“百事达”的营业额及盈余仍维持二位数。但这远远低于分析师的预估值,“百事达”股价开始下挫。加之,“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将让有限电视系统由原来的75个频道增加到150个频道;电讯传播。AT&T及美国西部公司等共同宣布将于1991年年底让顾客在任何时间,从1000部电影名单及特别程式中订购影片。分析师及投资者又开始担心影带出租业将受电子高速公路的影响,变得过时,更加速了"百事达"的深幅下挫。
而短线投机客的大肆炒作以及“百事达’”最大的加盟商“卡克斯企业”的撤出,更使“百事达”雪上加霜。有关报刊纷纷发表对“百事达”持怀疑态度的报道,在此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伟恩不得不再一次为“百事达’有一场保卫战。
1991年5月召开的"百事达"股东年会对伟恩来说,是一个最有利的反击场合。他充分意识到整个局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重,这次股东会的演讲关系着"百事达"的成败及大家对他个人领导的信心。他为这次演讲作了充分的准备,投入了很多的心力。
在股东会上,伟恩针对有关媒体的一系列攻击进行了逐一批驳,并说明影带出租业并未遭到威胁,“百事达”将在3年内消失的报道纯属无稽之谈。为了股东更好地理解他的说明,伟恩又寄了一份有关演讲内容的信函给股东。
但伟恩的这些努力并未像以前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百事达”的股票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还是没有起色,仍是纽约股市卖盘压价最低的股票之一。到1991年年底,"百事达"的股票已跌了6.8%,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了20%。伟恩对此感到非常吃惊,同时,他也开始重新思考"百事达"未来的发展方向。
伟恩开始尝试让“百事达”进行多角化经营,但他有一个原则,就是新的多角化经营必须和娱乐业有关。因为这样既可以发挥“百事达”的优势,又可以避免华尔街对“百事达”脱离影带出租业的疑虑。
伟恩首先想到音乐专卖店。他拜访了有关音乐零售业的主管,其中一位是“加州山姆摇滚控股公司”的总经理史坦立·高德。“加州山姆摇滚控股公司”拥有两家音乐专卖连锁店�;�;"声音仓库"和"音乐正电"。1992年夏天,"加州山姆摇滚控股公司"有意出售,伟恩便通过谈判买下总价值达1.85亿美元的现金及股票,总共有236家音乐专卖店的两家音乐连锁店,使"百事达"一举跃居音乐零售业第七名。
在“百事达”购并“声音仓库”和“音乐正电”还不到一个月,伟恩又完成了“百事达”与“维京”的合伙案。维京超级音乐专卖连锁店是专供成年人选购最新CD的商店,办得极有特色,当时在欧洲市场相当有名气。"百事达"与"维京"合作,使"百事达"持有"维京"在欧洲15家音乐专卖店的一半股权,以及维京美国音乐专卖店75%的持有权,这大大提高了"百事达"在音乐市场的地位。
但伟恩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的座右铭就是:“保持不断的前进。”他注意到好莱坞拥有丰富的影片资源,有心使“百事达”朝节目规划的方面发展,遂决定进军好莱坞。伟恩瞄准的第一个目标是共和影业公司。共和影业公司业务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拥有超过1000部影片的版权,其中不乏众多经典巨作,这对于有线电视及无线网络的播放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1993年1月,伟恩花2500万美元买下共和影业公司35%的股权及购股权证。随后,伟恩又瞄准了拥有《爱之船》、价门恩怨》电视影集及电影《魔鬼终结部版权的史派林娱乐公司。1993年3月,伟恩又耗巨资购人史派林娱乐公司48%的股权,总价值高达1.4亿美元。这是一笔相当成功的交易,可以称得上是伟恩个人事业的又一项成就,它即使伟恩以较合理的价格取得史派林娱乐公司的控制权,又向华尔街传递一个信息:“百事达"正转型成为一家娱乐公司。
持有共和影业公司和史派林娱乐公司的股权并不是伟恩的最终目的,他还有更大的计划。从1993年1月到3月,伟恩一直持续购买共和影业公司的股份,并最终取得共和影业公司的控制权以及董事会两个席位,这使他合并史派林娱乐公司及共和影业公司的计划成为可能。他和两公司的其他董事进行谈判,最后达成一项协议:史派林娱乐公司以每股13美元的价格,买下共和影业公司的股票。史派林娱乐公司则将其新的股票卖给"百事达",以取得进行这项合并案所需的1亿美元,最后"百事达"取得这家新合并公司70.5%的股份。
对于伟恩而言,为公司股东所持有的股票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是最重要的。如果公司总裁仅仅是为了保住他在公司的位置,而不是从股东的立场去考虑,那他就不是一个最好的经营者。伟恩努力地经营公司,保持公司的活力,最终目的就是让公司的股票一直飘涨,使公司的股东在较短的时间里赚更多的钱。
伟恩进行多角化经营,使“百事达”摆脱单一的经营模式,朝全方位娱乐公司的方向迈进,这大大提升了“百事达”在大众心中的地位,投资人重拾对“百事达”的信心,“百事达”的股票终于在1993年7月1日跃上一年来的最高点:每股超过21美元。这再一次显示了公众对他经营才能的认可。
随着1993年进入尾声,伟恩又即将面临他人生事业的又一重大转折,一项对他及"百事达"都有重要意义的交易案悄然来临。这使伟恩由此迈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职业运动。
早在1989年,拥有裘·罗比球场和"迈阿密海豚队"的裘·罗比正陷入财务困境,他虽然并不想卖出球场和球队的股份,但他也没什么选择。而伟恩看中的是裘·罗比球场的巨大商机,他认为这个球场如果经营好的话可创造出相当局的营业额。于是,伟恩开始和裘·罗比接触,商讨有关交易的可能性,但双方无法就交易价格及球场的控制权达成一致,交易案暂时搁浅。1990年,裘·罗比因病去世后,交易案才又重现生机。1990年3月7日,双方达成协议:伟恩以500万美元买下裘·罗比球场一半的股权(加上债务承担),并以1200万美元买下迈阿密海豚队15%的股权,还持有额外10%股权的购买权。这个交易案最后虽然由裘·罗比的子女特有球队的多数股权以及球队和球场的经营权,但在资本费用部分必须征询伟恩的意见。
这笔交易案是极为成功的交易案,而且时机拿捏的恰到好处。就在此次交易几天后,NFL和电视公司就签订了一项新的电视播放合约,这份合约让联盟内的每一支队伍在未来四年内股份都暴涨了1.28亿美元,球队因而增值15%。所以伟恩刚完成交易,他的股权就已开始增值了。
1990年春,全美棒球大联盟决定增加两支特许扩编球队,伟恩也加入了激烈的角逐,他想通过棒球给裘·罗比球场带来巨大的收入。伟恩规划出一个严密的争夺计划,凭借他雄厚的资金实力,一举夺得全美棒球大联盟的扩编特许权。但伟恩并不把注意力摆在球队老板炫目的光彩上,对他而言,职业运动也是生意,建立棒球队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一项扎扎实实的以利润为导向的事业。他坚持采取保守的会计政策,严格控制球队的开支,他可不愿看到负债累累的球队。
1992年,伟恩买下了冰上曲棍球的特许权。1993年1月伟恩又按他所享有的优先购买权,从罗比家族手中花1.28亿美元买下海豚队,最终取得海豚队的控制权。这样,伟恩就成了同时拥有全美三大职业运动球队的第一人,他的运动事业变得无人能及。
伟恩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经营球场及球队。他为球场加盖停车场,增加新的小吃摊,并努力提高球场服务质量;他在球场布满了广告,连方向牌和记分板上都是广告;为了吸引球迷,他还在球场内的餐厅设有赛前乐队演奏,中场休息,还有脚踏车比赛和向球迷分发小礼品等。这些好的行销策略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伟恩毫不掩饰地一再强调把职业运动当生意看的经营态度也遭到很多球迷的批评,因为他们对球队赚钱持负面看法,担心球队不舍得花钱在顶尖球员身上。但伟恩认为球队要想持续经营下去必须控制好球员的薪资。可这一做法也给伟恩带来相当大的麻烦。从1994年8月到1995年4月,爆发了职业棒球及曲棍球的劳资纠纷,球员工会拒绝接受球队老板所拟定的薪资限制,而球队老板坚持薪资限制,借以压低几乎占职业运动业一半收益的球员薪资。伟恩是属于球队老板中的"强硬派"。事情后来虽然在"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的施压下得以解决,但伟恩拥有的马林鱼队和豹队的亏损已高达3800万美元,这是伟恩当初所始料不及的,这也使伟恩发现经营职业球队和经营别的行业是多么的不同。
从伟恩最喜爱的赚钱游戏看,职业运动的投资回报并不令人满意,而职业球队也只是中等规模的事业,这些尚不足以让伟恩全心投入其中,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早在几年前,伟恩就曾担心通讯网路、频道租片等高科技对“百事达”的冲击,现在,这种担心又开始困扰伟恩。虽然高科技目前还未真正影响“百事达”的业务收入,但却一直压抑着“百事达”的股票表现,使“百事达”的股价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增值,这对~个以赚钱论成败的人来说,“百事达”已不再具有挑战性。伟恩需要挑战,他觉得应该适时地从“百事达”退出,去迎向新的挑战。
1991年,伟恩曾拜访过维康公司,但当时,那仅仅是他对业界进行调查的部分任务之一,是为了让娱乐界了解"百事达"的业务,知道"百事达"有很多现金可以投资一些相关的计划案,并没有明确的合作意向。
维康公司作为一家有线电视公司,拥有有线电视系统及付费电视节目,其MTV音乐台及Nickeldeon儿童节目更是享誉业界。维康公司具有公众及评论人士认可的高科技含量,而这正是"百事达"所缺少的。伟恩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他认为"百事达"若能和维康公司合作,一定会掩盖"百事达"所潜藏的缺点,避免一些攻击,使"百事达"的股票将来不再因此而受重挫,并从此顺利转型为一家全方位的娱乐公司。由于雷德史东的全国娱乐公司持有维康公司70%的股份,所以"百事达"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购并维康公司,唯一的可能就是合并。
伟恩通过史耐德牵线和雷德史东进行接触,提出两家公司的合并计划,但由于雷德史东~直想购并派拉蒙传播公司,加之对影带出租业也不是很有信心,“百事达”与维康公司的合作计划遭到搁置。
1993年9月,雷德史东终于和派拉蒙传播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并协定,但合并计划一公布,就引起娱乐界的注目。由于派拉蒙传播公司具有良好的资产负债表,这使得几乎所有想搭上资讯高速公路列车的重要媒体公司及好莱坞公司都想分派拉蒙合并案这块诱人的大饼。很快,家庭购物频道公司"QVC"的董事长巴利·迪雷就加入了这场购并大战。
QVC把派拉蒙的股价不断拉高,这使维康公司急需更多的现金来支持其购并派拉蒙。于是,维康公司想拉具有充沛现金收入的"百事达"加入,为派拉蒙购并案助一臂之力。伟恩和"百事达"的其他董事经过仔细商讨,发现"百事达"加入这个投资案所得的好处是相当诱人的。"百事达"可以透过这两家公司的合并取得MTV、Nickelodeon,或派拉蒙片厂、主题公园、出版公司和优秀的有线电视网《表演时段》这样的资源,而且可以使"百事达"更具娱乐王国的资格。于是,伟恩决定加入这场购并大战。
伟恩和雷德史东都是强悍的谈判对手,他们两个阵营的谈判,常常因故中断,但最终还是会就有关问题达成协议。在帮助维康公司取得派拉蒙传播公司购并案的胜利后,“百事达”与维康公司的合并案也终于尘埃落定。此次合并案的总价值高达84亿美元,"百事达"股东持有三家公司合并后52%的股份。但雷德史东在持有"百事达"少数股权的情况下,享有"百事达"的经营权。伟恩也因为此次合并而撤出了"百事达"的经营。
这次合并案使伟恩遭受了股东和舆论界前所未有的攻击,但伟恩确信这是一个很棒的合并案,因为他认为这个合并案是以每股31美元计价,仅次于"百事达"全盛时期的巅峰股价,而且总价84亿美元的合并案将会因维康公司股价的上涨而升至100亿美元,甚至更高。
后来的事实证明伟恩是正确的。如果“百事达”是一家独立的公司,它的股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一定会重挫,但由于和维康公司合并,从而使“百事达”的股东获利匪浅。伟恩虽然对“百事达”怀有很深厚的感情,但他更知道何时对一个行业罢手,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股东的利益。
伟恩虽然成就了两家数十亿美元的大企业,但他更渴望挑战另一个事业高峰。离开“百事达”的伟恩又开始搜寻新的规模较小的公司进行购并,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伟恩展现给我们的将是他的第三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企业帝国。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