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忽悠”——宣传的帽子戏法(3)

为了方便阅读《房地产神曲: 一个暴利行业的真相和博弈》,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城市扩张的本意是:城市向外发展,将一部分功能区分离出去。可是开发商玩的帽子戏法是,将这些功能区——未来的城市,做了一个颠倒,变成“城市的未来”——意义全部改变了。

    “未来的城市”——是说这里未来会变成城市,不管是5年或者8年,而且这个未来城市,是吸收了旧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升级换代版本。从荒芜到繁华,这个过程十分漫长,但购房者也能想得通,因为旧城几乎是无处可住了。城市扩张这么大的事情,是需要取得市民的理解和配合的。

    而“城市的未来”——则说明这里将取代旧城,相当于三峡移民城市一样,旧城被抛弃,大家都住新城。这种语境,显然对购房者更具有震撼性,但一下子不理解了——旧城好好的,为什么未来发展的中心在新城?很自然会罗列若干现象来反驳和对抗。

    大部分新区的项目,就是以“城市的未来”为基础展开宣传的,文字游戏玩过了头,购房者也无法自觉地坠入这皇帝新装的华丽中。我所见到忽悠得最厉害的是南京某项目,打出的广告是“十年,我们影响了十五座城市的未来”。太牛了,一个管辖30座城市的省长,即使在位十年,也不敢吹这种牛皮。

    ○欧美生活:外国的月亮要圆些

    将国外的生活移植给国民,其风气始于建筑设计界,那些经常到国外寻找灵感的业界精英,可能被巴黎左岸的人文气息所感染,抑或是夜宿“枫丹白露”时灵感大发。一定要将那种来自走马观花旅行中对异国情调的感觉,变成中国人的生活现实,应该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万科做这件事情是很踏实的,他们移植一种生活感受,一定会仔细地从生活角度复制对象的内在规律,譬如说大门窗户的朝向与邻里关系之类。所以,无论是恬静的美国小镇风情,还是奥地利的生活情调,都还复制得惟妙惟肖。

    且不论美国生活或者奥地利生活与我们传统的生活观念会不会产生冲突,单说万科的行为,除了形似之外,还具备三分生活神韵。可是,这种移植欧美的行为在业界泛滥开来以后,就变得有些惨不忍睹了。大部分建筑师除了追求外壳外,根本无法提供这种外壳之中的生活韵味,到后来,所谓的欧美风情,就和建筑一点关系都没有了,直接变成了宣传忽悠的帽子概念。

    那种里面是鸽子笼、门口竖上两个罗马柱的楼盘,戴的帽子是“欧洲贵族风情”。

    那些“人在广州,住在欧洲”的广告语,希望购房者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那些找个钟楼,弄几株椰树,搞两三个喷泉,再将墙面全部刷成暖色的楼盘,就号称“地中海”生活。虽然这个楼盘可能在与蓝天碧海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内陆城市,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喷泉喷不了三五个月保准就“歇工”,这椰树一到冬天都会短命,但丝毫不影响开发商当街“意淫”。

    那些“葡萄原乡小镇”、“美国乡村别墅”、“德式建筑”、“欧洲宫殿”、“左岸风情”、“东京银座”等不同款式的帽子,就这样在忽悠的T型台上来来往往,钱赚得让开发商牙齿都笑得冰凉了。

    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有良知的建筑师在这个时代统统都缺席了。而活跃在这个忽悠时代的建筑师连基本原则也忘得一干二净:有什么样的生活,才有什么样的建筑。他们统统利用“外国的月亮要圆些”的原理,将国外的建筑生硬地复制过来,让我们的生活削足适履,而且大部分还复制得非常低劣,非常恶心。

    即便是那些模仿得惟妙惟肖的楼盘,笔者认为也该被责罚三十大板。中国幅员辽阔,别说城市之间生活习俗差别有多么大,就连建筑必须考虑的自然元素,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便一个城市,不同群体的审美习惯、生活习惯、支配能力也千差万别:平民以实用为美,中产阶级以形式为美,富豪们以符号为美。怎么可以搬个城市模型一刀切呢?

    再回过头来说说领袖企业万科。王石追求模块化、标准化的工业式开发模式,并没有太多考虑不同城市的生活习俗。西装虽美,但无论高矮胖瘦、男女老少人人一件,就大煞风景了。虽然这有利于万科抵抗风险,打着滚地发展,成为家大业大的领袖,但就复制这件事情来说,万科多少都算是始作俑者。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