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松下战胜挫折 二 战乱期间的经营

为了方便阅读《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gupiaoshuji.com 股票书籍
    企业的经营不仅是企业家个人的事情,它还与政府的方针政策有关,企业的发展需要政

    府提供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但如果政府为实现自己的野心而发动侵略战争时,带给企

    业的生存环境就相当糟糕,企业若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认真思考战时的企业经营策略。

    随着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打响全面侵华的第一枪,诚如松下所言,“日本的产业界迅即

    抹上了战时的色彩”。

    从“九·一八”事件以来,受日本政府战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日本的民用工业就逐

    渐受到了压迫,不久,大部分工业制造厂家就直接或间接地转向了军需生产。

    1938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国民总动员法》,动员全体国民、尤其是产业界加

    入战时秩序。

    这个动员法称:“今逢战争时期,为达国防之目的,冀发挥国家全体之力,拟对人力、

    物力资源等,加以统制运用。这个动员令,实质上是政府全面统制工商企业以用于战争的“

    宣言”,从此以后,工商企业主的经营逐渐失去了自由,而被绑到了战争的车轮上。

    政府根据需要不断安排民品生产企业转向军品的生产。

    1940年12月,日本制定《经济新体制纲要》,要求各工商企业向军需品的生产供

    应全面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军需品生产的比重直线上升,民品生产却极度下降,而且在品质、价格

    上都远不如前,简直令人不忍卒睹。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的战争开支急剧增加,1943年政府又宣布钢铁、煤炭、轻金

    属、船舶、飞机为最重要产业,优先生产,更使产业结构极度畸形。然而,此时日本的生产

    机器已经远远赶不上战争“机器”的运转速度了,五个并重的优先产业根本不可能同时推进

    ,只好于当年9月改为飞机生产一项为最重要产业,其他几项退居次要地位。由此来看,日

    本的产业界已经走到了正常运转的边缘,接近崩溃了。

    接着,政府的统制从控制工商企业的生产走向,进而到了限制一般大众的消费。

    起初,由于日本在战争的泥淖中陷得还不那么深,限制相对少些。持久战局面的展开,

    使日本政府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遂于卢沟桥事变三年后的1940年7月7日颁布“

    七·七令”,限制奢侈品的制造和销售,命令中列出的奢侈品包括电热器、电扇等家用电器

    ,收音机、电灯泡、干电池的某些材料也在限制之列。政府发出这一禁令的目的,一是限制

    高消费、节省资金以用于战争;另一方面是限制某些材料在民用品上的使用,以使能充足地

    供应军品。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爆发太平洋战争,物资更是吃紧。

    相应的,由于经材料的缺乏,消费的低迷以及生产设备、资金、劳力的转移,产业界向

    社会大众供应的民品质量之次,问题之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松下电器在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中,不仅没有退步,而且没有停滞,反倒是大大地发展了。在战前的最后一年,松下电器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从实力和应变能力上来说,已有相当

    的回旋余地。

    然而,战争的巨爪却还是紧紧地抓住了它,它的命运和其他的工商企业一样,而且有过

    之而无不及。

    因为松下逃脱不了战争的影响,对于全国总动员的战争来说,松下和松下电器当然不能

    例外。

    对于日本政府发动的这场战争,作为日本人的松下幸之助也积极地投入了。因为他毕竟

    是大和民族的一员,而且自认为是合格乃至优良的一员,不能不加入、甚至不能不倾全力加

    入。

    要求松下站起来反对政府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松下又一贯以为大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物质产品为己任,即便是战争时期也不

    肯丝毫放松,而是想方设法达到既定的标准。

    既然政府已经号召民转军,松下幸之助对于军需生产的回应还是相当及时的。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到三个月,1937年10月4日,松下就在例行的朝会上宣布了松

    下电器向军需工业转移的方针,并委派了相当重要的人选:“松下电器历来所经营之事业,

    均为一般民生工业。

    鉴于局势之紧急,无论如何,从现在起是要向时局所必需的工业方面转变了。我想,松

    下电器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并且已委派井植岁男专务经事承担此一工作,我自己暂时到干

    电池公司来上班,亲自料理有关各项之重要业务。希望全体同仁认清今日之为何日,无论为

    私为公,都时时处处以不懈努力之精神,克尽职守为祷!”松下对向军需工业转移是十分重

    视的,为了适应战争带来的市场需求的转变,他派出了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亲信的干部井

    植岁男亲理其事,由此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从企业家的角度讲,从经营活动本身来说,这是无可非议而且十分正常的,能迅速地改

    变经营策略,是一种机敏和积极的表现。实际上,后来的战争,几乎把日本的所有工商企业

    都拖到了军需品的生产和供应上,在这种情形下工商业主已经没有自决的权利。

    但对于松下来说,除了这种无奈之外,从他的内心深处,更主要的还是积极主动地投入。

    对于这种主动积极的投入,在松下身上体现出的已不仅是一个普通的企业家的眼光,而

    且更反映了松下带有民族狂想的色彩。

    制定产业方针、派出专职领导以后,松下电器迅速投入了军需品的生产。

    1938年初,开始接受“陆军省”的订单,投入的企业是松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产

    品是机关枪子弹的简单金属部分。后来,就是这家松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奉陆海两军之命

    ,制造了各种兵器。而且松下电器的优良技术和工艺,使这些军需品的生产如鱼得水,常常

    能应约生产出一些精密的武器装备。从此方面来说,松下电器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贡献是突出

    的。

    松下电器的传统经头产品是电池灯和干电池,军方正是以此为起点和他们交易的。

    1937年,松下电器即奉军方之命生产军用干电池,松下在前述经营方针的宣言中声

    称自己暂时到干电池公司来上班,正是为了加强此一方面的力量。接获订单当年,改良的军

    用干电池即设计制造成功,且于1939年投入批量生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

    ,干电池公司改良了干电池主要材料高纯度金属锰的处理方法,使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更加

    提高。

    这种在战争期间为战争而作的发明,也间接地支持了民用品的生产。

    几乎松下的所有产品都被军方看中。松下电器的传统产品收音机,也为军方的无线电通

    信做出了贡献。

    1938年,松下收音机股份公司开始研究发展无线电通信机械部件。

    1939年9月,又设置了军需品生产的部门,主要为军方制造军用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部件,比如海军舰艇上用的无线电发报机的电键、线圈、可变电容器等。太平洋战争爆发以

    后的1943年7月,该公司开始制造整套的无线电收发报机。以后,松下公司与其他工厂

    联合,一起为军方生产无线产品。投入生产的当年,松下电器即生产出长波、中波收发报机

    和三丙牌收发报装置等。

    1944年,日军为进行防御性军事行动,军方委托松下电器生产更精密的要塞地区大

    型警报器。

    松下电器接手此产品,即从日本电气公司借到样机一部,先攻坚制作各零部件,然后制

    作整机,1945年交货。

    这样,加上上述无线通信设备,松下电器生产了几乎所有军用通信设备的整机和部件,

    如:大型收发报机,便携式收发报机,九二式电话,大型警报器,以及电子管、电阻、电容

    器等电子元件。

    松下在战争状态下的经营策略,有些是为了积极适应新局势,主动配合,有些则是被动

    策应,向军方要求和军需品生产方面转变。随着战争的进程,政府开始指定某些定点生产军

    品的企业。在整个松下电器公司的体制中,到战争结束时,这样的指点厂家已有数个。

    1944年1月17日,日本国内有150家企业被指定为军需品生产公司,其中有松

    下电器系列的松下造船公司、松下航空工业公司、松下无线电通信机械制造公司,4月20

    日公布第二批422家时,松下系列又增4家,即松下电气工业公司、松下金属公司、松下

    飞机公司、松下干电池公司。

    松下电器不断接获军队的订单,生产范围逐步扩大,产品逐步由简到繁、由零件到整机

    、由小到大,而且承接改造了军方接收的许多工厂,足以看出军方对松下电器的信赖和倚重。从这点看,显然,军方对松下电器的技术、工艺、管理能力和支军热情都是十分满意的。

    从另一方面看,二战期间松下电器公司有意无意对日本军方的支持,是十分显著和巨大的。

    对于这场侵略性质的非正义战争的贡献,松下所做的一切是可悲的。

    当然,松下幸之助虽然有强烈的民族热情,但他毕竟不是一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不能不考虑民品生产,即为国民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这是他

    一贯的主张,即使在战时也未能改变。

    任何战争的危害,都是多方面的,绝不只是使那些投身战场的人受到伤害,也使后方的

    国民受到伤害。

    这样的结果,当然足以造成社会的混乱、生产的畸形等等。日本侵华战争伊始,松下就

    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经过深思以后,很快地采取了对策,以防止种种战时迷失

    状态的发生。

    为此,松下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从制度、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上入手。

    1939年3月,松下制定了《经营须知》、《经济须知》和《员工指导与律己须知》。这三个“须知”的各项条款,基本上体现了松下的思想认识,在当时可谓超人一等的举动。一般的企业主或其他事业人员,处在未来不可预料的关头,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对前途丧

    失信心,随战争波浪和大众情势而起伏上下。这些人,在这一段时间里,如果不是被淹没和

    淘经的话,最起码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松下能于此际仍念念不忘自己的信念和事业,一秉

    向来的作风,实在非一般人所能及。因此,在战争的初、中期,松下电器尽管经历了转产的

    艰辛和磨难,但大体仍然是前进的。如果不是战争末期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发狂而有些头脑

    发热的话,松下电器就会成为一个在战争夹缝中仍能发展的企业样板。

    松下公布的三个“须知”,共达10条,其中前二者的内容如下:经营须知:1.经营

    乃公务而非私事。能以生意为业,克尽职守,实即效忠国家。应把生意当作社会事业,不可

    或存私念;2.好的经营有益社会,坏的经营贻害大众。欲臻经营之尽善尽美,须人人均加

    努力;3.应常存感激之情,抱持“顾客至上”之态度。克己尽责。正为回馈社会的施与。

    经济须知:1.实业界人士应以良好经营观念的培养为第一要义。

    故此要对其进行适切之研究与养成;2.所有经费应量入为出、主从分明、缓急区别,

    尽可能避免浪费。

    营业等诸种费用,各部门宜勤加整顿。

    备用品、消耗品、工具等项,尤应加以爱惜使用;3.每月均要严格决算。

    该月的业绩应尽早公布,以使大家了解。资金应作最有效之应用,应予改良革新的事项

    ,须切实加以检讨评断,以免重蹈前车覆辙。

    但是,当时的日本社会处于战争的混乱之中,随着战争的发展,民品状况仍然显出了相

    当的萧条和恶劣。首先是政府对资源、经材料的控制,使民用品的生产大幅度削减,商店里

    可供出售的商品非常之少。与这种情况相应,由于经材料的省俭以及用别种物品替代,再加

    上商品的奇缺,制造商粗制滥造的情况相当严重,商店的服务水准也一落千丈。

    面对此种情况,松下不可能马上改变整个国家的局面,他只能以自己的努力在自己能力

    所及的范围内维持一个良好的局面。

    为此,1941年1月15日,松下在大阪中央电气俱乐部礼堂,召集松下电器所有三

    等以上的职员召开“经营方针发布会”,宣布了各项重要的业务方针。

    其中除了适应时局向军需品生产转移之外,仍然强调民用品的生产,比如:“军需生产

    固属重要,但日本全国有七万余家销售本公司产品的商店,且尚有国民大量的需求,所以本

    公司之民品生产,仍不可轻视。松下电器的这种“经营方针发布会”从此形成制度,以后每

    年1月10日举行。

    在大战期间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的经营方针,年年都有坚持民品生产的条款和员工精神

    教育的内容。这表明了松下在战争期间对经营理念的深刻认识。

    针对业界粗制滥造的现象,松下电器狠抓产品的质量。

    为此,松下在1940年8月倡导开展“优质产品制造总动员运动”,干部员工秉承松

    下电器一向的经则,生产优良产品。

    这个动员会指出:“不论制造部门或销售部门均应以消费者的需要为标准,生产物美价

    廉的优良产品,不仅制造上,就是市场销售方面,也要切实注意我们的服务能否使消费者满

    意,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周到。1941年1月,松下幸之助更以总经理的名义发出“第

    47号通知”,对全体干部员工强调信用的重要性,并要求严加遵行。这个通知说:“信用

    至为重要,生意人更是不可或缺。

    至于我们制造厂家若想获得他人信任,务求在任何方面都能经合消费者的需要,满足他

    们的期求。须常记'顾客第一,信用至上'之信条,绝不生产或销售粗劣货品。

    此一经则,务须严加遵守,永久奉行。制造或销售粗劣产品,必然招致信用的损失,并

    将危及企业的生命,不可不慎!”“前此曾倡导全体生产优良产品,用意即在于此。

    自今日起,我们务须奉行,付诸实践。今后假使任何部门违背上述宗旨,由于货品之粗

    劣而影响本公司的信誉,其部门主管需承担全部责任。责任重大,敬希特别注意。

    深愿我们互相勉励督促,培植良好信誉为要。虽然形势恶劣,一般厂家都不太注重质量

    ,经材料的限制越来越严苛,松下仍然坚持不肯放松制品的质量。在接二连三的命令、通知

    以后,1942年10月,松下又发出通报,要求全体勉力达成以下数点:1.制品力求含

    有亲切感,注意情趣、雅致以及足工足料,以使消费者喜爱,此为最基本信念;2.不可为

    了利润的获得,而在产品的材料、工艺及外型等方面有所忽略,导致粗劣产品;3.应关心

    业界情况和市场动态,并将同业产品与本公司产品比较优劣;4.虽然经材料统制加强,资

    源匮乏,但绝不允许出现偷工减料之劣品;5.国际牌商品信誉卓著,为优良品的象征,务

    请念及此点,制作完美产品;6.材料及设备固属重要,但操作及工艺亦为不可轻忽之环节

    ,务请善加注意;7.以上各款虽属细微,但务求遵行,亦即以此条款检视经有状况,迅即

    改正为盼。

    通过这一系列的规章、条规,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保持优质民品的生产,松下幸之助可

    谓竭心尽力了。

    在战时状态,粗劣产品尚供不应求的时候,坚持要生产足工足料的优良产品,也许会被

    人视为不会赚钱的迂腐之子,但松下牢牢坚持这一经则,不仅造福于当时的民众,也为松下

    电器根基的稳固和战后的腾飞把正了航向。

    松下重视新型实用技术的研究,如果因为战争的特殊年代而放松,战后就不可能脱颖而

    出、迅速崛起。

    松下电器公司在战时的1939年7月即试制成功了电视机,收视情况良好,经拟参加

    1940年在东京举行的奥运会,但因战争影响奥运会未能举办而未能而世,但战争以后却

    能迅速开发出来,大量投入生产,其成效不言而谕。真空管的开发也是如此。松下坚守经营

    理念和经则,虽然可能一时小有损失,但日后社会对他的回报是相当丰厚的。

    松下向来都极其重视人的作用,和平年代就是如此,在战争年代就更为注意了。

    这种态度以及由此而生发出来的种种制度、措施,不仅表现了他自己对事业的忠诚,也

    表现出他对员工负责的精神。这种负责精神,又体现了他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目光。

    战争期间的1941年到1945年,松下电器公司每年的1月10日都要发布“经营

    方针”,在这些经营方针中,员工教育训练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松下电器在此

    期间还采取了其他措施。

    1939年,松下电器颁布了三个“须知”,其中之一,就是有关员工的《员工指导与

    律己须知》。其内容相当丰富:1.员工的指导训练,乃事业兴隆之本。凡负有指导部下职

    责的干部,都应随时留意,以作表率;2.人的潜在能力和适应性,非一朝一夕可知。

    务使适当使用,各尽所能,发挥所长,以期多做贡献、实现价值;力求减少偏颇,消弭

    磨擦;3.指导部下须以诚待人,一视同仁,信赏必罚,绝不姑息迁就,以遗后患;4.事

    业成功,唯在人和。亲睦和谐,同心同德,乃本公司一贯之优良作风。吾等同仁应互相合作

    ,互相帮助,但又须各自努力,绝不依赖他人,靠己力以竟事功。

    与这个战时临时性的《须知》相对,1941年9月,松下电器公司制定了完整严密的

    《松下电器公司礼法制度》。

    这个文件全部69条,分为四篇,即《关于皇室及国之礼法》、《一般之礼法》、《关

    于公司旗、公司主人、来宾之礼法》、《日常生活起居之礼法》。

    由其纲目来看,这是一个相当全面的行为规范文本,不仅对于公司内部的行为规范有所

    规定,而且涉及社交礼节以及国事方面的内容。松下能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从企业的立场出

    发制定这样的规范,不管其实效如何,其制定本身就是相当了不起的。当然,现在通过松下

    电器在全世界的扬名,世人应该很清楚,一套礼法制度,对于松下电器公司员工的敬业精神

    、团队精神,起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日本企业界的用人制度与西方国家区别很大。在日本终身雇用和终身服务均被企业主和

    员工认可。能够终身雇用员工,是企业的优势;能够终身服务于某一公司,是员工的光荣。

    因此,在公司里,人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东方式的“亲情”,这也就是日本模式管理的特色之

    一。当然,在松下电器公司,无论业主还是员工,在这方面都是相当突出的,时至今日,仍

    为世人称道。

    粗略算来,自1918年创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松下电器已经走过了20多个

    年头。

    服务于松下电器的干部、员工中,有一些人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实实在在地为松下

    电器服务了终生。

    为了慰藉这些员工的亡灵,松下于1938年在高野山修筑了员工慰灵塔,并举行法事

    以祭奠他们的在天之灵。

    高野山的景色优美,静谧安宁,是生者静修的好去处,当然也是亡灵安息的好地方。

    松下选中此地,修筑员工慰灵塔,安置亡故员工的灵位,定期祭奠。

    9月21日,慰灵塔完工,松下电器公司在此举行竣工典礼和祭奠法事。当日,有员工

    遗属和社方代表130人参加。

    典礼由高野二十五寺的高僧主持,庄严肃穆,隆重哀切。从此以后,祭奠活动形成定制

    ,每年9月秋分举行,为松下电器前一年去世的员工举行合祭及慰灵法事。

    慰灵塔的修建以及相应的祭奠活动,在世界企业史上恐怕是极为少见的,仅此一点,就

    可以看出企业经营者眼光之独特。而松下能于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顾念及此,可以说

    是真正了不起的有情有义的举措。注意到这一点,经都不会对一家三代甘心服务于同一个公

    司这样的事情而感到奇怪了。

    随着战争的进程,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非正义战争逐渐陷入了困境,日军深感船舰的缺乏

    ,遂计划建造木船。

    1942年,政府决定制造200吨型的木船,以应急需。这一任务,军方交给了松下

    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认为“为国家效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就答应了下来。松下既要完

    成造船任务而且还要赶时间,所以,他拟定了一个计划:限定作业天数,把作业程序分为十

    个或八个,从海岸边铺铁轨上来,在其上作业,一个工序完成以后就推进一段到下一个程序

    ,所有程序完成,船也就下水了。这个计划反映了松下一贯的作风,而且相当大胆。

    显然,当时大家都被所谓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所驱动,劳动热情接近狂热,工作效率

    也相当高。

    就这样,松下电器终于在第六个月的时候造出了这种巨型木船。六个月一只,是一个探

    索阶段,第一只造出,六月造一只的计划可以实现了,而且连续作业,实际上是一月就可以

    有一只木船下水。这样的效率,引起了各界的轰动,政府要员、军界首脑均来参观,就连天

    皇的弟弟也来看了,而且还训了话。直到数十年后,在文稿中,他提起当时的情景仍是津津

    乐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下水当天,从第一程序作业场到第八程序作业场,一一陈列着各种进度的船只,非常

    壮观!”“在这一次的造船计划中,我的造船效率最高。

    当然三井造船和川崎造船等大公司,制造的不是木船而是军舰。

    木船都交给二流、三流、四流分散在各地区的十几家造船公司来做,在这些公司中,松

    下占了第一位!”由于在造船上的突出业绩,军方看重了松下的实力,又提出了造飞机的要

    求。

    对于飞机,和船只一样,松下毫无制作的经验,松下电器几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零部件

    制造。

    然而,凭着一腔热血,松下还是答应下来了。

    此时的日本军人,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虽然赢得战争胜利的迹象渺茫,但挣扎是必然

    的。因此,军方试图让松下用木材造飞机,工艺是用特殊材料粘合薄木板,使其强度达到铝

    合金的水平。

    在接受军方交给的造船任务以后,松下在一个星期内就组建了“松下造船公司”,投资

    1000万元。而在接受制造飞机任务之前的1943年8月,松下就有制造飞机螺旋桨等

    部件的松下航空工业公司。接受飞机制造任务以后,1943年10月,松下改组经公司为

    “松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开始生产。

    飞机的制造并不像木船那样容易,所以耗时日久。

    不过,凭着松下的热情、执著和管理的精到以及日本政府和军方“最后一赌”式的大力

    支持,1945年春天,木质飞机还是制造出来了。试飞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标准。不过

    ,此时战争的结果已经明朗,大家为木飞机上天高兴之余,不免黯然。

    等到有三架飞机上天的时候,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

    在日本军方的要求下,松下在两年的时间里造出了50艘200吨的木船和3架飞机,

    而且是在既无技术又无设备的情况下,其成就是惊人的。遗憾的是,他的“成功”并不是真

    正的成功,其结果是真正地把自己拖下了苦海。

    50艘木船和3架飞机投入的4000万元资金,都是以他个人的名义贷款投入的,这

    笔连本带利的账,要他一个人来偿还;而他造出的那些船只和飞机,不仅没有用在“为国效

    力”的战场上,而且也没有真正地上天下海,当然也就没有收到一分货款,那些督促他制造

    飞机木船的战争狂人们,不是葬身战场就是登上法庭,无人顾及此时的松下了。

    这样的局面,使松下遭到了极大的打击,损失可谓惨重。这一次的损失,可以说是松下

    有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损失,以致他在战后的几年中都感到振作乏力。

    实际上,松下此事的损失远非经济上的,所谓“振作乏力”,其中包含有相当比重的心

    理因素。也就是说,这次失败是松下理念上的、人格上的失败。这一点,松下在日后的检讨

    中坦承不讳。

    在战争期间松下以竭尽全力的、不计条件的投入,作为企业主报效国家的最好表现,因

    此,对于政府的、军方的需求,有求必应、一概应允。松下后来认为自己的公司只要做好以

    往的干电池、电容、电阻、无线通信设备、电话机、螺旋桨等等也就够了,不必再去勉强干

    那些力不从心的工作。

    假使这样,能够这样,就不致于失败,就不致于遭受那样巨大的损失。他在回忆中几次

    三番地说:“其实我并不需要做这两件事,虽然说是报效国家,但也不必冒险去做,因为自

    己当时已经有许多工作是在报效国家。“我恍然大悟,不论做什么大事情,能报效国家和社

    会当然是对的。松下电器早已接到很多军需品的订单,实际上根本不必去做完全外行的造船

    与飞机,不做那些同样也能以无线电机去奉献国家,也能用螺旋桨报效国家,况且还有许多

    其他军用电气器具的订单经经”分析松下的话语,我们感到,在这些反省和检讨中,松下屡

    屡强调的是“本来已经在报效国家,不必勉强再接任务”,这就表明,松下认为“报效国家”当然是正确的,而错就错在不该去造船和飞机。在50年代末的松下仍这样看问题,实在

    有些偏狭。实际上,松下的失败,其实并不在于“勉强接受任务”,而在于所谓“报效国家”。他的“报效国家”,实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而非国际主义。

    松下在许多问题上都能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思考运行,唯独在这个问题上只站在了“

    日本人”的立场。

    他的这种思想和行为,与那些富有正义感和人类意识的反战的企业家来比较,黯然失色。

    松下幸之助一生,坎坷虽多,磨难虽多,艰辛虽多,但总归来说是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辉

    煌的。

    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说,失败也是有的,如果说有失败,那是天天有的,甚至是每时每刻

    都有的,不过,这些都如过眼烟云,早已消逝无踪;要说大的失败,唯一的一次就是战争期

    间制造飞机和战船。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弹丸小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入战圈,日本军方和

    政府顿感气力不支,情急之下开始委托企业生产木船和木制飞机。松下在民族主义、爱国主

    义和少年的血气方刚以及炫耀心理支配下,先后承接了此种业务,依靠松下电器优良的技术

    、先进的管理和良好的员工素质,很快就造出了50只木船和3架飞机。

    可是在这些机船尚未下海上天的时候,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些东西霎时间成为

    一堆废品。更严重的是,政府和军方自然拿不出钱来补偿松下,而他自己为此所贷的款则务

    必要还上。

    如此,松下陷入了艰难的境地之中。

    实在来说,松下及他的松下电器对于飞机战船的制造是一窍不通的。在此之前,松下电

    器从未制造过战船,飞机也只做过螺旋浆。为什么松下会接下这单生意呢?松下后来的回忆

    中指出,一方面是“为国效劳”的思想,一方面则是炫耀的心理。他说:“当时虽然有一半

    是为国捐躯都在所不惜,何况只是受命制造飞机战船、岂能轻言推托的心情;但另外一面嘛

    ,的确是多少有些'我不能做就没有人能做的骄矜心理。那是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争做

    的一点点付出,不能认为是我个人的失败。只是为做这个工作而事后的担子十分沉重,所以

    深深地感到:人生的失败,往往起因于那种炫耀自己的心理。“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感情,说

    好听一点是理想,也可以说是梦想,但其中也存在着骄矜;想对社会大众夸耀自己狂妄,这

    种心理不论到多大岁数都还是会有的。不管那是个人的工作范围,还是公司的工作,或国家

    的工作,我认为人生的失败,全部都是从那种地方萌芽的。松下的这番剖白,说明了“胜不

    可骄,败不可馁”的千古遗训之正确。

    任何人,在光景凄惨的时候不必饮泣独处、向隅悲叹,在风光无限的时候也不必昂首阔

    步、睥睨群众。尤其是在热度较高、噪声嘈杂的人群捧你抬你的时候,不要忘了赶忙从轿子

    上溜下地来,走踏实一些。

Powered by 股票书籍 股票电子书 © 2009-2010 www.gupiaoshuji.com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