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一种内在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交叉影响产生的一种效应。综合心理学的分析结
果,不同的创造型人才,既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也有共同的个性特征。创造力的个性特征也
是可以培养的,下面就这个问题分述于后。
第一、创造型人才的个体类型,其分类方法有多种多样。首先,依据他们在不同领域作
出的创造成果分,有发现型与发明型;推测型与条理型;经典型与浪漫型;再现型与创造
型。等等。
发现型与发明型。发现是对客观事物新的认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发现事实;另一种
是指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在发现过程中,智力结构中的认识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
力等起着主要作用;活动因素,如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则相对作用较小。发明
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创造出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东西,如飞机、导弹、工具、技术与工艺
等。在发明过程中,智力结构中的认识因素、活动因素都起重要作用,但活动因素甚为重
要,任何创造性新产品的出现,是需要伴随着许多人的操作活动的。
推测型与条理型。推测型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主要使用演绎法,他们首先提出假设,然
后通过观察与实验去验证。条理型在创造过程中则主要是用归纳法,他们很注意积累资料与
事实,从中引出结论。推测型多适于探索型基础研究,条理型多适于发展研究及管理研究。
经典型与浪漫型。经典型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深刻,工作方法有条理,在本学科领域造诣
很深;但缺乏思维的灵活性,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较困难。浪漫型的特点是思维灵
活,想象力丰富,知识渊溥。但思维的深刻性比不上经典型,不讲究细节。前者多有希望成
为专家,后者多有希望成为学者。再现型与创造型。再现型的特点是记忆力强,想象发达,
善于积累知识,思维综合力很强,能博采众家之长,来构筑自己的创造性“宏伟大厦”,能
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有新的创新和突破。创造型则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与惊人的想象
力,往往能作出前人没有过的重大突破与建树。
现代领导者身兼双重或多重任务。一般说来,领导者多属发明型、条理型、浪漫型和再
现型创造人才,他要努力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功能;另一方面,他要当好“伯乐”,努
力发现、支持那些再现型、推测型、经典型和创造型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当
然也要发挥前述四种创造型人才的作用,这就是一位卓越的“伯乐”式的现代领导者了。
其次,根据他们不同的思维方法,可分为思维的创造型、灵活型、服从型与保守型。
思维的创造型。这种类型的人有较高的思维批判能力,既不盲目肯定一切,也不轻率否
定一切,他们善于置疑,对什么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们的创新意识特别强烈,创造性思
维发达,善于运用知识经验,独立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型。这种类型的人,
其思维活动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他们思维敏锐,善于
组织多方面的知识用以解决问题,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和新鲜事物。
思维服从型。这种类型的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思维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不发
达,常常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思维保守型。这种类型的人,思维闭塞,迟钝,思想僵化,
倾向保守,对新鲜事物丧失敏感,没有创造力。
对于现代领导者说来,自身应当努力成为思维灵活型的创造者,同时要充分发挥思维创
造型人才在各个岗位上的作用。有条件地选择思维服从型的人才在某些非关键的执行岗位
上,可以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力求避免思维保守型的人在负责岗位上起重要作用,特别不
能把他们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否则会压制民主,窒息学术空气,限制创造性思维,把组织搞
成一潭死水。
再次,从创造心理角度分,又可以把创造型人才类型分为若干种类型。
热心型。即是因内在动力而迷恋创造研究,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献身于事
业。
先导型。这种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勤奋不懈,善于合作,善于选拔和举荐人才,重
用后起之秀,是创造方面的带头人。
判断型。也就是一种敏锐的创造性批判家,能迅速地发现创造过程中的利弊优劣,善于
拨正航向,并且有解决难题的技巧。
博学型。这种人博学强记,知识面宽而广,善于把知识进行杂交与组合,从组合中得到
意想不到的创造,这种人常能走捷径,巧取成功,常言道:“苦干不如巧干”。
巧匠型。这种人具有独特的技能,善于将别人半途而废、困难重重的问题,重整旗鼓,
取得成功。
审美型。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创造,往往能在别人的创造成果上“锦上添花”,但缺乏勤
勉。
方法论型。这种人热心于创造方法,善于对别人的创造思路、作法加以指点、指导,不
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多。
独立型。即是这种人热爱自己的选择目标,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也不干扰别人,讨厌社
会事务和社会活动,喜欢安静地工作。
在上述几种类型中,除了巧匠型和独立型之外,其它类型与领导者都有很大的关系,领
导者或多或少地都要具有这样一些类型特点。
第二、创造型人才的共同特征
创造型人才虽然具有各不相同的个体类型,但是,据心理学的综合分析,优秀的创造型
人才和创造型领导者,他们在个人气质、动机、情绪、习惯、态度、观念以及才能等方面,
差不多都具有一系列特性。概括起来,这些特性主要包括:
主动、好奇。创造力强的人,兴趣总是十分广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的心
理。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呆久了,往往会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毫无创见。有创造型的人则不
同,他们对大家觉得平常的普通问题,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驱使着他
积极进取。
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强的人,对环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从平凡的事例中侦破出问
题的裂痕所在,找出实际存在与理想模式之间的差距。敏锐的领导者,能察觉到别人未曾注
意到的情况和细节,能不断地发现人们的需要和各人能力的潜力,巧妙地运用这些需要和潜
力推动事业的发展。
变通性。创造型人才总是思路流畅,属立体思维、多路思维的人才。他们善于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他们能想出较多的点子和办法,提出与众不同的主张,做出不同
寻常的成就。
疑问性。他们对现成的事从不盲从,而是大胆发问,勇于脱出一般观念的窠臼。他们在
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极少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情况,而是逢事就问个为什么。
独创性。他们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敢于弃旧图新,独创一面。
独立性。他们善于独立行事,不轻附众议,平时喜欢研究思考哲学、社会学和人生价值
之类的抽象问题,生活活动范围大,社会活动能力强,对自己的未来有较高的抱负,态度直
率、坦然,感情开放,不拘小节。
自信心。他们深信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即使遭到阻挠和诽谤,也不改变信念,自信自
己所走道路的正确性。他们总是一往直前,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达到预期的目的为止。坚
持力。一个创造活动的完成,需要百折不挠、持久不懈的毅力和意志。抓住目标后锲而不
舍,不得结果决不罢休。特别是在主、客观环境复杂、而问题又百思不得其解、寝食不安之
时,有没有坚持力对一位创造型人才就显得更加突出了。想象力。思想中的新观点、形象,
来自合理的联想,有时甚至来自幻想和偶然的机遇。想象力丰富的人,联想多、幻想奇,有
利于揭开创造的序幕。
严密性。灵感的火花闪过之后,深思熟虑、精细推敲,是达到完美结果的必经之路。
幽默感。幽默的性格,会使创造型人才决不因别人的讥讽和轻视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创
造性目标。
勇气。要从事探索,必须不惜冒险犯难,必须面对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拿出勇气,全
力以赴。
流畅的表达。这一条对创造型领导人才尤其必要。流畅的表达,可以使创造型领导人才
并不需要繁琐的语言,就能把复杂的事物、观念表达清楚。他说话单刀直入,很有魅力。创
造型人才的内在因素和个性特征,只是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适宜的客观环境才是开发创
造力的充分条件,只有必要条件而无充分条件,创造力的开发还要受到很大的障碍。此外,
在现代组织管理中,仅仅注意开发某些个人的创造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组织集体
中人员的创造力,才能真正把事业推向前进。管理学者们把这种开发集体创造力的客观环
境,专门称之为“组织气候”。领导者在创造适宜的组织气候方面,负有十分重大的责任。
应该怎样开发创造力的客观因素和适宜与组织气候呢?下面列举开发客观环境因素应注
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领导者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应当明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既可以有利于
群众发挥创造性,又可以压制群众的创造性。家长式的独裁作风,会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民主式的启发作风,会大大有利于群众的创造性的发辉。
据研究,组织中的领导意义,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启发,决定,交流,奖惩,培养。
怎样启发?启发就是领导者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将一些新见解引进到组织的群体之中,
鼓励大家围绕目标采取行动。启发式有以下准则:
沿用先例,进而创造发展新模式;
依据高层领导层的决定,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的实施;
充分采纳群众的建设性意见,集思广益,把事业推向前进;
支持少数创造、革新人才的创见,勇于拓展新路;
尊重下属的自发、自主精神,让群众在大风大浪中锻炼;领导者自己应有随时随地接
受、采纳群众的好意见、好建议的习惯;
尽力培养组织中每个成员的新思想、新观念。
领导者在启发方面能做到上述各个方面,对发挥组织群体的创造力是大有帮助的。早在
1929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十条教授法,也是启发创造力的精辟总结。这十条是:“启
发式(废止注入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通俗化;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以
姿势助说话;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要提纲携领;干部班要有讨论式。”他的论述浅显生
动,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作用。
怎样决定?传统的习惯总认为:“领导者作决定,下级服从”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这
样做常常会扼杀下属的创造力。欲充分发挥下属的创造力,领导者作决定的方法和技巧,也
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作决定是一个充分运用逻辑推理和艺术技巧的过程,要求有准确的判断
和科学的结论,还应有必要的执行措施。一个正确的决定,往往要求有以下几个步骤:
应该把问题一一列举出来,让大家充分地明白、了解;要通过“何时?何地?何人?何
事?何因?何果?”这“六何”,来发掘事实和问题的真谛;
一定要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定要充分地列举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经过优选后再决定,
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地对比,察觉可能会出现的漏洞;
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的方法,选择好最佳的答案和结果。
怎样交流?意见交流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双方感情的沟通,是授权、授责方与受理方达
到相互了解的行为和现象。领导者在意见和情况交流时,应当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其一,把问题说得明白一些,使对方真正了解任务的实质,才可能避免机械式的完成任
务,尽量做到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其二,关键点要反复陈述,必要时要采用通俗的发问,以鉴别对方是否真正理解:
其三、领导一定要养成能真正听取他人意见的雅量,并立即见之于行动;
最后,要排除阻碍意见交流的原因。
怎样奖惩?惩罚只能使职工达到最低标准,奖励才可能充分发挥职工创造性潜能。领导
者切忌把立足点放在惩罚上,而要以奖励作为主要原动力,只能在特殊情况下辅之以惩罚。
奖励的含义很广,并非物质才是奖励,它包括精神奖励、心理安慰与满足等,具体有以下内
容:
充分使各个职工明确他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如我国常常宣传的“甘当人梯”的工
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支援工作等,使人人明白没有他们的贡献,一切人间奇迹是不可能创
造出来的;
要经常称赞某些人在组织中作出的贡献。社会上常有先进人物受孤立的情况,这除了社
会风气的原因之外,往往与领导者只看见少数几个人的贡献有关。以致领导者越宣传,一部
分人越不服气。宣传先进一定要把他们放在群众之中,置于恰当的位置。
要尽量授权,这是鼓励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手段。放心大胆地把重要任务交给下属去
做,往往比物质金钱的效果还要大得多,可以增强下属的荣耀感和完成任务的责任心;要设
身处地的为下属着想,不可强人所难。
怎样培养?因材施教地培养,可以逐步改进他们的工作态度,增进他们的知识和工作技
巧,渐渐走向革新、创造的阶梯。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知人善任,甩其所长,避其所短;
要努力使下属熟悉本职工作;
要根据其工作表现,预测他未来的发展潜能,及早引导,使他尽快闯入创造的领域中去;
及时而又经常地给以咨询,指导他的发展计划,并相应在地调整他的工作。
现场辅导,示范教育;
给下属以培养、进修和参加学术讨论会、研究会、参观学习等机会。
第二、保持组织内外良好的开放式沟通
任何一个组织机构,如果内部各部门之间不合,发生冲突,必然会使彼此之间的信息交
流受阻,造成部分的或全面的沟通中断,导致整个组织的创造力难以发挥。
统计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组织机构中沟通愈频繁,创造力就愈发展,整个
组织的绩效也就愈大。
创造组织机构中的开放式意见沟通气氛,使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个人之间,人群彼
此之间的意见公开,信息资料公开,组织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自由地交换意见和讨论,是
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为了保持组织良好的意见沟通,有两种沟通渠道值得领导者认真研究一番,即正式沟通
和非正式沟通渠道。这与前面所介绍的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是对应的。
正式沟通是利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正常渠道把各种消息传播开去,有的要做到家
喻户晓,有的只传达到一定范围。
非正式沟通,是那些非正式的“领袖们”把他们希望传播的消息无规则地传播开去,无
法控制其流向,俗称“小道新闻”。
“小道新闻”几乎是无法禁止的,相反,如果认真加以研究,反而可以加以利用。一般
说来,正式沟通控制得越严密,小道新闻反而越多,正式沟通越公开,大家都明白了,小道
新闻也就失去了市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是成反比的。
非正式沟通的渠道,大体有四种方式。四种传播方式与人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都有关。
如单线型传播,消息传播者往往有一定的责任,或者有诬陷他人之嫌,传播者只私下告诉自
己的密友。发散型传播一般是指传播者没有多大责任,如出差从外地带来的消息,可以在人
们聚集的地方侃侃而谈,一下子使大家都知道。很多有兴趣的丑闻传播也非常迅速。机率型
传播往往发生在事情不重大,或不特别引人注目,或者只与某些人有关的新闻,另一些人则
听不到。集聚型传播往往与传播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利害有一定的关系,有的认为很有必
要传播给他人,有的认为没有必要,有的甚至把应当传达的文件压着不去传达。
非正式沟通只所以发生,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正式沟通渠道发生故障,或者
效率太低,无法在短时间内担负起迅速沟通的任务;主观原因是人们本来的好奇心理,喜欢
打听一些正式渠道得不到的消息。
非正式沟通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可以帮助领导者发现情况,了
解问题,许多通过正式渠道得不到的情况,可以通过非正式渠道取得。如我国许多情况、政
策和对策,可以通过“信访”的渠道得到了解和信息反馈。消极的因素,是某种消息的传
播,常常与正式的情况对立、抵触,有时是谣言四起,混淆视听,颠倒是非,涣散人心,瓦
解士气,没有统一意志。
为了充分发挥整个组织的创造力,领导者以最大的可能利用正式沟通渠道,保持良好的
开放式沟通,使人人明白组织的目标,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情况,对发挥创造力
关系极大。
第三、创造良好的团结合作气氛
在创造力的开发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激烈冲突和矛盾。一方面,现代科
技、经济、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综合、多变,需要由各种知识的人组织起来联合攻关,靠
群体组织去解决。另一方面,创造又是群体之间的一种竞争,谁抢先成功,即可带来实际的
利益。企业和组织之间也是如此。当然,个人的企图是不一样的,作为领导者,对这两个方
面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估计。一方面,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本身要求大家合作,
而不是竞争;另一方面,对研究者而言,对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言,适当的竞争,也可以激发
他们不懈的努力,拼命地工作。
能否组织起一个齐心协力的创新工作班子?这乃是领导者杰出的才能和绝妙的领导艺术
的重要体现。反复实践证明,越是不同专业的人结合在一起工作,彼此依靠点越多,越可以
取长补短,发挥个人的优点。不同技能和经验的人在一起工作,可以激发出想象不到的创造
才能。把奇异的人组织在一起,如建筑师、工程师、科学家、律师、会计师、管理学家等,
经过他们彼此之间大脑的激烈碰撞,就能爆发出许许多多的创造性火花。
在这种激烈碰撞的启发下,使许多人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越要有创造力,就必须具有
各种不同的求知欲望,必须容纳各种不同人的意见与经验,并能随时与不同的人员交流思想
感情。这些富有创造性人才,是情报资料输入的守门者,同时又是其它人的信息的重要来源。
综上所述,组织机构中人员的行动、思想、意见、知识的相互沟通与合作,乃是创造性
客观因素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四、创造性研究人员与操作人员的适度分离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创造需要有一个没有
时间压力的独立环境。适度地将研究人员与操作人员分离,对于组织的创新是大有帮助的。
为此,目前世界上的许多企业、公司,都把研究和发展机构设在远离制造厂的边郊、乡野。
领导者应当努力掌握创造学知识,学会将研究人员与操作人员适度分离的技能。领导者
必须明白,创造性研究人员既是组织的一员,但又不应受组织过分束缚。它要求领导者必须
有一种气魄,下决心进行智力投资,使一部分研究人员摆脱眼前生产中繁琐事务的束缚,减
轻思想负担,放心大胆地干开创性的工作,以破坏“今天”,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第
五、给创造性研究员一定的宽余的时间
一般说来,组织机构中重要领导角色,每天总是陷入于繁忙的工作当中,并没有多少精
力和时间来为“明天”的创新进行十分周详地思考。如果一位领导者对他的下属也如此要求
的话,谋求严谨的组织性,专注于组织的有效性,使下面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那必将会严重地阻碍组织的创造力。
工作安排富有一些弹性,有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当然,过分的弹性,往往会造
成组织的涣散;但没有弹性,也就没有创造力充分发挥的时间。领导者在安排其弹性时,一
方面应区别对待,另一方面还必须指明其创造及发明的需要。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
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第六、设立创造性建议制度,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现代企业和
组织的创造力,是建筑在人人都有创造潜力基础上的。每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都会有创
造的动机,具有潜力可挖的。一旦这种动机酝酿成熟,就会以建议的方式反映出来。从这个
意义上说,建议制度是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措施。
从这个模式中可以看出,领导者在对待下属的创造性建议方面,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不可靠的“创造性”建议,用“批准”二字表态,就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可行性建
议,用上“不准”二字,创造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怎样科学地对待群众性的创造性建议呢?有一位大企业家的做法,倒颇耐人寻味。有人
问他:“你的企业为何如此兴旺发达呢?”他回答道:“青年职工常常自信地、抱着自以为
得意的新设想到我这里来。据我的经验,这些设想都是无法施行的。按理我可以一概回绝,
告诉他不可能的理由。但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却同意他选择一定的时间,给予少量的经费
去试试,即使损失也无妨。结果呢?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有些被我认为几乎无用的设想,试
验者居然多半取得了成功,就是不成功的,也会在关联的其它部件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常常
收到意外的收获,有时还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呢!”的确,创造力往往产生在人们意想不到的
领域。为了避免领导者不可靠的“经验”和偏见,现在科学管理上还专门考虑一种“冒
险”,哪怕是只有1%的成功,即可收回这笔投资而绰绰有余。
第七、切忌过早地结论和批评
任何创造性思想,总是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它的有效性,只有通过实验和实践逐步
地加以证实。任何创造性设想的实现,总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利益发生某些相冲突的地方,遇
到一些阻力也就成为必然现象。特别是当创造性实验来得非常缓慢时,常常会被各种过早的
批评、议论、讥讽所干扰以至中途夭折。任何有启发创造能力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卓越的远
见:他应当努力缓冲这种过早爆发的各方面的压力,保护创造性人员的开拓性工作,以便真
正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
下面,我们再谈一谈创造力的思维开发的问题、方法和技巧。
唯物辩证法启示人们,任何创造性的新观念产生,不是平白无故的,它总是受到某些因
素的启发。有的学者把这种启发称之为“新观念产生的揭示法”。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这
些创造技法的研究,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是大有裨益的。苦干
精神当然可贵,但终究不如巧干划算。人们所需要的,虽不是“一本万利”,至少也要是
“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哪些启示法可供人们借鉴呢?下面列举一些方面的内容。
综合。综合技术在上一个世纪还不明显,但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却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十八世纪以来以蒸汽机为代
表的技术革命,使手工业生产方式进入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式;第二次是十九世纪以发电
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使人类实现了电气化,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并推动
了钢铁、煤炭、化工、电力等重工业体系的建立;第三次技术革命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以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前两次不同。前两次是代替性的,蒸汽机代替手工劳动,电力又代替
蒸汽机,而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综合多种技术为一体,因此,“综合”已成为当前技术发展的
重要趋势。日本先进的钢铁工业技术体系,就是先后引进了奥地利的氧气顶吹炼钢技术、法
国的高炉吹重油技术、美国和苏联的高炉高法高压技术、西德的熔钢脱氧技术、瑞士的连续
铸钢技术和美国的带钢轧制技术并加以综合,使自己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小小的松下电
视机也是在综合了各国四百多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产品。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它是以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为核心,包括电子技
术、生物工程、空间技术、新能源及材料技术,综合运用于生产、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的新革命,有的人把它称之为“第四次技术革命”。
综合就是创造,这是时代的显著特点。航天技术、大型工程且不必说,人们生活中的细
小用品,大都是技术综合的产物。如在原来的录音机上,新加上收音机、扩大机、话筒、电
子记时器等等之后,一架录音机就有了许许多多新功能。在圆珠笔的笔套上加上电子记时器
之后,就成了电子计时圆珠笔。在铅笔的笔头上加上橡皮头之后,成了橡皮头铅笔。把蘸水
笔和墨水瓶综合起来,就成了自来水笔等等,不可一一而言。总之,把原来不相干的事物综
合为一体,便是新的发明创造。这种综合技术,真是繁花似锦,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移植。每当现实需要干某一件事情之时,就应当首先考虑:有别的东西象这件东西吗?
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是否可以从某件东西想出其它的东西呢?这便是移植。借它山之石,以
建筑自己的宏伟大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空技术中的喷气式发动机纷纷取代活塞式内燃
机。但是,活塞式内燃机的发展,不知花去了技术科学家们多少心血!技术专家们怎么愿意
轻易就此把它扔进垃圾堆呢?正在这时,出现了内燃机车取代蒸汽机车的趋向。技术专家们
把这种空中淘汰了的技术移植到火车和船只上,又展现了它的强大生命力,直到今天这项技
术成果仍在方兴未艾地发展之中。
军事科学技术花去了许多国家的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技术以往因高度保密,使
它失去了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六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军事科学技
术解密,特别是大力普及电子计算机技术,把一些尖端技术移植到民用工业部门,促进了国
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军转民的工作,军用部门
与民用部门已经开始携手共进,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起到重要作用。上海泰康食品
厂与一个军事科学研究所签订合同,将“弹药输送机”移植成“饼干输送机”,革新后的输
送机,可升可降,可分层输送,还可跨越障碍输送,装上卸下十分平稳。原来的输送饼干破
碎20%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受到了民用部门的热情欢迎。
杂交。生物学中的动物、植物的杂交,可以产生优良的品种。植物中的“杂交水稻”、
“鲁棉一号”,动物中的优良奶牛种、猪种,均是如此。科学、技术和管理上的“杂交”也
能产生新成果和优势。各种各样的合金钢和复合材料,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也是杂交的产
物。在这种杂交试验中,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880年的化合物还只有120
00种,1950年就增加到100万种,而目前已达到400万种,这均可以说是杂交的
产物,它给人们提供了多大的创造领域啊!
改变。改变会产生创造,也意味着更新。如老式木船用船桨来回摆动,当改变一下,变
马了螺旋桨,效率就提高多了。原来炮弹靠火药在炮筒内把弹头打出去,射程是很有限的,
后来把燃料与弹头放在一起,边燃烧边行走,就成了火箭,射程就远多了。有轨电车把地线
移到空中,改变成为“双辫子”,就可以不要铁轨了,变成了“无轨电车”。改变一下老传
统,创造出新事物,这是常有的事。
放大。在一件东西上另加上一些东西,或把原物加高一些、加长一些、加厚一些,这意
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新的用途呢?如把船壳密封、加强、加厚,成为海洋中的深潜器和核
潜艇,便有了许许多多的新的答案。在机器上加上“电脑”,功能就大大地增强了。在纺织
机上加上稳定转速的设备,纺纱的质量就提高了。在电风扇上加上定时器,到时电风扇就可
以自动关闭了……
缩小。把一件东西变小、浓缩、袖珍化,或是放低、变短、减轻、省略、分裂、流线
化,会有什么新的结果呢?这能使人有许多想象。如煎的中药又苦又难吃,一次要喝一碗,
做成浓缩的成药之后,吃起来就方便多了。
转化。这个东西能不能做其它用途呢?或者稍微改变一下另派用场呢?船用液力偶合
器,本来用在螺旋桨的变速上,近几年把它转用于炼钢炉的鼓风机上变速,节约了大量的能
源。
代替。是不是什么事都一定得自己做呢?有没有其它的东西可以代替呢?能源中的植物
能、原子能以及未来的核聚变能、氢能,均有可能代替煤炭、石油等化石能。工程技术中的
选型,常常是寻找代用品的过程,只是在非自己干不可的情况下,才应该花大力气去投资。
过去曾宣传过的“一无图纸、二无资料、三无设备、四无资金”就搞出了创造,这不仅不符
合实际,也不科学。先人的已有成就,必须充分利用,不能什么都自己干,搞低水平的重复。
颠倒。正反互换怎样?反过来又怎样?可否反转过来?倒过来看看又会怎样?互换位置
怎样?凹凸镜,凹面缩小凸面放大,一反一正就是两个不同的作用。
重组。交换一下零件怎样?其它模式、其它布置、其它序列、改换因果关系、改变速率
或改变时间,会产生什么结果呢?1976年9月,苏联飞行员驾驶米格—25飞机逃往日
本,西方专家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这架飞机,看看它为什么有速度快、爬坡力强、转变迅
速的综合优点。分析结果大出所料,原来神秘的米格—25飞机并没有什么先进的新技术,
基本上是米格—23的技术,只不过把这些技术进行重组罢了。采用合理的重新组合也可以
产生新的创造。
开发创造力,除了上面的技法之外,还要有一些重要的思维素质,领导者尤其要具备。
下面列举几点开发创造力的思维素质:
坚定不移的创造信心。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认为能
做什么事,你就能做到这件事。”我们不能极端地去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原意是,自信心
乃是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是积极人生的开始。每个人切不可低估自己,更不能让疑心抹煞了
自己的创造力。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始终坚信自己,坚信自己的将来比现在更具有创造
力。
丰富的想象力。每个领导者,必须努力打碎束缚自己想象力的枷锁,对任何事都要先问
一个“为什么”?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何果?为什么?怎么办?假如……则当
如何?……领导者应当及时把一系列问题加以组合。创造性往往就产生在这些意想不到的组
合之中。寻求意想不到的共同点,是找出解决问题新办法的钥匙。
潜在意识的挖掘。人们的意识,犹如冰山爆发,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在工作中
显露出来,其它都是潜在意识。每当有新的问题要解决时,这些问题会与潜在意识发生激烈
的碰撞和格斗。领导者在这时将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自己记忆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比较。
就在这种比较的过程中,脑子中的潜在意识,常常会偶然地与要解决的问题撞出闪光的亮
点,使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解决办法。
潜在意识是人们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知识越宽厚的人,经验越多的人,横向联系越
广的人,潜在意识则越多。创造力为什么会受到阻碍?这是因为:
其一、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的作用。大自然应当是公平的,它给每个人一份同样的时
间,相近的学习环境,相近的工作环境。但是,人们的创造力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
呢?这是因为许多人的创造力受到了自身或外部的阻碍,使其窒息了。由此,创造力受阻的
原因又可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个方面。
其二、创造力受阻的三个“大敌”。有三大“敌人”会严重地妨碍创造力,这三大“敌
人”便是:
第一“敌人”,最危险的敌人,即畏惧。马克思有句举世皆知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
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哥白
尼也说过:“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有畏惧思想的人,害怕困难,怕艰苦,怕失败。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有一位大科学家
曾经这样说过:“我坚持奋战五十五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艰辛的工
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害怕失败的人,自己的想象力和首创精神。就要受到束缚,长此以往,创造力必将丧失
殆尽。
第二大“敌人”是隐藏着的敌人,即过分地自谦。常言道“物极必反”,谦虚固然是人
的美德,但过分地自谦就会失去自信。一个人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正
确地估价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无端地指责自己,就会导致
“创造麻痹症”,一个人一旦患了这种病,他就会变成一个庸人。
第三大“敌人”是最易犯的敌人,即懒惰。懒惰和愚笨有着不解之缘。巧妙的创造,来
源于勤奋的知识积累。懒惰、投机、侥幸,不仅不会有创造力,有时还会陷入歧途,或伪造
科学数据,或贪他人之功,违反科学道德。