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之道
作者:戴尔·卡耐基
第三章 卡耐基再创辉煌
一 战胜暂时的挫折 二 卡耐基课程的有效性及影响力 三 以林肯为榜样 四 敬仰伟大人物
五 对诘难者的反批驳      
第三章 卡耐基再创辉煌 一 战胜暂时的挫折
    卡耐基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的挫折,我们在前面的叙述中已有所了解。凭着顽强的精神斗志,卡耐基都能从挫折中站立起来,迈向新的生活。实际上,卡耐基成功的历程就是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历程。

    卡耐基课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卡耐基课程是有效的和实用的,在卡耐基课程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遭到了来自另一方面的非议和责难。

    戴尔·卡耐基在青年会夜校的课程非常紧张,他无心兼顾身外的任何景物,哪怕是行人也不在意。他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写小说,因为那本《大风雪》被许多人称为是"毫无价值的东西",既然没有写作的才华,他需要的是日夜苦读,做好"卡耐基课程"的每一件事。

    卡耐基想起了曾使奥斯勒终身受益的一句名言:

    “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并非在眺望遥远的、朦胧的事物,而是实行切近的、明确的工作。”

    而卡耐基,自己最切近最明确的工作是夜校里的"卡耐基课堂"。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卡耐基认为,他的课程不能只是沿用现在的形式,应当有所创新,让自己的课程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内容体系。

    因此,卡耐基停止了讲课,躲到办公室里构思自己的课程安排,修改并制定新的课程表。这个时候,他发现虽然只讲授了所有课程的前三分之一,但学生们已经提高了演讲技巧,谈话方面也显示出高超的水起;并且,在其他方面也获得了不少的进步。

    卡耐基由此打定主意,要以接受能力为课程基础,继而开设处理人际关系技能的课程,还有怎样摆脱忧郁的课程。

    可是,正是由于一个晚上的停课,学生们不满了,闹到青年会的新主任那里。那位中年妇女主任,毫不客气地教育戴尔·卡耐基:

    “先生,你必须记着:你的课程,学生们并不怎样满意。你不能如此懒惰,不要以为你现在能拿到三十美元一个晚上就很了不起!明天,我就可以让你永远告别青年会。如果你不能勤奋地工作的话!”

    面对这样的警告,卡耐基并没有什么担忧。他平静地接受了因自己不上课而学生不满的事实,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明白应该怎么办。此时的卡耐基,又想到了"停止损失"法则。

    就在这个时候,卡耐基收到了伊利莎白·康妮寄来的一封信。

    康妮在信中说:

    “亲爱的先生,我在给你写这封信时,突然想起了乔治五世挂在白金汉宫上的那句话:

    '教我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因事后悔'。我想跟你说一说我的故事。

    “那一天我接?国防部的电报,说我的侄儿——我最爱的一个人——在战场上失踪了。我一下子心跳不止,寝食难安。过了不久,又接到了阵亡通知书。此时,我的心情无比悲伤。

    “在那件事发生以前,我一直觉得命运对我很好,伟大的上帝赐给我一份喜欢的工作,又让我顺利地抚养大了相依为命的侄儿。在我看来,我侄儿代表着年轻人美好的一切。我觉得我以前的努力,现在都应该有很好的收获……

    “然而,却来了这样一份电报,我的整个世界都被粉碎了,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活下去的意义了,我找不到继续生存下去的借口。我开始忽视我的工作,忽视我的朋友,我抛开了生活的一切,对这个世界既冷淡又怨恨。为什么我最爱的侄儿会死?为什么这么个好孩子——还没有开始他的生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他应该死在战场上?我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我悲伤过度,决定放弃工作,离开家乡,把自己藏在眼泪和悔恨之中。就在我清理桌子准备辞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封我已经忘了的信——一封我的侄儿生前寄来的信,当时,我的母亲刚刚去世。

    “侄儿在信上说:'当然我们都会想念她的,尤其是你。不过我知道你会平静度过的,以你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就能让你坚强迫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你教给我的美丽的真理。不论我在哪里生活,不论我们分离得多么遥远,我永远都会记得你的教导,你教我要微笑面对生活,要像一个男子汉,要承受一切发生的事情。'

    “我把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他就在我的身边,正在向我说话。他好像在对我说:'你为什么不照你教给我的办法去做呢?坚持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把你个人的悲伤藏在微笑的下面,继续生活下去。'

    “侄儿的信给我以莫大的鼓舞,我觉得人生又充满着期望,我又回去工作了。我不再对人冷淡无礼。我一再对自己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没有能力改变它,不过我能够像他所希望的那样继续活下去。'我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我写信给前方的士兵——给别人的儿子们;晚上,我参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我几乎不敢相信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变化。

    “我不再为已经过去的那些事悲伤,现在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就像我的侄儿要我做到的那样。”

    戴尔·卡耐基读罢这封信,心中涌出了一些感叹:

    伊利莎白·康妮学到了我们所有人迟早都要学到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必须深知覆水难收的道理,很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都是不快乐,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感觉。

    卡耐基想到这里,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他觉得:对于金钱,自己已经不再作过多的追求,每晚上三十美元已经是大数目了;对工作,只是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渴望能建立一种事业。

    对在青年会夜校的工作,卡耐基是比较满意的,但是,要想更大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就不能只在青年会这个小范围内。有了这个想法,卡耐基开始想方设法地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他在不断的思考中仔细规划了课程,还设想找一班人马,建立真正的"卡耐基课堂",从而使自己跳出青年会的圈子。

    “我们如何克服恐惧?”

    “全世界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使你永远克服恐惧。另一种方法可以使你能暂时克服它。全世界只有一种永远克服恐惧的方法,也就是爱默生所说的:

    '去做你恐惧的事,而死亡的恐惧是绝对的。'”

    卡耐基对恐惧的研究是很深刻的,因而他常常能口若悬河地大讲一通。但今天的讲演被一位新来的男青年学生打断了:

    “戴尔·卡耐基先生,你说的一切都与怎样演说无关,我们不需要心理医生,我们只要一位充满机智的教师,而不是像你这样只会胡说八道。”

    面对这样的事情,班上的大多数人居然赞同他的看法,又吹口哨又拍桌子地闹了起来。这个班是百分之百的新生,而且年轻人占多数,他们充满了反抗色彩和挑衅性。卡耐基只有手足无措地面对像爆炸了似的教室里的人群,他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平息众人的争论。

    非常凑巧的是,那位令卡耐基讨厌的青年会主任恰好碰见了这种情形。她满面怒容地走进教室,毫不在乎卡耐基的存在,宣布今天的课程到此为止,然后要求卡耐基到她办公室说清楚这件事。

    卡耐基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情形将激怒青年会主任,所以,他未等主任开口,就直截了当地说:“夫人,你不必说了,我明白我自己的行为。”

    “先生,你也不用多说了,明天,你就可以自由地支配你的夜晚,不用到这里来活受罪。"主任生气地说道。

    看来,事态已经无法挽回了,卡耐基只好一言不发地走出办公室。

    卡耐基曾想过要离开青年会,但他完全没有料到自己在青年会的结局是这样,也没有想到自己竟是这样狼狈地离开青年会。这种局面,今天这样的场面,如此出岂不意地降临于身。卡耐基心知自己没有别的办法,除了接受既成事实以外。可是他还是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所试图创立的事业如此半途夭折。实际上甚至还没起步就失败了,像一个刚学步的孩童一下子摔成了残废一样。

    卡耐基的天性中就有不屈服和抗争的成份,他要作出全盘的思考,重新确定自己的位置,在黑暗中,他不停地问自己:……”

    “我的课程失败了吗?我又陷入困境中了?我该怎么办呢?

    无数个问题缠绕着他,他又像以往那样一个又一个地解开它们:

    “我的课程没有失败,我的许多学生都很满意。我的教法,没有失败的例子,今晚只是一个小小的闹剧。我不但教会了学生们学会演讲,而且教会他们怎样面对自己和别人,我了解他们的各种想法,我让他们说出来,他们就获得了认同感。

    “我早就摆脱了忧郁,忧郁对我只是一团白雾,太阳一出来就会散掉的。我要开创一项事业,现在最关键的是写出一本教材,用这本教科书来指导成年人如何演讲、推销和为人处世。

    “唯一值得反思的是,我不能照本宣科。我不应该事先确定我要告诉每一个学生的讲课内容,我应该仔细观察他们的内心,慢慢诱导他们。我必须帮助每一个学生解决问题,每一次授课内容一定要新鲜、实用,才能使他们有继续来上课的兴趣。”

    这一晚上,卡耐基的思考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直到东方发白。

    白天,他心里想着去纽约公共图书馆看一看,他正准备撰写一篇有关"烦恼"的文章,需要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尽管昨晚受失败的困扰,一夜无眠,他还是要鼓足信心写好自己的文章。

    在图书馆里,他最先接触到的是人物传记和历史人物传奇,这是他自小就爱看的书籍。他快速地翻阅那些名人轶事,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事例:

    乔治·华盛顿喜欢人家称他为"美国总统阁下";

    哥伦布为一个"海洋大将印度总督"的头衔而提出请求;

    凯瑟琳女皇拒绝批阅没有称呼她"女皇陛下"的奏章信件;

    林肯太太在白宫里,像母老虎似地对格兰特将军的夫人大喊:“你胆敢在我请你之前,就在我的面前坐下";

    雨果希望巴黎市改为他的名字,小一点的城市都不能令他满足。

    ……

    但这些趣闻都没有那段林肯传记更吸引住卡耐基。当他读到林肯的处世态度时,被深深地打动了。

    “1865年4月15日,林肯奄奄一息地躺在福特剧院正对面的医院里,有人在剧院枪杀了他。林肯那瘦长的身子斜躺在那张对他来说稍嫌短一些的床上,床的上方挂着一张罗莎波南的名画'马市'的廉价复制品,还有一些煤气灯发出惨淡的黄晕。

    “当林肯奄奄一息地躺着时,战争部长史丹顿说,'这里躺着的是人间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元首。'

    “林肯做人处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我对林肯的一生研究了十年。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批评别人,甚至还写信作诗揶揄别人,把那些信件丢在一定会被发现的路上。其中有一封信所引起的反感持续了一辈子。林肯在伊州春田镇执行律师业务的时候,甚至投书给社会,公开攻击他的对手。

    “1842年秋天,林肯取笑了一位自负而好斗的爱尔兰人。林肯在《春田时报》刊登出一封未署名的信,讥讽了那位詹姆斯·史尔兹一番,令镇上的人都捧腹大笑起来。史尔兹是一个敏感而自傲的人,气得怒火中烧。他查出写那封信的人是谁,跳上马,去找林肯,向他提出决斗。林肯不愿与他决斗,但为了面子又不得不决斗;对方给他选择武器的自由,他选了惯用的长剑。决斗那一天,他和史尔兹在密西西比河的一个沙滩碰头,准备一决生死。

    “但是,在最后关头,他们的助手阻止了这场决斗。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恐怖的私人事件。从此,他再也没写过一封侮辱人的信件,他不再取笑任何人了。而且,他几乎没有为任何事批评过任何人。

    “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一次又一次地任命新的将军带兵打仗,而每一个将军——麦巴里兰、波普、伯恩基、胡克尔、格兰特——相继地惨败,使得林肯只能失望地踱步。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痛骂那些差劲的将军们,但林肯信守'不对别人缺德,只对大家祝福',一声也不吭。他喜欢引用的语句之一是'不要评议别人,别人才不会评议你。'

    “当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回答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们在同样情况之下,也会跟他们一样。'

    “盖茨堡战役发生在1863年7月的最初三天时间。在7月4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撤退的时候,黑云密布,大雨倾盆。当他带着挫败之军,退到波多梅克时发现面对着一条高涨而无法通过的河流,而身后又是一支胜利的北军。李将军被困住了,他无法逃脱。林肯看出这点——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一个捕捉李将军的军队立即结束战争的机会。因此,林肯满怀希望地命令格兰特将军不要召开军事会议,而应立即攻击李将军。林肯以电话下令,又派出一名飞骑去见格兰特,要他立即采取行动。

    “而格兰特将军怎么做呢?他的做法,正好跟所接到的命令相反。他违反林肯的命令,召开了一次军事议。他迟疑不决,一再拖延。他打电话来,找出各种藉口,拒绝攻击李将军,最后,河水退去,李将军带着他的军队从波多梅克逃脱了。

    “林肯勃然大怒。'这是什么意思?'林肯对他的儿子罗勃叫起来。'老天爷!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只要伸出手来,他们就是我们的了;但我无论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法使我们的军队移动一步。在那种情况之下,几乎任何一个将领都可以击败李将军。如果我在那儿的话,我自己就可以把他歼灭。'在痛苦、失望之余,林肯坐下来给格兰特写了一封信,一封言辞极为严厉的信。

    “你猜,格兰特读到信时有什么反应?

    “格兰特将军没有机会看到那封信,因为,那封信是在林肯死后留下的文件中被找到的。林肯写完信后,看看窗外,对自己说,等一下,也许我不应该如此匆忙。我坐在这静静的白宫里,命令格兰特去出击,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假如我当时是在盖茨堡,假如我在上星期,也跟格兰特一样,见到遍地血腥,假如我听到伤兵的悲号哀吟,也许我也不会如此急着去进攻了。也许我的性格跟格兰特一样柔弱,我的做法可能就会跟他相同了。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了。如果我发出这封信,固然可发泄我的不快,但是却会使格兰特为自己辩护。这将会使他责备我,这将会造成恶感,破坏了他身为指挥官的效力,而且也许迫使他辞职不干。”

    “林肯把信放到一旁,因为他从痛苦的经验中学到,尖刻的批评和斥责,几乎总是无济于事。”

    卡耐基边读边抄下这段故事,他觉得这些对自己很有帮助。至少,是帮自己学会不要抱怨别人,今天早晨他还在埋怨那帮学生和那位女主任;再者,这件事可以帮助自己准备说服他人不要随意批评别人,林肯总统的例子难道还没有说服力吗?

    卡耐基不停地翻书,他抄录了许多宝贵的例子,还有一些数据。他决定要阅读古今名人对烦恼的论述,还要精读从孔子到华盛顿等数百本各类传记,并要登门拜访各行各业的名人。当他想到这些问题时,便来到图书馆的目录库,查找索引。

    他不停地翻着索引,几经辛苦,他终于查到了有关"烦恼"的书籍,总共有二十二册,卡耐基毫不犹豫地借出了所有的书。就在他准备抱起那一大堆书回家的时候,他的眼镜被人碰掉了,落在那本索引目录上,卡耐基俯身去拾,就是这个动作,使得卡耐基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他在目录中看到"螳螂"这个条目,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仔细一看,有关"虫"的书籍竟有一百八十多册,卡耐基笑了。真是太有趣了!人们关心"虫子"意比关心"烦恼"更加投入!这是不是有些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烦恼"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是人类的大课题,我们怎么从来没听人说过有关烦恼的研究呢?

    瞬间的灵感给卡耐基以有益启示。他想:我如果开设一门"如何解决烦恼"的课程岂不是更好?凭着自己多年的研究思考和总结的原则,教给那些成人们,让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然后再把结果在班上报告出来,让他们现身说法,这难道不是我一向所采取的方法吗?这一想法太妙了。

    就在戴尔·卡耐基走出纽约图书馆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背后叫他。

    卡耐基不记得此人是谁,但有些面熟。原来这是卡耐基课程的学生。他高兴地对卡耐基说:“你忘记我的名字了吗?我叫菲恩,那天晚上第一个向你索要《金玉良言》的人!”

    卡耐基问其他的近况,都在干些什么。"整天四处推销。不过,现在要推销你的《金玉良言》和课程了。今天上午,我跑到青年会去一打听,没想到你竟给轰走了。这帮蠢货真该死!”

    卡耐基一听,笑道:“没关系的。我前几天已经开始在几所高校申请开设公众演说课了。"菲恩很吃惊地说:“真了不起!我曾猜想你会这么干的。但是,我想建议你的是,你难道不可以成立一家公司吗?'卡耐基课程'公司!”

    卡耐基一想,是啊,我可以这样干,但是,他又迟疑了一下,"公司仅有我一个人,怎么行呢?”

    菲恩似乎胸有成竹,"你可以找人帮忙。比如我,我就可以四处推销你的'卡耐基课程';还有,以前毕业的学生中肯定有几个人可以当老师的。”

    他们两人边走边谈,一会儿就回到了卡耐基的公寓里。两个人热烈地商讨着公司大计,整个晚上也就很快过去了。最终,卡耐基拿定了主意:他要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里开设"公众演说课程",教导人们如何演说(包括谈话)、摆脱烦恼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还在青年会租用教室,招收学生举办"卡耐基课程"。与此同时,培养一部分骨干分子作为助手。菲恩则去纽约各地和全美推销课程。

    在这之后不长时间,卡耐基的事业就初具雏形。他组织课程,每天下午六点到七点四十五分以及八点到十点三十分上课,每位学生必须起立发表演说。每节课都给讲得不错的学生发些奖品,比如铅笔、书本之类的。课程内容得到了固定,总共十四节,比如摆脱忧郁、团体励志等等。他把诠释、精练及舞台上的自我教育融入了课程中,并组合了戴莎忒的革命原则、麦克凯伊的明智运用原则以及学院中沙尔卡特的启发式教学。

    除此以外,卡耐基还找到了几个合伙人兼教师,比如罗宾、列文、福尼斯等。在这群人中间,卡耐基又是教师又是领导者,因此他开始十分注重对领导能力的研究。

    而上课的学生们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毕竟他们中有许多人是经理、董事长等管理人员,他们要求卡耐基提供能用于工作上的领导技能。于是,卡耐基逐步给他们讲解四个原则,也是四道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谈一谈自己实际运用的情况。

    原则之一,除与正在处理的问题有关的资料外,其他东西统统从桌面上消除。

    上课时,卡耐基在黑板上写下了英国诗人波普的名句:

    “秩序是造物者的第一法则!”

    他告诉学生们,这是悬挂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顶棚上的几个大字。然后,一言不发地坐在一边,等待有人品来解释。

    这时候,罗兰·威廉斯站了起来,他说道:

    “当我面对一张摆满回复信件、报告、备忘录的办公桌时,我就感到紧张、忙乱、烦恼。更糟的是,我满脑子惦记着:'事情太多,时间太紧',我感到疲倦,长此以往甚至怀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有的人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如果他能把那些次等重要的东西全部收拾起来,他将会发现处理工作可以更轻松、更正确。我称之为家务料理,这是我的经验!”

    “某报发行人告诉我,他的秘书清理他的一张办公桌时,竟然发现了两年前遗失的一台打字机。”

    最后一个笑话,引来了满堂喝彩。卡耐基也站起来,连声夸耀,并接着说道:

    “我本来决定让大家多说,自己少说几句话。但是这种轻松的故事使我想起了精神病医生威廉·沙特拉博士告诉我的一个故事,我把它讲出来供大家分享!”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听着卡耐基引述的故事:

    “芝加哥某大公司的总经理,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向沙特拉博士求医。

    “正在说话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医院有事找博士。他马上处理,刚放下话筒,另一部电话又响了,只好离席去接电话,又是很紧急的事,不久,又有位同事找博士征询对某一重病号的处置意见。博士只好把客人干晾在一边长达十分钟之久。当博士向总经理先生致歉时,奇迹出现了。

    “总经理回答说:'没关系,没关系!'医生,从你的身上我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病根。回公司后,我将立刻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对了,临走前,可否让我看一下你的办公桌抽屉?”

    “博士打开抽屉,里面只有一些纸笔之类的事务性用品,而且少得可怜!患者疑惑地问道:'你未处理完的文件呢?未回的信函呢?'博士说:'全都办完了!'”

    “六个星期后,那位总经理盛情地邀请博士到他公司参观,他完全变样了,全身上上下下没有一点儿不适之处。他特地打开抽屉,对博士说:'以前,我有两间办公室和三张办公桌,抽屉里堆满了未处理的文件,但既无暇也无心去处理它们。自从和你作一席谈之后,我即将那些旧文件或报告书,全部作了清理。现在,我只用一个办公桌,工作一来立即处理,绝不拖延积压。所以,现在我已全无因延滞工作而带来的紧张感和烦恼。”

    卡耐基的讲述引起了听众的沉思,他又适时地向学生们布置了下次的作业,也就是第二项原则:

    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去处理。

    第一天上课,卡耐基让十多个学生讲一讲他们的工作后,告诉大家一个实例:

    “从一文不名到佩普索·兰特公司的董事长,查尔斯·拉克曼仅用了十二年时间,他认识到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养成早上五点起床的习惯。他认为,清早最适于思考,他利用这段时间仔细筹划一天的计划,并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去处理,所以要成为领导者你就得学会这点,并且做到,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这时,有一位老者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我叫HP··赫威尔,提任美国铁路公司的董事。每次召开董事会,我们都要空耗大量的时间,结果审议了多数议案,但大部分未解决。会后,我们每人都抱一大堆报告书回家再研究。

    “后来,我建议同事们一次只审议一个议案且必须当场作出结论。结果,在实施了我的建议后效果非常明显,一切皆可按预定计划顺利处理,再也不会留下任何尾巴,回家后也不必为公事费神。”

    他接着充满自信地说:“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卡耐基先生要交给大家的第三个原则应该是——面临问题时,当场解决症结或重点,决不拖延。”

    卡耐基满意地点点头,并大大赞誉了赫威尔先生。然后,他又说:“我要说的第四个原则是学习组织化、代理化、管理化。”

    “许多企业家都不懂得(或不放心)将事务委托他人执行,事无巨细一揽全包,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无暇思考事情的轻重缓急,终日处于紧张、焦躁、烦恼不安之中,长此以往,可能会'英年早逝'或者患上别的毛病。”

    “的确,委事以人是不容易的,可分层负责是不可缺少的。经营大事业的人,如果不学会组织化、代理化、管理化,终将会心力交瘁。如果你们留心一下每天报纸的讣告,你们就会感到,不学会组织化、代理化、管理化,对人的身体是极大的伤害,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

    卡耐基在课程中不知不觉地给学生们输入了管理教育的内容,他的方式不是那种机械地输入一些管理原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卡耐基发现,这种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方式启发了课堂里的每一位学生。人们也普遍认为无拘无束和热忱是"卡耐基课程"的最大特色,上课不必反复地背诵,更不需要做笔记。

    “卡耐基课程"不仅在纽约、华盛顿盛行,而且,还被推销到费城、底特律、亚特兰大、达拉斯等大城市,遍布全美各地,普遍地受到们的欢迎。

    这个时候,卡耐基发觉自己完全成了一个领导者,他开始有了很多吩咐或者命令,有了社交场合的应酬,尽管他不习惯于此。这个时候,他开始研究人际关系,试图为学员们找到一套到处受人欢迎的方法。在这期间,他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他所得到的朋友,就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交的朋友还要多。

    为此,他动员属下的老师给那些知名人物写信,每一封信都收集大约一百五十名学生的签名。并且,在信中说,自己知道那些人很忙,忙得无法准备一篇演讲,因此附上一些问题请他们回答,没过多久,很多著名的小说家、政界要人纷纷来到"卡耐基课堂"发表演说。

    后来,卡耐基深有感触地谈到这些,说,"行动比言语更具有力量。当那些大人物来时,我给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并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我深知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一样能带给人们温暖;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把他(她)叫出来,等于给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

    卡耐基因课程遭到非议,最终离开了青年会;同样,卡耐基在克服了暂时的挫折后,又通过他的课程确立自己的事业,并且越干越好。
第三章 卡耐基再创辉煌 二 卡耐基课程的有效性及影响力
    卡耐基不断地战胜困难,逐步确立了"卡耐基课程"的训练特色和内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愿意接受卡耐基的训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卡耐基课程的有效性是非常明显的。正因为如此,卡耐基课程的影响力也遍及全世界各地。

    如果有一个训练班能象卡耐基课程一样成功,那必定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教育哲学作为基础,促使它获得成功,而绝不可能是运迫使然。

    戴尔·卡耐基是成人教育的先驱。由于年轻时学的是教育学,他很熟悉那个时候的教育哲学家。多年以来,他又不断地试验新的教学方法,并且采用了符合他自己目的的教学方法。

    从一开始,他就对约翰·杜威的"实证"哲学感兴趣。他认识到成人唯有深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去,才能学得最好。他不相信传统的填鸭试讲课的教学方法。他要求卡耐基课程的教师不得一味地只顾自己讲课,他告诉他们,讲课只是企图把教师的知识强加在学生身上,却不一定能够使学生确实学习到。他要求教师必须鼓励全体学员亲自参与,以求从卡耐基训练中获得最大的益处。学员参与的活动由提出报告、团体演习到角色演出,在某些课程中,还有小组讨论。

    卡耐基各班也深切地了解个别差异的存在,因此要学员从各方面来和自己受训前的感觉相比较,而不要和其他的学员相比。不与看起来进步较快的同学相比,可以防止学员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教师帮助学员的方法,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每一堂课的进步情形。在头几堂课中学员就已经订了自己的目标,教师记住每个人的目标,并且指出以后的课程,将会怎样有助于达到他们的目标。

    卡耐基要求教师强调可能获得的益处,指出每一次的学习如何能培养技巧,展示改变态度可以产生的效果,以此来诱发学员产生达到他们目标的动机。学员每一次发表谈话,教师都指出其进步的地方。如果某一位学员表示他之所以参加卡耐基课程,是希望在工作上能和属下相处得更好,如果他在谈话中说他已经应用了某项人际关系原则,教师在讲平时就会说:“在这件事上确实表现了你非常重视同事关系的感觉。"这就表明了对学员领导方法的赞扬,并且为学员赢得了全班同学的赞誉。

    卡耐基课程的教师都是积极的、善于鼓舞人的,并且乐于赞许人,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他们非常注意适时地增进每一个学员的能力,在学员发表谈话之后,教师做非常简要的讲评——通常只是三言两语——为这个学员及全班同学点明他的重大成就是什么。卡耐基认为,讲评要在谈话之后立即提出,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立刻作讲评比在稍后作讲评,更能使学员接受和记住。这是戴尔·卡耐基教学方法的重心,因为这样去做,学习过程就变得很重要,学员也会知道他自己的反应和能力。

    如果学习仅限于教室内,那么卡耐基课程就和其他的补习班一样了。但是卡耐基课程和其他的补习班有根本的不同,因为学员要把所学到的东西带进他们生活的每一方面。辅导学员确实地把所学到的东西真诚地、有意义地运用于生活中,是教师的责任。卡耐基的课程结构是由简单渐进到复杂,而且在课前、课间以及课后都加以应用。例如,先在一堂课中讨论人际关系中的某项原则,课后研读有关的文字资料,在下一堂课之前加以运用,然后在上课时提出报告。而且由于课堂中所产生的群体推动力量,学员几乎都是自动自觉地去实际应用。

    卡耐基机构已退休的主管教学的副总裁格瑞·鲍丁指出,卡耐基的教育哲学基于好几项主要的心理学原则:卡耐基课程是遵循皮尔土和詹姆斯的教学法而订定的实用教育课程。但它并不探究教学程序中的心理学道理,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容易了解的原则,让学员去遵行。举例来说,教师要学员选择一个他自己了解并渴望演说的题目。这个原则背后的哲理是:一个人谈论他所熟悉的事物,会觉得自由自在,而且会有自信心。这是深层次的理论分析,而学员只知道这是自己选题目的实用办法而已。

    戴尔·卡耐基设立每一个班都有一个宗旨,即提供学员有助于达成他们目标的技术。教师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工具等等,也都要接受彻底的训练,以协助学员达到他们学习的目的。有一样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卡耐基课程绝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卡耐基坚持必须先求内心的成长,然后才形之于外的原则,尊重每一个成员的个性。桃乐丝·卡耐基说明了这项原则:“我们不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为人——就是我们能够,我们也不会这样做。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帮助一个人更有效地运用他所具有的任何能力和天赋才能。除去了畏惧,一个人就能够表达他所要表达的任何意思;在这种办法之下,整个人就能致力于实现自己所想实现的目标。这种能表达自我的新自由所带来的快乐和力量,常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思想和行动方式,但是人的本身并没有改变——只是比以前更能够运用他自己的禀赋而已。我们不能够把人们内心里所没有的资质给他们,但是可使他们认识他们自己的资质,并且鼓励他们去运用这些资质。”

    戴尔·卡耐基的训练是基于对人的本性的分析:人能自我肯定、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并能够因为了解自己而达到目标。这样的想法在教室中都能切实地实践起来。学员知道了鼓励别人的原则,他们渴望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觉得更有自信,变得更快乐,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一员。生活变成了挑战,工作不再呆板无趣,而家庭的关系也变得温暖、有意义。

    卡耐基教学方法也借用完形心理学学派的理论。完形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应该考虑到一个情况的整个形态,而不是考虑这个情况中的各个组成部门。他们认为:“整体美比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要大。”

    这个观念通过教师而运用于卡耐基课程中,也就是教师关注的是整个的个人。大多数传授说话或公开演说的训练班,用了很多时间谈怎样和听众的眼光接触、脚的位置怎么放、怎样运用讲稿大纲……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事。而卡耐基课程所注意的,则是教人克服畏惧、表达真诚、传达热忱,以及在讲演时注意听众一般的反应。因此,严格地说,卡耐基课程并不是教授公开演说,而是追求自我发展的课程。学员在班上发表谈话,实际上只是一种方便法则,以协助学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掌握现实的状况。如果重点只放在谈话的某一部分,而不是整个谈话(或不是在发表谈话的人),那么学员可能只记得一些细枝末节的讲评,而学不到真实的和重要的东西。所以,集中关注于事情的整体,而不是它的各个部分,教师就可以从学员身上引发出肯定而积极的行为反应。

    卡耐基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自我暗示"。这个观念是由艾默尔·柯乌尔在二十世纪初期提出来的。柯乌尔的看法是,一个人内心的"自我谈话"决定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是行动的基础。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认为"我是一个失败的人",结果肯定会失败;如果一个人认为"我一无用处",这个人就会真的一无用处;如果一个人认为"我是落伍人物",他的行为必然会象个落伍的人物。

    但在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认为"我能够成功,我正在进步,并且会愈来愈好",那么他一定会成功。柯乌尔在"自我谈话"方面最著名的建议是:“不断重复地对自己说,每天我在各方面都愈来愈好。”

    卡耐基课程提供了好几种运用这种观念的方法。一开始的时候,每一个学员就得到教师的讲评和同学掌声的鼓励,所有学员都获得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卡耐基课堂上,每一个人发表谈话之后,回到他的座位上,都带着已经完成了一桩大事的感觉。这种感觉由聆听别人的谈话,而获得进一步的加强。发表了谈话的人看到别人发表谈话也很成功,他对成功的信心就建立了起来。卡耐基课程所产生的乐观和热忱,传达到每一个学员,并且因此而传达到全班。这种"内在的"或"自我的"暗示,就促成了绝对的成功。

    另外一种教学方法则更为直接。在讲授热忱的这一堂课里,教师告诉学员,在走到讲台前对全班发表谈话之前,先要为自己作打气的"精神讲话"。很多学员报告,他们在做重要工作前,都给自己说上一段"精神讲话"。推销员在去见可能的买主之前给自己来一段"精神讲话";职员去见主管要求升级或加薪前,也给自己一段"精神讲话";寻找工作的人也报告,他们在面试之前给自己来段"精神讲话",结果帮助他们找到了工作。

    由于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卡耐基课程的教师就努力使每一个学员在发表谈话之后,觉得有成就感。他们的讲评集中肯定学员好的表现,而不注意他的手势、呼吸、姿态、大纲、笔记或讲话的风格上,所有的讲评都强调整个讲演的优点。以这种态度来鼓励学员,学员就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感觉。学员都等待着上每一堂课,他们带着新建立起来的自信,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甚至在结束之前),这种自信已经成为他们整个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戴尔·卡耐基使用这种建立自信的方法,远早于史亦纳提出的"操作制约"理论。好的表现立刻给予嘉勉,并不断强化,缺点则不予注意,到时候学员自然会把好的表现养成为习惯。每班最有进步的学员都受到奖励。此外,在改进人际关系和控制忧虑方面有成就的,也给予特别的奖励。得奖的人都特别重视这些奖励,并把奖励作为自信的见证。此外,称赞和嘉许的气氛也培养了学员积极肯定的态度。

    在卡耐基各班的每一堂课中,每一个学员都有两次,偶尔还有三次在班上发表谈话的机会,有的是即席的,有的是有准备的。班上没有长期大论的讲课,老师只能用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做简短的介绍,或在谈话后讲评。从每一节课学员参加的情况来看,就可以知道效果非常良好。

    卡耐基各班皆使用三本教科书,作为教室内活动的辅助教材。这三本书是:《语言的突破》、《人性的弱点》以及《人性的优点》。此外,也发给学员有关特别主题的小册子,为特别课程做准备。这些小册中最重要的一本是《卡耐基课程手册》,其中概略列出每一节课的内容以及学员的作业。

    演说的练习以学员的实际经验为基础,这样可以使学员了解自己的发展和动机。班上学员从听众的角度,来听一个同学讲他本身经历的事情,就可以认识到大家经验之间的相似性。他们认识到在某种情况下,自己所感觉到的畏惧并没有什么稀奇。学员也可以发现应用卡耐基课程所讲授的原则和戒条的价值,因为发表谈话的学员就是活的见证,它们证明这些原则和戒条的功效,证明了这些原则应用在私人生活和业务上,都能获得益处。

    学员们在团体中的相互影响,在老师诱发的赞扬气氛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教师不用有损信心的批评,教师强调学员发表的谈话中的整体优点,如果有需要改正的地方,教师也以间接的、不伤人的方式达到改正的目的。在这种宽容的气氛中,每一个都受到鼓励,敢于随心所欲地、自由地表达自己。

    卡耐基每门课程前的三分之一时间,都用来建立学员的自信心。教师逐渐要求学员做挑战性较强的练习,用这些练习设计来增强学员的自信心和征服畏惧的能力。要使一个人敢于在一组人前发表谈话,最困难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这个人的自信心。由于谈话是人与人之间应对和沟通的最常用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地需要勇气。

    在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卡耐基课程的重点就转向现在和未来,并且把相当多的时间放在人际关系、避免忧虑、记忆姓名、散发热忱以及其他积极肯定的想法等等方面。谈话的练习在头几堂课中,是以个人早年的生活经验为内容,而现在则集中于学员每一节课与每一节课之间的活动、工作和家庭情况。

    卡耐基要求,在每一堂课中,教师只担任催化剂的功能,鼓励学员采取行动,并回应谈话。教师使用两种工具,以使学员相信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能力,一种是讲评,另一种是直接的帮助。

    最近在纽约市卡耐基课程的一节课中,教师就表现了讲评的效用。学员玛丽刚刚发表了谈话,虽然她讲的事情很有趣,但是玛丽讲话的时候却非常僵硬,欠缺活力,她的手势也拘谨和不自然。教师对她的讲评是:“各位同学,他们看到玛丽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吧?她现在会使用手势了。这表示她要把她的意思告诉我们,她确实经历了她所说的这件事情。我们来看看她表演成功的地方。玛丽,你是我们的老师,你再一次表演给我们看,你会表演得更好。”

    "如果我对玛丽说:'你说得很好,但是如果你多一点活力,就会表演得更好',她就会觉得事实上她说得并不好,因而会产生抗拒心理。更重要的是,她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告诉她和全班同学她说得很好,而且甚至还可以说得更好,她就不会觉得这是批评了,她沉醉在成功的欢欣里,她的态度是肯定积极的,并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她自己。还有,她的同学也不会认为这项训练对玛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是肯定的加强,而不是羞辱。班上其他学员也接受同样的训练和讲评,这样做的效果是,他们不会觉得受到批评,也不会觉得低人一等。”

    教师还常常引述著名作家——当然也包括戴尔·卡耐基在内——的名言,来加强讲评的功效。这些名言使教师的讲器具有更大的可信度,而且让学员知道这些原则都是基本的真理,在人际关系方面尤譬如此,学员应用了从卡耐基著作中学到的原则,因此急于要得到听众的认同和赞扬。

    讲授卡耐基课程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主要来自高级经理阶层,有的是专业人员,有的是来自推销业、银行、教育系统和政府机关的人员。他们自然是卡耐基各教学班的毕业学员,他们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们具有特别的条件,足以接受所有教师都必须接受的严格训练。这项训练大约要持续两年,并且还要继续接受在职训练。

    担任教师的首要条件是具有大学学位,很多教师还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从卡耐基课程毕业后,要做教师的人至少要做两起卡耐基课程的助教。助教协助教师的教学和发表示范谈话,在学员准备发表谈话的时候接受咨询,在学员发表谈话的时候计时,以及执行课堂中的其他工作。他们必须参加一项"教师训练讨论会",讨论会是在卡耐基机构总部由教务人员主持,这项讨论会要求很高,很多人就是因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而被淘汰。达到标准就是获得试用教师的证明,然后再随正式教师在教学班授课,表现合格的试用教师就可以担任正式教师。

    当然,就是正式教师也要接受再训练。卡耐基机构经常举办进修班和复习班,不但要加强教师的基本训练,而且还要考核、评鉴教师,并提出建议以改进教师的教授方法。除此之外,卡耐基机构教务部还派遣人员到世界各地去视察,和各地的教师们一起工作。卡耐基机构经常审查和评鉴教师,教师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会被辞退。

    卡耐基课程主持人的资格及卡耐基机构教务部,都得向美国非大学进修教育委员会备案,这个委员会的核定备案资格,是由美国教育部批准的。该委员会在1974年合并为美国全国非营利机构,以提高和保持进修教育计划的水准。为了达到这个宗旨,他们订立了标准,所有开办成人教育的组织,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卡耐基课程也以此为工作目标。

    这些标准和大学或学院备案的标准差不多,其中的规定内容包括课程的研究、教师的选择和训练、教学设备、财务稳定性以及训练效果等。要获得备案,举办成人教育的组织必须提出教学活动的详细分析,并且要接受教授小组的访问。在教学计划实施期间,这些教授负责评鉴这些教学计划。

    卡耐基的理论、原则和做法,不会随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它们融入学员的生活中,继续发挥功效,帮他们寻找生活的新途径,度过更丰富的人生。

    戴尔·卡耐基教学的影响至于全世界。他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除英语之外,还印成了三十六种语言;而他的《人性的优点》也被翻译成二十七种文字。全球五大洲的五十个国家都设有卡耐基课程。

    卡耐基课程遍及全世界的国际教学计划,形成了现代成人教育无与伦比的规模。虽然通过各种语言和翻译,各地的卡耐基课程在精神和内容上并无二致。不论是在英国会议大厅沉静的气氛里,或是在原始村落的茅草屋里;不论是在热带酷热之中,或是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寒冬气候里,卡耐基课程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

    通过各地所设立的课程以及授课教师,卡耐基课程以丰富的、重要的方式影响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素质。

    由于很多班开设在世界上起远的地区,即使不知道卡耐基是何许人,或者不知道卡耐基教学计划的人,也都因此发现了成人教育的新途径,结果改进了无数人的生活形态、地位和自觉。

    全世界很多国家的高级政府官员,都接受到卡耐基的训练。在毕业学员中,更有很多是内阁阁员、大法官、国会议员以及高级外交官。洪都拉斯的两任总统波里卡波·裴兹·加西亚将军和他的继任人璜·阿尔拔图·麦尔加·卡士楚,都是卡耐基课程的毕业学员。裴兹的夫人也是卡耐基课程的毕业学员。

    1956年卡耐基课程在伦敦柯德瑞大厅举行一次展示教学。这是卡耐基课程第一次进入英国,但却遭到了新闻界刻薄的批评,认为它太过幼稚。不过,当学员注册、继续学习下去直到毕业,新闻界的态度也有了改变,而在以后的年月里,从英国卡耐基课程毕业的学员已经有了好几千。

    在非英语国家举办卡耐基课程的,首先是中美和南美。教师从美国到这些国家去设立卡耐基训练班,以英语教学,在这种情形之下,自然只有英语流利的人才能够参加学习。那时有足够多的美国人、英国人和其他会说英语的人,因而不至于招不到学员。

    等到训练出能说英语又能说西班牙语的教师之后,就立刻开办了西班牙语的课程,现在所有的书和教材,都有了西班牙文版本。不过在早期的时候,教师使用的还是英语教材,而且教师虽然在课堂上用西班牙语教学,但教师课后的讨论会用的还是英语。

    但是,就算学员的英语说得很好,他们也难于用这种外国语言来表达他们真正的感觉。卡耐基机构鼓励用所在国的语言来教学,例如用大部分的欧洲语言、广东话、南非荷兰语、菲律宾的塔加拉语、冰岛语、希伯来语、印尼语、日本语、马来语、斯瓦希里语和泰语等。

    不过,外国的学员有时也会怀疑,象卡耐基这样美国化的课程,是不是能适用于他们的国家。

    西班牙卡耐基课程主持人艾杜阿多·克瑞亚多·阿吉瑞作出这样的评语:“卡耐基课程最特殊的一点是学员在初参加的时候,都十分关心这种课程是不是太'美国化'了。不过在课程进展下去后,这种感觉就消失了。等到训练完成之后,每一个学员都会认为卡耐基课程很好,这可以从他们的观点中反映出来,而且他们都应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克瑞亚多在西班牙很多城市里开设卡耐基课程,还在一家周刊杂志上写了两页的特别报导,题目是《为人的力量》,把很多卡耐基的原则传达给西班牙全国的读者。

    南非的卡耐基课程,使用南非荷兰语和英语。约翰内斯堡的主持泰瑞·奥士楚维克发现,南非的学员有时候利用卡耐基课程来改进他们的英语,虽然这不是卡耐基开班的宗旨,但是却能够给学员更多使用英语的信心。

    奥士楚维克也常常在土人居住的地区开办卡耐基课程,他用的是英语。一堂课中,一名学员谈到他和巫医相处的经验,突然之间,他用祖鲁语喊出一句话来,全班也都跟着站起来以传统古老的祖鲁族态度回喊着,然后又安静地回到座位上,象没有事一样继续用心谈话上课。

    今天,世界各国负责卡耐基课程的主持人,大多数都是这些当地国家的人士,不过也有些地方的主持人是美国人或其他外国人。

    欧洲杰出主持人之一狄尔·艾尔顿,开办的课程遍及全西德。艾尔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大的,从小就接受憎恨美国人的教育。在十七岁的时候他被征兵到德国陆军里,但是基本军事训练还没有接受,战争就已经结束了,他成为美国军的俘虏,被拘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他和美国人没有什么接触,对美国人也没有什么好感。

    后来艾尔顿慢慢地了解美国和美国人。他认识到他之所以对美国人没有好感,完全是因为他对"征服者"的偏见使然。艾尔顿在1973年卡耐基机构国际大会上说:“一群人对另一群人或许心存偏见,但是卡耐基课程帮助我们把别人当做一个个体来看,而不是把他当做另一群人中的一员来看。在卡耐基课程中,我们遇到来自各种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人——大家聚集一堂——大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获得不同的观念。”

    要其他国家的人了解戴尔·卡耐基的著作和其他教材中所列举的美国人的例子,确实有点困难。艾尔顿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他在翻译这些书和教材的时候,有时候得换些例子,让德国人了解这些例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美国人用名字称呼关系并不太亲密的人,这个习惯对德国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由于互相称呼名字是全世界卡耐基课程的做法,艾尔顿就在第一堂课中解释用名字相互称呼的原因。他告诉学员,称呼名字可以打破同学相互间沟通的障碍——但是他建议如果在街上遇到另一个同学,最好还是不要用名字来打招呼。为了防止德国人对以名字相称呼的较随便的方式产生抗拒,在班上叫学员的时候就不用比较亲密的"你"字(du),而用较正式的"您"字(sie)。他还解释,卡耐基教师传统使用的招呼"晚安,朋友们"(在德国文化中,一个人是不可以随便用"朋友"这两个字来招呼别人的),并没有损害德国人对朋友的观念,因为在卡耐基课程的教室环境中,所有学员都是朋友,大家在友善的气氛中分享着共同经验。

    卡耐基课程在德国很受欢迎。汉堡一家公司由于他们的人员接受卡耐基训练后对公司很有帮助,因此就热忱地为卡耐基课程做宣传,他们的推销员向顾客推介卡耐基的训练,甚至当推销员争取到报名卡耐基课程的人员时,公司还按介绍的人数发奖金给推销员。

    在文化与美国显著不同的地方,学员一开始常常会抗拒卡耐基的技巧。英国伯明翰主持卡耐基课程的保罗·韦纳报告说,在"打开你的壳"这堂课中,学员们要大喊大叫,敲击桌子,有个学员立刻走出教室。"他是城里的一名经纪人,是只参加适合自己身分地位的俱乐部的人,非常英国化——老派的,就是在沙漠里也要穿上大礼服的那一类人。我看到他走出去,我也就跟着他走出去。他说,'如果也要我大喊大叫、敲桌子,我只好退学。这完全违反教养嘛!'我回答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在大喊大叫、打桌子。你同意这样做有很好的作用吗?'他点了一下头。'你不觉得应该放松一些你的虚假的约束?'他想了一会,然后同意了,再回到教室。当轮到他发表谈话的时候,他说他不喜欢在这种情况下发表谈话。他讲得很好,而后成为鼓吹卡耐基课程的人。”

    东方开办卡耐基课程所遭遇到的问题,与在其他地方不同。香港卡耐基机构的经理说,中国人非常在意"顾全面子",因此对中国人施展传统的推销技术根本就行不通。中国人虽然不想买推销员所推销的东西,但是为了保留推销员的面子,他们不会直截了当地说"不买",他们会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拖下去,而让推销员自己放弃。

    这位经理说:“这种情形使推销员非常沮丧,你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该不该再去推销一次。但是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因为我们发现中国人是诚实的民族。在试讲大会中,我们宣布,有兴趣报告参加卡耐基课程的人,就请接受会后开始上课用的书,结果真正要参加的人都拿了书,而其他的人就都不拿。如此一来就不必勉强没兴趣的人说出'不要',也就保住了推销员的面子。”

    不过,日本的情形又大不相同。参加卡耐基训练的人,大多数都是各公司从职员中选送来的。在日本,公司就象父亲一样,非常注意职员的发展。卡耐基课程对推展他们的业务来说,已经占着非常重要的份量,日本大多数重要的公司,都派遣各阶层的员工来接受卡耐基班的训练。他们和卡耐基课程主持人签订年度合约,以保证他们的人确实能够参加训练。

    日本的卡耐基课程通常在好几个月以前,就已经登记满额了。为了使不在公司工作的人也能够参加,每期都保留一小部分名额,供其他大众申请。不过,申请这些空额的人,都要经过主持人法兰克仔细的审核。

    法兰克以前在芝加哥州立大学旅馆管理学院读书的时候,参加了卡耐基班的课程,印象非常深刻,他认为应该在日本开办这种班。几年之后,他写信给卡耐基机构国际总部,建议他们在他的祖国日本开办卡耐基课程。这封信转给了最靠近日本的夏威夷卡耐基课程的主持人艾德温·惠特罗,他先与法兰克连络,稍后又亲自到东京去拜访法兰克,商量法兰克能不能加入惠特罗的组织,在日本推展和教授卡耐基课程。法兰克当时身任旅馆管理的顾问,事业很成功,不愿意放弃事业,从头开创另一种新事业,同时,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做好从事这项冒险事业的准备。八个月之后,经过慎重的考虑,他决定参加在日本开办卡耐基课程的计划。

    法兰克现在有十二名教师,日语、英语都说得很好,其中只有一位不是日本人。这个非日本人的教师是美国驻日本大使馆的一名官员,日语当然也说得很流利。1975年美国福特总统和基辛格国务聊访问日本的时候,经过这位官员的安排,所有卡耐基课程的教师都参加了美国大使馆的欢迎会。

    世界各国设立的卡耐基课程,大部分的教师都能说很好的英语,但是有些地区的教师训练还得使用当地的语言。由于大部分的教师训练员除了英语之外,其他语言说得并不很流利,因此需要翻译。卡耐基机构的一名教师训练员尼克·赖桑特已球游世界好几次,到各地训练卡耐基课程的教师。他讲了通过翻译来沟通复杂观念所产生的奇特感觉,“巴黎卡耐基课程的主持人吉拉德·韦恩和他的同事吉博特·乔丹担任翻译,讨论的时候,我必须等候翻译,而不能对询问做出直接反应,起初觉得很是分神。不过,一旦我习惯了这种情况之后,却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而那次会议也成为最有收获的一次。”

    在某些国家,学员从很远的地方赶到教室来上课。如在澳洲,学员开自己的飞机从偏远的牧羊场赶到墨尔本或其他的大城市来上课也是常事。在小的市镇,人数不足于开班,他们就租一辆马车到邻近的城市去参加卡耐基课程。

    而在另一些国家,经济成了问题。某些地区,低收入人口太多,没有能力缴付学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卡耐基课程主持人想尽办法促使各公司行号为他们的职员负担部分或全部学费。英国利兹市的卡耐基课程主持人史坦利·衣博曾报告说,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官员接受训练,特别成立资助成人教育的委员会,学员能完成成人教育的,政府就补助百分之五十的学费。

    极为欢迎卡耐基课程的另一个国家是冰岛。冰岛主持人康拉康·艾多生,在1976年1月9日为庆祝参加卡耐基机构十周年,特别举办一次晚餐舞会,邀请差不多三百名他的毕业学员参加,贵宾中有冰岛内阁的一名成员,他说卡耐基课程对冰岛极有帮助,很多冰岛政府和商界领袖都是卡耐基课程的毕业学员,其中包括一位前任总统和多位内阁阁员。

    艾多生主持的卡耐基课程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学员是通过毕业学员热忱推介来的,他几乎根本不需再去做招生的努力。艾多生把他的卡耐基课程毕业学员称为他的"军队",他们组成非正式的卡耐基课程毕业学员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并不是校友会,因为会员经常因工作变动而离开或加入,流动性很大。因此,一般来说,俱乐部的会员都是新近毕业的会员。现在冰岛大概有十三个这样的俱乐部。

    卡耐基机构副总裁李查·牟格尔飞到冰岛参加艾多生的庆祝舞会,并且用冰岛语向大会发表演说,代表全世界卡耐基机构的人员和毕业学员,祝福艾多生、他的工作人员和全体毕业生。

    几个月之后,南非德尔班市的卡耐基课程主持人汤尼·史登甫也举行了一个同样性质的大会,以庆祝他参加卡耐基机构二十一周年。南非是卡耐基课程极为活跃的地方,全国每一个主要城市都有卡耐基课程的主持人或者地区经理。

    由于南非政府的政策和习惯,多年来卡耐基机构都分别为白人、黑人和其他种族的人开班。1976年,史登甫同时开办了两班,一班招收了六十名印度人,另一班招收了三十名白人。由于这两班的白人和印度人都没有人反对,史登甫就把人数平分开来,从而第一次在德尔班开办了两个不同人种混合班。

    自那次以后,德尔班以及南非其他城市的卡耐基课程,都是白人、黑人、杂色人种及亚洲人混合在一起上课。史登甫报告说,由于学员通常都是头一回和另一个种族的人真正地接触,所以,他们在一起能够进一步了解异种同胞和自己在文化上的异同。

    参加毕业典礼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975年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市举行的。九个卡耐基班,大约三百八十人毕业接受文起,观礼的还有一千多位学员的家人和亲戚朋友以及厄瓜多尔的很多显要人物,包括大法官和首席推事。

    把毕业文凭颁给每一位学员后,大家高声呼叫和唱歌,接着象橄榄球比赛一般,所有的人列队游行。当然还有特别的纪念品赠送给主持人李查度·皮尼欧和他的助手艾度奥多·孟度沙。

    卡耐基机构当时的副总裁约翰·古伯和他的太太艾德娜受邀参加了这一场毕业典礼。他们在机场上受到大约八百名卡耐基毕业学员、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的欢迎。等到挤出飞机场之后,他们又受到另一群欢迎群众的包围。这一群人挥舞着旗子,组成一个车队,沿路按着喇叭,护送他们到旅馆,然后在旅馆大厅里,随着特别请来的乐队的伴奏继续跳舞庆祝。

    另一个热烈欢迎卡耐基班的国家是以色列。达莱亚·艾伦(现在是衣撒克·李葳夫人)生于以色列,十六岁的时候随父母到了美国,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她父母(两人都是卡耐基课程的毕业生)送给她一份毕业礼物,那就是让她参加卡耐基课程。她所得到的印象真是太好了,因此认为这种课程也应该在以色列开办。

    以后她找了几个人,筹划在以色列开办卡耐基课程。不过,卡耐基课程主持人的资格执照,不是花钱就可以买到的。在美国以及大多数其他国家的主持人,必须从头开始努力好多年,才可以取得这项资格。在外国的主持人有时会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徒阶段而得到委托,但是也得经长时间的训练之后才能担任授课工作。艾伦小姐发现她找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去受那么长久而严密的训练,他们自己的事业已经有了成就,拨不出时间去接受卡耐基机构的训练。

    虽然当时她只有二十出头,但是卡耐基机构经理阶层对她的智慧、热忱和专注的精神印象非常深刻,因此决定给她一次机会,如果她愿意以两年的时间到美国接受训练,毕业之后就请她担任以色列卡耐基课程的主持人。她接受了各种课程训练,从学员、助教一直做到教师。此外,她还利用在纽约卡耐基机构工作的一段时间,征招学生,与卡耐基机构高级人员经常讨论更深入的问题。艾伦小姐说:“我所接受的训练和参加的讨论,可能比卡耐基机构里任何一个人都多,因为我正逢平时,正当票地。他们在两年之内把我训练成为一名主持人。”

    她在1973年1月回到以色列,设了办公室。开始的时候很难展开。因为当时这种课程对以色列人来说还是一样新的东西,大家还不接受。但是办了几班之后,消息就传了开来,说是卡耐基课程对大家真的有帮助,于是吸引了许多人参加。起初班上使用的是英语,但是在第四期之后就用希伯来语教学了。

    另一项困难是训练新教师。由于所有教师都必须先参加训练讨论会,然后才能担任教学工作。在以色列卡耐基班的第一批教师,必须远道欧洲或美国,去参加这种讨论会。半年之后,卡耐基机构资深都师约翰·麦克瑞士特地到特拉维夫举行了一次教师训练讨论会。

    卡耐基课程在以色列开办后的头八个月,一切都很顺利。艾伦小姐决定到纽约探看她的父母,和父母共度犹太人的假日。她带着在以色列所获得的成绩回到纽约州的花园市,接受卡耐基机构国际总部人员的赞美。不过,事情并不是一切都完美。

    1975年12月,卡耐基机构在加州圣地亚哥召开大会,艾伦小姐报告了后来的情形:

    "在1973年10月6日,我们犹太人的赎罪日,我醒来听到收音机报告说,以色列已经开战了,和阿拉伯国家打仗了。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我登上一架以色列的飞机,因为我是属于以色列的,那是我一生中心境最不安宁的一次飞行,七四七飞机满载着赶回家去的以色列人。我不是军人,坐在我后面的有将军和其他的军官,他们和我一样害怕。我们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说到战争期间的情形,我记不清了。我志愿到医院里为我的同胞工作。战争结束了,但是我的世界也停止了——我的卡耐基世界。一位教师是一名战车军官,远在西奈半岛的另一位教师是一位军医,远在戈兰高地——我也不确知是否在那里。助教不是在步兵排里就是在反战车单位,分散在前线各个地方。学员和未来的学员更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四周根本没有男人。我不敢打电话找人,害怕接电话的人说:'他已经阵亡了'或'他受伤了'。

    "整整齐个月之久,全以色列没有一个卡耐基课程,原因是没有人可以施教。我精神沮丧,从极度的成功转入失败。我就是打不起精神,提不起一点劲儿。

    "我坐在办公室里发呆,我只是坐在那里等——等什么我不知道。有一天电话铃响了,是胡达·巴开打来的,他是以色列卡耐基课程第二期的一名毕业学员。

    "我们互相问候了一番,他从声音中听出我的情绪状态。然后就说过来看我。

    "他来到我办公室,问我知不知道他在战争期间做了什么工作。由于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我知道他并没有实际参加战斗,他说:'我担任最糟糕的工作。我得通知人家他们的儿子已经阵亡了。如果我不是卡耐基课程的毕业学员,我那个工作就根本做不下去。我从卡耐基训练中得到的力量才使我没有精神崩溃。

    "'而你是我的教师,你竟然坐在这里只想不行动。在你四周有的是需要你帮助的人。他们忧伤沮丧,沉陷在消极的想法里,不能够振作品来开始工作,而战争早已结束了好几个月。你坐在这里什么事也不做,你简直是犯罪!这就象一位医生有的是药,有一个人快要死了,而医生却不把药给这个人一样。'

    "我看着他。他继续说下去:'站起来,不要只想自己。目前在以色列你是唯一可以教卡耐基课程的人,所以你要站起来,把卡耐基课程开起来,让其他的人和我一样从中得到一些益处。现在只有你可以把卡耐基课程开办起来。'

    "你们知道我做了些什么?在很短的时间里,我又开始推展和教授卡耐基课程,重整我的工作人员,添加教师,再度把卡耐基的理论原则带给以色列。

    "这种力量,这种使我再度振作品来的力量不是发自我自己,而是发自很多卡耐基课程的毕业学员,也就是那些从我讲话中获得益处的人,他们把我以前给他们的力量又还给了我。

    "我们大家,我们所有在卡耐基机构工作的人都有一种力量——能够教授卡耐基课程以激发别人。我们必须把这种力量提供给他们。我们亏欠他们这种力量,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总有一天,某位卡耐基课程的毕业学员,就会来提醒我们所具有的力量。”

    达莱亚·艾伦·李葳太太这一番话的意思,已经由成百上千的卡耐基机构的工作人员传达给全世界的人,超过两百五十万卡耐基课程的毕业学员从卡耐基训练中得到益处。他们由日增的自信和热忱中获得面对生活的力量,他们增进了更有效地沟通意见的能力,使他们在业务上、社交上和私人生活中都享受更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接受卡耐基训练的许多男男女女都写信来说,他们在公众和私人生活方面,都比以前更容易和别人沟通。有个叫路易士·魏尔起的人,两次竞选修斯顿市长都失败了。1963年他参加了卡耐基课程,他的学习目标就是消灭他与竞选对手的差距。他完成卡耐基课程之后,再度竞选时一举获胜,并连任了五届市长。有一位公司老板,因为不能与人沟通,使他的三百四十名员工变成了他的敌人。但当他从卡耐基人际关系班毕业之后,他改善了这种关系,又使三百四十个敌人变成了三百四十位朋友,使他的事业成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因为忧虑,濒临死亡,但卡耐基的课程教他征服了忧虑,得到了快乐,获得了健康,又多活半个世纪。

    戴尔·卡耐基的理论、原则和做法,并没有随着卡耐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这些理论、原则和做法融入了毕业学员的生活中,应当继续发挥它的功效,帮助人们寻找新的途径,过更具活力、更令人满意、更丰富的一生。
第三章 卡耐基再创辉煌 三 以林肯为榜样
    在卡耐基的一生中,林肯的影响非常重要。他把林肯视为自己的楷模,汲取林肯的生活经验和奋斗精神,鼓励自己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勇气。

    卡耐基对林肯的认识都记述在他所写的一本林肯传记中。我们从卡耐基对林肯人生的描写中,能够感受到卡耐基对林肯的崇拜之情,能够看到卡耐基理解林肯的独特视角。

    在卡耐基课程中,他多次提到林肯的故事,仿佛林肯就是他的一面镜子。我们从下面的叙述中,能够体会到这一点。

    林肯的童年与卡耐基非常相似,难怪卡耐基把林肯的奋斗历程看作是人生的经典。

    林肯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虽然很吃力,但总算能阅读一些文字了,至于写作能力,那就根本谈不上了。1824年秋天,一位在森林中漂泊的教师来到这片垦殖地,设立私塾。林肯姊弟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新老师阿策尔·朵西的私塾求学。朵西老师相信只有大声地朗读,才可以看出学生认不认真。他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谁若不开口,就用教鞭打谁一下,因此,每个学生都尽量念得比别人更大声。朗朗的读书声往往在四分之一哩外还清晰可闻。

    林肯上学时,戴一顶松鼠皮帽子,穿着鹿皮制的马裤,马裤短得离鞋面还有相当距离,以至于好几次发青的胫骨就裸露在外,任凭风吹雨淋。

    上课的小屋又矮又粗糙,老师几乎站不直腰,教室四面各省去一根圆木,罩上油纸当窗户。地板和座位则是圆木劈开做成的。

    阅读的教材以圣经章节为主,用华盛顿和杰佛逊的笔迹作为练字范本。林肯的字体既清晰,又和这两位总统很相像。

    他买不起算术书,特地向别人借一本,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去世时,他的继母手边还留有部分这种书页。

    上学时,他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他不但想写出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还写起诗来,并且把自己的诗句和散文拿去请邻居威廉·伍德指教。他暗记诗句,再背给人听;而他的文章更是引人注目。有一次律师对他谈论内政的文章印象很深,帮他寻求发表机会。俄亥俄州的一份报纸就曾刊出林肯写的关于"克己"的文章。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他在学校里写的第一起作文,是因看了伙伴们玩的游戏感觉很残忍所写成的。他和朋友们常一起去抓甲鱼,他的朋友抓到甲鱼之后,就把燃烧的煤炭放在甲鱼背上,以此取乐。林肯求他们别这样做,并赤着脚把煤炭踢开,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为动物请命而做,足见他自幼就显示出特殊的怜贫恤苦之心。

    五年后,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一所学校求学,他自称那些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

    他所受的正规教育就到此结束,总计起来上学的日子不过十二个月左右。

    卡耐基认为,与林肯相比,他在童年所受的教育要优越多了,因此,他觉得林肯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奋读书,是林肯不向命运屈服的表现,也是自己应该向林肯学习的地方。

    直到1847年林肯当选国会议员,在填写自传表时,在"你的教育程度如何?"一栏内,他回答的仍是"不全"二字。

    他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后,曾说:“我在年龄不小时,所知并不多。不过我能读、能写。此后我就没有上学了。在如此疲乏的教育基础上,我能够达到现在这一点小成果,完全是日后应各种需要,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

    虽然曾经当过林肯老师的人,都是一些信仰巫术、相信地球是呈扁平状的无知的流浪教员。可是林肯在断断续续的求学过程中,养成了人类最珍贵的特质——甚至大学教育的目的亦不过如此——对知识的热爱,对学问的渴求。

    学会阅读,使得林肯见到了另一新的神奇世界——一个他从未梦想过的世界。这就改变了他整个人生。他的视野宽阔,有了梦想;而且二十几年间,阅读始终是他生命中最热爱的事情之一。他的继母为他们带来了五册藏书:圣经、伊索寓言、鲁宾逊飘流记、天路历程以及水手辛巴达。小林肯将它们视为无价的珍宝,仔细地精读。他把圣经和伊索寓言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反复阅读,正因为如此,不论他的文风、说话方式、提出的论点都深受这两本书的影响。

    可是除了这些书这外,他渴望有更多其他读物,却苦于无力购置,只好向别人借阅书、报和任何印刷品。他沿着俄亥俄河往下走,向一位律师借阅修订版的印第安那法典;接着,又尝试阅读"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他向一个常请他帮忙挖树桩、种玉米的农人借阅两三本传记,威姆斯牧师写的"华盛顿传"正在其中。林肯看了此书后很着迷,傍晚总是尽量利用月光看到很晚,临睡前,他把书塞在圆木缝中,当第二天日光一照进小屋,就拿起来看,有一天晚上下起暴雨,书本浸湿了,书的主人不肯罢休,林肯只得以割捆三天的草料来作为赔偿。

    在他借得的书之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史考特教本》。这本书教他如果公开发言,引导他认识西塞·狄莫西尼斯(古希腊的雄辩家)和莎翁名剧中的精彩演说。

    他常常手捧着《史考特教本》,在树下走来走去,朗读哈姆雷特对伶人的吩咐,复述安乐尼在凯撒遗体前的演说:“各位朋友,罗马同胞,乡亲们,请听我说句话:我是要埋葬凯撒,而不是来赞美他。”

    每当读到特别吸引他的段落,如果手边没有纸张,他就用粉笔写在一块木板上。后来,他自己做了一本粗陋的剪帖簿,写下所有他心爱的句子,随身携带,仔细研读,很多长诗和演讲辞就这么背会了。

    下田工作的时候,他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他就坐在围墙顶栏上看书。中午他不与家人一同进餐,却一手拿着玉米饼,一手捧书,看书报看得入神。

    法庭开会期间,林肯就徒步走上十五哩路程,到河边的城镇里去听律师辩论。跟别人一起下田时,他偶尔会放下锄头和草耙,爬到围墙上复述他在洛克港或布恩维尔的律师那儿听来的话。此外,他还模仿过顽固的浸信派牧师星期日在小鸽溪教堂里发表的演讲。

    因为林肯总把书带到田间,有空就读,有空就说。雇用林肯的农夫抱怨他太懒,"懒得可怕"。他坦然接受这种指责。他说:“家父只教我干活儿,可没教我喜欢它呀。”

    林肯的父亲老汤姆终于断然命令:一切愚行必须停止。可惜命令并未发生效用,林肯继续说笑演讲。有一天老汤姆当着众人的面,打了林肯一记耳光,把他打倒在地。林肯哭了,却没争辩什么。父子之间的隔阂于是产生,而且终生都未能改善。林肯虽然曾在父亲晚年时资助他,可是1851年,老汤姆卧病垂危时,林肯并未前去探望,他说:“如果我们现在碰头,恐怕不但不太愉快,反而会很痛苦。”

    1830年冬天,"牛乳症"再度蔓延,死亡阴影又笼罩着印地安那州的鹿角山谷。

    喜欢搬家的老汤姆感到害怕又灰心,连忙处置猪只和谷物,将长满树桩的田地以八十元的价格出售,造了一辆笨重的蓬车——这是他拥有的第一辆车——将家人和家具全都搬上车,吩咐林肯执皮鞭,就动身前往伊利诺州的一处山谷——印地安人称该地为嘉蒙,即是"粮食丰富的土地"之意。

    公牛慢慢前进,笨重的蓬车吱吱嘎嘎地翻越印地安那州的山丘,穿越密林,跨越无人居住的荒凉的伊利诺草原。在夏季骄阳炙烤之下,他们在长满六尺高枯萎黄草的荒原上,足足走了两星期。

    一家人到达狄卡特后,就在法院广场上宿营。二十六年后林肯指着当年停放篷车的地点说:“那时候我真想不到自己会有当律师的智慧。”

    荷思敦在《林肯传》中记载着:

    "林肯先生曾向我描述那次远行的经过。他说,那时路面上的冬霜白天融化,晚上冻结,走起来又慢又累人,行程非常艰辛。河上没有桥,除非绕路,否则就非涉水不可。有一天,摇摆在车后随行的小狗脱了队,直到大家都过了河,它还站在对岸,慌得乱叫乱跳,望着有水流过破冰边缘,却不敢过河。此时大家急着赶路,不愿再涉水回去,于是决心抛下它,继续往前走。林肯回忆道:'但是我连一只狗都不忍心抛弃,于是我脱下鞋袜,涉水过溪,得意洋洋地夹着发抖的小狗赶上队伍。尽管吃足了苦头,但是小狗的快乐和种种感恩的表现使我感到很高兴。”

    就在牛车拖着林肯一家穿过草原的同时,国会里正在激烈地辩论州政府有没有权利退出联邦。期间,丹尼尔·威伯斯特从参议员席起立,用低沉嘹亮的声音发表了一篇日后被林肯视为"美国最堂皇的演说范本"。那次演说名叫《威伯斯特答海书》,后来,林肯将它的结尾奉为政治信仰:“自由和团结永远是一体而不可分割的!”

    谁也想不到,美国的分裂问题要到三十几年后才得以解决,而且也不是由伟大的威伯斯特、才华横溢的克雷或著名的卡豪恩所实现的,而是由一个笨手笨脚、分文不名,当时正赶着牛车前往伊利诺州的小伙子林肯,是它完成了美国的统一工作。

    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的历程,深深地打动着卡耐基。正是以林肯为榜样,卡耐基才有信心一步一步地迈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假如林肯娶的是安妮·鲁勒吉,他很可能会幸福一生,却不会当总统。他不论思想和行动都慢吞吞的,安妮也不是那种会逼他拼命争取功名的女人。反之,玛丽·陶德一心想住进白宫,刚嫁给林肯没多久,就鼓励他争取自由党的国会议员候选人提名。

    竞选是相当残酷惨烈的,林肯的政敌因他不属于任何教会,而指责他为异教徒,又因为他跟高傲的陶德和爱德华家族联姻,而说他是财阀和贵族的工具。这些罪名尽管可笑,却足以给林肯的政途带来伤害。他对批评者答辩道:“我到春田以后,只有一个亲戚来看过我,他还未出城就被控偷窃口风琴。如果这也可以算是贵族世家的一分子,那我当之无愧。”

    林肯落选了。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第一次逆流。

    两年后他再度出马,终于当选了,玛丽欣喜若狂,她坚信林肯的政治生命才刚刚开始。她订购了一件新的晚礼服,并且猛练法文,等她丈夫一到华府,就立刻写信给"可敬的亚伯·林肯",她也想住在华盛顿。她一直渴望跻身社交名流之列。可是当她到东部与丈夫会合之后,才发现实情与她的期望完全不同。林肯实在太穷了,他在没领到政府的第一张薪水支票前,不得不先向史蒂芬·A·道格拉斯借钱来开销,所以林肯夫妇只得暂住在杜夫格林街史布里格太太的宿舍。宿舍门前的街道未铺石板,人行道上全是由灰土和砂石构成的,房间阴森森,也没有水管设备。后院里有一栋小屋、一个鹅栏和一个菜园,邻居们养的猪只经常闯进来吃青菜,史布里格太太的小儿子不时拿着木棍跑出去赶牲畜。

    当时华盛顿市政府没有为市民收垃圾的服务,所以堆积在后巷里的废物,全靠满街乱跑的牛、猪、鹅来吃光。

    华盛顿社交圈相当排外,林肯太太根本不被接纳。她受到了冷落,孤零零地坐在偏冷的卧室里,与娇纵的儿子为伴,经常闹头疼——尤其是在听到史布里格太太的儿子大声地把猪赶出菜圃的时候。

    此情此景虽令人失望,但与当时潜伏着的政治风险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林肯进国会的时候,美国跟墨西哥正在打一场为时二十个月的战争——这是一场可耻的侵略战,由国会中主张蓄奴的人故意掀起,旨在让奴隶制度推广到更多地区,并选出赞成蓄奴的参议员。

    美国在那场战争中得到了两项利益,原属于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州割让给美国,而且夺取了墨西哥的一半领土,改设新墨西哥州、亚里桑纳州、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格兰特说过这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邪恶战争,他不能原谅自己也参加打仗。许多美国人都倒戈投向敌方,圣塔安那军中有一营军队是完全由美国逃兵组成的。

    和许多自由党人一样,林肯在国会中大胆发言,他谴责总统发起一场"掠夺和谋杀的战争,抢劫和不光荣的战争",宣布上帝已"忘了保护无辜的弱者,容许凶手、强盗和来自地狱的恶魔肆意屠杀男人、女人和小孩,使这块正义之土饱受摧残。”

    林肯是个默默无闻的议员,华府对这篇演说置之不理,可是它在春田镇却掀起了一阵飓风。伊利诺州有六千人从军,他们都相信自己是为神圣的自由而战,如今,他们选出的代表竟在国会中说这些军人是地狱来的恶魔,是凶手,激动的党人公开集会,指责林肯"卑贱"……"怯懦"……"不顾廉耻"……

    聚会时,大家一致决议,宣称他们从未"见过林肯所做的这么丢脸的事"……对勇敢的生还者和光荣的殉国者滥施恶名只会激起每一位正直的伊利诺人的愤慨。”

    这股恨意郁积了十几年,直到十三年后,林肯竞选总统时,还有人重用这些话来攻击他。

    林肯对合伙的律师说"我等于是政治自杀"。此刻,他怕返乡面对选民,他想谋求"土地局委员"之职以便留在华盛顿,却未能成功,他想叫人提名他为"俄勒冈州长",指望在该州加入联邦时,可以成为首任参议员,不过这件事也失败了。

    于是他又回到了春田镇那间脏兮兮的律师事务所,再度将爱驹"老公鹿"套在摇摇欲坠的小马车前头,驾车巡回第八司法区——如今,他成了全伊利诺州最没精打采的人,他已经决心放弃政治,专心从事法律工作。

    为了训练自己的推理和表达能力,他买了一本几何学,每次骑马出巡时就带在身边读。

    荷恩敦在《林肯传》中说:

    "我们住乡下小客栈时,通常都共睡一张床。床铺总是短得不能适合林肯的身长,因此他的脚就悬在床尾板外头,露出一小截胫骨。即使如此,他仍然把蜡烛放在床头的一张椅子上,连续看好几个钟头书。我和同室的另外几个人早就熟睡了,他还以这种姿势苦读到凌晨两点钟。每次出巡,他就这样手不释卷地研究。后来,六册欧氏几何学中的的所有定理他都能轻轻松松地加以证明。

    "几何学读通之后,他研究代数,接着又读天文学,后来甚至写了一篇谈语言发展的演讲稿。不过,他最感兴趣的仍是莎翁名作。他养成的文学嗜好依旧存在。

    "从此时开始直到生命的终点,亚伯拉罕·林肯最引人注目的特色,就是深深的哀愁和忧郁,其情状几乎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

    耶西·维克在帮助荷恩敦准备《林肯传》的资料时,觉得有关林肯哀愁的报道似乎夸张了些,于是他去找几位林肯的老友——例如史都华、惠特尼、马森尼、史维特和戴维斯法官——讨论。

    维克这才相信"没见过林肯的人,不可能体会出他的忧郁性格",荷恩敦也有同感,他更补充说道:“二十年间,我未曾见到林肯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永恒的悲容,他走路的时候,忧郁简直要从他身上淌下来。”

    骑马出巡的时候,跟他同睡一个房间的律师们,往往一大早就被自言自语的声音惊醒。他会起床生个火,然后盯着火光呆坐几小时,或者背诵道:“人类何必骄傲呢?”

    有时候他走到街上,连迎面而来的人跟他说话,他都没发觉。跟别人握手时,又是一副茫然的样子。

    对林肯几近崇拜的纳森·伯区说:

    "林肯在布鲁明顿出庭,一会儿把审判室、办公厅或街上的听众逗得捧腹大笑,一会儿却又沉思入神,谁也不能打扰他……他坐在靠墙的椅子上,双脚放在矮梯上面,小脚弓起,下巴搁在膝盖上,双手抱膝,帽子往前斜,眼神充满悲哀,一副没精打采的阴郁样子。我曾看过他这样出神地呆坐几小时,连他最亲密的朋友都不敢打岔。”

    毕佛瑞吉参议员研究林肯的一生,恐怕比任何人都来得透彻。他说"从1849年到去世前,林肯有着一般人无法估计或测量的深度悲哀。”

    不过,源源不绝的幽默感、卓越的说故事能力也是林肯的特色,与他的悲哀同样突出,令人难以忘怀。

    林肯甚至能使戴维斯法官停止问案,听他说笑话。荷恩敦说:“群众们两百人三百人成群地围在他身边,捧腹大笑几小时。有一位身历其境的人说:林肯讲到故事的精彩部分,男人们会大笑得滚下椅子。

    与林肯熟识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认为:他"地狱般的哀愁"是由两件事造成的,一为政治上的失意,一为悲惨的婚姻。

    度过辛酸的六年之后,在林肯对政治前途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一生的方向,也使他开始往"白宫"出发。

    卡耐基从林肯的生活经历中看到了忧郁对人生的不利影响,所以当他在卡耐基课程中发现不少学员的生活也有强烈的忧郁感时,他迫切地感到必须引导人们走出忧郁的困惑,由此而引发了他对克服忧郁的研究和讲演。同时,卡耐基也认识到,即便是伟人也有失意的时候,关键在于如何迎接生活的挑战。林肯做到了,成功了,卡耐基本人也同样如此。

    虽然林肯的政治生命屡遭挫折,但在七年之内却又赢得不朽的荣耀。

    1858年夏天,亚伯拉罕·林肯参战了,他参加了美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政治战争。而且自此以后挣脱自己起狭的观念和默默无闻的状态。

    他当时四十九岁——奋斗多年,有什么成果呢?

    事业上他是失败者。

    婚姻一点都不幸福。

    他是个成功的律师,年收入三千美元,但是他的政治生命却屡遭挫折与惨败。

    他承认:“在政治野心上的竞赛我失败了,彻底失败。”

    可是从现在开始,事情的进展却快得出奇,快得令人目不暇及。尽管七年之后他就去世了。而在这七年间,他却赢得不朽的名声和荣耀。

    林肯的对手是史蒂芬·A·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现在又成了全国的偶像,他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密苏里折衷方案"撤销后的四年间,道格拉斯卷土重来,打了一场精彩又壮观的政治仗,赢回自己的威望,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堪萨斯敲着联邦的大门,要求成为蓄奴州之一。道格拉斯说"不行",因为草拟该州的宪法的议会不是合法的议会,议员们是靠狡计和猎枪当选的。反对成为蓄奴州的堪萨斯人磨掌擦掌,准备作战,他们忙着行军、操练、挖战壕、堆胸垛,把旅社改为城堡。既然选举不公平,他们就要用子弹来争取。

    此后砍杀和射击的的事件层出不穷。"流血的堪萨斯"一辞自此载在史书上。

    史蒂芬·A·道格拉斯认为由冒牌议会拟就的宪法,根本一文不值,所以他要求再举行一场诚实公平的选举,以投票决定堪萨斯州是成为蓄奴州还是自由州。

    他的要求十分正当,可是美国总统詹姆士·布查南和华府那些支持蓄奴的政客们绝不肯容忍这种安排。

    于是布查南和道格拉斯吵了一架。

    总统说要把道格拉斯送上政治屠场,道格拉斯反唇相讥:“皇天在上,詹姆士总统是我一手捧出来的,我也可以毁了他。"这句话,不仅是一句威胁,也改变了历史。

    道格拉斯为了自己的信念,也为了北方每一个人的信念,无私地奋斗,牺牲了政治的前途,虽然因此埋下1860年民主党的大难,使得林肯有机会入主白宫,却因坚持伟大的原则而得到伊利诺州人的爱戴。

    在1854年他进城时,曾经下半旗、敲丧钟赶他出去的芝加哥市现在派出专车、乐队和接待委员欢迎他返乡。在他进入市区时,得儿本公园发射一百五十响礼炮,上百人争相和他握手,女人们把成千朵的鲜花抛在他脚下。民众以他的名字作长子的学名。若说有人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大概也不算夸张。在他死后四十年,仍有人以"道格拉斯派的民主党员"为标榜。

    在道格拉斯光荣地进入芝加哥后几个月,伊利诺州的民主党员自然提名道格拉斯参加国会参议员竞选,而共和党员推举的是一个姓林肯的无名小卒。

    选举战中一系列的激辩使林肯渐渐出名,他们的争论充满火药味。民众愈来愈激动,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空前庞大的辩论会使得任何聚会厅都容纳不下,于是演讲大会只好在树丛或原野中举行。记者忙着采访,报纸更以巨大的篇幅热烈报导这场轰动的竞赛,不久,全国人民的耳朵都在倾听着这场竞选声音。

    两年后林肯就入主白宫,这些辩论等于为他做了极佳的宣传。

    林肯在竞选前好几个月就开始准备,每当脑子里出现一个思想、概念或辞汇,他就立即写在手边零零星星的纸片上——如信封背面,报纸边缘,破纸袋……等等。他把这些纸头放在高顶丝帽内,随身携带。最后又重新誊写一遍,边写边念,一再地修正、改写。

    第一篇演讲初稿完成后,晚上他邀了几位密友到州议会的图书馆里,关起门来听他念演讲稿,每念完一段就停下来,要求朋友们批评指教。这篇讲稿中有几句传诵一时的佳言:

    "内部分裂的房屋不可能屹立。”

    "我们的政府不能容忍奴役与自由共存的状态。”

    "虽然我不喜欢国家发生内战致使联邦瓦解,但是,我更不喜欢国家继续分裂下去,为了更长远的和平与团结,为正义而战是值得的。”

    林肯的朋友们听到这种言论,既惊讶又惶恐。他们说,这些话太激进了,一定会把选民吓跑的。

    但林肯没有改变这些语言,他向大家表明他的心意已决,他再度强调"内部分裂的房屋不可能屹立"是人间至理,颠岂不破。

    林肯说:“这是举世皆知的真理。我要用最简单的话表现出来,让人们了解时局的危险性。现在已到了该摸着良心说真话的时候,我决定不再改变我的主张,必要时我愿意为伸张正义而死。如果这次演说使我失势,那就让我与真理一同沦丧吧。”

    八月二十一日,第一次大辩论在芝加哥城外七十五哩的奥泰华镇举行。前一天晚上民众们就陆续抵达。不久,旅店、私人住宅和马车行都人满为患,方圆一哩内的山谷崖和低地营火通明,仿佛小镇是被军队包围了似的。

    道格拉斯乘着六七白马拉的高级马车,在城镇中穿行。民众叫好的呼声震天响。

    林肯的支持者也不甘示弱,他们以两头白骡子拉着一个旧干草台,载着候选人满街跑。后面的一个干草台上则坐着三十二位姑娘,每位姑娘身上挂着一个写着州名的大标语:

    帝国之星往西走,

    母亲离不开土地,

    姑娘们与林肯携手。

    演说家、委员团与记者挤了半小时,才越过人山人海,走到演讲台。

    讲台上搭有木制遮阳棚,二十多人爬上凉棚顶,把凉棚都给压垮了,木板落在道格拉斯的后援委员身上。

    这两位演讲人不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截然不同。

    道格拉斯身高五尺多,林肯是六尺四寸。

    大块头嗓门细细的,属于次中音。小个子反而声音嘹亮,是男中音。

    道格拉斯举止优雅殷勤,林肯又难看又笨手笨脚。

    道格拉斯具有大众偶像的风采,而林肯那没有血色又布满皱纹的面孔却充满忧郁,他的外表丝毫无吸引力可言。

    道格拉斯的打扮象个富裕的南方农场主人,身穿褶纹衬衫、深蓝外套、白长裤,头戴一顶白色宽边帽,林肯的打扮粗野,令人忍俊不禁:陈旧的黑外套太短,袋状的长裤太短,高高的烟囱帽饱经日晒雨淋,早已脏兮兮的了。

    道格拉斯讲评话来一点都不幽默,林肯却是有史以来最诙谐的人物之一。

    道格拉斯翻来覆去说的总是那几句同样的老话,林肯则绞尽脑汁,话题不断翻新。

    道格拉斯十分讲究排场,善于虚张声势,他乘一辆披着旗帜的专车,车尾架上一门铜炮,所到之所,大炮一声声响起,似乎向大家宣布大人物来了。

    林肯则很讨厌"烟火和爆竹",他只乘普通客车和货车,手提一个松垮垮的旧绒毡手提包和一只把手断落的绿色棉布伞——那把伞还必须用一条带子绑着,以免弹开。

    道格拉斯是个机会主义者,正如林肯所说,他没有"固定的政治伦理"。求胜——就是他的宗旨。

    林肯则是为一个大原则奋斗,只要正义能够施行,谁赢他都觉得无所谓。

    林肯说:“人家说我有野心。天知道我是多么诚挚地祈求这场野心战根本就不要展开。我不敢自诩不在乎荣衔,但是,今天密苏里折衷方案若能恢复,原则上反对奴隶制度的扩张,只是暂时容忍现存陋规,那么,我衷心赞同道格拉斯法官永不退位,我永不任职。”

    道格拉斯在辩论中一再强调:如果大部分州民都主张蓄奴,不论何时何地任何一州都有权蓄奴。他不在乎蓄奴与否。他最著名的口号是:“让每州管自己的事,别干涉别人。”

    林肯则明白地站在反对立场,他说:

    "道格拉斯法官认为奴隶制度是对的,我认为它不对,这是整个论战的差异所在。

    "他主张任何地区想要蓄奴就可以蓄奴。如果蓄奴没有错,那当然很好。如果蓄奴是错的,为什么可以任由人们做错事?

    "道格拉斯不在乎蓄奴制度的存废,以为这就好象邻居要在农场上种烟草还是养牛羊一样,可以凭个人高兴。可是大多数人跟道格拉斯法官不同:他们有是非观念,他们认为蓄奴是不道德的坏事。”

    道格拉斯往来各地,一次又一次说林肯主张给予黑人平等的社会地位。

    林肯则反驳道:“不,我只是替黑人提出一个要求:你若不喜欢他,就随他去吧。如果上帝只肯给他很少的福佑,也让他们享受那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福佑。他们有许多方面都跟我们不平等,但是至少他们也享有'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也享有把自己赚来的口粮放进嘴里的权利……这一点是跟我平等,跟道格拉斯法官平等,跟每一个人都平等的。”

    道格拉斯多次指控林肯要使白人"和黑人通婚"。

    林肯只得又一次又一次否认说:“如果说我不要一个黑人女子为奴,似乎就表示我一定要娶他为妻。我反对这种推论法。我活到五十岁,从未用过一名黑奴,也没娶过黑奴为妻。世上有足够的白种男女可以匹配,有足够的黑种男女可以嫁娶,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他们顺其自然吧!”

    道格拉斯企图回避重点,混淆人心。林肯指责他的论据薄弱,说他用"似是而非、异想天开的言辞,指鹿为马,鱼目混珠。”

    林肯又说:“答复道格拉斯这些根本不算辩辞的辩辞,使我觉得自己象个傻子。”

    道格拉斯没有说真话,他自己心里也明白。

    林肯说:“如果有人主张二加二不等于四,而且反复这么说,我没有什么办法阻止他。我不能塞住他的嘴巴不让他说。我不愿指责道格拉斯法官撒谎,可是除此之外,我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话可形容他。”

    论战一周又一周进行下去,许多人也都加入混战。利曼·楚门布尔说道格拉斯撒谎,说他"是有史以来最厚脸皮的人"。著名的黑人演说家菲德烈·道格拉斯也来到伊利诺州,加入攻击的行列。布查南派的民主党员恶狠狠地贬斥道格拉斯。火爆的德裔改革家卡尔·舒兹则在外国选民面前告发他。共和党报纸以大字标题称道格拉斯为"伪造者"。政党分裂,又腹背受敌的道格拉斯以寡敌众,四面楚歌。他在绝望中打电报给好友伍秀··林德说:“我有恶犬尾随。拜托林德,来E帮我对抗他们。”

    发报员把这一分电报的抄本卖给共和党,上了二十家报纸头条新闻,成为极大的笑柄。

    道格拉斯的政敌乐昏了头,从此以后,伍秀··林德至E死仍被戏称为"拜托林德"。

    选举之夜,留在电报局阅读统计表的林肯知道自己失败,就动身返家。当时外面下着雨,一片漆黑,通往他家的拱形小径滑溜溜的。突然间,林肯的一只脚绊住另一只脚,他迅速平衡身子,并说:“失足却没有摔跤。”

    不久以后,一份伊利诺报的社论中提到林肯。说:

    "可敬的亚伯·林肯真是伊利诺州从政者中最不幸的一位。他在政治上的每次举动都不顺利,计划经常失败,换了任何人都无法再支持下去。”

    林肯看到有那么多人涌去听他和道格拉斯辩论,自以为可以靠演说赚一点钱,后来准备以"发现与发明"为题发表演说。在布鲁门顿租一间大厅,又派一位小姐在门口卖票——结果没有人去听。

    于是他再度回到墙上有墨水印,书架上长出花树芽的律师事务所。

    他回来得正是时候,他已撇下律师业六个月之久,没赚到一文钱。现在他的基金用光了,手头的现金甚至不够支付屠户和杂货店的欠款。

    于是他又将"老公鹿"套上破马车,再度在原野中巡回出庭。

    当时是十一月,天气突然转寒。野雁越过头顶的灰色天空往南飞,大声啼叫,兔子冲过路面,狼在树林里悲嗥。可是马车上的忧郁男子对四周的情景视若无睹。他继续往前赶路,头垂在胸口,沉思入神,充满了绝望。

    写到这里,卡耐基对林肯的处境表示了深深的忧郁,但是,他又对林肯不会屈服命运的精神抱有信心。的确,假如林肯面对暂时的挫折就不再前行、不再奋斗,那么他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律师而不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卡耐基从林肯的奋斗历程中汲取了有益的经验,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他便想起了林肯,浑身就充满着必胜的信念。
第三章 卡耐基再创辉煌 四 敬仰伟大人物
    卡耐基现在是世界闻名的人物。但是,在他成名之前,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与我们大家一样。除了卡耐基本人的不懈努力使他获得成功之外,他在其一生之中对伟大人物抱着学习的态度,时时处处以他们的成功经历对照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对生活的应付方式,这一方面的做法,也是卡耐基成功的原因之一。卡耐基不仅景仰林肯式的政治上成功的伟人,也景仰其他方面的知名人士。

    卡耐基曾见过美国权威作曲家乔治·杰斯文,并请教过他成功的秘诀。杰斯文告诉他,那非常简单,只要知道自己的需要,然后照这个"需要"努力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直至达到目的。

    卡耐基写道,"最让我钦佩的是,杰斯文在成名后还不断地努力,并且每星期上课三小时。这种好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他的处女作仅卖了五块钱,可是九年后,他替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的一部片子制作一支新曲,竟收到五万元的巨额酬金。

    当杰斯文第一次在戏院演奏时,听众都讥笑他。后来,他接受纽约十四街福克斯戏院的聘请,担任乐师,每星期的薪金只有二十五美元。当他第一次参加演奏时,羞得面红耳赤,脑子也昏昏然,自然演奏效果糟不可言,就连台上的演员也嘲笑他,听众更是大笑不止。他愤怒极了,不顾一切地跑出戏院。他对卡耐基述说这件往事时,还声明这是他平生最大的耻辱。

    杰斯文最初的志愿是成为一个画家,可是却出乎意料地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这要归功于他的母亲。

    据说,有一天杰斯文的舅妈带着一架新钢琴来拜访他们,这使他母亲心中大为不悦,认为这是一种有意的侮辱;于是,顾不得经济力量有限,也忍痛替杰斯文买了一架旧钢琴。因为有这么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使杰斯文有了接触音乐和发展其天才的机会,并为人世间创造出许多美妙的歌曲,使美国音乐突飞猛进。杰斯文的成功应该先感谢这架旧钢琴及他的母亲。

    杰斯文是因《天鹅》一曲成名的,但说其成名的经过却又离奇得很,几乎连杰斯文自己也有些莫名奇妙。1918年,杰斯文首次在百老汇光陆舞台演出他的新作《天鹅》时,并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但这时有名的歌唱家阿尔约尔生也在座,听完该曲后,认为杰斯文很有音乐天分,是一个可以造就的天才。九个月后,在一次盛大聚会中,有人请求阿尔约尔唱一支新歌点缀会场气氛,阿尔起初婉辞,后来觉得不便辜负众人的诚意,就引吭高歌杰斯文所作的《天鹅》,结果大受听众欢迎,一致认为该曲优美绝妙。就在这短短的五分钟内,阿尔约尔把一支被人们淡忘已久的歌曲唱红了,并且使杰斯文突然成名。

    一个月后,《天鹅》曲响遍酒店中,影院里,舞场内,娱乐场所……几乎是人人会唱了。这反而使杰斯文万分惊奇,怎么这曲《天鹅》会突然走红起来呢?更使他惊骇的是,竟有出版家愿意出六万美元的代价买他这曲《天鹅》。在此之前,他自己一星期只有三十五元的报酬,如今有这么一大笔钱滚到他手里,他真以为自己是梦中了。

    现在我们明白,杰斯文的成名并非出于偶然。他确实是剧场中最需要的人物,虽然他从未涉足剧场。

    他作了许多醉人的妙曲,使情侣们随着乐声舞得如醉如狂,可是,谁会相信他自己是从不跳舞的。

    烟酒他都不喜欢。他每天晚上总要工作到深夜,但第二天不过了中午是不起床的。他有收藏名画的怪癖,尤其是法国的作品。他患有神经衰弱症,所以在家中自备有一个健身房,并且,每星期到神经专家诊疗室去两次,接受精神治疗。

    1924年林肯诞辰纪念日——现在更成为音乐界一个很重要的纪念日了;这一天,杰斯文生气最成功的一支曲子《忧郁者之歌》,开始向全世界播唱。

    你必定以为这支《忧郁者之歌》是经过日积月累的工夫完成的吧,事实上,他的杰作大都是在偶然中写成的。当保罗·惠特曼请杰斯文写一首爵士乐曲,以便在他的音乐会中演奏时,杰斯文随口应允了,可是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因别的事情一忙,就完全忘记了。等到在报纸上读到一条新闻,说他将要谱写一首爵士乐曲时,他反而感到莫名片妙。想了好一会儿才记起惠特曼的请求;于是,他对自己说:“我应该写的,并且要写得和一般人不同,让人们对爵士乐产生尊贵的感觉。"于是,他写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那就是《忧郁者之歌》——这支在音乐界获得无上荣誉的杰作。

    当这首曲子演奏那天,听众如潮水般涌进戏院。演奏的时候,听众都被深深感动了,甚至流下眼泪。无疑,这次音乐会获得空前的成功,掌声喝彩声始终不断。《忧郁者之歌》不但替美国音乐界划出一个新时代,更使杰斯文的大名震惊了全世界。

    卡耐基崇尚音乐奇才杰斯文,但更重要的是,卡耐基从他的成功中悟出了奋斗和机会对人生的意义。

    卡耐基曾和一位在北极圈内逗留过十年、其中有六年完全靠肉和水两样东西维护生存的人交往过。他是中世纪一个海盗的后裔,是一个帅气的挪威人,名字叫史蒂芬生。他是第一个敢从没有粮食和燃料的北冰洋前往北极探险的先驱者。

    当他第一次提议前往北极探险时,许多人都以为他疯了,并且警告他,要是他真想那么做,他就会在途中饿死。究竟会不会饿死呢?连他自己也不敢骤下断语;不过,他是一个科学家,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事实的证明后才肯相信。所以,他终于偕同两位勇敢的助手,带着枪弹火药之类,向北极出发了。

    从此,他们就开始了艰难的探险历程。他们在冰上的最初四十天,还有自己带去的食物可吃;但到后来,他们饿了就射杀海豹和北极熊来充饥;渴了,就取火化冰块来喝。

    他告诉了卡耐基探险经历中最惊人的一段:他们跟随浮冰在北冰洋中漂流了七百多哩,不但没有象一般人所担心的那样被饿死在半途,反而在九十七天当中体重都增加了数磅。他说要是专吃瘦肉,或许他们真会被饿死,但北冰洋中有的是肥美的海豹和北极熊,生吃固然可口,有时用熊毛作燃料烤熟了吃,更是鲜美无比;所以他们的身体仍然非常好。

    史蒂芬生嗜好抽纸烟。有一次他烟瘾大发,但纸烟全被助手们抽完了,竟急得咀嚼放过纸烟的布袋,并将布袋翻转过来找寻纸烟的碎屑;这倒也是一段探险的趣话呢!

    他们的探险食谱,除了海豹和北极熊外,还有野鸭,野鹅,鹧鸪,枭鸟等等,据说其中最味美的是枭鸟。此外,史蒂芬生在饿极时,还曾吃过皮鞋上的生牛皮,他说一块煮熟的牛皮,滋味真是非常的棒,和猪蹄一样的好吃。

    史蒂芬生幽默地说:所以,在寒带地方,皮衣服比毛织品更有用些,饿极了的时候,不妨将牛皮煮熟饱餐一顿。

    就因为这样,卡耐基诙谐地告诫大家,当你们家里清理杂物时,如发现了一双老旧的破皮鞋,请你们千万不要抛弃,因为也许有那么一天,你们需要用到它呢!

    史蒂芬生回到纽约后,宣布了六年多只靠肉和水维持生存的经过。立刻就遭到许多人的斥责,认为他们是最可鄙无耻的说谎者。因为这些人根据科学和卫生经验,断定这是绝不可参的事情。史蒂芬生为了要为无名的冤屈辩白,为了要证明他们所说的话不是虚构的,便决意和一位助手继续再肉食一年,除了吃肉类和水以解饥渴外,还得照常工作,他要让这些人看看,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这项有趣的试验,便在比利维医院的赞助和监视下进行了。在整整一年内,史蒂芬和他的助手时时接受医生严格的检查。他们的血液每天要分析一次,每星期需要记录一次血压,甚至从肺里排出的气体也要检验。结果是检查不出有什么坏的现象。尽管他们天天吃肉类,他们的一举一动还是和平常人一样。

    在这项试验进行中,史蒂芬生的助手起初血压很高,并且掉落不少头发,而且又患了伤寒病。许多人开始庆幸这个试验将要失败了,不料九十天后,这位助手的血压又正常了,不再掉头发,连伤寒病也痊愈了。

    试验结果,自然是他俩胜利了。并且,在这一年内,他俩都没患过龋齿病。史蒂芬生附带地说明:从前,爱斯基摩村一带的居民因为他们所吃的百分之九十九是肉类,所以没有人患龋齿病,但是自从他们学到我们的食品后,龋齿病也就在那里流行了。

    卡耐基对史蒂芬生探险经验的描述,不正与他自己所做的事情极为相似吗?他在开设卡耐基课程时也遭受到别人的怀疑和反驳,但是,他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以实践效果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最经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卡耐基问大家,你欠过债吗?你是否因为投资事业而损失过钱财呢?要是你果真遭遇过这种不幸,请你不必灰心,你要知道,许多有名的人,在从事投资活动时也有过同样的失败。象著名幽默小说家马克吐温,他那枝生花之笔可以使人产生哭、笑、哀、乐,他是一个多么有才能的人啊!可是,当他和"投资"两字发生关系时,他就象你我一样地失败了。

    1929年,马克吐温曾在机平方面大量投资,如蒸汽机、电报机,以及经过改良的最新印刷机等等,结果损失了十几万元。后来他又在新式电话机方面投资,结果更是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他的产业因此全部损失殆尽,只剩下了厨房的烟囱。

    他的朋友美孚公司经理罗杰斯,准备助他一臂之力,代他还债,但被马克吐温直爽地拒绝了。更有许多向来钦佩他的人们,自动联合起来为他募捐,支起从全国各地象雪片似地寄来,但都被马克吐温一一原封退回。因为他不愿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决定由自己还债。

    他一向最轻视演讲的,可是,为了还债,他开始到世界各地旅行,白天作公开讲演,晚上就住在旅馆里。他忍受一切的烦闷和思乡病,计划在六年之内还清一切债务,终于圆满达到了目的。

    美国的格兰特将军不是很有威望和才能吗?他在内战时,曾经征服了对手李将军,获得极大的胜利,并因此成为美国总统。可是,你们相信吗?当他和操持金融界的华尔街来往时,就显得非常愚蠢。他晚年时曾听信两个骗子的谎言,去参与金融界活动,而这些坏痞们利用他的名声在外招摇撞骗,结果骗了他一千六百万元巨款。虽然格兰特是毫不知情的受害者,但他把名誉看得比金钱更重要,所以只好负责赔偿这笔损失。他的田园、在纽约和费城的建筑物,甚至国家赐给他最高荣誉的奖牌和刀剑,也一并变卖了偿还债务。结果,他成了一个穷人,连一块钱也没有了。而且祸不单行,他又患了很严重的毒瘤。

    他自知不久去世,并深知自己死后老婆的生活一定也成问题,于是决定口述一部回忆录。将近完稿的时候,毒瘤已扩展至他的喉部,使他再也不能说话。他只好忍痛用铅笔将全书写完。最后一章,他仅花了三天的时间便写成。马克吐温将这本书付印出版,付给格兰特夫人五十万元的稿费。

    此外,象费伯斯特这么伟大的人,竟也不小心地收受了一张不兑现的支票,而与人在法院打官司。

    名小说《魏克费尔特牧师传》的作者奥利渥高尔司密斯,也曾因欠租而被逮捕。

    巴尔扎克不是法国极有名望的小说家吗?可是他因为欠债太多,每次听到门铃响时,总是不敢出去开门。

    林肯不是世界大伟人吗?但青年时代的林肯,曾经在杂货店当店员,并和一个酒徒做朋友,后来那间杂货店不幸倒闭,酒徒也死去,所有的债务人都向林肯追讨。如果林肯那时想远走高飞,并不是件多困难的事,所有的债务也就可以不还了。但这种事当然不是大丈夫林肯愿意做的,他决意自己负担债务,经过了十一年的挣扎,他不但把全部的欠债还清,还付了利息。

    后来林肯做了总统,因为为政清廉,又欠下了不少债务,等到林肯被刺,林肯夫人也曾为债务所迫,把她所有的珍宝、皮货、衣装等卖完偿付。等到离开了白宫之后,因为急需用钱,竟把她丈夫林肯的一件绣有亲笔签字的衬衫也卖了。

    再说惠斯勒,他是美国艺术界中著名的人物,但也曾为债务所迫,四处向朋友借钱,并把自己的作品都典卖出去了;结果旧债未清而新债又来,只好听凭债主们将屋内的东西任意取去。每当一位债主在他家里抱走一张床或是一张椅子时,他就在地板上画一张床或一张椅子。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社会改革事宜,都由布罗麦尔掌理得井井有条,但有谁知道他竟不会管理自己的银行存款帐目。他曾经教威尔斯太子应该如何修饰衣装,却不能教导自己应该如何不用人扶着就可以下车下马。当英国郡长率领随从兵士冲破他家大门擒捉他时,他不知设法逃脱,却拼命躲进衣柜里,终于被擒,而被送进监牢——因为他也欠了债。

    布罗麦尔从监牢里出来后,已成了一个穷人,穷得只能穿破旧的衣服。但他过去对于衣饰非常讲究,曾是世界衣饰讲究者的典型,曾竭力指责过衣装不整齐的人。没想到自己也有穿破旧衣服出外的一天,看见他的人莫不大笑嘲讽他,甚至辱骂他。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但往往穷得吃不饱;当他临死时,仍然记得自己曾向人家借过一只雄鸡还没归还,所以临终的遗言之一,便是要求一位最亲近的朋友,代为归还鸡债。

    这么说来,欠债就不能算是耻辱了,惟有欠债而希望他人帮忙偿还的,那才是奇耻大辱。所以我们应该效法马克吐温,不依靠他人,以自己的力量偿还自己的债。

    对债务的这种认识,体现了卡耐基个人的道德气质。他本人也是按照这些名人的做法对待债务问题的。

    有一年,卡耐基和一位朋友旅行到德国南部一个小城。当他们经过一家杂货店的时候,他的朋友忽然停住脚步,指着搂上一间小房子说:“你知道吗?这间简陋的小楼,就是大数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的地方。”

    那天下午,卡耐基访问了爱因斯坦的叔父,但结果很失望,他并没有告诉卡耐基爱因斯坦有任何不同于常人的才能。相反,他极兴奋地对卡耐基讲述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愚蠢,举止迟钝又怕羞,连说话也支支吾吾,他的父母忧虑他的智能不及平常人,学校里的教师也对他摇头表示绝望,叫他"笨蛋",认为没法教育。可是谁又想得到这么一个奇笨无比的孩子,竟被全世界公认为当代杰出的聪明伟人、古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呢?

    翻遍了人类史册,象爱因斯坦这样"平地一声雷"般著名于世界的,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值得惊异的是,以一个"数学教授"的地位,竟能如此"走红",成为全球报章刊物的重要资料;以"科学家"身分,竟能象拳王乔路易般名闻遐尔;说出来谁会相信呢?但事实上又不得不信!可是,还有令人惊奇的事。爱因斯坦的名字虽早已"红得发紫",可他自己竟然"还不知道",直到后来他才突然"发觉"了。在答复新闻记者的询问时,他还是说"成名"得连他自己都"莫名奇妙"。

    当我们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时,至少可以领悟到这位大数学家"古怪"思想的一部份。可是对爱因斯坦来说,没有一件事物可使他过分"喜爱",而且他也不过分"憎恶"那一件事物。大多数人所急切追求的名声、富贵或奢华,他都看得非常轻谈。据说有一次,某艘轮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地让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间等候他,谁想到竟被他严词拒绝了。他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而情愿睡在最下等的舱里。

    德国当局为表示对于爱因斯坦的厚爱和钦敬,在他五十诞辰时,特地为他在普斯丹城建造了一座半身铜像,还赠送他一所精致的住宅和一艘小游艇。

    不过,爱因斯坦的遭遇真是不幸极了,亡命在国外,有一段时间住在比利时。他的财产全被充公,他的家门上了锁,还有一位警探每夜睡在他的床边,只因为他是犹太人。

    当他接受美国纽约普林斯顿大学聘请前往讲学时,为了避免新闻记者访问的麻烦,预先嘱咐他的朋友在船尚未到岸以前,秘密地用驳船接走再换汽车到学校。虽然解释爱因斯坦"相对论"学说的书籍至少出版了九百册以上,但据爱因斯坦自己说,能够真正了解他的"相对论"的,却只有十二人。

    爱因斯坦曾用这么简单的例子解释"相对论":一个美丽的姑娘伴你对坐一小时,可是你会觉得好象只有一分钟的短暂;要是你在火炉上坐上一分钟呢?你会觉得象有一小时那么久了。初听起来,好象很对,那就是相对性。其实,让我们实验一次就明白了,谁都愿意和美人对坐,而不愿意坐在火炉上。

    爱因斯坦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任太太还替他生了两个很聪明的孩子。

    最有趣的是,爱因斯坦夫人却不懂他的"相对论";不过,她懂得应该怎样做太太,应该如何侍奉她丈夫。

    比如,当她邀请朋友在家聚会时,她请求她丈夫也参与她们的盛会,但爱因斯坦往往会粗声厉言地回答:“不!我不能去,我不能忍受这样的骚扰,使我不能安心工作。我要立刻离开此地。”

    这时,爱因斯坦太太就会耐心地等待他发怒完毕,再用几句好话使他服服帖帖地跟她下楼参与她们的聚会。他呢,也可因此得到一些最舒适的休息。

    据爱因斯坦太太说:她丈夫在思想上是极愿遵守秩序的,但在日常生活上,他倒愿意"随便"而不愿受拘束,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何时做就何时做。他替自己立下了两条规则:一条是,无论什么规则都不要;另一条是,不为任何人的意见所支配。

    爱因斯坦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他平常总是穿着一套不整齐的旧衣服,不常戴帽子,在浴室里常吹着口哨或哼着歌。他虽然打算解决繁复的"宇宙之谜",但他认为不能将人生的享用弄得过分的复杂,所以,他在洗澡后刮胡子时,不用刮面肥皂而用洗澡肥皂。他认为用两种肥皂真是浪费。

    爱因斯坦确实是一个极会享受快乐的人。他的快乐主张,便是一种很好的哲学,也许还胜过他那有名的"相对论"。因为他的快乐,不需要从任何人身上取得好处,他看轻金钱名声或礼赞。可是他知道,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快乐,在小提琴上或划船上也可以寻求到快乐——爱因斯坦的小提琴,确实占据了他生命史上重要的一环,什么事能再比小提琴更使他感兴趣呢?

    爱因斯坦的轶事还很多。有一天,他在柏林公共汽车上和卖票的人争执起来,因为他以为零钱找错了。等到卖票的把钱重数了一遍后,知道错的是爱因斯坦,于是又把零钱交还他,并说了一句嘲讽的幽默话:“这一次的错误是因为先生您不会算帐。”

    卡耐基津津乐道于爱因斯坦的快乐生活,似乎是想告诉人们,尽管人生多有挫折,但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地让自己活得快乐一些呢?寻求快乐的生活本来就是人的追求。

    卡耐基说他觉得很荣幸,竟能和一位对我们日常生活有极大贡献的伟人相见,并且谈了一个小时的话。此人使我们只用品分之一秒的时间,就可以和各地交换消息,也可以使我们坐在家里,从收音机中静听总统在白宫的演说,或著名乐队演奏动人的音乐。这位伟人就是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

    谁都知道马可尼是意大利人,因为马可尼的父亲是意大利人。不过,马可尼却有淡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并能说很流利的英语,虽然略带一点伦敦土音;总之,他看起来倒象个英国人。马可尼的母亲是生长在伦敦的爱尔兰人,所以马可尼也带有爱尔兰人的色彩。他的右眼因撞车而成了残废,但他却只在左眼上戴一片英国式的单眼镜。

    卡耐基和这位伟人一见面,就觉得他温柔可亲,说话诚恳,态度谦逊,几乎使他怀疑自己不是坐在一位世界伟人的面前。卡耐基回忆道: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读过一段意大利发明无线电报的消息,直到有一天,我和罗维尔·汤玛斯在伦敦一家饭店中,才初次看见了这种新奇的机器,叫做什么无线电收声机;谁知创造这奇迹的伟人,现在就坐在我面前,真是恍然如梦。

    卡耐基说,我们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我先请问他怎么会对无线电的研究发生兴趣?他绕了个大圈子回答我。起初说他是个年轻人,愿意找一种可以使他有机会环游世界的工作。接着他告诉我,他时常伴着母亲一块儿旅行,从意大利到伦敦去省亲探友。每一次途经法境,看到披上厚冰的高山,或者波涛汹涌的大河,富有诗意的田园,就更增加了他对于旅行的兴趣。最后,他告诉我,为了继续努力研究无线电的缘故,他或许有机会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他不愿意被关在房间内工作,他的工作差不多都是在旅途中完成的。他说他已经横渡大西洋八十七次了。

    马可尼年轻时,已在家中成功地完成无线电传递实验;并渐渐将距离延长到二里以外;这当然更引起了他继续研究的兴趣。虽然他的父亲曾批评过他,认为这种无谓的实验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但他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研究成功,并将专利品以二十五万美元卖给了英国政府。这当然使他的父亲感到特别惊异,就是他自己也觉得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卡耐基好奇地问他将那笔款项做了什么用途,他回答说,最先买了一辆自行车,急急忙忙地骑着它回来继续做研究工作。在事业成功后能够更进一步地研究,真是难能可贵。

    1901年,马可尼认为实现他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匆匆忙忙渡过大西洋,很有自信地期待一个更大的成功到来。他希望能在美国接收到从英国拍发的音讯。

    他在纽芬兰登岸后,就先放弃一只用丝竹做成飞机型的风筝,但却被大风撕裂了;再放弃一只气球,也给大风刮落到海里去了;最后他屏息静气地听了数个钟头,急切盼望能得到由英国拍来的讯号;但渐渐地,他失望了,居然连一点声音也没有。他开始灰心颓丧,认为实验已经失败了,计划显然已无实现的希望了。

    谁知道,最大的欢欣就在已极度失望时到来。突然间,他听到了一些极细弱的滴答声。他自言自语说:“对了,就是这个,这不就是电报拍发员所用的三个S的信号吗?"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很有意义,他相信这项成功的实验可以和历史永垂不朽,但他虽满心欢喜和兴奋,却又不敢立刻跑出来跳上屋顶向众人大声宣布这个奇迹,因为他恐怕人们不信任他的话。在四十八小时内,他没有让第二个人知道他的秘密。终于,他放大胆子去拍发电报,将这个秘密泄露到伦敦当局,这消息也震惊了全世界,各地的报纸纷纷以大字标题刊出,尤其科学界更是兴奋得发狂。马可尼已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替我们发明了无线电,让我们的消息可能随时传递到全世界去。这时候,马可尼才只有二十七岁!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后,受到许多严厉的反对和攻击。很多幻想家写信给马可尼,责备他,甚至警告他不应该发明无线电,因为他们以为电波要经过他们的身体,会毁坏他们的神经,使他们不能够安睡。有一个法国人写信给马可尼,声称为了保障人类的安全,他决意要刺死他;并说他已由法国起程来英国。他连忙将这封信交给警察局,幸亏英国政府防护得早,拒绝此怪客上岸,马可尼总算幸免于难。

    卡耐基钦佩马可尼,是为马可尼锐意进取、不断攀登新高峰的精神所折服。我们在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神吗?

    卡耐基还谈到了一位名医。这位名叫葛林费尔的拉白利多名医,整天在寒风里奔波,在冰雪中挣扎,使他的双手变得非常粗糙。他曾遭遇过四次冰山撞船的危险,也曾整夜卧在浮冰上睡觉,有一次几乎被冻死在拉白利多的荒野。又有一次,他真的饿极了,就把皮鞋上的海豹皮拿来吃。他终生没有一点私蓄,可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之一。

    你为葛林费尔医生担心吗?那你就错了,你不必为他担心,你应该嫉妒他,因为他比你更幸福,他已获得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快乐"与"知足"。

    葛林费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后来在伦敦贵族居住区设立诊所为人看病,渐渐有了名声,成为伦敦的名医之一,但他并不自满骄矜。他觉得自己需要休息与修养,于是决定到拉白利多去消磨夏天。

    拉白利多位于加拿大东岸,南起纽芬兰,北至哈得逊湾,长一千五百哩,是一个严寒荒凉的区域,一年有九个月以上为冰雪所覆没,直到七月还没解冻。因为是不毛之地,居民只能以鱼类喂饲他们的牛群。这儿有的是咸鳘鱼和鲸鱼尾。

    让葛林费尔医生感到惊异和不安的是,在这荒凉的海岸边挣扎的三万渔民,要是不幸病了,就只好"听天由命",因为这里没有一个医生。

    他竭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为渔民们服务了整个夏季。然后照原定的计划,在秋天时返回伦敦。但他已厌恶替阔人开药方的生活,不愿意再象以前一样敷衍下去,他甚至轻视所谓名医的声誉。他知道,北方正需要他,于是,他终于又返回拉白利多了。他不畏劳苦地在那里服务了四十五年,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位慈爱的名医,英皇乔治也钦慕他,封他为爵士,奖励他的忘我与壮烈的事迹。

    卡耐基曾和葛林费尔医生会见过,他告诉了卡耐基许多不平凡的事情:有一次,他诊治一位不幸被冰块折断腿的老妇,因为传染病菌已经侵入,所以非割去她的大腿不可。这位老妇虔诚崇拜旧约的戒律,以为上帝要她遭遇一点痛苦,她就应该忍受,才不愧为基督门徒。因此,她的意志非常坚决,嘱咐葛林费尔医生在动手术时,绝不可用麻醉药。这真有点使这位慈爱的医生为难了,他邀请她那五个已长大的儿子到来,在他硬起心肠施行手术时,吩咐他们要紧紧抱住她,等到手术完毕,葛林费尔医生的心几乎要碎了,但这位勇敢的老妇,反而连一点呻吟也没有。

    葛林费尔医生实在太慈爱了,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他。常常有人送礼物给他,不论是书或是衣服。甚至有一次,他收到了一双渔人捕鳘鱼时所穿的大短脚绊,也有人送过他一件红色的猎衣和一顶丝质的帽子。他还收到过一件极珍贵的礼物,那是一本百年前出版的有关礼仪的书,但他却将这本书拆开,象壁报似的贴在墙上,让渔民们自由阅读。

    拉白利多的渔民刻苦耐劳,但也很迷信。有一次,某个村子里的居民好几个礼拜仅靠面和糖水混合的稀糊来充饥,差不多就要饿死了;可是,在这村子里,有的是养得肥肥的猪,他们却不敢去宰来吃。据说,因为那群猪曾冲进教堂,吞吃了一本圣经,所以,他们认为这些猪已变得神圣而充满圣灵,绝对不能屠杀。

    在葛林费尔一生的事迹中,有一幕最为悲壮伟大。那是1908年复活节那一天,为了尽快拯救在六十哩外一个即将死亡的病人,他急急忙忙地备好雪车,用四只狗来拖车。为了节省时间,他想抄近路越浮冰而过,没想到突然风势转变,浮冰随着海流去,四只狗尽管努力地向前冲,也无济于事,结果都掉落到寒冷的海中。这时形势真是非常危急,葛林费尔医生却很镇静。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利刃,先剪断勒狗的绳子,使狗脱离雪车,让它们游到一块浮冰上。可是在雪车沉落到海里的时候,却把他的毛衣裳也带了下去。他身上的衣服已被冰水所浸,再也不能御寒了。这时候,冽风刺骨,黑夜来临了,他被冻得昏昏然几乎失去了知觉,他知道就要被冻死了。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最后挣扎求生的方法。他抽出利刃,忍痛把那四只忠驯的狗宰去三只,用它们的尸体堆放在周围御风,再剥下它们的毛皮披在身上御寒,然后整夜睡卧在浮冰上,一直到天明。第二天,他利用死狗的骨骼作桨,想将浮冰划近海岸;虽然他觉得希望很渺小,但他只知道作最后的奋斗。忽然,他在晨光下瞥见了一个船桨的影子,起初他以为是眼花了,但立刻就证实那确是一条船在海面上驶过,他高兴得狂喊求救,于是,他被救了。

    葛林费尔给卡耐基的启示是:要对所有人怀有慈爱之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尽管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但最终总会取得胜利的。

    甘地,有人尊他为圣人,也有人相信他是印度神的化身。他振臂一呼,把印度人从数百年的睡梦中唤醒了。

    人们也许还记得,好多年前,印度有一个穿着破旧衣服、身材瘦小的棕色人,躺在帆布床上,宣布绝食,并劝勉其他的人也吃素,直到他死。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各报都当作重要新闻,竞相以大标题来刊载,因为这个绝食的人,正是默罕达·甘地,是本世纪中的一位世界伟人。

    从物质上说,甘地是非常贫穷的,曾经有人估计过,将他的全部家私变卖,也值不了七角五分钱。然而,全世界有哪一位富翁能赶得过甘地的权力呢?

    印度民族不是占地球上人类的六分之一以上吗?不过,数百年来他们都沉在睡梦中,因此尽管人多,可是有什么用呢?任起你生得高大,又有什么能耐呢?但是,一位瘦小得不满百磅的人,振臂一呼,却把印度人都唤醒了。

    关于甘地,有许多值得记述的传闻,比如他那副假牙齿,在不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放在他那破旧的衣服内,等到要吃东西时,才把它放在嘴里;吃完,立刻又拿出来洗一洗,依然放在他那破旧的衣服里。

    甘地曾肄业于伦敦大学,并且做过律师,当他第一次在法庭为人辩护时,感到非常害怕,两条腿不自觉地嗦嗦抖着……他的律师生活,也就此"寿终正寝"了。

    他虽然缺乏做律师的才能,但曾做过一件很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并且因此每年能获得一万五千元,因此,我们不能说甘地缺乏办事才能。

    那么,他对于每年能获得这么一笔巨款,一定是很快乐吧?因为他同情在贫困中挣扎的同胞们,又眼望着许多同胞们在饥饿中死亡;所以他认为自己的小小成就实在是微不足道,他把所获得的钱全部救济了穷人,并且立志终生为那些贫穷的人们服务,尽自己的力量去扶助他们。

    所以甘地,有人尊他为圣人,也有人相信他是印度神的化身。

    卡耐基敬仰伟人,不是只崇拜他们身上的光环,而是从对他们的理解中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超人之处。而当卡耐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时,这些伟人们的处理方式就会给他提供榜样,促使他奋发向上,不断前进。
第三章 卡耐基再创辉煌 五 对诘难者的反批驳
    卡耐基课程的教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有许多人站出来否定他、攻击他。当然卡耐基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学中的弱点,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可能总是完美无缺的。

    对卡耐基的诂难首先来自于一些评论家评论卡耐基的教学方法。而正是这个时候,卡耐基总结了一些其他演讲秘诀,如:勿事先写演讲词,切莫逐字背诵,讨论中应穿插解说及范例、著作,与朋友对话时训练你的演说,不必担心你的演说,不要试着模仿他人,要忠于自己等。

    不少学员遵循卡耐基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正因为此引起了评论家的争议。

    评论家莫卡因认为卡耐基的课程造就了一些社会投机分子,他的毕业生能巧妙地处理事物而爬上那些不曾学习过卡耐基基本方法的伙伴头上,造成社会的不平衡。

    卡耐基则反驳说,他的课程是解决一些人处理问题上的方法,而且每个人都有富有的权利,不应该贫穷。社会本来是不平衡的,无须他来制造不平衡。他还邀请许多评论家听听他的教学课程的一节或两节。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参与者解除戒心。在几节课后,有些人可能认为这象一场精神振奋的集会游行,但若对这种课程作出评价,那就是观察者感受到教室内充满诚挚的气氛。

    又有些评论家则批评卡耐基对于有关真诚的问题似乎显得过于天真。例如在《影响力本质》这本书中,他描述约翰·洛克菲勒对于历时两年的流血、痛苦的罢工事件,仍是以善待罢工者的方式取得喜剧收场。卡耐基只提到他的友善使罢工者回到工作岗位,而只字未提罢工所提出的加薪问题。

    这位评论家说卡耐基把问题的事实作简单化的评价。他提出洛克菲勒的确对工人发表直接且具有信心的演说,但是,他也提出了实际解决之道游说罢工者支持他,那便是很有威力的一项对新工资、工作生活气质及训练雇员的特别契约。

    对于这种批评,卡耐基承认他对洛克菲勒罢工事件的确存在器重,但这种器重恰恰反映出卡耐基的信念。他说他相信洛克非勒取得优势的原因在于善用人际关系技巧。

    卡耐基认为和平地处理罢工问题就是成功。工人们是否获得提高工资可以不问,因为结果不如方法来得重要。如果工人在相同的友善方式下加了两倍的工资而停止罢工,他认为洛克菲勒仍然是赢家。

    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卡耐基又举出了许多实例来驳斥这位评论家的观点。

    在他的早期事业生涯之中,他既对自己的演说经验进行观察,也对许多学生们进行观察,并把这些观察总结为一点:

    很少有人能有足够的技巧去表演虚伪的真诚,因为大多数听众擅长于以直觉来判断真诚还是不真诚。

    由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所以说他对真诚的理解过于天真也似乎过于偏激了。他在教学中没有教导人们试着去欺骗任何人,而是去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别人,使别人来支持你的事业和帮你建设你的目标,使你获得成功。

    另一位有影响的评论家马丹·史密斯在一这报纸上撰文评论卡耐基。

    马丹·史密斯认为这位密苏里的农村男孩已忘记什么是贫困,他说他从别人的不幸中而获取生计,并且致富。

    卡耐基的内心对此也有一点点认同。随着他的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他的书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他因此而变得十分的富有。他的确清楚并理解他是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取生计并且富起来的,但他认为他没有理由处于贫困之中。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

    卡耐基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有充分理由让人相信,他使那些曾经不幸的人改变了命运,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也因接受自己的课程和教育而在社会中一展身手,去追求人生的目标。

    尽管卡耐基对一些诘难作出了反批驳,但他还是处于深深的困惑之中。

    这种困惑可以从他的一篇文章中体现出来。1938年,他为《矿工》杂志撰写的启发性文稿中,标题非常的简单,叫《拉你的鞋带》。从这篇文章中让人体会到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因为在他的生命中融入了成功,从而荡涤了他原先的抑郁生活。

    他在这篇文章中以亲身经验证明,任何人都能超越贫困和精神沮丧,倘若失败了,那只能说是他们自己的过失。

    财富的增加,以及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有人能理解他,有人又不能理解他,深深的寂寞感和孤独占据着他的心。然而他自身曾经历的贫困使他铭记贫困的苦楚,现在他又似乎忘却了这些。他对矿工的描写便可见这种矛盾。

    面对着别人的贫困,卡耐基确实提供了一些如何面对"这些艰难的时光"的一些特殊建议。他认为,当你的朋友谈论丧平时,你应该有谈论的勇气。不要在接受文化教育时心里牵挂着你的麻烦,而应该表现出你们不害怕并且保持身体力行。愈是丧气,就愈应该参加到更多的高尔夫球运动中去。

    这种直面困难的勇岂不仅是他自己成功的基础和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是他鼓舞别人的方法。

    有一次,《周末晚报》记者奥古里诺采访卡耐基时,卡耐基认为世界充满了恐惧并且永远对抗,在黑暗中随处可见被幽灵追逐的人们。并且他同时认为一个成功者应是具有坚毅之心的人,随时准备应付最糟处境的人。

    卡耐基充分运用他那种乐观的精神,去与命运拼搏。这种信心和乐观既是家庭的影响,也和他那种乐天知命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卡耐基成功了,但他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了。

    虽然他有自己的信念,学生时代的成功就开始肯定了他的信念,但如今他总觉得路还很长。他也未曾停下来分析这些困惑。

    面对这些困惑,他不禁问自己:这一切是否源于他是一名陷于教学习惯的作家?再不就是商界的救赎传教士?或是为他人传福音的行善者?他是个不为答案而深入研究的人。虽然如此,他确实在他的作品中,试着寻找解决这些疑惑的答案。

    卡耐基从教学中致了富,同时也把致富的本领传授给大家。在他的观念里,每一个人都不应贫穷,都有理由富裕起来,关键是你必须掌握致富的决窍和机会。

    由于他的书在整个美国社会大受欢迎,许多出版商纷纷找他约稿,源源不断的稿酬使他积累了许多财富。他有着更多的机会外出度假,或从事自由旅行。

    基于他的影响力,他被视为众人不可缺少的公共演说家,这又给他带来了许多财富。

    1938年10月,卡耐基由于工作的劳累以及与其子不和谐的生活,便想外出旅行。他的富有并没有使他要过奢侈的生活,所以,他在游艇上一点也不引人注目。但他度假的消息被电讯服务社记者知道了,便尾随而来。

    记者先到一等舱去寻找卡耐基先生,然而他失望了,他发现几个有着富翁模样的人,但都不是他想要找的卡耐基。

    记者终于在二等舱的餐厅里遇见了正在进餐的卡耐基,赶紧抓拍几张快照后,便上去与卡耐基交谈起来。令记者感兴趣的是他吃的并不算很丰盛,虽然他很富有。

    卡耐基微笑着说道:“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我的一个重要致富方法。我有了钱,并不会去浪费,即使我拥有全世界的财富,我也不会多浪费一分一毫。”

    这种精神在卡耐基的一生中都得以保持,直至他逝世时。

    在戴尔·卡耐基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被看作是成功的范例,他们每个人都是赢家。在实际生活中,的确也是如此。

    公共演说是人们学习怎样与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将自己展露于教室的安全环境下,成功地展示自己的信心,达到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且使他人在现实的社会中变得更自在、更适应、更投入。

    卡耐基要求他的学生以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中取得地位。有一个工厂的经理依斯·麦克利逊是一位聪明机灵但又害羞的人。他有时会在公共场合怯场,从而导致他的生意冷落。在此情况下,他报名参加了当地的卡耐基训练班。

    一开始他在班上对那种安全的环境还是感到害羞和惧怕。通过为期十四节的"卡耐基课程"的帮助,他逐渐敢于在班上展示信心而且忘掉了羞怯心。

    三个月后,他从学校毕业了,他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拿到一堆订单,这一结果使他欣喜若狂。

    但这些订单所要求的时间非常短,短得他都不敢去接受这些订单。

    他没有催促工人加快速度来赶制这批货,他知道,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他又再次运用卡耐基课程中学到的东西。

    "我们有什么办法完成这订单呢?”

    "有没有别的的方法来处理它,使我们能接受这些订单呢?”

    雇员们纷纷提供意见,并坚持他接下这些订单。他们用一种"我们可以办到"的态度如期完成了这批订单的任务。

    依斯·麦克利逊成功地运用了卡耐基学说,在社会生活及生意场上表现得极为自在,游刃有余。这些成功的例子在卡耐基学生中比比皆是。

    卡耐基强调,要想每个人都成为赢家,这一点并不困难。

    卡耐基对现代心理学的人际关系"我很好,你很好"的方式感到很自在。他的最终目的是创造赢家,在人际关系的定义中赢家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赢家是他们自己,赢家不把他们的精力放在成就上,或维护表面成功或操纵他人。赢家就是展露自己,而不是为讨好或触怒他人而表现。

    这就是创造赢家时需注重的品格。这样,才是真正的赢家。

    卡耐基致富的观点取向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取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富兰克林对卡耐基而言是个重要的参考形象。

    卡耐基本人财富不断增加,但他却没有沉溺于财富之中,他十分的节俭。

    但他和富兰克林相似,愿意将金钱上的回馈推荐给他人并成为他人的目标。他因此开设了卡耐基课程,让学员们通过训练及锻炼而成为真正的赢家。

    致富的关键字眼便是"只要你愿意"五个字,只要自己愿意便可去致富,这是最重要的。

    卡耐基在他的公众演说教科书中,印上了罗素·康威尔《钻石田亩》一书的启发性观点,启发他们知道钻石就在他们自身——他们的个人品格及技能。

    1937年,戴尔·卡耐基继续受到批评家们抨击。

    当一个人成为公众注目的名人时,紧随于他不仅是鲜花和掌声,也有挥之不去的抨击和诽谤。卡耐基亦如此,但他对此显得十分超然洒脱。他有自己的整套看法。

    "1929年,发生了一桩事件,轰动了全美教育界。"卡耐基讲评了故事,"各地学者纷纷拥向芝加哥,介入这一事件。一位名叫罗伯特·赫金斯的青年,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于几年前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他做过服务生、伐木工人、家庭老师、推销员等。然而,八年之后,他年仅三十岁,竟被任命为美国第四富裕的高等学府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资深的学界精英们纷纷大摇其头,抨击的炮口一平地瞄准了这位年轻的大学校长:'太年轻,太缺经验,教育观念有失偏差……'新闻界也和学术界保持了同一步调。在罗伯特·赫金斯校长举行就职典礼那天,他的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道:'今天早上,我在报纸上读到攻击令郎的社论。我感到非常愤慨。'"老赫金斯不以为然,平静地说:'是的,他们的批评很刻薄。不过,任何人都不会去踢一只死狗的。'”

    戴尔·卡耐基,作为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人际关系学研究者,讲到这里并未停顿下来,他继续说:

    "的确,越重要越勇猛越优秀的狗,去踢它逗弄它,才越有更大的满足感。英国皇太子——即后来的爱德华,现在的温莎公爵——在少年时代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年方十四岁在德凡夏的达牧玛斯学院——相当美国的阿那伯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就读。

    "有一天,一个军官发现他正哭泣,便走上去询问原因。起初,他不愿回答。经再三追问,他才回答说一群军官学校的学生拿脚踢他。军官马上向校长报告。

    "校长闻讯后,召集学生们训话。他表示,皇太子并没有怨言,但是,校方必须了解为什么只有他会遭到这种待遇。这些军官学校学生开始不敢据实交待,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经过一番动摇,他们坦白地讲出了真正的动机:'有朝一日,当我们当上舰长或海军司令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称:“我曾经踢过国王一脚。"'”

    戴尔·卡耐基评论道:

    "所以,当你被批评时,完全可以认为,那是批评者企图借此体会某种成就感,这也就意味着你在从事着某一项值得世人瞩目的事业。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可以通过抨击成功人物或比自己受过更高教育的人,来获得某种野蛮的满足感。”

    卡耐基回忆到,因为他曾在电台上对英国宗教家、救世军的创立者布斯先生大加赞扬,所以收到了一位女士指责布斯将军的来信。她在信中指证布斯在募集的贫穷救济捐款中窃取了八百万美元。当然,这种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她这样做并非为追求真实,而是想整垮一个居于高位的人,从而借以获得某种快感。

    卡耐基的处理方式是,"这封充满恶意的信,我把它放进了字纸篓。感谢上帝,幸好这位女士不是我的妻子。这封信丝毫无损于布斯将军的人格。这封信的唯一效果,就是暴露了写信者的缺点。叔本华曾经说过:'卑贱的人对伟大的人的缺点或愚行最感兴趣。'这位哲学家的观察是正确的。”

    卡耐基撰文说:

    "大概没有人会认为耶鲁大学校长是卑俗的人。然而,却有一位早期的耶鲁校长,对辱骂政界的风云人物似乎有莫大的乐趣。这位名牌大学的校长警告选民:'这个男人如果当选为总统,我们的妻子和女儿将沦为公平制度的牺牲者,受到莫大的屈辱而堕落,同优雅的人格永远分道扬镳,从而遭到上帝和大众的厌弃。'

    "这难道不是对希特勒的弹劾宣告吗?”

    "事实并非如此。这位校长所说的'这个男人'不是法西斯疯子希特勒。他的抨击对象是汤姆斯·杰斐逊。他是民主主义的导师、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

    "某报刊登了一幅这样的漫画:这个'男人'站在断头台前,旁边放着砍头用的大刀;'他'被拉到大街上游行,公众们指着他高声痛骂。在美国历史人物中,有谁做过这样的事呢?

    "这个'他'究竟是谁?'他'干了什么磐竹难书的罪恶行径,竟至于遭到如此猛烈的口诛笔伐?

    "这个'他',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天国领袖'乔治·华盛顿。”

    卡耐基说:“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如今的人性或许有所改善吧!我们不妨以海军军人、探险家伯利的故事为例证来说明问题吧。伯利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探险家,他1909年4月6日乘雪橇到达北极。这次探险取得的圆满成功,使他占尽风流,名噪全球。这次纪录是几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勇敢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饱尝艰难险阻之苦也没能达到的。伯利本身也付出了沉重的冻创,他不得不切除了八个脚趾头;接二连三而来的苦难,使得他几乎要发疯了。

    "尽管这样,他的上司却因为他独霸了名声而对他表示出极大的怨愤。因此,当伯利再度提出北极探险计划时,他们立即予以强烈反对,抨击他是借'科学探险'之名,行募集资金'到北极去逍遥快活'之实。他们狼狈为奸,相互勾结,竭力阻挠北极探险计划。后在麦金雷总统的干预下,伯利才得以继续进行他的北极探险计划。”

    "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伯利一直都呆在华盛顿的海军总部大楼里进行他的日常事务,那么,他还会遭到那种抨击呢?"卡耐基评论道,"我相信,是不会的。这是因为,他在海军总部的重要性、知名度、影响力,都还不至于招引某些人的嫉妒。”

    "格兰特将军的遭遇,比之伯利来更加惨痛。"卡耐基继续举例。

    "南北战争期间,格兰特将军于1862年在北方旗开得胜,传出令军心民心都大为振奋的胜利喜讯。这一胜利是经过艰苦的奋战赢来的。这个胜利使得格兰特将军在一夜之间被全国民众奉为神圣的偶像。这是获得极大反响的胜利,是震撼世界的胜利,这是使得从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的广大区域的教会鸣钟传递喜讯并鸣炮庆祝的胜利。

    "然而谁也不曾料想到,还不到六个星期,这位大获全胜的北军英雄却遭到逮捕,并被削去军职。这位将军为这样的屈辱和绝望而哭泣。

    "那么,为什么格兰特将军在达到胜利的项峰时却被捕了呢?这是由于格兰特将军显赫的名声和崇高的威望,使得他的上司们感到了巨大的震惊和嫉恨。”

    所以,卡耐基得出一个结论:

    "当你被不公正的批评所困扰的时候,你遵循的第一项原则应该是:

    "不正当的抨击,往往经过伪装的赞美;一只死狗,根本就没有谁愿意花费心力去理睬它们。”

    卡耐基正是基于他的这些见解,来处理他所受到的抨击。

    "凡事务求至善,即可不在意任何人的批评。”

    这是卡耐基恪守的一个信条。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不要受讥诮的伤害》。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我们应静下心来读读。卡耐基以第一人称写道:

    我曾去拜访过享有"天眼通"、"地狱恶魔"等绰号之誉的史梅德利·巴特拉少将——美国海军中最出色的人物,一个活力充沛的司令官。

    巴特拉将军告诉我,他年轻时十分在意声名,总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对他作出良好的评价。只要一听到一点即便是极少的一点不好的批评,他就会紧张得不知所措。但是,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海军陆战队生活之后,他的皮肤已经硬化起来了:“我常常遭到侮辱、恶骂,如'胆小鬼'、'毒蛇'、'臭鼬鼠'等。我被专家们批评得一文不值。大概英语词汇中所有的恶毒字眼都曾经落在我的身上,它们似乎都和我有过联系和交情。但是,现在,哪怕有人当面臭骂我,我连看也不会看对方一眼了。”

    由此可见,这位"天眼通"可以说是已经从批评学校毕业了。但是,我们呢?

    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很在乎嘲笑或恶语。仅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来说吧。有一次,纽约太阳报记者前来采访我的成人班成果发表会,并在报道中讥讽我和我的工作是可笑有趣的。我在报上读到以后,感到非常愤慨,认为这是对我的人格和尊严的侮辱。于是,我立刻打电话给太阳报董事会执行主席吉尔·荷瑞斯先生,要求报社据实报道,并考虑追究执笔记者的责任。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所采取的行动实在太冒昧和冲动了。假如我冷静地分析,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太阳报的读者,也许有一半的人会没看到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篇报道;而且读到过这篇报道的读者中又会有半数的人会认为那是没有恶意的笑谈;另外,只消经过几个星期,这些人就会把这篇报道的内容统统忘得干干净净了。如此想来,我还有什么必要值得发火的呢?

    经历了这么多事,现在的我对此种事情已有相当的了解,我认识到世上的人对别人的事情、别人的讥诮,实际上大都漠不关心。人们一天二十四小时,能思考的问题几乎全集中在为他自己这一焦点上。可以说,他们关心自己的轻微头痛千百倍地胜于关心别人的死讯。

    所以,我们如果因为被欺骗、被嘲弄、被出卖,或背后被捅一刀,而陷入自怨自怜,那是一种非常可悲的愚蠢。我们再来看看基督,他最信任的二十二个信徒中,有一个只因为别人施予的约九美元的贿赂就背叛了耶稣;另一个还三度发誓说他根本就不认识耶稣。耶稣的遭遇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能对于更好的待遇持太高的期望值呢?

    卡耐基说,许久以前,他就有所了悟:尽管我们不可能阻止别人对你做出不公正的批评,但是,我们能够做到,可以不为这些批评所困扰。

    虽然这是明确的事实,然而卡耐基并不主张对所有的批评都一概置之不理,束之高阁。他的意思是,希望你在面对恶意的攻讦时,大都可以付诸一笑,不要耿耿于怀。

    卡耐基曾经问过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叶丽娜:“你如何应对那些不当的批评?”

    她告诉他说,她在少女时代的害羞几乎算得上是病态的了。她非常害怕任何闲言碎语。有一天她特意为此向她的姑妈——老罗斯福总统的妹妹——求教:

    "我常常想做种种事情,却老担心人家会说闲话。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呢?”

    姑妈告诉她:

    "只要你心中了解那是正当的事情,你就应该不必在意人家说什么。”

    这位总统夫人透露,姑妈的这句忠告成为她后来作为白宫女主人的心理支柱。她说:

    "摆脱无谓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像端坐在棚架上的瓷木偶那样:无动于衷。”

    这位美国"第一夫人"建议:“只要你确信是对的事情,就尽可以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评论,因为我们无法逃避批评。有时候,你会因为做了某件事而遭致批评,但不做的话,你也会被责怪。”

    已故的美国国际公司总裁马休·C·布纳逊在任内时,曾就上述问题接受过卡耐基的访问。他答道:

    "早年的时候,我也十分在意别人对我的批评。我总希望我在全体员工的心目中,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如果我觉得他们没有这种想法的话我就会深感烦恼。所以我就想方设法地去笼络对我最反感的那些人。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这样一来反而招惹了某些'第三者'更大的愤怒。于是再跟这些人达成妥协,可接着又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最后,我终于发觉,为了避免批评,我愈是作出致力于安抚不满分子的举动,不满分子反而更增加,此伏彼起,连绵不断。

    "于是,我告诉自己:'只要是居于上位的人,就不可避免会遭到批评。你唯一的妥善对策,就是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这种观念产生了巨大的良性效果。自那以后,我确立并遵循一项基本原同:拟订计划时,务求考虑周全;一旦付诸实行之后,就要不在乎别人的任何批评。”

    而音乐家狄姆斯·泰勒的行动则更进一步。当他面对恶意言语时,依然可以在大众面前保持微笑的态度。他在其著作《人与音乐》一书中,不无幽默地写道:“我们指挥的纽约交响乐团每周日下午在电台里播送演出。有一次,我利用演奏的间隙讲了几句话。很快就有一个女性听众写信来骂我'骗子、叛徒、毒蛇'等。我心想:'也许是我的话她不爱听吧。'所以我在下一周的广播节目中,对着几百万听众,把她的信一字一句地读了一遍。过了四五天,这个女性又写信来。她的意见仍没有改变,依然骂我'骗子、叛徒、毒蛇'等。”

    这位音乐指挥家面对指责时的态度,不能不使我们由衷地钦佩。他的平静、自信和幽默,令人顿生敬意。

    查理斯·苏瓦普在普林斯顿大学发表的一次演讲中,对这所高等学府的毕业学子们指出,他平生所获得的最珍贵的教训,是从他的制钢工厂中的一位德籍老职工那儿学来的。

    他说,这位年迈的德国人,有一次被卷入大战中时常发生的激烈的战争论中,他被情绪激动的员工们推进了河里。"当他满身泥泞、犹如一只濡湿的老鼠一般走进我的办公室的时候,"苏瓦普说,"我问他,你爬到岸边后是怎么对待那帮推你下河去的同事们的?他答道:我只是笑了一笑而已。”

    苏瓦普从那以后,就决心把这个德国人所说的"笑一笑"做为他的座右铭。

    当你成为不公平、不妥当的批评的牺牲者时,这个座右铭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当凶狠的攻击,一旦面对善意的微笑时,大概也就只有颓然而退了。

    假如林肯不了解"答复尖刻辛辣的攻击是件愚蠢的事"这个道理的话,那么,在南北战争中,他可能就会心力交瘁而一命呜呼了。他对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叙述,业已成为不朽的经典作品。林肯的这段经典性的叙述是这样的:

    "我不想阅读,更不会答复攻击我的批评文章,否则,我的办公室将无法处理其他的事务。我在实行我所确认的最好的工作,并决心贯彻到底。如果最后的结果是美好的,那么一切的批评都无所谓;如果最后的结果是坏的,则纵然有十个天使为我辩护也无济于事。”

    卡耐基认为,如果要使人的行为相互影响,就应采取劝说的方式——和蔼而不自傲的劝说方式。有一句历久而常真的格言:“一滴蜂比一加伦苦汁,能吸引更多的苍蝇。"人类也是如此。若希望一个人赞同你的目标,首先要使他相信你是他真诚的朋友,这其中正有一滴蜂蜜会吸引他的心,而他的心,不管他说什么,正是通往他的理智的一条大道,而且你一旦获得了它,你便会发现,要使他信服你的目标是公正无私的并不难,只要那个目标确是公正。相反的,你若专横地干涉他的判断,指使他的行动,或把他列为应躲避或鄙视的人,他便会从内心里开始撤退,关闭所有通往脑部与心灵的道路;即使你的目标本身诚实无隐,且化为重矛,比钢铁坚硬,比钢铁所能制造的更尖锐,而且你以大于赫丘力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的力量和准确来投掷,也无异企图用黑麦秆来刺穿一只乌龟的硬壳,丝毫无法穿透他。

    这就是人的特征,因此应当让领导他的人们了解他,而且这也是为了他的最大利益……。

    卡耐基还以其他民族的人对待批评的态度和方式为例。

    你觉得自己优于日本人吗?人们可能会作肯定的回答。

    事实是,日本人还认为他们远优于你呢?举例来说,一个保守的日本人,见到白人同日本女子跳舞就会动怒。

    你自认优于印度人吗?

    那是你的权利;但是数以百万的印度人,却觉得自己不知比你优秀多少。因此,他们不肯委曲自己,不愿触碰被你们这些异教徒的影子污染过的食物,以免弄脏了自己。

    你以为自己优于爱斯基摩人吗?

    这仍然是你的权利;可是你想不想真正知道爱斯基摩人对你的想法呢?爱斯基摩人中有少数浪荡子,是无价值的游手好闲的人。爱斯基摩人就称他们为"白人"——那是表示极度轻蔑的词汇。

    每个国家都自以为优于别的国家,这便涵育了爱国主义——也造成了战争。

    几乎每一个你所遇到的人,都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优于你,这是不可抹杀的事实;而一个保证可以通往他的心灵的方法,就是以某种巧妙的方式让他了解,你承认他在他的小世界里的重要性,而且是真心的承认。

    卡耐基引用爱默生的话来说明朋友的重要性。

    爱默生说道:朋友是我能真诚相处的人,在他面前,我可以大胆地思考。我终于来到一位这样真实而合适的人面前,我甚至可以除下那些虚伪、礼貌和犹豫不决,这些人从不脱除的外衣,并以一个化学原子遭遇另一个化学原子的单纯和完整来与他交往。每个人独处时是真诚的,可是第二人介入之后,虚伪就开始了。我们以恭维、闲话、娱乐、事务等来挡开或抵御同类的靠近。我们把自己的思想严密地遮掩起来……。几乎我们所遇见的每个人,都需要礼貌,需要迁就——他有某种名气,某种才气,脑中有不容置疑的、独特的宗教或博爱思想,这些,便破坏了与他的交谈。但是朋友则是一个理智的人,他不锻炼我的技巧,而是锻炼我。我的朋友欢娱我,却不要求我俯首屈尊,或喃喃感谢,或伪装我自己。因此一个朋友在本质上是一种矛盾。我,这孤独的我,我在大自然的存在中,见不着相同的例证可以确证我的存在,现在却见到与我自身类似的东西,以它自己的高度、变异和奇特,重复于另一个形象中;因此一位朋友,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杰作。

    卡耐基认为,微笑对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微笑仿佛是在说,"我喜欢你,你使我觉得快乐,我很高兴看到你。”

    这就是狗儿所以如此受人欢迎的缘故。它们非常高兴看到我们,总是兴奋得不能自抑。因此,我们自然很高兴看到它们。

    没有诚心而只是应付地动动口是岂不了人的。我们会知道那是机械式的应付,因此而憎恶它。而真心的微笑,是使人温馨的微笑,是发自内心里的微笑,是那种在市集里能带来好价钱的微笑。

    卡耐基告诉我们,你能在自己能力之内,轻易地增加这个世界里的快乐,怎么做呢?对寂寞失意的人说几句真诚赞赏的话。或许,你明天就忘记了今天所说的好话了,但是听话者却可能一生都珍惜着它们。

    让我们不再去想自己的成就和自己的需求。让我们试着去想想别人的优点。然后忘去恭维,发出诚实、真诚的称赞和慷慨的赞美,就能使人们珍惜你的话,把它们视为珍宝,并且一辈子都重复着它们——在你已经遗忘以后,还重复着它们。

    卡耐基对诘难的批驳是有力和成功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抨击,尤其是当你获得某种名誉和成就时。卡耐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他自己对处理诘难的方式的论述以及他引用的几位名人对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看法,也有很深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