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视股市的潜规则
——读《时光倒流》
初看书名,大概会让人认为这本《时光倒流》与沪深股市乃风马牛不相及,与股票投资者也相去甚远。确有这种可能,笔者第一次看到此书时,不是在新华书店的股票期货书籍专柜,而是在文学艺术书籍专柜,显然粗放的书店工作人员把它归置于文学艺术类书籍了。
此书的内容夹杂有或者说涉及到了音乐欣赏、山水旅游和男女之间的浪漫感情,甚至也扯到了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其中不乏相对浓重的文学色彩,但这些均不是笔者要在这里评点这本书的主要原因。笔者之所以要在这里与各位股友分享读此书的感想和领悟,主要原因是此书记述了许多沪深股市的潜规则。此书的作者原来就是一个私募基金经理,或者说是股市的坐庄者、操盘手,并深谙股市中形形色色且不为大众熟知的内幕。沪深股市自诩公开、公平、公正、公信,当今报刊犹如林丛,信息网络密布,每天每时都有海量信息(当然也包括谣言、噪声)在传播和喧哗,但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正披露了市场的真相呢?也许你能耐着性子阅读100万字的上市公司年报,但未必能够搜寻到100个对你有用的字。所以,如果你对市场上传播的信息失去了信任和信心,不妨静下心来展读这本《时光倒流》。此书虽然不能让你看到股市内幕的全貌和全部的潜规则,但至少能让你看到部分关键的内幕和潜规则。
投机成长性
“讲故事”,曾一度是沪深股市庄家主力们在操纵股票走势时必要上演的重头戏。在本书的第一节《昨日重现》中,书中的主要人物“我”和另一位人物美女罗敷在网上谈论证券投资,“我”在回答“依据什么来买股票、成长性如何判断”的问话时,即讲到了“讲故事”:“有主力关照的股票就会有人为它编织一个美好的未来,业内称之为讲故事。故事讲得越动听,市场就会相信你有越好的成长性。这样投资者就会跟进,股价就会上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成长性是编出来的。”
本书有回顾总结的意味,对某些问题如“讲故事”也似乎做了盖棺定论,但若说它将会式微消失则未免轻率。笔者想了许久,觉得对“讲故事”还不能轻下结论。也许过去的“讲故事”者在主观认识上即认为“讲故事”就是在编织美丽的谎言,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但笔者认为,“讲故事”不会轻易退出股市舞台,它肯定会再次乔装打扮、招摇过市的,也许它会变得多少真实一些,挟带些真理的成分,或者说当事人所讲的不再是纯粹的谎言了,甚至会在“故事”的花瓶中多注入些酒,而少搀些水;或许,“讲故事”也有与“讲道理”结盟的可能,对接受者更有影响力,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更能迷惑人的心智。这也许正是股性和人性共同决定了的,价值是酒,投机是水,凡是从事股票操纵交易的,都会往酒里搀水。有论者说:“成长股投资的精髓是时间差,在公司还是丑小鸭的时候,以丑小鸭的价格买入未来的白天鹅。”这话讲得当然有道理,问题的关键是,其中的时间差可长可短,急功近利的先期买入者必然希望这个时间差越短越好,他们也有足够的能力“人为”缩短这个时间差。但当他们想要这么做的时候,“讲故事”或“讲道理”必将是他们的选择。
股评家众生相
本书作者是诚实的,敢于实话实说的。关于股评家,作者写道:“社会有需求,股评家就会有市场,这本来无可厚非。我之所以对股评家敬而远之,是我太知道一些知名股评家的老底了。”股评家是股市舞台的前台演员,但广大投资者对他们的了解未必全面、深入,有必要看看本书对他们的概述。本书所提到的成名股评家,成功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狐假虎威,一种是沽名钓誉。”前一种多是代表市场上的主力机构,有实力做支撑,所推荐的股票自然是比较准确的,可以博得很多股民的青睐。后一种没有强有力的机构做依托,但可以穿凿附会,往自己脸上贴金。成名股评家的赢利方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是跟庄。出名以后的股评家,在市场上往往拥有一定的号召力,这样机构在某个特定阶段就会通过他们来推荐自己重仓持有的股票,这时股评家就会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真正赚到钱的股评家一般都是通过这个途径致富的。
股东名册
在没有进入沪深股市之前,笔者曾一度认为,在股市搏杀,犹如在古罗马大竞技场的搏杀,搏杀的参与者们,那些战败国的俘虏奴隶们都蒙了双眼,谁也看不到谁,他们的搏杀不失为一种公平的游戏。及至对沪深股市了解多了,笔者才认识到自己的天真和幼稚,才认识到某些参与搏杀的投资者能够看到对方的底牌,也才明白了为什么你一买股价就跌,而你一卖股价就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有些人可以很容易地拿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名册。
在本书第五节《城狐社鼠》中介绍了一位上市公司董秘熊超,这位熊董秘既与庄家合谋,为庄家提供股东名册,又背着庄家开老鼠仓。上市公司董秘是股市搏杀大战中的重要角色,可惜多年来人们似乎忽略了他们这一角色的额外动能。沪深股市,有违三公原则的地方很多,而董秘与二级市场操纵者的勾结合作则是最主要的一环,应该引起散户投资者和监管层的重视。
据说有位军事家用兵如神,怀中经常揣着一本敌方的电报密码本,因此敌方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他在战场上能够纵横驰骋,来去自如,这份密码本居功至大,用后人的说法,这叫“在玻璃杯子里押宝,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现在发展股票市场,断不能把股票市场搞成不择手段的血腥战场,笔者的拙见是,监管层应该针对打印股东名册一事建章立制,明示上市公司及其他相关各方,打印股东名册必须提出合理正当的理由,遵守相应的程序。
明波与潜流
最公开的行为掩藏着最隐密的事情,这是《三十六计•瞒天过海》的精髓,本书《收购风云》一节也有类似的精彩游戏,即公司重组中的一场收购与反收购的较量。这场重组收购战的策划立项者是吃了大量流通筹码的庄家,收购方是绿神公司,包括被收购方B城控股管理层中的部分人员,反收购方是B城控股管理层中现任董事长刘云年及其亲信。
为了达到重组目的,收购方首先从制造舆论做起,力图影响上市公司所在地党政系统的决策人物,他们近拉B市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昆,远请北京亦学亦官的袁力,纠集了一群有头有脸的人物,在B地开演了一场国有企业改革的研讨会,并在会上提出了一个颇有创意的口号:靓女招贵婿。
经过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方党政系统出了政绩出了经验露足了脸,庄家和收购方也过了关键的第一招,但B城控股现任董事长刘云年不干。刘是老江湖,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做事滴水不漏。他知道这次收购是打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旗号进行的,且得到了市政府的首肯,公然跳出来反对当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表面上不动声色,静观事变,暗地里却在积极部署,以变应变。刘云年打出的是一张社会稳定的牌,多年的经营,他手下也聚集了一批忠实干将。如果刘云年地位受影响,这些人自然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吃香。他们在刘云年的授意下积极奔走,联络公司内部的员工一齐反对收购。
一方高举改革大旗,一方力挺稳定招牌,表面上讲的都是正大光明、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其实是喷放背景烟火,各打自己的如意算盘,玩的是潜规则,为自己争利益。哲学家萨特曾说:“无论别人说得多么崇高,多么美好,我都不会忘记提醒自己——找出其中的利益所在。”细读这场重组收购战中各色人等的表演,再品味哲人振聋发聩的妙论,笔者真有醍醐灌顶之感!是呀,置身沪深股市,经常面对各方妙论,投资者确实需要拨开那大道理美丽动人的温情面纱,找出其中的利害关系。利益是不会说谎的,但追求利益的人天生会说谎。
深入潜意识
书中讲了很多股市的内幕和潜规则,这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股市的真相;书中也深入于投资者的潜意识之中,这则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在《祸起萧墙》一节中作者写道:“资金来自哪里?来自投资者的信心。只要投资者认为股价会上涨,老的会加码,新的投资者也会踊跃入市,这样,新的资金就会源源不绝。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中国股市是在玩一个自我实现的游戏。预测股价上涨——买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涨,这样一个循环,使得许多投资者相信自己洞察了市场的先机。实际上,那只不过是自己的行为实现了自己的预测而已。”确实,股市是什么样子是一回事,股市在你眼中是什么样子又是一回事,股市中人对股市的认识确实是一个不易说清的问题。
逝去的江湖
2245点无疑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分界线,《时光倒流》的主题主线就是讲述2245点之前的一个坐庄故事,一个失败了的坐庄故事。在2245点之前,沪深股市舞台上的主角是所谓私募基金,随着亿安科技神话、中科创业泡沫的烟消雾散,沪深股市进入了所谓正规资金长袖领舞的阶段。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市场背景的变化,本书的序文把2245点之前的沪深股市喻之为“逝去的江湖”。笔者对这种看法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即使以后沪深股市的主角是所谓阳光资金,但股市中的潜规则仍会主导股市的兴衰演变。本书笔者在2004年6月份即已读完,之所以今天写这篇文章,原因正在于此。“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沪深股市的江湖气不会轻易褪散,沪深股市的法制化、规范化道路依然曲折遥远,沪深股市的参与者对此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